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红楼梦品析》三十七回(中):海棠社是继刘姥姥后又一重要线索

《红楼梦品析》三十七回(中):海棠社是继刘姥姥后又一重要线索

时间:2019-04-11 14:20:57

相关推荐

《红楼梦品析》三十七回(中):海棠社是继刘姥姥后又一重要线索

《红楼梦》写到第六回时,忽然宕开一笔,从意想不到之处引进来了刘姥姥这么一个看似与贾府极不相称,却又不能说一定没有的人物形象。

作者为刘姥姥出场安排了细致的出处与背景,以使其顺理成章地融入小说的结构情节。也为整部书添置了一条必不可少的线索,贯穿贾府兴衰。刘姥姥正如读者一般,也是一个冷眼旁观者。

虽然现有的一百二十回版本,刘姥姥只有二进荣国府,其后便没有她的故事,但按照巧姐的判词,她必定在贾府败落后三进的情节,这样才符合作者设置这个人物的用心。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她明着是为了打秋风去的,除了因为贫贱而自觉低人一等,更有那求人者的虚浮和卑微,看到的是荣国府表象的煊赫不可一世。此时的贾府虽然已是日薄西山,然日光犹劲,尚能刺人眼目。在刘姥姥自然是被震慑得无以复加。

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这一回,她不为打秋风,当然也说不上是走亲戚。不过是她知恩图报,“孝敬”她的“穷心”——带来一些自己种的瓜果蔬菜。而这一回,她不但登堂入室,又在贾母的盛情款待之下游玩了大观园。

这次,在刘姥姥的主观感受,想来第一次那种心理上的压迫感是必然有所减弱的。尤其贾母的亲和,以至于其他各色人等都对她假以辞色,她的内心应该是全然放松的,她的高兴和自嘲也必定是出自真心实意。

这个时候的贾府,表面上比刘姥姥第一次来时更见繁荣兴旺:元春封妃,而后省亲,宁荣两府添了一座大观园。实际上经济困难加剧,贾府的子孙却更为放荡不羁。乃是云霞护着夕阳,虽则美艳绝伦,其实势不能久持。在刘姥姥只是觉得美好如梦幻一般。

第三次进荣国府,贾府已然大厦倾颓,子孙凋零。作为刘姥姥,一个不知就里的旁观者,对其中兴衰的疑惑,对人事变迁的慨叹,她又会是一番怎样的心理感想,实在令人好奇。因为,刘姥姥即是一个冷眼旁观者,也算得上是一个亲历者,她的感受尤其比读者能体会和领悟得更深刻,更有冲击力。

刘姥姥的出场,在荣国府已衰而未败之时,她成了贾府实际上的送葬者。刘姥姥带领读者,站在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具有社会对比意义的角度去观察贾府及贾府中形形色色不同人物。几处重要情节更是由她联络接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乃是贾府衰亡的一天重要旁线,前后呼应,互为参照。

三十七回,海棠社之起也,又是一联络着极为关键的场景和情节的脉络,自此诗社的兴衰变化同时就表明了众姊妹的聚散,暗示着大观园的荣枯,便也就成了贾府败落的一个风向标。

海棠社由贾探春发起,自是因为她的身份地位之便,也由她的才情心性所决定。而必在此时才起,或者与贾政出门公干有关。李纨有心,而不愿多事;贾宝玉自然是顾及贾政,因而不敢公然在“浓词艳赋”上下功夫;薛林都在客中。

贾探春起诗社,人人踊跃,就有贾芸送来白海棠,由此海棠成咏,因而名社。至第七十回,林黛玉作《桃花行》,因之重起诗社,更名桃花社,这个时候人物变迁,其实早已不复海棠社之盛况了,桃花社未起,便因事中途废止。却因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众人都咏柳絮,更显寥落。实则是作者暗示了大观园众人离散的前兆。

而其间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而已,也是贾政公差回家之期。到七十六回,中秋节在凹晶溪馆独有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人联诗,后又有妙玉的加入。勉强把妙玉揽入诗社之后,从此再无人有心提起诗社一事。此时的贾府败落之运已经势不可挡。

试想海棠社起,紧接着就是“菊花题”,两次诗会热闹兴盛。后来又有香菱殚精竭虑一心学诗。更有薛宝琴、邢岫烟和李纹、李绮的加入,甚至于连王熙凤都在“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时都凑了个热闹。

继而咏红梅花,薛宝琴新编怀古诗等等,一时兴致勃勃,只见大观园在精神上已经繁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时候的贾宝玉,他的心情大约也是酣畅淋漓,而其他人同样是高兴至极的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