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揭秘高考语文备考重点及命题流程 提高学习效率

揭秘高考语文备考重点及命题流程 提高学习效率

时间:2023-06-11 12:30:41

相关推荐

揭秘高考语文备考重点及命题流程 提高学习效率

今天是3月份最后一天啦,每年的3月15号以后,就是开始遴选高考命题人员的时候。确选好命题人员后,到4月末5月初之时,高考试卷命题工作正式运行。正式考卷命题大概持续15天左右,剩余15天用来微调高考试卷和印刷高考试卷。这个试卷命题到印刷成成品大约持续一个月的时间。那么谁命制高考试题?又是咋个命制过程?命题要求和原则都是什么呢?教育直播号今天将带着高考学子们一起来揭开“高考”的神秘面纱。

在谈高考命题流程之前我们来解决几个困扰在大家心中的疑问:

一、高考录取分数线是怎么制定的?

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各类一本大学都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招生方向来确定招生计划,交给教育部审批备案后,还要参照每个省和直辖市的人口基数,本年度该省或直辖市参加高考人数与往年本地的录取情况,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各省和直辖市。

各地区收到一本大学的招生计划会将各校的计划人数相加,得到本地区本年度的一本招生总人数。举个例子,假如江苏省一本招生总人数是8888人,高考过后,江苏省会把高考考生成绩从高到低排序,那么第8888名考生的分数就是今年江苏省理想中的批次线。可在实际录取中还有一些另外的微调,因此各个批次实际的过线人数会比计划招生的人数要多,而过线人数中最后一名所对应的分数就是批次分数线了。

二、高考备考重点关注哪些

1.关注日常内容

高考语文试题会出现新考题,会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融合到考题中。原因在于这也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学以致用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比方说,今年的考古方面的“三星堆文物”,考察的学科就可能涉及到高考语文作文、物理、历史、化学等学科的考题。所以高考考生必须注意。

2.关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高考语文作文,肯定和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关,当然我们应该明白,现在的高考考题更倾向于考察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等观念,正是我们的做人的根本,更是民族融以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要继承并发扬光大,才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唯有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人类的发展问题,甚至我们的未来才更有希望。

3.关注各类热点素材

对于今年参加高考的你们来说,要多了解一些新型的考题,比如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我们可以多看一看最新的热点素材,尤其是关于科技、历史、哲学、文化以及一些国际新闻等内容,这些是高考作文最大的热门。

4.关注当下情境

写作要加强当下的情景化训练。《普高课标》中强调作文能力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就引导考生要在作文中表现出实际运用,适应现实生活的要求。发言稿、书信、申请书等常见的实用性文体形式与广大考生的生活关系密切,更是目前祖国对人才的期望标准。

5.关注随机应变

掌握好现代文、文言文阅读等必备基础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总结方法,少使用套路。要在试卷中有“大我”和“小我”存在。语文教师参考大学教材《文学概论》和《现代汉语》知识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语法和逻辑部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高考语文试卷的解题必备武器。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是语言学科高考的灵魂所在。

6.关注多地命题方式

推荐背诵的篇目要熟记,同时要研究全国卷、地方卷命题的样式。总之,语言运用题将与阅读题完全融合,测试的是大家的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科素养,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式的死记硬背。

7.重视积累,提高素养

提高考生自身的政治文化素养,坚持“四自”,落实“一体四翼”。语文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不是“一日之寒”,而是平时积累的结果。重视经典阅读,重视热评阅读,语言的积累“路漫漫其修远兮”,考生们要“上下而求索”。

8.关注新课标准理念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合二为一转化成非连续性文本,注重新课标准理念的新变化。

9.关注阅读速读

整书与群书阅读。说白了就是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要相结合,阅读的质与量要结合。整书阅读重要的是“养性”,涵养真性情,让学生静下来,陶冶性情,体味读书之美,养成好习惯。当下高考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经典阅读。同时注重阅读速度,题量大大增加。备考中,要把精略泛快读结合起来。

10.高考命题标准和相关政策的关注

研读《普高语文课标》、《考试评价体系》以及与高考相关各种政策。

11.关注阅读视野

命题选取的素材范围将极大地拓展,题型偏重检索和判断能力的测试,尤其是非连续文本阅读,师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高考的阅读材料没有鸡汤文,因此多读各大官方日报等评论员的文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2.关注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试题变化最大。近几年文言文选材绝大部分都是历史人物传记,因为传记具有情景性。值得一提的是,文言文翻译是核心能力,备考重点应该落在这方面。

13.关注古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是高考语文新增加的内容,这些题目没什么难度,靠积累。

14.关注多种文体和时代性

高考作文要重视议论文。作文的思辨能力继续加强;体现时代性、实用性。常见的实用性文体要心中有数。以这些文体为形,议论文为核是今年的作文备考方向。

三、高考命题过程(仅供参考)

1.命题前的准备

考试中心有一个命题专家库,这里有命题的专家、教师的资料。一般为了保持高考命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命题人几年才会大规模更换一批。

高考命题人主要由三组人群组成:相关学科的大学教授、高中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比例依次递减,大学教授占比最大,各科命题组组长一般都为大学教授。

这些人中除了从各地临时调来的各科专家教授,还有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中最重要的是学科秘书。每年除了命题,各科的学科秘书主要职责是调研试卷的各种反馈,协助其他相关人员草拟大纲和说明。尽管他们不出题,但他们一直被业界称为高考试题的“灵魂人物”。在命题期间,学科秘书是命题老师的指导员、参谋员,起到的是“学科把关”的作用。

这里要额外说一下:高考命题人如何选拔?

可简单描述为一优三不。

一优:即在行业内非常优秀,高校老师一般是正教授和博导,高中在职教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一般是有长期教学经验或研究经验的特、高级教师;

一不:教师不能是当年的高三任课教师。因为每位教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侧重和偏好,这种偏好会体现在他的教学与命题中,而且自己的学生当年参加高考,存在一定利益冲突;

二不:不能是当年高考考生的父母或直系亲属;

三不:不参与过高考补习、辅导、讲座、编写复习资料备考资料等工作。

2.命题进行中

高考命题的第一步是“预命题”。

就是命题人把想出的考题写出来。

要知道,专家出考题可不是想出啥就出啥。学科秘书把专家请来后,先培训提高他们对考试性质与目标、命题理论与技术的理解。然后开始预命题,促进对高考题型、考察能力、考试难度等命题基本规范的把握。最后通过发挥专家特长、适度分配题量、明确工作节点等措施,井然有序地开始命题工作。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科秘书可没闲着。他们会制订一份本学科的随时修订的命题细目表(非常详尽,包括试题的文字表述、图表符号、设问指向与参考答案的统一要求,还有试题素材、难度等等都有详细规定)。试题初稿出来后,组织专家集体讨论、研磨试题,聘请外部学科专家评审试题,以及合理预估试题的难度。

高考命题的第二步是“审题”。

经过学科秘书、学科命题组长等层层审核、校对、修改,确保高考试题的科学严谨、规范标准、准确无误、公平公正。

高考试题的科学严谨要求是:试题素材、考查方式正确,试题难度、测量指标合理;

高考试题的规范标准要求是:文字、图表、符号、公式、分数等基本信息准确无误,试卷格式、试题序号、指导语等试卷规范符合要求;

高考试题的准确无误要求是:试卷整体质量过关,在保证单个试题质量的基础上,整份试卷的测量功能,包括内容分布、能力结构、难易程度、考试效果等,都符合预期要求;

高考试题的公平公正要求是:确保不会因为考生的性别、地域、种族、民族、宗教信仰等因素使考试结果产生偏差。

3命题四原则

①以教材及大纲为准

每一道题,一定要在考纲上有相应的考点对应。题意、描述、问题、解答,哪怕是字母顺序一个符号一个标点,要能够在教材处找到援引。这也说明,当复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回归教材、仔细阅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有多重要。

高考考试大纲何时公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标的省份不再制订考试大纲。自起不再公布高考考试大纲。

年底,各地市招生考试院也相继宣布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

②考纲的内容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

经常某道题的考点罗列及援引要比考题本身要长,并且绝对不会出现超纲内容,这就要求命题人员要有极高的理论知识,不是简单说把考纲背下来就可以的。

③尽量不出怪题、偏题

命题人出题时会考虑该题对考生来说难度系数是否偏大,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主要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④要体现选拔性和区分度

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即所谓“软肋”,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这也就是所谓的“区分度”。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

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4.“反押题”贯穿命题始终

高考命题组对高考教辅和网上押题信息的掌握,可以说是最全面的。出题的地方会有各种教辅资料以及官方教材。这些资料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方便命题人员开阔思路,而是防止所出题目出现重复。如果命题过程中,有人提出某题和市面上某题差不多,那就一定要把该题找出来,此题就不用。

从出题到题目的标点符号,包括题目是否可能出现歧义,出题的顺序都要反复商榷,命题组一般会有两三个通宵不眠夜。

语文作文的命题过程是基本是要翻阅所有的模拟题,坚决避免被预测。但有时事与愿违,也会有独家预测准的情况出现。当然这毕竟是少数。

有时作文命题带有偶然性,比如有一次命题期间,一位命题老师的父亲去世了,他痛哭不已,后悔自己曾经没有好好陪伴父亲。他的经历也刺痛了其他老师引起共鸣,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与“生命”相关。

5.难易度适宜,并且可以拉开档次

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分率,一定要有具体的预测值,而且要对比往年。一般来说,所谓的“难一年易一年”也是存在这个考量的。不过这个难易程度很主观,平均分才是最客观的。具体到数学这科,平均分误差在三分以内。

对于命题组而言,考生个人分数不重要,群体的平均分才是考量的重点,试卷出来,平均分也基本定了。根据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分率,一定会有具体的预测,而且会对比往年。

6.测试试卷

一种方法:当命题完成后,会有数名考生提前考,选拔标准是成绩中游,来自省内几个县市的主要中学。试考的成绩作为他们高考的最终成绩。根据测试生的成绩,对题目进行微调,在这种情况下,十之八九会降低题目难度。

另一种方法:考试院会请来没有参与命题的高中老师,到隔离区进行实考,并对试卷挑出各种毛病,最后再次修改,达成一致意见,试卷方可成型。

7.印刷试卷

最后一步是印刷试卷,这个时候已经到了5月底6月初。会有几个指定印刷厂在动用大量警力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彻夜不休工作两天,印刷出所有试卷。

每种试卷其实都是两套,正式+备用。而且除了命题人,没有人知道哪套正式、哪套备用,正式和备用也不在一个地方印刷。但如果没有极其重大情况发生,不经中央批准,高考是不会轻易动用备用卷的。

8.严苛的安检

遴选、确定了命题候选人后,会在4月中旬征询意见,询问能否参加当年的高考命题。在得到候选人口头同意后,会在4月底、5月初将命题人集中在一个指定地点,让大家签订非常详细的长达几页的保密协议,对外统一口径声称“出差”等无关的事情。

命题人每年都需要签“保密协议”。

虽然这个身份是对个人能力的极大肯定和荣誉,但不能对外透露。成为命题人后,每个人首先要上安全教育课,要求在高考结束后,不能撰写点评高考题目的文章,不能对外宣传自己曾是命题人的身份,不能接受媒体采访。

入闱前的安检非常严格,任何电子设备都不能携带。

有一个老师是这样描述的:“衣服所有的夹带,U盘都被扣,所带的行李箱和衣物都要一点点细细检查,全身上下以及所带的物品没有一点是带字的,随身不能有纸和笔。除了这些东西,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更是“违禁品”,所有老师的通讯设备都被临时‘收缴’。”

经过严格的安检后,命题人就会被接到已经安排好的命题地点,开始为期一个月的“世外桃源”生活。在参与命题的一个月时间里,命题人要中断对外的一切联系,给家人报平安也是有专人负责。24小时有人站岗,电话有监听,电子设备被干扰,不能私自离开驻点。

9.高考试卷阅卷过程

阅卷时的大方向和小细节,分别由谁来管?

阅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阅卷组和一线阅卷人员。阅卷组主要是大学教授,以及一两个相关机构官员,也有中学教师,但很少。

阅卷组主要把握大方向。标准答案在出题时已经完成,其中详细到包括每个得分点失分点,可能阅卷组会商榷个别得分点,比如把某个得分点从1分变动到1.5分之类,但是大的变动基本是没有的。

一线阅卷人员基本就是中学教师和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了,完全按照答案及细则阅卷。

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非常详细罗列了各种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往往有数百条之多。还会根据阅卷情况进行增补。

10.阅卷全程电子化

考试结束之后两天内所有试卷都会输入系统,所有阅卷人员看不到一张完整的纸质试卷。阅卷全程电子化。

阅卷人员会有一天的培训,主要是学会操作及背熟答案细则,等考卷数据到位后,阅卷正式开始。

11.巡视组工作

巡视组每天要巡视,和监考老师差不多,这是最基本工作。其次,所有的三改卷必须经巡视组审核,重大分歧卷则必须通知所有阅卷组成员讨论。

此外,每小时进行一次阅卷抽查,数量不等;有阅卷人员无效试卷率太高要进行单独约谈;有重大情况如发现疑似作弊之类要及时上报等等。

12.一道题目要经过3次批改

基本上每个阅卷人员一天就改一道大题。

原理很简单,每道题至少要经过两位批改,如果两位批改的分差在2分以内,取平均;如果分差在2分以上,系统自动分配第三人批改,第三人分差在2分以内则取其中相近两位的平均数。

举个例子:某道题A判了18分,B判了17分,那么就是17.5分;如果A判了18分,B判了14分,系统将自动分配给C,C判15分则取BC平均14.5分,C判17分则取AC平均17.5分。阅卷人员并不会知道自己眼前这份是一改二改还是三改,不会有任何显示。

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况,即ABC的改卷分歧都在2分以上,那么这份试卷就会被判为重大分歧卷,必须上报给巡视组,由阅卷组老师斟酌评判,阅卷组给出的分数即最终分数。

此外,这个分差临界值并不是完全固定,这题2分,那题3分,英语作文5分,语文作文7分。而且也有可能在阅卷过程中发生微调,但不多。

13.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

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所以很多时候,时间不够了要答要点,分条理)

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也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

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会建议文科的问答性题目要多写答案。

高考评卷速度要求非常快。很多时候,改一道题平均只用几秒或几十秒时间,一个老师一天平均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所以,阅卷老师都喜欢条理分明的答案。

14.批改作文时分数靠近平均分

如刚才所讲,高考改卷时,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如果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而每位老师所改的卷子中有多少是有效卷,电脑会即时体现。

因此,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己的有效比例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题,特别是作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