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湖南琵琶岗古村落是明清湘南古文明史的“活化石”

湖南琵琶岗古村落是明清湘南古文明史的“活化石”

时间:2018-07-18 06:38:15

相关推荐

湖南琵琶岗古村落是明清湘南古文明史的“活化石”

听说湖南有一个村形似“琵琶”,还有人传说,这个村原来的栏杆都是银子做的,怀着这份好奇,我们去一探究竟。

村落傍山而建,自然环境保持了历史风貌,地处丘陵地区,四周群山环抱,风景秀美。有刘家山、曾家头山、八家人山、柳树山和王家牛山,共同形成后龙山。山上植被以樟树和松树为主,保存上百年的古树。

琵琶岗村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系省级贫困村。整个村以青石筑围墙,现存有200多栋清式青砖、小青瓦、马头山墙等古建筑,是个典型的古村落。琵琶岗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正式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宽大平整光滑的石板路就是该村最大的特色。其村落布局充分体现中国传统风水学崇尚自然、奉行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目前巷道宽阔,道道相连,有高大整齐的石头墙,风格乖巧的漏窗和雕刻精美的花窗,一些木门上有花草虫鱼、人物骑马游街之类的雕刻,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显得十分朴实。个别饰件,乡土气息浓郁。特别是宽大平整、油光发亮的青石板,延伸在深深的巷道中,依稀传来当年的马蹄声,仔细寻觅,似乎还有当年商贾们留下的匆匆履痕。巷道宽阔,四通八达,独自而行。

这里曾经是商贸十分兴旺的地方。这个村子的前世今生、数百年前的商业重镇。我们似乎,看见了在青石古道上,一群商贾领着脚夫或挑着物资,或牵着马匹缓缓走近。一路的风霜,一路的艰辛,在这里总算找到了一个歇脚点,可以借宿一宵,好好养精蓄锐,以便明日再出发。他们这样把湖南的布匹、丝绸、桐油、花生运往岭南广东,又把广东的食盐、海产品等、转运到湖南各地。

因为地理位置重要,南来北往商贾较多,导致这个并不是很大的村庄,居然有了浓郁的商业气息。村里曾有一些旅馆和商铺,当长途跋涉而又疲惫不堪的商贾脚夫在这里歇脚时,或多或少就会产生一些交易,留下一些货物在此分销,因而有了“琵琶岗,琵琶岗,银子做栏杆”的传说。如今这里却是人去楼空、店铺关门、繁华不再,让人陡生落寞。

琵琶岗村由萧姓刘姓杂居,两个祖宗牌位在祠堂里分左右供奉着。萧氏宗祠与刘氏宗祠合二为一,几百年来和谐共处,在全国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琵琶岗1858年共建了公厅,虽然萧、刘二姓来自不同的发源地,但是他们于此处互相融合、不分彼此,共同守护立身的美丽家园,这便是“异源同流”牌匾的来历。上厅供有“关公”塑像(也在文革时被毁)。在南方地区关公是“财神”的化身,琵琶岗村先人以经商致富发家,故每年的正月初二会举行隆重的仪式祭拜关公,以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同时关公也是“信义”的化身,萧刘两姓开基始祖义结金兰共同建村的豪义之举和信义精神至今仍然在村民之间口耳相传,生生不息。

水月镜花古戏台建于明末清初时期,是本村以及附近地区重要的文化娱乐场所。宗祠与戏楼共同形成了琵琶岗村的乡村公共空间,构建了萧氏及刘氏共同的仪式空间、娱乐空间及日常生活空间。定期在祠堂举办祭祖仪式;戏楼每年要进行的祁戏公演。平日,宗祠及戏楼也为萧氏及刘氏族人提供日常说话聊天的休憩之所。在独立、快速的现代生活模式中,在人人都抛弃集体主义、共同信仰而追逐.人利益的时代中,宗祠与戏台所构成的乡村公共空间是增强族群凝聚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传承传统文化最后一道安全阀。

望嶷学校于学校整体修缮改造,现改造为村委办公楼、文化礼堂、农耕文化展示馆、幼儿园,保存状况良好。整个校门有 30 余方石雕,内容有诗词、山水、人物、动植物等图案。最边上的这个人物手中捧着一书卷,上面写着“学富五车”,与右边的“才高八斗”相对应。这里还有六联诗句,每个诗句的雕刻工匠的名字恰好包含“春”、“夏”、“秋”、“冬”四字,真正体现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也反映出了琵琶岗村重教崇文、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琵琶岗古村落是是明清湘粤盐运史、明清湘南古建筑史和明清湘南古文明史的活字典、活化石。游客来到这里,望山见水,还能找到旧时的味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