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诗刊》主编李少君:新时代 女性写作大有可为

《诗刊》主编李少君:新时代 女性写作大有可为

时间:2023-04-05 12:41:41

相关推荐

《诗刊》主编李少君:新时代 女性写作大有可为

中国诗歌网真是个不错的地方,每次去逛总能有些收获。这不,又看到头版推出的一篇文章,《新歌维新:新时代,新媒体,新诗歌》,作者是《诗刊》主编李少君。在这篇文章里,李少君分析了我们诗歌发展的历史,然后展望了我们诗歌的未来,指出了诗歌发展的方向

图片来源于中国诗歌网

说实话,这篇文章写得真不错,有很多观点我都是赞同的。比如,李少君说每次媒介变革,就会引起诗歌的变革。再比如说,“诗歌应当摆脱自我丑化、坚定文化自信,从虚无的解构主义走向积极的建构”等等。确实,我们现在的诗坛,“自我丑化”、“自我矮化”比较明显。

他们摒弃了自己的东西,一切向西方看齐。不仅是在写作方式、写作内容上,就是在审美上也是唯西方马首是瞻。我们的诗歌,长久以来,压根就没有过“文化自信”。从来没有认识到我们传统诗词的优点,更没想过要去发扬光大。张口闭口就是国外的什么什么主义,提笔就说国外的什么什么表达手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李少君说的“摆脱自我丑化、坚定文化自信” 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李少君也算是找到了我们现代诗歌的积弊,那怎么办呢?李少君在最后给出了三个创作题材方向:主题性创作、生态写作和女性写作。前两个没毛病,可这第三个“女性写作”是不是有点说不通?

注意,李少君说的是“以下三类题材大有可为”,主题性创作和生态写作都是题材。但是,“女性写作”也是题材吗?难道李少君是要大家去写有关女性的诗歌?但从李少君后面的解释来看,显然他这是指“女性诗人的写作”,也就是女诗人,但这不能算是“题材”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少君进行了说明,比如“在世界文坛上,女性作者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这意思是很明显的。他还举了一些例子,如“新红颜”写作、女诗人大规模涌现、余秀华现象备受关注(在这篇文章里,李少君两次提到了余秀华)。这都说明,李少君这里的“女性写作”,不是“题材”,而是“作者”

李少君为啥要把“女性写作”单独列出来?难道男性写作就遇到瓶颈了?没有“广阔的空间”了?男性诗人看到这里估计有些“羡慕嫉妒恨”。我们男女平等已经实现了好几十年了,为何李少君还要特别地“关爱”女性诗人呢?我们现在“著名的女诗人”还少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女性诗人一直是我们诗坛的“半边天”,从来不乏优秀的女诗人写出的优秀作品。李少君在这篇文章里对女性诗人的特别“关爱”,难道是表明他打心底认为男女还是不平等的?在他看来,女性诗人还是弱者,需要特别的关爱?

在文章的最后,李少君是这样总结女性写作的:“女性写作能够超越个体,生成更宽广的视界。”这就更有点让人糊涂了,难道男性写作就不能“超越个体”了?非得女性出马才行?

李少君说了不少,其实有一关键点没有点明,那就是“为人民创作”。其实只要把住这一关键点,人民需要什么就创作什么,人民喜欢什么就写什么,什么题材,什么性别的诗人,都是无所谓的。“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少君在文中引用了这句话,但好像只是一带而过。李少君对“女性写作”寄予厚望,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的《诗刊》上,会出现更多女性诗人的作品。当然,就我们来说,只要是优秀的诗作,不管是男性写作还是女性写作,都是无所谓的。

借用李少君文章里最后一几句话结束本文吧,“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代诗歌将在新媒介的助力下实现新突破、诞生新经典。”要做到这一点,《诗刊》就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作为《诗刊》主编的李少君,肩上担子可不轻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