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香江传奇才女林燕妮病逝 那个用香水写作的女子走了

香江传奇才女林燕妮病逝 那个用香水写作的女子走了

时间:2018-11-29 03:08:08

相关推荐

香江传奇才女林燕妮病逝 那个用香水写作的女子走了

金庸说她是最好的女散文家;

倪匡在80年代时评价她是“(香港)现代最好的散文家”;

黄霑说她“没有一般‘才女’身上有着的小家子气”;

《号外》创办人邓小宇揶揄她是“中环‘老练’的代表”。

香港媒体人怀念她所代表的那个经济腾飞、出版业辉煌的上个世纪80年代,而一般香港市民则更多记得她才貌双全、叱咤上流舞会、以及与著名词人黄霑的情感婚姻纠葛。

出身不凡、留美背景、又在电视和广告行业获得成功,林燕妮在上个世纪70年代闯入文坛,在金庸先生担任总编的《明报》开设专栏“懒洋洋的下午”,被认为文字直率、清新、洒脱。但也有严肃文化人看不上她,只是她依然我行我素,写最忠于自我的文章,穿最贵的名牌。

对于很多70后的香港人来说,她的审美旨趣代表了自己向往的上流社会,又没有世俗之气。她在“懒洋洋的下午”专栏第一篇文章就写到,她“一辈子最怕团体,和被人分门别类”,而她最大的愿望是——

保持一个自由的灵魂。我的肉身可以被人拥有,我的双肩可以被很多责任压着,但是灵魂,它是我唯一的而财产,我不会让任何人把它锁起来。

这就是林燕妮,极聪明又不受约束,所以才会不顾世俗眼光接受黄霑的追求,两人爱恨纠缠十几年。

作为长女,她三个弟妹先后患癌离世,对她打击甚大,但她依然笔耕不辍,用文字疗愈自己,也宽慰读者。在最后的日子里,她依然没有停下笔。《明报》6月6日刊登她专栏最后一篇文章,写于她患病中的岁月:

为什么总要将人的生死划下界线,肉身消失没关系,精神不灭才是永恒。所以,容我先跟各方好友、挚爱读者说句,每天记我念我多一些就好。

如果有一天,造物主另有工作向我分派,我是乐于接受,有缘自会再相逢,红尘总有别,挥挥手,抬眼看,我又见到了永恒……

1

从“创意爆棚”到文坛新气象

在林燕妮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享有“才子”、“才女”美誉的香港专栏作家的共性:他们都有着丰富的职业经验和人生阅历,在写作之外他们在很多领域都获得卓著成绩,为他们奠定了很好的经济基础。

但和很多从底层打拼上来的作家不同,她出身好又接受西方教育,回来后事业顺风顺水,因此她的文字被媒体称为具有“小布尔乔亚”气质,不过,当年的香港读者对此并不厌恶,反而欣赏她真实而不做作的文字,因此她脱颖而出,一度成为专栏女作家第一人。

林燕妮的父亲是一家汽水厂的厂长,这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属于非常不错的家庭条件,她因此可以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入读名校真光中学,后来又赴美修进入名校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修读遗传学。后来她获得过香港大学中国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硕士学位。

林燕妮一家

回港后,林燕妮进入香港无线电视台工作,形象皎好的她做过天气预报女郎和节目主持人,也做过幕后编导。她在经典的综艺节目《欢乐今宵》节目组担任编导。

1970年代中期在TVB任职天气女郎的林燕妮

当年电视台同事、后来成为TVB高层以及政府高管的周梁淑怡回忆称,早年她在《欢乐今宵》就展现出“创意爆棚”的一面,反应也很快,对于文字的感觉也很棒,因此节目组找她为节目主题曲填写歌词,生活化的歌词完全抓到这个节目的精髓,也抓住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使《欢乐今宵》这首歌成为了一代香港人的时代记忆。

在电视台发展顺利的林燕妮,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受到《明报》主编金庸的赏识,于1974年第一次在该报开设专栏“懒洋洋的下午”。专栏一直是最具香港代表性的文字载体,在当时影响力就好比今天的自媒体。

早期的专栏多由上一代从大陆南来的传统报人所把持,方向多为政论,其志趣和文字风格也更接近民国。随着香港经济的起飞,人们也在期待在报纸上看到新鲜的文字。而香港报纸也一直吸纳不是那么传统写作出身的人来写专栏,因此,创意和文字在电视圈内有口皆碑的林燕妮,得到了一次机会。

林燕妮在《明报》后来开设的“紫上行”专栏

结果,她的专栏一炮而红,被人认为是打破了传统报业“叔伯”把持的局面。极少有人在报纸上不谈政治,不谈社会,都是生活感悟、见闻阅历还有男女情感的个人化文字,生动自然,她在第一篇文章就写道:

我害怕养成混在群众中或者潮流中,便以为自己已经有了性格的习惯。也许我是一个孤独者,我的下午依然是那么的困困慵慵,令我头脑清醒的早晨,离我而去之后还没有再来过。

在人人为了金钱忙碌的年代,林燕妮带着点慵懒的文字令人耳目一新。

金庸是第一个对她评价很高的大家。有一次,他和老友倪匡闲谈,说林燕妮是他所认为的,“现代散文最好的女散文家”。倪匡回答道:“应该去掉一个‘女’字。”时至今日,倪匡依然钟爱她早期的文字,说她的文字“感情非常真挚一流”。

80年代《明报》周年纪念,林燕妮(左三)与金庸(左二)、张彻(左四)、倪匡(左五)在一席

有了金庸的背书,加上本身的才气,林燕妮很快在报界一炮而红。她将专栏文章集结成册,先后出版《懒洋洋的下午》、《粉红色的枕头》、《小屋集》等散文集。

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物质生活已经越来越好的香港市民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出版业迎来黄金年代,因此她每本书都成为了畅销书。后来她又开始写作小说,出版《青春之葬》、《盟》等作品。

她的作品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人,生于60年代的次文化堂社长彭志铭回忆称,年轻时几乎“个个都有看(林燕妮作品)”,她以专栏女作家第一人之姿,带动了流行文化。

甚至林燕妮的一个小习惯,也成为文坛佳话。在使用稿纸手写文章的年代,林燕妮总是在稿纸上洒下几滴香水。稿子送到校对师傅那里,老远处一闻,就知道是林才女的稿子。

有人后来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说自己写作常常写到半夜,需要一些香气让自己的心神安静下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在稿纸上洒香水。这个解释是否说得通,这就见仁见智了,才女说是就是吧。

她曾经说:“香水根本是一种任性与感性的混合物。”这句对香水的评语,如果我们仔细想一下,又何尝不能用来评价她自己呢?

无论如何,稿纸洒香水,已经成为林燕妮传奇的一部分。

林燕妮最爱的香水——Channel五号香水

林燕妮和赏识他的金庸也成为了私人关系很好的忘年交。她评述金庸的散文,也常常受到读者的喜爱。尤其是她评述《神雕侠侣》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打开今日二条欣赏)中的那句“一见杨过误终身”,被后世广泛引用。

尽管两人关系匪浅,林燕妮又贵为畅销作家,但是,在她服务的《明报》、《明报周刊》,金庸还是没有特别宽待她,稿费还是十年如一日。受到同样待遇的还有当时也为《明报》供稿的亦舒。有一次,亦舒提出加稿费的要求,金庸说:“你也不怎么买东西,要这么多稿费做什么?”

过了几个月,林燕妮也忍不住提出加稿费,金庸又说:“你花太多钱了,不能给你这么多稿费。”两大才女都在金庸这里吃了瘪,这也成了香港文坛广为流传的一则轶事。不过,林燕妮回忆称金庸先生只是好面子,你要的我一定不给。但到了年终,她的稿费不知不觉提高了,令她感到非常暖心。

不过,评论界也有不少人对林燕妮不以为然。《号外》杂志创办人邓小宇批评到她的专栏如“粉红色的枕头”,带有明显的挑逗意味,而沐浴欧风美雨的她,却没有将美国最前沿的文化介绍给香港读者,处处体现小布尔乔亚的局限。

无论如何,如同文化人蔡澜评价说:“在当时,有这样的才气和见闻的人才,并不多。” 林燕妮的而出现,的确填补了时代的空白,满足了当时市民精神生活的需求。

成为畅销作家后的林燕妮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创意人的老本行。到了80年代,和黄霑相恋的她,开始涉足广告业,和黄霑合作开设“黄与林广告公司”。尽管林燕妮自述自己是恋爱大过天的人,“自己男朋友喜欢什么,自己就一头撞进哪一行”。但是,她显然把经营好“黄与林”当作自己80年代重要的一个目标,而且做得有声有色。

这是广告业的黄金年代,一句广告语就能帮助一个公司在亚洲打开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尽管黄霑是广告业老经验,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从事广告业,但林燕妮在构思广告语的能力上被认为不差于霑叔。

“唔补好易老。”这是林燕妮为女性健康丸“碧玉珠”所想的广告词,这句话不但帮“黄与林”打开了局面,还进入了当代粤语词汇。

她还曾替怡和洋酒部的新干邑“轩尼诗”做包装。当时客户要求加上法文,但又要一般人明白,恰好林燕妮懂法文,就帮它改了一个名字叫Hennessy Cuvee Superieur,因为后面这个词近似英文的Superior,“这个字英文也有的,谁都明白。”她后来回忆道。与轩尼诗的合作后来占公司四成生产额,双方合作无间。

黄与林依靠黄霑和林燕妮一对金头脑,发展迅猛,她们两人作为股东也各自赚了不少钱。如果不是因为黄霑投资电影失败,这个公司还会继续下去。不过,他们将公司卖给了国际广告巨头盛世广告,换得不菲的收入,这是后话了。

从电视台到文坛再到广告业,林燕妮在不同领域全面开花,锻造了属于自己的香港传奇。

2

两段感情:

渴望自由、忠于自我

说到林燕妮,不得不提的当然是她的两段感情。她和李小龙的胞兄李忠琛在美国认识,很年轻就结婚并育有一子,这段婚姻由于李忠琛的控制欲和林燕妮渴望自由的个性不和而告终。

林燕妮与李忠琛

林燕妮是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认识李忠琛的。李忠琛是明尼苏达大学天体物理学的高才生,又是全美大学花剑剑击冠军,非常有魅力。李忠琛在一次圣诞派对遇到她之后,很快发起猛烈的追求攻势。

而林燕妮虽然也很喜欢他,答应和他交往,但心还没有定下来,同时还交往着其他男朋友。李忠琛却是非她不娶,直接回到香港争取林燕妮妈妈的同意。最后林燕妮答应了李忠琛的求婚,婚后回到香港与他成婚。

婚后的日子却让她感到窒息。林燕妮在专栏中回忆道:

震惊是在婚后,你(李忠琛)不容许我有任何自由,除了上班不能出外,即便我见朋友,也要在很短时间内回到家。……

即使不出外,我不晓得我做错了什么,你便会两天三天的不理睬我。

忠琛,嫁给你的时候我很年轻,婚后我会长大的,我不能继续活在你的掌控知下,所以我离开了你。不离开你我没法成长。

尽管两人育有一子,生性自由的林燕妮最终还是选择和李忠琛离婚,儿子跟着丈夫生活。两人离婚后倒是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儿子一个礼拜有三天会跟着妈妈还有外公外婆生活。林燕妮自谓“我们仍是紧密的,只要不住在一起便行了。”

林燕妮与儿子李凯豪

1974年,因为合作统筹迪士尼宣传活动,林燕妮与黄霑相识。在此之前,黄霑就非常仰慕林燕妮。他公开说过:“香港一般的才女都有一股小家子气,而林燕妮身上没有。”能够将林燕妮与众不同的一面看得如此之准,证明黄霑的确非常懂她。

当时黄霑已经有了夫人华娃,还有一对儿女。他对林燕妮说自己和华娃关系很恶劣,已经没有了肉体上的关系。个性强烈、不顾世俗眼光的林燕妮似乎并不在乎黄霑是否单身,只相信两个人是情投意合,而且相互欣赏。黄霑横跨词人、专栏作家、音乐家等等多种身份,是香港流行文化之父,的确是大才子,林燕妮当然架不住他的魅力攻势。

她不介意黄霑有妇之夫的身份,两个人开始恋爱关系。黄霑还说要和华娃离婚。有一次,在办公室,林燕妮接到华娃的电话,说自己怀孕了。林燕妮这才发现,在黄霑与林燕妮在一起期间,华娃居然怀孕,因此黄霑所说的没有肉体关系都是骗她的。她回忆道,自己当时吓呆了,对着窗户一个劲儿的哭。

年轻时的黄沾与华娃

但林燕妮最后还是包容了黄霑,而黄霑不顾发妻怀孕,和她离婚,然后开始和林燕妮同居,两人还一起开设广告公司。

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在创作上相互激励,林燕妮曾自豪地表示,黄霑创作歌词做蓬勃的十年是和她在一起度过的。他们一起打拼事业,开设”黄与林广告公司”,并将它发展壮大。在谈到两人的契合度时,黄霑说:“与林燕妮一起好刺激,包括精神上及肉体上的刺激,每个细胞都在高潮之中。”

两个人互动的模式也颇有趣。他们都是性格刚烈之人,有时候发起脾气来,林燕妮会将黄霑的书扔进水里气他,黄霑则会剪掉林燕妮心爱的皮草。但其实这都是两个人的情趣。“那也不是线装书,也不是他心爱的书。他说,‘哇,这也可以啊。’然后就开始剪我的皮草。其实我们只是打闹罢了。”林燕妮回忆称。

在相识之初,林燕妮黄占的恋情被当年香港的八卦周刊口诛笔伐。只是林燕妮对此并不以为然,她真正寒心的是,黄霑一方面宣称自己一辈子最爱的女人是林燕妮,一方面还是在外沾花惹草。林燕妮没有大闹,作为一个有着独立的事业和自由灵魂的女性,她选择和黄霑开始渐行渐远。

尽管对林燕妮不忠,黄霑还是多次向林燕妮提出结婚,但林燕妮都没有答应。有一次,在林燕妮的“恩师”金庸的簇拥下,在金庸家里,黄霑单膝下跪,向林燕妮求婚,林燕妮架不住,和黄霑签下了有法律地位的婚约。但两人最终还是没有进行婚姻登记。

因此,后来当记者多次问起林燕妮两人是否存在婚姻关系,她都是持否认态度,尽管蔡澜等老友都见证了在金庸家的那一幕。

一艘船底破了洞的船尽管还在行驶,船上的人有一天大家都要弃船而去。1991年,黄霑从和林燕妮多年同居的住所搬出来。坊间传言,这个住所是黄霑出资购买,而林燕妮相当于赶走了黄霑。此时恰逢黄霑因为投资电影失败、又许久没有人找他写歌词,因此有人说林燕妮让黄霑净身出户。

林燕妮一直懒得回应,直到黄霑去世之后,不堪再次被侮辱的她才澄清:这座房子是她自己购买的,而黄霑是自己离开她的。有人问是不是因为两人经济上有差距导致分歧,她没有否认,只是说,“我没有义务养他。”

就在两人分手之后,1991年,黄霑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在台上向林燕妮示爱试图挽回恋情。他说:

“我要求电视台允许我多请一个人出席,但她没有到。她是我音乐作品的灵感来源,人生伴侣,是我一生最爱的一个女人。我希望这个奖以及以后的奖都献给她。”

林燕妮没有到。她后来回忆道:“我去那里干嘛?演戏?” 黄霑离开林燕妮之后很快娶了小自己二十岁的小女友,而这位女友不是别人,正是在黄与林广告公司工作多年的助理Winnie。后来林燕妮才透露,很早以前她就知道黄霑和Winnie暗通款曲。

像林燕妮这样至情至性的人,可以因为爱情背负骂名,却怎能忍受被欺骗?

她始终欣赏黄霑的才情,不过经历过这段感情,令她感叹,“太辛苦了。下辈子要做个傻傻的、有老公疼爱的女人。”

多年后,林燕妮参加TVB《从这里出发》节目的拍摄,到韩国一个寺院修行。在禅修的过程中,她说禅修时脑海浮现了黄霑面容,忍不住笑出来。

尽管面对媒体她多年都表示自己早就放下了这段情,在黄霑逝世的时候,有二十万市民出席公悼,她也没有出现,说不好打扰华娃、黄霑的三个儿女还有黄霑的最后一任妻子。

但当业界开始纷纷怀念“霑叔”词作的伟大的时候,她站出来说:“在80年代初,因为世代交替,你们可没有继续找霑叔写歌词了,现在怎么都出来怀念了?”

3

最后的岁月

即便如林燕妮这样才华横溢、思想豁达的女人,也要面对一个永恒的话题:岁月。

到了90年代,香港的文化界似乎不再青睐林燕妮。报纸回到了更倾向写政治和社会的专栏,像林燕妮这样的个人化的文字,受到了冷落,从全盛时期有好几个专栏到只剩下一个明报专栏。尽管一直在出版散文集,但销售已不如往昔。

林燕妮被香港媒体封为“一代ball(舞会)后”。在上世纪70、80年代,香港上流社会的舞会是社交的战场,名人们都在服装上较劲,而爱美的林燕妮总是盛装出席,打扮奢华甚至有时候有点夸张。但她的存在,一直是香江一道风景线,八卦媒体总是关心这次ball林才女又会是什么装扮呢?

多年来林燕妮参与舞会造型。

然而到了90年代,香港上流社会的舞会热已经完全退潮。但林燕妮却没有放弃追求名牌、追求华装,在出席公开活动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林燕妮还是那个出位的名人。连好友邓达智都劝她少买一点吧,现在没有这么多场合可以穿了,林燕妮总是不听。

金庸曾经写过一篇散文:

“有一天晚上,五六个人在林燕妮家里闲谈。谈到了芭蕾舞,林燕妮到睡房找了一双芭蕾舞出来,慢慢穿到脚上,微笑着踮起足尖,on point摆了半个‘Arabesque’(芭蕾舞基本舞步)。她眼神有点茫然,是记起了当年小姑娘时代的风光吗?”

也许她在留恋自己逝去的芳华吧,这又怎能责备她呢?她追求美和个体自由追求了一辈子。

真正打击她的,是亲人的离去。仿佛是命运的捉弄,林家四姐弟全部都患有癌症,小妹林雁妮20多岁出头就因为淋巴癌去世,而二弟林振强(著名词人)和三弟林振刚都在先后离世。

林燕妮和弟弟振刚(右一)和妹妹雁妮(右二)

尤其是和她最要好的二弟林振强。林燕妮曾说,小时候无论弟弟要什么,姐姐都会满足她。弟弟成为词人,也是因为姐姐的影响。弟弟曾问姐姐:“能不能把骨髓捐给我?”林燕妮当然答应了,但还来不及捐骨髓,弟弟就已经离世。这让林燕妮大受打击。

林燕妮后来深居简出,在专栏下的笔调也转趋灰暗。参与《从这里出发节目》,她跟随高僧禅修,才逐渐放下内心心结。

最近几年,热爱聚会的林燕妮缺席了几次好友聚会,偶尔出现一次,朋友发现她脸形浮肿,她也要求朋友不要拍照。要强又爱美的她,不想朋友担心,也不愿意媒体看到她不美的那一幕。她对外宣称自己患有甲亢,但其实当时已经患有肺癌。

因此,当林燕妮逝世的消息传出来,半个娱乐圈都不相信,因为前一个礼拜,马浚伟、邓达智等朋友和晚辈还去探望她,都觉得她精神很好。而林燕妮在《明报》的专栏,一直更新到6月6日。她将这个秘密保留到了人生终点。也许,她不愿意接受任何人的同情;也许,她不愿意麻烦至交好友。

林燕妮和马浚伟在几年前录制TVB节目的时候相识,两人结下忘年交,马浚伟常常去探望林燕妮。但连他都看不出林燕妮病了,因此当听到林燕妮去世的消息,马浚伟很是震惊。

林燕妮小姐走过这灿烂的一生,完成了她的使命。就像她在明报最后的一篇专栏文章《我又见到永恒》所写到的那样:

感觉有太多永恒,如你,如他。原来,剎那也是永恒。正如你读到这篇文章,可能是剎那感动,其实,刊出来的文字,已是永恒。

她留下的作品,她的文字,将代替她,留在这个世上,继续陪伴我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