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金庸逝世三周年 他的作品还在等待“关键一跃”|同读一本书

金庸逝世三周年 他的作品还在等待“关键一跃”|同读一本书

时间:2022-06-16 03:18:17

相关推荐

金庸逝世三周年 他的作品还在等待“关键一跃”|同读一本书

经典性需要作家去世后两代人左右才能证实。

——哈罗德·布鲁姆

文 / 六神磊磊

转眼,金庸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3年了。

我们缅怀先生,也缅怀先生的作品。如果说近几年来互联网上有哪位金庸作品的解读大神,那么非六神磊磊莫属了。作为金庸的骨灰级粉丝,他说:“行侠仗义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同情:“武侠”二字,“武”也许和我们渐行渐远,但“侠”永远不会过时。看到了别人的苦难,能够感同身受,这是金庸武侠的核心。经典是一代人共同的秘密,我们相遇在江湖,别的时代的人无法理解,金庸小说是一代人的密码。”

在今天这个纪念金庸先生的特殊日子,让我们从六神磊磊的文字中去寻找旧时的武侠梦想、江湖豪情。

01

这几天签售,我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是:

现在年轻人读金庸少了,那么金庸武侠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被遗忘?

一个鲜明的对比是,几年前我上一次发书时,这个问题还没有这么频繁地出现。然而现在,几乎每一次采访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

提问,有时候恰恰就能说明一些事情。

前几天,严锋教授就和我说了一个体会,他担心古龙正在淡出人们的记忆。

严老师开玩笑说,十多年前,倘若他说了什么关于古龙“不好”的话,马上会有一批拥趸来驳斥。但这些年情况变了,你说古龙点什么,人们更多的情形是不甚关心。

他于是就很难过。这也许是所谓“遗忘”的先兆。

一些情况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据我了解,《古龙全集》的销售现在就不很好,出版方花工夫屡次重新设计包装,市场反馈都不太佳。

古龙真是被遗忘了吗?那么金庸呢?

02

说一下我的看法。首先,遗忘,是不可能的。

很简单的例子,不要说金庸了,即便是上个世纪民国时候的武侠,还珠楼主、王度庐等“五大家”之类,也并没有被人遗忘。否则《蜀山》《卧虎藏龙》也不会被影视改编,衍生新品。

也许过一些年,人们缺故事了,又会把这些一百年前的东西翻出来。

水平再次一些的确实被遗忘了。张恨水也写武侠,如今知道的人寥寥。他自己所承认的两部武侠,我耐心读过一部,《剑胆琴心》,确实平平。但这与其说是时间的问题,不如说是水准的问题。

所以说,完全意义上的“遗忘”,那是不可能的。你以为中国能有多少作家,已经奢侈到可以遗忘金庸、古龙了?

古龙(左一)和金庸(右二)

我想真正值得讨论的是,“武侠”会不会不再大众流行,然后金庸也不再被人频繁提起了?

就像张恨水的言情小说一样,当年风行一时,连鲁迅都被迫要去买给老妈看,否则老妈就要发脾气。但如今,它却再不会成为大众流行读物了,只有感兴趣的人才会专门搜寻来。

03

金庸的情况,和任何流行作家都不一样,是非常特殊的。你把他对比成哪一个中国作家都不合适,需要单说。

在主流舆论上,眼下倒是金庸小说诞生以来最好的时候。挺有趣。

二十年前,金庸小说在主流话语里的形象是偏中灰色的,当然不是毒草,但也绝对不算什么香花,属于随时可以被批判两下的存在。

然而等到金庸逝世时,评价的口径已然大异,金庸得到了主流众口一辞的高度评价和高规格悼念,这在我少年时候是不可想象的。我那个时候,哪个稍微有点官方身份的人好评几句金庸,我都高兴得不得了。

金庸作品如今得到这种待遇,主要原因是两点。第一点乃是前提,就是他的立场和主流没有大的背反,也从没有结下什么大的嫌隙。他小说的内容也和八十年代之后统统无涉。况且老先生既已去世,当然也就不可能再写出什么不合时宜的东西了。这是前提。

各地书城推出金庸武侠小说专区

第二点则是关键,就是他提倡“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真心实意,一腔赤诚,有基本认知能力的人都能感受得到。

我就说过《射雕英雄传》堪称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一部《射雕》,胜过一百句刻板的爱国主义说教。这也是他的作品如今受到主流推崇和礼遇的关键。

04

然而,政治待遇不等于文学待遇,更不等于历史待遇。

过去,当主流对金庸作品的评价不那么高、认可得不那么充分时,我们倒还真的从不担心金庸的流传问题。

然而恰恰在老爷子去世时哀荣备至,主流美誉纷纷之时,大家对他作品的百世流芳反倒不那么有信心了。 在我看来,就是金庸的作品正在经历一个关键时期,就是完成那“关键的一跃”。

布鲁姆说:

经典性需要作家去世后两代人左右才能证实。

就是说,在当下一、两代人的时间窗口上,看它能不能以当年“流行之王”的身份,完成纵身一跃,其文学价值和文明价值能否经受住时间之河的检验,跻身伟大经典的殿堂。

跃过去了,就伫立峰巅,永享祭祀;跃不过去,就逐渐跌落遗忘的深谷。

人类历史上,无数顶级的文学经典,曾经都是以“流行之王”的面目出现的。

伟大的莎士比亚,当时是以极世俗和流行的面貌出现的,甚至是黄腔频频。伟大的歌德,其《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当时无数时髦男女手边的挚爱。

中国小说里成就最高的“四大名著”,诞生时都是流传极广的通俗读物,地位极低。在清朝,有臣子给皇上上书误用了《三国演义》典故,被视为是极其轻佻失格的举动,被严厉处分。

而这些作品都需要完成“关键的一跃”。

在大众层面红极一时后,它们都会经过一段时期,我把它叫做“退位期”,就是它们不再极度流行了,好比君王,必须卸下冠冕,步下丹墀,它的原著在大众层面的读者急剧减少。

莎翁也好,《红楼》也好,都是完成了那一跃的,现在它们都是经典殿堂上的神,永享万年香火,而代价就是它们的原著不可能大众流行,只有少部分人敢于去叩读。

说起《红楼梦》,本来该是很好读的书,可大家的畏惧和战栗让我吃惊。在我组织的经典同读“砖头行动”里不止一个人说,只求不要有《红楼梦》。

这就是一跃成神的代价,看似热闹,实则清冷、孤寂,碧海青天夜夜心。

05

金庸则和以上作品都有所不同。

钟爱金庸的人,经常拿《水浒》和大仲马为自己壮胆。意谓水浒是侠义小说,大仲马的“基督山”“火枪手”都是通俗爽文,这两个能完成一跃,跻身顶级经典,为什么金庸不行?

然而它们还是不一样的,金庸的作品是类型文学。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等等都是类型文学。

类型文学,在流行上、吸睛上会占便宜,但在最后的“关键一跃”上会吃亏。

武打,在金庸小说里的篇幅太大了,它无疑是金庸风行华人世界的秘诀之一,但某种程度上又伤害了和稀释了文学性。

《神雕侠侣》里,大胜关英雄大会,小龙女和金轮法王的打斗,翻翻滚滚几千字,毫无文学价值。

金庸探班《神雕侠侣》剧组

《笑傲江湖》中,少林寺赌斗,任我行和方证大师对掌,看似热闹精彩,实际也价值平平。

这是金庸天然不利之处。就像我之前文章里说的,一个高手,想以邪派武功而证大道,注定要格外艰难,要多得多的天赋、努力和机缘。

老爷子自己对此应该也是门儿清的。他肯定也是知道那“一跃”的存在的。连我这等小子尚且知道,他伫立在高处许久了,岂能不知?

他晚年之所以吭哧吭哧去改书,给小说打了好多“价值补丁”,得失优劣不论,也就是为了那“一跃”助力。

那么倘若问我:看好金庸小说的这最后一跃吗?

我看好。

个人的看法是,金庸至少有三到四部书,可以跻身人类文学的顶级作品之列。

再说明白一点,它们之中至少应当包括《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

这也是他最后的三部作品。 它们是人类所能拥有的顶级伟大的悲剧、伟大的喜剧,或者说,伟大的闹剧。

06

最后还想补充一点,就是金庸小说不管能完成那一跃,还是不能完成那一跃,你我这批八九十年代的读者,都是后来的读者再也不能感同身受的。

“经典”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是百世传承的瑰宝?没错!但“经典”还有另一面——它是一代人所共有的秘密。

第一批观看莎翁的人,他们当时的体会,心中所燃起的火花,后世观众不管坐在多么恢弘的剧院里,看多么顶级的表演,也再无法感同身受。

同样地,第一批翻开《红楼梦》的人,第一批读到“大荒山青埂峰无稽崖”的人,他们所感受到的无比的新奇、剧烈的震撼,后来的读者永远无法了解。

因为有一些东西永远无法言传。

打个比方,就好像迈尔克·乔丹。乔丹会被遗忘吗?肯定不会。后人会知道他厉害吗?会的。他将永驻神位,万年享祀不绝。

但乔丹仍然只是属于一代人的秘密,只有那个时代看了他打球的人才能明白。

就好像在八九十年代第一批如饥似渴翻开金庸的人。

在城里,在乡镇,在夕阳西下的河畔,在做完眼保健操的课间,在大学图书馆的斑驳木桌上,在工厂的下班铃声里,在孩子昏黄的手电光下,在世人们狐疑不解的注视中,在我们最好的年华,在那个还简单地相信爱、相信侠义的年纪。

《六神磊磊读金庸》是六神磊磊的新作,全书共104篇文章,覆盖从“射雕三部曲”到《笑傲江湖》《鹿鼎记》等11部金庸小说解读,涉及到婚姻、家庭、职场、文学、社会百态等方方面面,借金庸的武侠江湖,照映当下世情人心。

读完此书,你会发现,曾经感觉遥远的武侠世界,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主题策划| 徐涛 |音频策划| 六神磊磊

音频运营|常秀娟 |主编|郑媛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