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经典咏流传:现象级文化节目 和诗以歌 因创新而经典!

经典咏流传:现象级文化节目 和诗以歌 因创新而经典!

时间:2020-08-03 21:27:30

相关推荐

经典咏流传:现象级文化节目 和诗以歌 因创新而经典!

艺术创造首先要求的就是要有独创性,《经典咏流传》能在众多的电视综艺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有其独特的创新表现。

作为一档音乐类文化综艺节目,“和诗以歌”可以称得上是《经典咏流传》表演形式上最大的突破。将诗与乐结合,让古老的诗歌重新焕发活力,为新潮的音乐增添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经典咏流传》既然是要“和诗以歌”,因此在用音乐艺术表达经典诗词时,其形式创造的重点在音乐,其内容表现的重点在如何用音乐更恰切地揭示其内在意义,由此使诗与乐协调统一,这形成了三种具有创新价值的主要类型。

一、原诗谱曲类

直接给经典诗词谱曲即“原诗谱曲”是节目的基本形式,《经典咏流传》的众多曲目的创作,主要就是由专业曲作家为所选诗词作曲编曲,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之上,配以与诗意(词意)相契合的音乐进行演唱。

我国古典诗歌本来就有结合乐曲形式创作以便于吟唱的特点,也充分表明诗乐相和是悠久的传统,“诗言志,歌永言”即是此意,这也是原诗谱曲成为《经典咏流传》重要类型的原因之一。

以《山居秋暝》为例,《经典咏流传》为了表达《山居秋暝》的整体意蕴,改编后的曲目并没有增减歌词,而是完全按原诗进行配乐演唱,配以厦门六中的阿卡贝拉童声合唱,将诗意与音乐结合,充分表现了《山居秋暝》宁静而欢快的意蕴。

再看《陋室铭》,其本身篇幅较长,语句押韵,有较为适当的谱曲环境。而黄绮珊大气的嗓音,以及略带摇滚的演唱形式,将刘禹锡原作中想要表达的志行高洁、不同流合污的心理向往体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为保持诗韵的纯粹,给观众以诗词之美的直接刺激,用原诗谱曲的方式来改编古诗词应该是更为稳妥的选择。那些经典对观众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在观众心里有重要位置,不改动原诗使其固有的语言、韵律、意境等都能得以原样保留,同时也符合观众的记忆,因而更适合通过咏唱而流传。

二、诗填新词类

《经典咏流传》开播的第一首歌曲《明日歌》就是“诗填新词”的典型,节选自明代钱福的作品,在创编后演唱时由贾轶男相和了一部分歌词,共同构成了更加切合当下文化背景的青春励志歌曲。轻快的曲调和深入浅出的歌词,再加上传唱人王俊凯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使这首歌在观众群体即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颇高。

根据时代变化的要求,诗填新词类曲目加入了较多的现代元素,使人们能够更好理解古诗词的深远意义,也适当兼容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观众下限,使意蕴丰富但表达较为隐晦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更为明晰地为观众所接受。

“诗填新词”作为对古典诗词的创新改写,既可作为诗歌意义解读方面的补充表达,更减轻了诗歌谱曲的难度。

“诗填新词”中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改编法,那就是对原作进行重新筛选和组合,形成更易传唱的新歌词。这类代表作品有《在那东山顶上》《声律启蒙》等。

《在那东山顶上》改编自仓央嘉措的同名诗歌,但是它只截取了原诗的部分诗句再融入几句藏语形成了新的演唱歌词,作为抒情性的音乐表达,通过舍中有取、删中有添的艺术处理,使原诗的情致韵味表现更为自然流畅。

总的说来,“诗填新词”是对原诗的有效补充与发散,作为艺术创作中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对经典诗词的传播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集义聚合类

《经典咏流传》之所以有长久而广泛的吸引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选曲、节目编排并不意味局限于对原作的音乐演唱,而是力求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大力度的创新改编、重组,甚至将不同的经典作品依其内在意义的相似性、一致性进行巧妙组合,寻求在表面看起来难以传达作品意蕴、而实际上却更能引人深思的表现方式,从而实现对经典作品意义的创造性揭示。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由此创作的《梁祝》本身也极具特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曲等也广为人知。那么《经典咏流传》又如何在它的舞台空间中完成新的艺术创造呢?

节目中,88 岁高龄巫漪丽在新加坡的杨秀桃音乐厅通过实时连线,与北京师范大学雪花合唱团共同演绎了凄美动人的《梁祝》,节目演出过程中,电视镜头既有钢琴键盘的音符流动,也有合唱队演唱的声韵起伏,在跨越空间的展现中,琴声、人声混合而成的音乐旋律完美展现了古典爱情故事的魅力,充分浸润了观众的心田。

《经典咏流传》第二季播出的《画·无声》也是“集义聚合”类的典型曲目。这首诗的原作题为《画》,只有短短四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以此改编的《画无声》在表演上的独特性在于,节目的表演内容与这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但传唱人的身份却与这首诗的意义相符合——由 14 个听障孩子组成的合唱团演唱,每个孩子只能发一个单音节的“啊”,却有关于生命的沉甸甸的分量。

《画无声》所表现的无声的精神力量给观众带来的强烈的情感震撼——一种特殊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享受。这种对于经典的艺术改编方式,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并不多见,但却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集义聚合类”的曲目数量在《经典咏流传》中虽只占较小部分,但其创新价值所具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