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永州古村落」道县石下渡村:状元故里的悠悠史诗

「永州古村落」道县石下渡村:状元故里的悠悠史诗

时间:2019-05-27 02:34:52

相关推荐

「永州古村落」道县石下渡村:状元故里的悠悠史诗

道县石下渡村:状元故里的悠悠史诗

陈瑜

石下渡村,在道县梅花镇,有石山兀立,水面清波,有渡口荡舟之处,必定是风景如画,诗意纷呈、荡人心襟之地,有流连、有欢聚、有惜别,种种情怀绽放,丝丝缠绵交错,忘记的,记起的,都该是一篇篇动人的史诗。

古村,一首流动的诗

靠近石下渡村,一块指路牌“攀桂坊”让我心生好奇,司机告诉我,这就是石下渡,百度查询,科举时代,人们把通过殿试进入三甲的士子喻为蟾宫折桂或攀桂,杜牧的《卢秀才将出王屋,高步名场,江南相逢赠别》中的诗句可证:"王屋山人有古文,欲攀青桂弄氛氲",即喻科举登第之意。人们期盼出状元,诸生都能"攀蟾折桂",故而将此地命名为 "攀桂坊"。

沿着不宽的村里小路深入,映入眼帘的就是古村门楼,硬山顶砖木结构,七级台阶,寓为“七上八下”之意,官宦家族门楼,老百姓家很难见到台阶的,门墩、门框雕刻精美,细致,上下两栋,中有天井,地面大块青石板,排水系统良好,后厅四级台阶提升,屋顶、挑梁、都很讲究,雕饰各种图案,据村民介绍,这是吴氏宗祠。

祠堂周围遍布很多民居,对开侧门,前为照墙,天井,左右各设偏房,中为正堂,垂梁、窗户、过道顶部都精雕细刻,或鱼、或兽、或飞禽,栩栩如生,寓意深刻,房屋布局合理,安静祥和。

屋顶是高耸马头墙,屋檐都饰彩绘图案,色彩鲜美,端庄气派。

该村以吴姓为主,据族谱记载,祖籍山东青州益都县,唐敬宗时(825~827)吴宏宦游长沙,尽忠楚室,其子吴可思避难迁道州蒲渴,后嗣于宋仁宗时移居东门锦里,十二世孙吴必达高中特科状元,开村始祖为吴氏十六世有浚公:“夏四子分派在彼后同次三子秉正回乡兴基宜江石下”。

穿行在古民居,特有的一分舒适而宁静,清凉荡心,任何一处装饰都彰显先人智慧,任何一点布局都不烦腻,总有流连忘返之感,总有惬意之情。

状元楼,一曲荣耀之歌

不在村之侧,而在村之央,一片宽阔地带,一弯水塘边矗立着一座三层歇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颇为壮观,前有牌楼,前后右为方形门框设计,连接进出古道。

在楼一侧,还耸立着一座古塔,刻文“敬字塔”,建于清道光。六边形,三层,高五米,塔身内空。由砖石砌成,塔门刻“敬字塔”三字,塔檐较短,檐角微翘,起坡平缓,二层内壁嵌石碑。

敬字塔,亦称为惜字塔、敬字亭、惜字楼、焚字库、焚纸楼。“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种田”,尊师重礼,绝不可以亵渎文字,不能践踏,更不可揩拭污秽,凡有文字的废纸必须送到惜字塔焚烧。所以各地自发的修建敬字塔和惜字塔,以“壮风水,盛科举”,树学子人品,令学子们品学兼优。同时也是借惜字敬字,以敬圣人贤人。

状元楼内设有“吴必达简介”牌匾。吴必达,字材卿,生殁年月不详(宋宁宗、理宗年间1195~1264在世)。今道县梅花镇石下渡村人。自幼好学,精通诗书。嘉定三年(1210)以诗文举进士。淳祐元年(1241)大魁天下——中特科状元。曾作《及第谢恩》七言律诗云:"圣朝耕化广搜贤,丹陛遥瞻穆穆天。历数万年垂正统,精微一理得心传。输忠敢罄刘贲胆,擢第应同李郃肩。四海尚朝王德治,小臣稽首颂周篇"。后授职建康府教授,掌管学校(学宫、书院)课试等事。淳祐七年擢奉议郎尚书、礼部架阁兼给事中,佩紫金鱼袋。办事严明,有声于时。后归,病卒,葬白马渡附近,此地遂名状元山。

后人为纪念这位科举出类拔萃的人物,把州学之后耸立的"元峰"取名状元山,并在山旁兴建了一座状元亭。状元亭比状元山还高,八角双层,小巧玲珑,登临上层,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可惜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略军一把火烧的荡然无存。1999年,县委招待所新僻"怡园",并在状元山旁重建了状元亭,以此纪念吴必达。

远望状元楼,心中难免丝丝惆怅,楼虽傲立山水旁,外观色彩艳丽,内却空空如也,无迹可寻,如此荣耀,也不过是写在族谱的记忆。

海龙庙,那一声声悠扬的号子

村的旁边有一条水面很宽的河流,叫洑水河,碧水淸澄,平缓悠然,翠绿的河堤,掩映着远山的魅影,曾经这里无桥,村民过往靠船渡,因此这里就成了渡口。

因为等渡,就得有休憩之所,河水逢雨水多的年份,难免水灾泛滥,逢干旱年份难免少雨天干,人们祈祷风调雨顺,少灾少难,在渡口边修建一座庙,在神话传说中,龙王掌管雨水,就命名海龙面,附近村民每逢天旱或水灾,都来此庙烧香拜龙王,历来香火不断。

一座硬山顶建筑,两旁马头墙迎风挺立,内有一大厅,供奉龙王与罗汉,青石台阶地面,粗壮木柱鼎立,两旁墙壁都绘有内涵丰富的壁画,或迎龙王,祈雨仪式,或驾马,或举伞,或舞剑,或捧着梅瓶,或骑龙,或拍镲,或打锣敲鼓,笔法飘逸、线条流畅、色彩明快。壁画由民间高级画师绘制于清代,历经岁月,损毁斑驳。海龙庙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野渡无人舟自横”。渡口因后修桥后而废弃,那一艘斑驳的渡船静静的停靠在河边而孤寂,细数着时日,就像一位老人,逢人就说当年的英气,那时候的欢歌笑语,那时候的满载乘客的荣耀,那撑船时飞动撑杆的潇洒,那兴奋唱出浓浓道县口音的山歌,那悠扬和中气足的、唤醒山峦、惊艳林鸟的号子……

石下渡,只有村名,已经没有了渡。

攀桂坊,还有坊,后代子孙们继续在攀桂的路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