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主题作文|节约粮食 主题解说+名言+标题+观点+素材

主题作文|节约粮食 主题解说+名言+标题+观点+素材

时间:2022-06-19 16:43:50

相关推荐

主题作文|节约粮食 主题解说+名言+标题+观点+素材

主题解说

如果粮食出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是世界的新冠疫情年,而后的若干年,将会是世界粮食安全年。

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后,一些粮食出口国宣布限制粮食出口,比如俄罗斯农业部长在7月初宣布:计划将俄罗斯“粮食出口配额制”常态化。很多国家元首倡议国民节省开支,节约粮食,以平稳度过后疫情时代。

因为大家都意识到,百年不遇的“特大疫情”,必然影响全球粮食的生产、收获、加工、存储、交易和运输。再加上蝗灾和洪涝灾害,乃至未来几年,全球粮食紧缺、涨价已成必然,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更显迫切。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统计,全球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为每年13亿吨。

此前有数据测算,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就高达700亿斤。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已有所减少。

相比之下,餐桌的消费环节才是大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餐饮业收入达到4.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4%。庞大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食物浪费量也是惊人的。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课题组撰文《我国粮食供求及“十三五”时期趋势预测》指出,据估算,在消费环节,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可供养约3.5亿人一年的需要。

30则名言警句

民以食为天。食者,圣人之所宝也。(墨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西汉·晁错)所贵惟贤,所宝惟谷。(东汉·张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王安石)惜衣有衣,惜食有食。(明代·冯梦龙)高筑墙,广积粮。(明代·朱升)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大吃大喝顾眼前,省吃俭用度灾荒。一颗米粒九十九个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浪费粮食是最大的犯罪!家有万担,不脱补衣,不丢剩饭。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粗茶淡饭,吃得到老;粗布棉衣,穿得到老。出门走路看风向,穿衣吃饭量家当。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迪生)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细雨落成河,粒米凑成箩。食不过佳,充饥则可;身不过华,遮身则可。世界是我们的,粮食是世界的!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爱粮节粮须知人人有责。

25个精选标题

部分来自权威时评,部分来自考场作文

每一粒粮食都值得温柔以待绷紧粮食安全之弦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节约粮食,全民有责让“节约粮食”蔚然成风“节约粮食”要从全民理念走进生活日常“节约粮食”,绝不是形式主义全民节约,在粮食危机到来之前惜食者,恒有食制止浪费,当为每个人的日常自觉一起做光盘行动的倡议者一起抵制“浪费粮食”的陋习节约粮食,从不浪费每一粒米饭开始用之有节,则常足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节约粮食永远在路上请对粮食,心怀敬畏节约粮食永不过时天地“粮”心,珍惜食物浪费可耻,节约光荣从今天起,做一个节约的人争做节约达人识“食物”者为俊杰美食不可辜负,更不可浪费全社会应形成“新食尚”

7个精彩观点

观点一:从短缺到温饱再到小康,我们不能未富先奢

75岁的赵大爷祖籍河北,现在跟随儿女在北京定居。他告诉记者,平时生活中会看到一些铺张浪费的行为,感到很痛心。“我们这代人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吃不上饭、饿到全身浮肿的感受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熬过苦日子,才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现在,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各种农副产品花样繁多,超市里、菜场里,想买什么都能买得到,这是过去几十年“票证时代”想都不敢想的生活。赵大爷向记者介绍,计划经济时期,商品供应相当匮乏,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吃饭要粮票,买糖得有糖票,就连买火柴,也得用火柴票。还有粮本、副食本、煤本,每家每户冬天能买多少煤,也是定量供给的。”(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观点二:未雨绸缪,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比起过去,我们现在确实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端牢“中国饭碗”有底气,但不能忘记,每一粒粮食都来自辛勤的劳动,仓廪充实不是挥霍浪费的理由。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精神,必须传承发扬下去。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观点三:文明消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截至目前,全国至少有27个省份的商务厅、省级餐饮饭店协会或消费者协会发出倡议书,倡议企业及消费者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

在各省倡议书中,提示节约,提供小份菜、半份菜和提倡提供打包是强调重点。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也发文要求,禁止大胃王式铺张浪费的直播行为,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回应称情节严重将直接封号。(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观点四:珍惜粮食,才能真正体会风物之美

要体验食物的精妙,不在于暴饮暴食,而是用心从一粒米中慢慢回味它生长的温度。珍惜粮食,才能真正体会风物之美,持之以恒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新风尚,才能让我们的小康之路更平坦更健康。(来源:瓯江时评 瓯江行)

观点五:每一粒粮食都值得温柔以待

在信奉“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对食物的热爱与讲究让我们创造出了令人惊艳的鲁菜、川菜、粤菜、闽菜、淮扬菜、浙菜、湘菜、徽菜等“八大菜系”,还有不计其数的各色小吃美食。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美味,不应该只搅动味蕾,更要走心。当一个人耐心而细致地对待每一粒粮食,珍惜从田间到餐桌这一路的艰辛与不易,反而能折射动人的品格。(来源:北京青年报 海琳)

观点六:美食不可辜负,更不可浪费

享受美食是件快乐的事情,“吃播”的本义应是推荐美食、分享快乐。但一些平台和主播过分追求流量和利益,使“吃播文化”走向极端,变得越来越畸形。一些大胃王吃播日复一日挑战食量“上限”,有些主播在镜头前看似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喝,镜头后却是各种剪辑卡点来掩盖假吃、催吐、倒入垃圾桶等,这些极端现象不仅铺张浪费、危害自身健康,更误导了消费习惯、对饮食文化造成不良影响。分享健康、节俭的饮食习惯与饮食文化,回归生活、回归健康,这样的“吃播”才能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来源:人民网)

观点七:绷紧粮食安全之弦

新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渐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好”的转变,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片土地上每天有14亿人吃饭,这是我国需要直面的基本国情。守住耕地红线、利用科技促进粮食增产之外,每个人也都要养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习惯,居安思危,细水长流。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个人只有时刻对粮食安全保持一种危机意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个体力量方能汇聚成流,进而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底座,增强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定力。而这最终,惠及的是国民长远福祉。(来源:新京报评论)

15段经典素材

1.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战国时期,秦穆公问属下才士由余曰:“古之明王得国失国何以故?”由余答曰:“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2.妻不衣帛,马不食粟(湘语文精选)

楚令尹孙叔敖非常俭朴,“妻不衣帛,马不食粟”。他的随从很不解,孙叔敖向其解释道:“君子穿上好衣服更加恭谨,小人穿上好衣服更加傲慢。我没有好的品德,不应享受新车、好马,狐裘。”

3.司马光:俭朴为荣,奢侈为耻

北宋时的司马光虽高居宰相,仍以节俭为本,他认为穿衣能够御寒,吃饭能够吃饱就足够了,还教导儿子“俭朴为荣,奢侈为耻。”

4.是仪节俭

三国时,是仪穿衣不求精细,饮食极为简单,把钱财都用来拯救和赡养贫穷困苦的人,家中没有什么储蓄。一次,有人说是仪家在盖大房子,孙权说:“是仪节俭,一定不是他。”派人一打听,果然是别人家。

5.陶侃惜谷

太守陶侃外出游览时,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便追问原因。得知那人是随手取了玩耍后,陶侃很生气,斥骂道:“你可以玩耍,但不可以坏人家的口粮!”于是就把那人抓起来鞭打。此事之后,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6.隋文帝每餐不食两样肉菜

隋文帝杨坚平时每餐不食两样肉菜。日常用品,凡有破损的,补好再用。后宫嫔妃,屈指可数,且不准修饰打扮。有一次,文帝要配点止痢药,需要一两胡粉,宫中竟找不到。

7.吴隐之一天一顿饭

东晋时期,中书侍郎吴隐之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有时家中缺粮,一天只吃一顿饭;家人穿的是布衣,出门都是步行。他时常对家人说:“老百姓的日子比我们苦多了,我们怎么能无视百姓疾苦,一味贪图享受呢?以后你们一定要勤俭持家啊!”

8.朱元璋请客,四菜一汤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四菜一汤宴请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9.于成龙买萝卜

清康熙年间于成龙由江防道升任福建按察使,将要开船时,他派人去买来萝卜达几石之多。有人笑着说:“这是便宜东西,何必买这么多?”于成龙说:“萝卜,可以压舱,又可以当饭吃。这一路上就靠它了。”

10.汤斌的“豆腐汤”

康熙二十三年,皇帝亲自点名让汤斌出任江苏巡抚。身处富裕之地,汤斌却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他经常采野菜食用,每餐必须有一味豆腐。因为他姓汤,又喜欢吃豆腐,百姓戏称其为“豆腐汤”。汤斌去世时,遗产仅有官银8两。同僚徐干学尚书拿出20两银子,才把后事办好了。

11.海瑞吃糙米

海瑞任淳安县令时,穿布袍,吃糙米,自己种菜,只有在母亲生日的时候才破例买了两斤肉。屠夫非常激动地告诉人:“我这辈子终于有机会做海大人的生意了。”总督胡宗宪听说此事后也广为宣扬,认为这是浙江官场的一大新闻。

12.伟人勤俭节约的表率

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毛泽东的女儿上学时,吃窝窝头时只把里面的枣掏了,其余的都扔掉。要知道,当时有不少人连饭都吃不上。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主席,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她女儿。从此,她再也不浪费食物了。

13.李大钊的节俭故事

李大钊不吸烟,不喝酒,没有任何嗜好,一个大饼,一根葱,粗茶淡饭就满足了。他平常总是穿一件洗褪了色的布袍子,上班来回要走十多里路,天天步行,从不坐车。每次外出或回家乡,坐火车从来都是坐末等车厢。他和他的家人节衣缩食,加上买些书籍等以外,每月只用三五十元,其余全部用来接济贫寒学生、工人和用于党的活动上了。

14.方志敏的清贫

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手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15.财主的儿子

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财物尽失,他成了乞丐。当他要饭来到这个饭馆时,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又殷富起来。

(来源:语文畅学优。本号尊重原创,公益推荐,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