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写作变现|她总结出保姆级写作干货 小白也可以赚稿费

写作变现|她总结出保姆级写作干货 小白也可以赚稿费

时间:2022-10-01 01:35:37

相关推荐

写作变现|她总结出保姆级写作干货 小白也可以赚稿费

大家好,我是学员钱庄儿,从基础班到故事班,到点评提高班,先后七次报班,我单篇稿费最高拿到过1000元,怀揣着老师们知识财富的我变成了一只胖钱墩儿,默默消化吸收课程内容。

19个月来,对知识的持续内化提升,加上为师妹们的不少文章做过详细点评,我总结出以下3条十分实用、且简单易上手的干货,并配以8个简明的数字,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1

数量决定高度,“1413”法陪你轻松写完每月8篇

当我们提及心海一隅老师时,除了“育儿文圣手”,往往还会想到她在6月30的写作分享——

过去6个月25周中,总计写稿116篇,上稿87篇,达到一周写作4.64篇,一个月上稿14.5篇的成就。

接触新媒体写作以来,我见过无数同学的崛起,有人成为自媒体平台的优选账号,有人突破大号成为樊登、十点读书的签约作者……纵观她们的写作历程,每一位身上都明明白白地写作一句话:

源源不断的稿件不仅是过稿的基石,更是进步的根基。

但很多的新手,哪怕写作迟迟无法进步,上稿无法稳定,面对“一周2篇、一个月8篇”的基础要求,依旧会干脆利落地给出三个字:我不行。

朋友们,写作二字拆分开,除了写字,就是创作。不大量输而出谈进步,莫非想耍流氓?

针对这一点,我总结了一套“1413”时间表,利用好碎片时间,可以轻松做到一周2篇。

第1天任务【碎片化】:翻看新闻素材,确定观点。

第2天任务【碎片化】:①列框架,根据基础班课程中的九种框架进行选择;②明确所需素材的数量;③定下哪几个素材是正面支持素材,哪几个是反面支持素材;④规定素材来源于身边人、明星或者某个书本、电影。

第3天任务【碎片化】:按照框架查找素材,填空。

第4天任务:

①【整段时间】通读全文十遍,调整细节:语句通顺度、错别字、标点符号、的地得、分段、序号等等;

②【碎片化】干脆利落地投稿;

③【碎片化】重复第1天内容。

第5天重复第2天任务。第6天重复第3天任务。第7天重复第4天任务。

解决拖延症的方法,不是逼自己做很难的任务,而是把目标拆解成简单可行的小目标,写作也一样。

配合上述时间表,附赠两条小建议:①素材库的积累至关重要;②如果完成当天任务还有空,不妨读半小时书。

2

万事开头难?活用“31”法,观点应有尽有

当我们看到一个素材,需要通过朴实的语言进行描述,随后头脑风暴,在事件下列出尽可能多的观点。

新手们可能在任务第一天就卡住了。不止一人反馈:头脑风暴太难,自己榆木脑袋一般,看到一个素材只有一个想法,这怎么办?

别着急,写作常常有规律可循,让我们进行以下“3”次思考:

思考①:素材本质是故事,而故事也叫事故,所以一个素材往往有两个及以上的角色。眼前的素材涉及几个人?各是什么身份?

l 从每位人物出发,可得到至少2种观点。

思考②:假如开庭辩论,每一个观点作为正方命题,它们各自的对手会怎么说呢?

l 从正反(好坏)两个方面思考,可将第①步得到的观点数量翻2倍。

思考③:哲学家认为,时间万物仅相对静止,但绝对运动。我们眼前的素材不过是持续发展的事件在某个时间点的表现,它从何发展而来,会走向什么后果呢?

l 从事件的原因(过去)、现状、影响(未来)三个维度思考,可将上一步得到的观点再翻3倍。

那么,12条观点便明明白白地摆在我们眼前,进入最后“1”步——筛选。

l 通过标记颜色的方式,区分“新颖与俗套”“切题与离题”,最终选定一个观点。

需要注意的是,“31”法仅仅为辅助思考的技巧,我们对素材的思索可以有更多可能,上述步骤中得到的观点也可能重复。最终目的,是降低常见思维盲区对我们的干扰。

并且,避免与别人比较谁的观点更好。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有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更深刻,我们只需尽己所能,总结出自己能得到的、最好的观点,就已经很棒了。

3

有了观点却不上稿?“2+2”构建底层框架

经过头脑风暴得出的“最佳观点”往往针对“个例”,缺乏普遍性,直接用作文章主题,很容易导致底层逻辑不自洽。

一篇文章难以自圆其说,哪怕表面写出花来,难道能令读者信服?不能,自然无法上稿。

另一种情况是,全文看着主题明确,本质为车轱辘话来来回回地反复说,能被称为好文章吗?不能,只是啰嗦。

美人在骨不在皮。画虎画皮难画骨。无数的谚语早早告知世人一件事:骨架才是核心。

而一篇观点文的骨,除了基础班学到的结构布局外,还包含观点背后的逻辑关系。

第二天的任务——构建框架看似轻松,实则万万不能大意,我们仍需努力,做到“2”+“2”。

“2”个问题探寻真正原因。

l 这个观点在另一个相似事件中,是否同样成立?

l 是否还有更加底层的原因,使观点能够拓展到更广泛的事件群中?

“2”套关联词构建底层逻辑。

l ①纵向逻辑:“之所以……是因为……”

写法:初始素材+初步观点,第二段开始一步步推溯“本质原因”,每段配合匹配的素材。

优势:使观点更加严丝合密,思维呈推理性直线。

翻译:我没有胡说!这件事“细思恐极”,咱好好掰扯掰扯。

l ②横向逻辑:“不但……而且......”

写法:初始素材+初步观点+本质原因,第二段开始例举符合“本质原因”的、不同背景条件下的同级素材。

优势:使观点得到广泛共鸣,思维呈平等性横线。

翻译:我没有胡说!但原因太深了,给您举例子还不成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当养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揪出的原因越深,我们的观点就更经得起推敲,受众范围更广,得到的认同感越多。

相应的,阅读、转发、留言的人,才会更多。

4

三行总结打油诗:

“1413”排计划,一月8篇上好佳;

“31”法来切观点,人物正反三维选;

“22”相加搭骨架,连连追问横竖夸。

据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而写一篇文章的最好时间只有现在。

当我们疲乏的时候,当我们对自己不自信的时候,扪心自问:还想要写作吗?假如放弃了,会后悔吗?这辈子再也不碰写作,会难过吗?

假如你也回答肯定,那么方法摆在这里,剩下的,我们一起加油。

作者:钱庄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