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人笔下的诗词是如何表达思乡的?

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人笔下的诗词是如何表达思乡的?

时间:2020-01-28 17:49:27

相关推荐

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人笔下的诗词是如何表达思乡的?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踏上征途,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当你累了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想起家乡那份温存呢?

独在异乡,你是如何表达自己的乡愁?可能是与家人通电话,也可能是发短信。那么,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古人是如何表达思想的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古人是写思乡情的。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大诗仙李白这首《静夜思》没有华丽精美的词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全诗二十字通俗易懂,直白叙述写远客思乡之前。

越是精简却反而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或许我们习惯了李白那种飘逸、洒脱、豪迈的性情,他的诗也大多如此。而这首《静夜思》的反差,却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馀蕴,令人回味无穷。

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

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想要了解杜甫,就必须要知道他所处的年代;想要知道他的年代,且看他的诗作。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少陵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少陵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纷飞已经持续一个春天了,什么时候才能和平呢?又想到自己被俘,身处敌营,好久没跟妻子通信了,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安全。

「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张养浩有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那个时代,盛世难有,不管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历来令人拍案叫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后两句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陌生的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此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

“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

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

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

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此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委曲婉转,感人肺腑。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

诗中写完一二句后,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他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

“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的白发。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

因此,就这首诗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经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的艺术效果。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与亲朋好友之间只需一个电话即可,但你有多久才跟父母、亲人通一次话呢?常回家看看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