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写给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一线教师妄评八省联考语文试卷的功与过

写给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一线教师妄评八省联考语文试卷的功与过

时间:2018-12-02 07:29:48

相关推荐

写给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一线教师妄评八省联考语文试卷的功与过

写给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一线教师妄评八省联考语文试卷的功与过

各专家,打扰了。

八省联考,试卷的标杆性、导向性,没有谁不重视。

我半天做题、半天对答案、半天浏览网络点评、半天整理课件。临睡前,我把自己的感想记录下,算是致敬命题组各专家。

总体来说,八省联考语文试卷不易,想考好不简单,没素养实在太难。

题目稳重有变、守正创新,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可贵的是,很多题目有创新,看似陌生,内核还是语文的核心素养,值得点赞。

下面具体评析:

高考是反套路的,也必须反套路,此中深意大家都知道。在这一点上,八省联考语文试卷变换题目样式,创新题型,题目情景化、陌生化,既反了套路,也告诫学生阅读是语文基础,也是高分法宝。

如现代文阅读《国文教员》第2道选择题——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其实考的就是文学常识。

《老残游记》大明湖听说书、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和鲁迅的《朝花夕拾》,这哪一项不需要学生扎实阅读?

若不广读书,能知道《老残游记》吗?那些喜欢日本小说的同学?

如默写第3小题——古代诗人常用“沧海”这一意象展现宽阔胸襟,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唐代诗人李商隐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诗句。

不指明背诵篇目,这挺好。考的同样是基础,看学生是否真得背进去、能理解,内化了。

还有病句和概括题,在语段中,摘取一句,就叫你改或写。没有选择,也不点明提示,就叫你改病句、概括否定句,的确是在考察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我的乖乖,像以上几个题目,无论现代文,还是默写和语用,均随文出题,题目情景化,基础性、综合性与应用性都揉在一起了,老师你今后还硬着头皮教学生套路不?

以上几个题目,若学生不老老实实读书、不扎扎实实进行语用实践,老师你能教吗?

想必,此刻,很多专家在笑。早就提倡阅读了,你们不信。这里面涉及的阅读书目——白话小说、现代小说、古诗词等。

素养是什么?真不好掰扯,我就简单化,语文核心素养,换汤不换药,说的还是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比如八省联考语文试卷,那些意料之中的老题目,说真的很不反套路,好多题目都是参照新高考一卷(山东卷)出的。

如现代文阅读1,3个选择题外加2个主观题。除了2个主观题考察的知识点不一样外,题型、样式还是一样的。3个选择题考察的还是学生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个主观题,一个题考论证手法,常用论证手法就那么几个,硬是瞎猜,若能分析对,肯定是也是得分的;另一个主观题,几乎就是送分,因为开放,学生言之成理就可得分。

总的来说,这一道人人喊难的论述类文本(现在称信息类文本),这一次考得很亲民,内容是人工智能,学生不陌生,题目相对容易,望继续保持。

如此题目,重能力,实实在在考察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考难了,没意义,定义为中档基础题,理应有掌声。

其它类似老题目,如古文阅读、古诗题,都如出一辙,年年岁岁花相似,没变化。

平时学语文,基础扎实的,就得分;平时不学语文,理解都成问题。

回头,咱们还是把核心素养所涉及的语文能力,好好研读,自纠自查,可好?

综观整套语文联考试卷,试题质量,肯定不错,那不是我辈所能置喙的。

我佩服的是,无论新题老题,处处有德育渗透,德育的深处是传统文化。真刀实枪提振文化自信心,目的还是抓立德树人。

如现代文1,人工智能这一篇不用说,强调人是核心地位,防止机器异化。

现代文2,《国文教员》里面那位有个性、有特色的“国文”教师,能编教材、善教语文、会育学生,学识水平之高,我看了好害羞。做国文老师不容易,要像文中的老前辈学习,当然这其中也赤裸裸地告诫学生——学语文要多读多背。

古文、古诗,更是直白:霍光忠君爱国,张说胸中的家国情怀在激荡。

语用1,围棋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语用2,孩子身高,关爱青少年,记得锻炼身体、保证睡眠。作文,我就不说了,你懂。

以上种种,哪一种题材内容,不在渗透德育?同时,也深深地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立德树人,没错!这一份卷子考的就是“立德树人”,爱了。

有功,必有“过”,这也才符合辩证唯物论。这样说,瞎扯了。此处说的“过”,不是过错,是“过于”,太“过”了,值得商榷。

现代文2(《国文教员》),不是传统意义的1篇完整的小说或散文,选一篇既可以称为小说,也可以成文散文的文章,姑且叫“世说新语”类的小品文吧。

这是不是有点创新过度了?过度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反套路而创新,是不是陷入形式主义误区?

况且,第9题,有点难。高中生写小评论,在专家眼里是应该的,但在中学教学实际中,偏难了,因为他们阅读太少、训练也很少。同样,川端康成的那篇更难。

不好意思,我说的这些都是借口。

看题目,确实难了点。写小评论,其实也是围绕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来展开,但题面一个“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

我估计,很多学生够呛。“新世说”,是啥?是不是以那本旧的《世说新语》为蓝本?

估计,很多语文老师都没怎么读过。不好意思,得罪了,专家们可以看这一题的得分率。

我才疏学浅,允许我啰嗦几句。

古诗词,之所以美,多是形象饱含思想,而不是思想大于形象。而这形象本身就意味着诗意,这诗意和诗家语的表达运用有关,诗家语有了,艺术和审美尽在其中矣。

看近几年的古诗选材,为了突出所谓的思想性,审美艺术性实在是大大削弱了,需知诗歌的美,关键是诗意的美吧,只要思想不病态。

不知说的对不,到此打住。

作文写的是大事件,是重大时事,这肯定没问题。只是每一次考试都如此写,已形成惯例和套路,若这这套路不反,会不会又形成了新的套路。

作文材料一出,我发现2家机构:一家是教育研究机构、一家是辅导班培训机构;他们俩均恬不知耻地说自己押中了作文题,我真不好意思说他哥俩。朝鲜战争的时事材料,谁没有出过?认真一点的孩子,谁不知道这个历史事件?

这种宏大主题材料作文,下一次要不要规避。因为一年十二个月,就那么几件事,老师们稍微用功点,搜集多一点材料,保不准都能厚着脸皮说我们押中了高考作文题。

如此作文题,下次出不出是专家的事,我只觉得全国高考一卷那个“管仲和鲍叔牙”材料,是真的不错。

一言以蔽之,八省联考语文试卷,有功有过,总体不错。期待选择题出够12个,总分36分,暗合博大精深的传统“和”文化。

若说最大的功,是选择题让语文老师没法全对,那些辅导班牛师也败下阵来。如果,不及时公开答案也算过的话,这算一个。过于胆怯、过于缓慢、过于磨人,语文没有答案怎么行呢?

像第一道选择题,一眼瞄过去,我就觉得D答案“形式逻辑”有误,可网上流传的答案是A,公婆都有理!

到底谁对,官方答案,你怎么妹妹来迟呢?

以上所说,纯属胡言乱语,铁无绵概不负责。

八省联考已过,考好考坏皆是模拟,好好复习迎接6月高考,祝届考生金榜题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