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喜迎建党百年华诞 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征文」军歌嘹亮(二等奖)

「喜迎建党百年华诞 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征文」军歌嘹亮(二等奖)

时间:2021-04-02 01:45:12

相关推荐

「喜迎建党百年华诞 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征文」军歌嘹亮(二等奖)

仿佛一道闪电劈开了黑暗。

1933年的春夏之交,位于闽赣两省交界处的丘陵小乡湖坊走到了历史的前台。这年的5月,闽赣省委、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根据周恩来的建议,省委机关设在湖坊乡。闽赣省苏区管辖着福建的建宁、泰宁、光泽、邵武西南部和江西的黎川、南城、南丰、金溪、资溪、贵溪南部、抚州等地,这块约两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连接中央苏区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纽带和通道。

一个前锋的角色。一座坚固的桥头堡。一处正义与邪恶较量的阵地。诞生于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特殊时期的闽赣省,注定风雨飘摇。

我读到了三份名单,一份是《闽赣省委委员及工作分工一览》,一份是《闽赣省革命委员会机构及领导人一览》,还有一份是《闽赣省军区及所属序列领导人名录》。这些名单中,有日后的开国元勋,有慷慨的牺牲者,有猥琐的变节屑小,还有遁入空门者。疾风知劲草,大浪淘沙金。我在想,弹丸之地的湖坊,尘封着怎样的细节,又珍藏着怎样的红色秘密?

走进湖坊乡,正是暮春的黄昏。群山列若屏风,禾苗疯长,新竹疯长,所有的植物都在疯长。眼前的房屋,墙面上是表现红军时期军民亲情、军训、学习文化知识等方面的主题彩画。最光彩夺目的,自然是红军广场上的那面红旗雕塑,它点燃了沉寂的山间,它唤醒了酣睡的土地,它像一只巨手,推开了湖坊通往山外的大门。旗帜上,写着一行字:工农红军第七军团。

溪水在红军广场一侧,拉成一张弓形,偎依着村庄低吟浅唱。一座单拱石桥飞架两岸。闽赣省委、闽赣省革命委员会旧址所在的龚家大屋,便在溪畔,它建于清代,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出门,即可见鱼戏清波、水逐倒影。一场迷离的雨不期而至。我走进这幢单厅重房的宅院里,五六百个平方米,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无疑是阔绰的,而对于一个领导着100多万人口的省级首脑机关来说,可谓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我走得很慢,阅读着每一张图片,从天井到厢房,从厢房到后院。我遇见了省革委会主席邵式平的办公室、省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黄道的办公室、土地部长钟世贤的办公室,遇见了那些曾经生龙活虎的战士。我看见了闽赣全省蓬勃的革命形势,各地纷纷办起消费、粮食、生产合作社,建立银行、贸易、粮食调剂局,输出土特产,购入食盐、布匹、医药等紧缺物资,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

小小的湖坊,滋养着大大的红色中华。

院子里,保存着两块宣传墙,一块写着《十大政纲》,一块写着《国民党十大罪状》,一正一反,一白一黑,形成鲜明对比。水井边的墙面上,一行标语清晰可见:创造铁的红七军团保障分田胜利。标语如同一支火把,将往事再次照得通明。

1933年6月7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改编红军第一方面军所属的独立军团的通令》,决定将“原十一军改为七军团”,并将组建任务交给了闽赣省。是年6月28日,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创建红七军团”的第七号训令,提出:“使所有苏维埃公民都加入赤卫军、少先队。建立模范师、模范团、模范营连,加紧对他们的训练,经过有系统的工作,动员他们到前线配合红军作战,发展游击战争,动员他们整营整团的加入红七军团。”轰轰烈烈的扩红工作,在黎川大地上就此拉开帷幕。

彼时,刚刚成为闽赣省各首脑机关驻地的湖坊,漫山葱茏,碧水欢畅,禾苗开始进入扬花抽穗阶段,白鹭时而亮翅盘旋,时而栖息田间。军号每天清晨吹出村庄的黎明,傍晚吹下山巅的夕照。嘹亮的军号声,成为湖坊人的新方言。

第一任闽赣省委书记顾作霖时年25岁,虽然年轻,却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他曾经在上海专职从事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后来奔赴山东发动群众开展斗争,之后辗转江苏、湖北。1931年1月,根据中央决定,顾作霖与任弼时、王稼祥经香港、汕头到达中央苏区,顾作霖担任苏维埃区域中央局委员、宣传部长、共青团苏维埃区域中央局书记。这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卓越领导人,他在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时,和张爱萍等人一起提出了组建“少共国际师”的计划。抵达黎川后,顾作霖事必躬亲,对土改、生产、扩大红军、治安、对敌斗争、支援前线和政权建设,一一过问,本已身患肺结核的他,身体每况愈下。他顾不上这副病恹恹的身板,满心思只有一个念头:扩红,组建红七军团。

这世间,还有什么比追求信仰和真理更重要的事呢?

斜雨朦胧。老屋间起落的鸟鸣似乎带着黎川口音,在跟哪位故人打着招呼。沿着窄窄的巷道行约百余米,忽然,左侧,出现一个戏台,土黄色基座,几根红漆木柱撑起黑瓦飞檐,这是当年的红军检阅台,板壁上,贴着马克思、列宁的头像。这儿,也曾经作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召开代表大会和红军演出的场所。1933年5月5日,闽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临时代表会议开幕,会议由顾作霖主持,邵式平作了《闽赣省目前中心任务与工作方针》的报告,会上通过了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委员名单,正式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

隔着偌大的“戏禾场”,戏台的对面,北侧,是建于清代的吴氏家庙,1933年6月4日,闽赣省军区在此成立。这是一座具有清代江南特色的祠堂,外观高大雄伟,细雨的点缀使得它呈现一种冷峻肃然。当时闽赣军区的司令员兼政委是肖劲光,他指挥着建黎泰、闽北、抚东三个分区和从闽浙赣省调入的红19师以及闽赣独立师、工人师等武装力量。

军号吹响,嘹亮乡野。当红军去!那些日子,整个黎川沸腾着,红色,是梦里的颜色,更是晴空下最绚烂的色彩。

1933年7月,红七军团正是组建,由肖劲光任军团长兼政委。这支英勇的部队,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血沃中华。

将近90年过去了,站在吴氏家庙的天井边,我依然可以看见那些簇拥而来的五角星、灰布军装,依然可以看见那些青春勃发的脸膛。他们在唱着《创造红七军团之歌》,黎川团、资溪团、崇安营在军号声里集结,湖坊的大地上,一棵竹子就是一个战士,每一串溪水,都回荡着战士的豪迈之音。

《创造红七军团之歌》的被发现,纯属偶然。冬,黎川县政协“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调研组在湖坊乡营心村张家大屋进行调研时,无意在屋内墙壁上发现了一块“印痕”,上面是油印的歌曲,纸张早已湮没,文字符号竟然深深渗入白墙。这歌曲,正是《创造红七军团之歌》,它生动地反映了闽赣苏区的扩红运动和苏区军民追求自由、独立、富强、幸福的革命激情。

祠堂里,真的响起了《创造红七军团之歌》。是湖坊乡的戴加相乡长用手机播放的——

加入七军团,我们胜利了,提高军事技术,加强战斗力,勇敢向前冲锋。

创造七军团,夺过敌人的枪炮,武装我自己。

巩固七军团,逃兵归队了,变成红军的铁军,纪律要严谨,勇敢向前冲锋。

创造七军团,巩固发展我苏区,江西先胜利。

…… …… ……

军歌一遍又一遍响着,仿佛一枚枚种子撒满湖坊的乡野;军歌一遍又一遍响着,仿佛山花一朵朵绽放;军歌一遍又一遍响着,仿佛醒狮正在迈步前进。

雨丝从天穹飘入天井。军歌从天井升入天穹。雨丝与军歌相遇,然后各自执行自己的使命。

我沉浸在军歌声里。恍惚中,无数人影列队走来,脚步铿锵,义无反顾,视死如归。山里的树木也簇拥而来,它们高举着一面面鲜艳的旗帜,上面写着:工农红军第七军团。

军歌嘹亮。嘹亮的军歌撞开湖坊的黄昏,飞往广袤大地。

作者简介:彭文斌,江西分宜人。现任南昌铁路客运段办公室主任。系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铁路作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八部作品集。曾获全国第七届、第八届铁路文学奖,第四届徐霞客游记文学奖,第七届、第八届井冈山文学奖。诗歌、散文作品入选多个选本。

作者/来源:黎川发布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