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如何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如何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

时间:2020-05-19 18:58:15

相关推荐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如何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第五部分,开头就指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亲子之间的紧密关系。

洪兰老师讲过一个例子,有位区长非常有钱,等到老了以后,在养老院里面没人理他,养老院的人找到他的孩子说你们不可以弃养的,区长的孩子说我小时候父亲都不管我们,他去花天酒地,现在老了,我们也不管他。亲子关系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个道理,你当初怎么耕耘的,就会有什么收获。

亲子关系是彼此影响的,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的孩子,怎么懂得爱父母呢?

那么如何打造一个让你和孩子都满意的健康幸福的亲子关系,一个不让你后悔的,一个让孩子也对你满意的亲子关系呢?《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第五部分,用了整整一个章节来讲如何培养亲子关系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1、亲子关系从婴儿期打下牢固的基础

婴儿的声音、手势、强迫性的哭喊,都是他们开始对话以前的互动方式,当然他喜欢是有回应的交流。所以我们这时要细致地观察孩子,并及时地给出回应,即使再小的婴儿也不要小看他们,或者忽视他们,那样他们会感觉孤独无助的。

那么如何和幼小的婴儿交流呢?

一、同步呼吸

父母躺在宝宝的旁边,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呼吸会调整到和他在一起的大人同步。

二、互看游戏

这个游戏从我儿子出生后我们就一直和他玩,现在儿子两岁了,还是会继续和我们玩互看游戏,只是他更加调皮和有主见了,有时他会故意扭过头来不看一旁的爸爸,我在一边观察他的表情,看儿子是美滋滋的,是那种逗爸爸开心的感觉,然后再哈哈大笑再转过去看爸爸。

三、及时回应孩子

对于婴幼儿来说,获得回应是一种需要而不是渴望。这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你希望和丈夫沟通的时候,对面像堵墙一样坚挺地毅力在那里而毫无回应吗?一开始可能抓狂,再过一会仍旧无回应,会不会想到把墙拆了,自此不再依附这堵墙了呢。同样如果我们无视孩子的需要,可能会培养出不安全型依附关系或者回避依恋的性格特征,而孩子成年后很难拥有正常的人际关系。

不安全依附关系:在襁褓时期需求总是不能获得满足,常常要哭很长时间,才会获得关注,甚至哭喊很久都没人过问。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难以对他人产生信任。

回避型的依附关系:小时候经常哭泣,但大家都不理会,这个孩子通常就会放弃再通过哭泣来获得关注。他会觉得反正我怎么哭都没人理我,我又何必尝试呢。这样的孩子不相信自己对别人有影响力,也不希望别人能理解他,他可能成为独来独往的独行侠。

2、现在你在孩子面前沉迷于手机,将来孩子也会对某些东西上瘾来打发空虚的时光。

大家传统的概念里,酗酒和吸毒的人很难成为好父母,因为他们眼里只有毒品和酒,很少去关注自己的孩子,可是沉迷于手机有手机瘾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呢?

现在在公园里是不是经常能看到孩子独自一人玩耍,家长在一旁看手机,那这样你出来陪孩子玩的意义又有多大呢?前几天我们领着儿子在公园里踢球,一个五六岁小男孩走了过来问:“弟弟我可以和你一起踢球吗?”

我儿子说:“可以”

于是两个小伙伴就开始踢了起来,小男孩是用脚踢的,而我儿子太小,他还不懂规矩,总是抱起来东跑西颠的,有时扔得远远的,小男孩有时有些生气地说:“弟弟那样不行。”

再跑过去把球拿回来,老公说他去捡,小男孩说:“叔叔我喜欢捡球。”就跑着去了。

这时突然有个男士走了过来冲小男孩喊道:“你那么大的孩子,抢小弟弟的球干嘛。”

我们连忙解释给他听,男孩的爸爸笑了笑又转身坐到旁边的台阶上继续看手机了。而小男孩撅着小嘴,明显是被爸爸误解不开心了,但爸爸根本没看他当然也不会向他道歉了。

作者写到他不建议长时间在孩子面前刷手机,这样做不仅剥夺了亲子接触的时间,也会让孩子感到空虚。这种空虚可能使人日后对某种东西上瘾,以阻止那种遭到忽略的空虚感再来纠缠他们。对什么东西上瘾呢,家长们可以想想,瘾这个字相关联的有哪些是好的呢,网瘾,酒瘾?

所以下次再操起手机之前,想一想你可能会害孩子将来对某些不好的事情上瘾,赶紧停止看手机吧。

3、孩子变得“黏人”是好事。

如果孩子正在经历一段只想要你或者另一个家长的阶段,不要担心,这是好迹象。这表示孩子已经和你培养了稳固的关系,他已经有培养稳固关系的能力,亲子关系越安全,孩子越容易与他人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

我儿子现在就像狗皮膏药一样黏人,天天让妈妈抱抱,有时我抱在怀里,他也会说妈妈抱抱。而每天爸爸上班都要说好长一段话,来安抚他不想让爸爸上班的心,每天爸爸下班之前,他则是在大门口徘徊,期待爸爸那张脸的出现,然后恨不得把自己今天经历的所有事情,把今天最爱的玩具都一股脑地塞给爸爸。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为了练习孩子的独立精神,所以会故意远离他让孩子尽快成长。但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揠苗助长只会徒有其表,孩子某个阶段被强行加速,也许孩子会卡在那个阶段停滞不前。

如果孩子能自己觉得如何与何时与父母分开,而不是父母在孩子未做好准备之前就离开他们,他们就不会有不安全感。

每个孩子都有他相应的成长速度,莫着急,更不要拿着孩子和比人家的比,要知道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借用宫西达也的绘本《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中的一段话收尾。

这个世界就像星空一样。

没有人是一样的,

每个人都与众不同。

这样的一个个人闪闪发光,组成了美丽的世界。

苏小子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