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钢琴诗人傅聪新冠去世!《傅雷家书》收信人父母几十年前自缢身亡

钢琴诗人傅聪新冠去世!《傅雷家书》收信人父母几十年前自缢身亡

时间:2022-06-14 05:23:50

相关推荐

钢琴诗人傅聪新冠去世!《傅雷家书》收信人父母几十年前自缢身亡

12月28日,著名钢琴家傅聪因新冠肺炎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

傅聪是中国最著名的钢琴家之一,被誉为“中国的肖邦”,也被称作“钢琴诗人”。

傅聪7岁半学习弹钢琴,18岁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公开表演,19岁开始出国参加比赛,受邀赴东欧各国演出。

儿行千里父担忧,傅聪出国没两天,父亲傅雷就忍不住开始给儿子写信。

著名的《傅雷家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1955年,波兰政府邀请傅聪参加在华沙举行的“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1月17日,上海火车站站台,傅雷夫妇和小儿子傅敏一起送傅聪去参加比赛。

父亲傅雷临别时对他说:“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

这是傅聪一生中和父母最后一次见面。

如今,书中的父子都去往了天堂。

傅聪1934年出生于上海。

傅聪的父亲傅雷是有名的翻译家,对两个儿子的成长十分关注。

在傅聪三四岁的时候傅雷就观察到他对古典音乐有着极大的兴趣。

傅雷后来这样写道:傅聪三岁至四岁之间,站在小凳上,头刚好伸到和我的书桌一样高的时候,就爱听古典音乐。

只要收音机或唱机上放送西洋乐曲,不论是声乐是器乐,也不论是哪一乐派的作品,他都安安静静地听着,时间久了也不会吵闹或是打瞌睡。

傅雷觉得傅聪在这方面有些天赋,或许会有所发展,就让傅聪学了钢琴。

傅聪学钢琴并不算早,8岁半时他才开始学习钢琴,1944年,师从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指挥家梅百器学琴三年。

1954年受到中国政府的派遣,傅聪前往波兰留学。

在留学期间,他对古典音乐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当他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他的音乐感受也更加敏感了。

1955年,年仅21的傅聪在波兰参加了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他是众多参赛选手中唯一的中国人。

比赛之前,他的父母和弟弟去送他,他踏上火车,看着父母渐行渐远,那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与父母相见。

那场比赛中,傅聪经过三轮比赛,获得了三等奖和“玛祖卡”最优奖,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钢琴家。

他的音乐表达能力让波兰人也赞叹不已,甚至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是波兰人?

肖邦曾写过大量的《玛祖卡》,他的《玛祖卡》被誉为 “最具波兰泥土的芳香”。

傅聪能获得如此重要的作品的最优奖,也足以见得他对肖邦的理解获得了很多肖邦专家、大师们的肯定。

在傅聪之前,这个最具有民族性的奖项从来没有授予过斯拉夫体系以外的钢琴家,而在那场比赛中,评委却说:他演奏的比波兰人还波兰人。

此后,这个比赛也在中国钢琴学习者心目中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傅聪从来不把音乐只局限在乐符中,他用乐符表达着天地万物。

就像他父亲对他的叮嘱:先学做人,而后艺术家,最后钢琴家。

傅聪从未忘记父亲的叮咛,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永远扎根在傅聪心里,无论他身在何处学着哪个国家的音乐,他都从不曾抛下中国文化。

傅聪把莫扎特比作李白,把贝多芬比作杜甫,把舒伯特比作陶渊明,而把肖邦看作李后主。

傅聪说:“西方古典曲子有它独有的意境,但当我弹奏时,常常联想到那就是中国的哪一首诗。

莫扎特有一章回旋曲,主题就是:每一次回来,却更添加怀愁,而且结束之时好像不曾结束,恰似古诗中‘更行更远还生’的味道;中间有两句曲调,简直就是‘触目愁肠断’。

总之,我弹奏时,仿佛感到‘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就是这样的文化底蕴让他在音乐上更加敏感,有着超脱于别人的感受力,这让他的音乐更加充满韵味。

傅聪的音乐之路还算顺利,但这一切,对他思念备至的父母再也看不到了。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父母被批斗,不堪重负的夫妻俩决定自缢。

他们至死都没有见到让他们骄傲的大儿子。

即便如此悲痛,在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还不忘交了房租,给保姆留下生活费和自己的安葬费。

为了不吵到楼下的邻居,自缢之前在地板上铺了棉被。

他的父母就这样遗憾又温柔的去了。

父母双亡的消息传到海外,傅聪在独奏音乐会上只说了一句话:“今天晚上我演奏的节目,都是我的父母生前所喜爱的。”

父亲遭遇不测,傅聪也被迫提前结束学业,他失去了挚爱的父母,他的钢琴事业也受到了阻碍,甚至可能一生都无法在弹钢琴。

傅聪在痛苦中悄悄取得英国驻华沙领事馆的签证,登上了去英国的班机。

当飞机降落伦敦时,记者围上来,傅聪一言不发。

他在外几十年,无论如何内心仍然爱祖国,从未说过半句对祖国不恭的言论。

即便他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仍然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归于一颗中国心。

就像他说:“我为什么这样爱莫扎特,我之所以回来遇到每一件小事都会使我马上乐观起来,因为我是中国人,中国人就是这样,我的心也是这样。”

1960年,傅聪与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的女儿米拉·梅纽因结婚。

夏衍通过柯灵给傅雷捎来周总理的话:祖国的大门任何时候都对傅聪开着,只要愿意回来,欢迎。

1979年,在外25年之久的傅聪回来了。

他回到了他思念已久的父母身边,却再也见不到父母微笑的脸,有的只是两撮寒灰。

他说,父亲教给他的是一种思考。

《傅雷家书》中是父母与傅聪关于人生,艺术,人情世故的思考,对于傅聪来说最深刻的四个字便是:赤子之心。

多年后,他将父母合葬,墓志铭刻的是那句来自家书里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傅聪按照父亲的期待活着。

父母已经逝去,他用他的一生努力让父母不从这个世界消失。

常年生活在国外的傅聪很少有机会来国内演出,但每一次都给人可以怀念一生的听觉体验。

1999年,傅聪受邀来到第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这也是他第二次为尚未成熟的音乐节捧场。

他先与中国交响乐团上演了肖邦作品,后又与著名钢琴家阿格里奇、大提琴家麦斯基、小提琴家胡乃元共同带来了“傅聪和他的朋友们”专场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的曲目已经敲定了,但傅聪先生还是用了两三天的时间来练琴。

当时傅聪先生的手指已经受伤,肿胀的厉害,他还是没有像有些钢琴家一样只是试试钢琴还不错就直接等待演出。

傅聪先生缠着胶布仍然在练习,现场的工作人员都在劝先生休息一下,一向温和的他急了。

他不允许自己的演奏有任何失误。

傅聪的演奏水准,让当时的节目总监曾伟至今难忘:“我们都没想到,钢琴的音色竟然能那么丰富,在手指有伤的情况下,他依然处理得那么完美。”

傅聪的艺术成就和对艺术态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钢琴家。

傅聪逝世的噩耗传到国内,朗朗、李云迪等青年钢琴家都发文缅怀。

朗朗说,愿天堂没有痛苦,李云迪说,他是永恒。

在那个生不逢时的年代,他仍然保持着对音乐最本真的爱。

无论现实如何混杂,他的音乐总是那么纯净。

11月15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傅聪举办了 “完全肖邦”钢琴独奏音乐会。

这是他一生在他的出生地上海的最后一次演出,他成名于“肖邦”最后也归于“肖邦”。

他已是耄耋之年,他的音乐却仍如孩童般纯粹。

他走了,但他的音乐永远留在世间。

如傅聪先生的父亲所期待的,他至死依然怀有“赤子之心”。

他去天堂找父亲领取嘉奖了。

愿傅聪先生安息,世间总有人记得您。

华语乐坛第一任“玉女掌门人”,苏慧伦青春常驻之谜

她是中国歌后,嫁到国外被家暴险些丧命,回到祖国的韦唯终获重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