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东方文学史上 朝鲜远古时期文学以及“新罗时期”的文学是怎样的

东方文学史上 朝鲜远古时期文学以及“新罗时期”的文学是怎样的

时间:2022-08-08 10:28:04

相关推荐

东方文学史上 朝鲜远古时期文学以及“新罗时期”的文学是怎样的

引言

朝鲜书面文学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奴隶制时期朝鲜文学的基本形式是故事传奇性质的“说话”和歌谣。公元663年,新罗统一了三国,建立了朝鲜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史称“新罗时期”。

东方文学史上,中古早期与中期名家名作不断涌现,文学欣欣向荣,处于当时世界文学的高峰。东方文学由古代发展到中古,一些古老文明的发祥地如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学传统已断续难继,古希伯来民族的文学传统则向西方迁徙。日本文学、波斯文学和阿拉伯文学这时崛起在世界的东方,成为中古东方有代表性的3大文学。其他的如朝鲜、越南、印度、乌兹别克、格鲁吉亚诸文学这一时期也有成就较高的作家作品问世。

据朝鲜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朝鲜文学史》说,朝鲜“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学遣产”。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前期,朝鲜就形成了原始公社制社会。公元前8世纪左右,进入原始社会末期,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古朝鲜等奴隶制国家。

朝鲜远古时期文学

古朝鲜的奴隶社会最早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朝鲜书面文学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奴隶制时期朝鲜文学的基本形式是故事传奇性质的“说话”和歌谣。

说话

朝鲜“说话”以朝鲜古典文献记载的《古朝鲜建国神话》和《解慕漱神话》为代表,它们“大都以原始时代创作的神话遗产为依据,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和美学要求进行改写或补充润色”。已经显现出一些奴隶制社会的意识,与古朴的原始神话迥异其趣。《古朝鲜建国神话》叙述古时天帝之子桓雄欲到人间治理天下,率领3000人到太白山,设立风伯、云师、雨师等职,让他们掌管农事、疫病、刑法等人间大事。

那时,有一只母熊和一只虎同处一个洞穴,它们恳求桓雄让它们成人。桓雄答应了,给它们吃下灵草和蒜,嘱它们百日之内别见太阳。后来母熊因此变成了人,老虎未按照要求做,没有变成人。桓雄应熊女要求,和她成了亲,生下了檀君。檀君成为古朝鲜的国王,在位1500年,最后变成了阿斯达山的山神。这个神化古朝鲜国王的“说话”所反映的原始社会解体、阶级社会出现的历史阶段,也保留了熊、老虎等原始宗教信仰的图腾崇拜。

歌谣

古朝鲜歌谣中,最有特色的当推丽玉的《箜篌引》。这首诗出自汉乐府,是一首古代四言抒情诗。据中国西晋人崔豹的《古今注》记述,丽玉是古朝鲜人霍里子高之妻。霍里子高是摆渡的船工,他在渡口看见一对夫妇,男的要涉水过河,女的劝阻,男的不听,在渡河时被淹死在河里,女子对丈夫又悲又怨,紧随丈夫之后投河而死。霍里子高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丽玉,丽玉便弹着箜篌唱了这首歌: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坠河而死,

将奈公何。

饶有趣味的是现代人对这首诗之分析,1972年港台学者杨牧综合了比较文学、新批评派和结构主义的方法,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细读”这首诗,抽象出一个“声韵交替反响的结构”:K=公,杨氏解作“白首狂夫”。H=河。XXKK:将坠公公。XXHX:奈河竟无。KXXX:公而渡渡。HXHH:何死河河。杨氏诠释道:诗的前两行是公(K)欲胜河(H),第3行是写河(H)胜了公(K),第4行则是公(K)虽毁灭,精神长存,仍胜过河(H)。结论是:这首诗虽短,悲剧基本因素俱全,反映了人与自然(命运)的悲壮斗争。

中古朝鲜文学

公元前1世纪,朝鲜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封建国家。朝鲜半岛上先后形成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3个鼎立的封建国家,史称“三国时期”。公元663年,新罗统一了三国,建立了朝鲜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史称“新罗时期”。

三国新罗时期文学

朝鲜的自然科学、天文学和气象学在此时期发展迅速,文学艺术、地理学、历史学等也有较大的发展。儒家思想和佛道两教,都先后传入,其中尤以儒家思想影响最大,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朝鲜出现以汉字写朝鲜语的“乡扎式标记法”,促使朝鲜语抒情诗“新罗乡歌”迅速发展,如《薯童谣》、《风谣》等,都是用乡扎式标记法记录的乡歌民谣。公元888年,朝鲜第一部乡歌集《三代目》面世。目前,朝鲜留存的古乡歌均收录在《三国遗事》一书中,其中较有情趣的是《献花歌》和《祭亡妹歌》。

这一时期,除口头歌谣和口头传说故事“说话”外,薛聪的寓言《花王戒》、慧超的游记《往五天竺国传》残本和定法师的汉诗《孤石》等,都是值得注意的书面文学。崔致远。字孤云或海生,是三国新罗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是新罗京城沙梁部人,家世不详。据他的《破闲集》“以宾贡入中朝擢弟”的叙述,大体可断定他是贵族出身。12岁入中国唐朝留学,致力功名仕进。17岁时考中进士,移居洛阳。

唐僖宗乾符4年,他被任为江苏溧水县尉。在溧水4年是他在中国唐朝期间的黄金时节,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汉文古诗以及大量的散文,结集成《桂苑笔耕集》20卷,曾收入中国著名的《四库全书》中。他留唐时期的代表诗作当推《江南女》和《双女坟》两首。《江南女》为五言汉诗,描写饱食终日,“自谓芳:华色”的江南贵族女子,讥笑勤劳贫困的邻家女“机杼终劳身,罗衣不到汝”。这首诗不着痕迹地展示了生活的不合理性和社会的贫富悬殊,巧妙地讥讽了豪奢骄横、心灵空虚的贵族淑女,鞭挞其轻佻无知和恬不知耻。

《双女坟》是七言“长歌”,即长篇排律的汉诗,计63句。崔致远为溧水县尉时,常憩于招贤馆,曾以诗吊该处的双女坟。据中国宋代张敦颐所撰《六朝事迹编类》记载:两亡女为崔诗所感,夜来同往崔处称谢,述说身世,宴语至晓而别。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是描写某富商的两个女儿,被封建家长式的父母逼嫁盐商,愤恚而终,同葬一冢。诗的主题很鲜明:控诉封建家长制对渴求婚姻自主的少女的戕害,同时对孤独无助的少女的悲惨命运表达了深挚的同情。

《双女坟》显示了崔致远卓越的诗才,它在朝鲜汉诗的发展史上“是空前的长篇巨著”艺术上,这首诗情感深沉,风格婉丽纤秾,锤字炼句颇见功底,叙事抒情状物都相当细腻生动,诗中的一些句子如“坐来兰麝逼人薰,翠眉丹颊皆超俗”、“草没铜台千古恨,花开金谷一朝春”、“数声余歌断孤魂,一点残灯照双泪”等,都很有汉诗风韵。

公元885年,崔致远回到朝鲜,完康王封他为“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但他一直郁郁不得志,写了一些立意深刻之作,如《古意》、《寓兴》、《蜀葵花》等,或愤世嫉俗,或嘲讽权贵,针砭时弊,或借咏物抒怀,消释胸中块垒。崔致远最终为黑暗腐败的官场所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其《入山诗》有句云:“试看他日吾踪迹,一入青山更不还”,已然有远离尘嚣之意。899年后,崔致远正式与官场决裂,隐居于深山古寺,度过了孤寂清闲的晚年。崔致远是朝鲜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七言汉诗经他之手而趋于成熟,他富于批判精神的杰出诗篇,烙有中华文化深深的印记。

结语

朝鲜原始时代古文化艺术已萌芽。据中国《史记》、《汉书》和《三国志》等史籍记载,朝鲜那时的绘画、雕刻、音乐、歌舞等已达到相当水平。其文学的基本形式则是原始歌谣和神话,具体作品除了记载在朝鲜《三国遗事》中的《龟旨歌》之外,朝鲜原始文学多已失散,难以稽考。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前期,朝鲜就形成了原始公社制社会。公元前8世纪左右,进入原始社会末期,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古朝鲜等奴隶制国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