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赏析小野湖山日本汉诗《朱舜水先生墓》 并认识朱舜水先生

赏析小野湖山日本汉诗《朱舜水先生墓》 并认识朱舜水先生

时间:2018-10-17 06:30:54

相关推荐

赏析小野湖山日本汉诗《朱舜水先生墓》 并认识朱舜水先生

朱舜水先生(1600—1682),名之瑜,字楚屿,又作鲁屿,明浙江余姚人,著名教育家、学者,有人把他和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颜元并称为“明代中国五大学者”。朱舜水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本不欲以功名驰骋当时,明末到南明他曾三次被皇帝征召而不就,但拳拳爱国之心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也不允许自己做隐士,当看客,所以当清军南下,他积极参与到抗清活动中,曾先后追随鲁王朱以海、郑成功、张煌言从事抗清活动,希望恢复故国,收复河山。但逐渐他看清清庭稳固,明祚难复,他知道自己的愿望再也不能实现了。他不愿剃发易服,生活在清人统治之下,为了保全自己气节,毅然辞国别土,东渡扶桑,最终终老并埋骨日本。

朱舜水东渡日本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在日本影响极大,形成了“江户学派”。他也很受日本人尊敬,日本国副将军、水户侯德川光国特聘其为“国师”,达官显贵、学者执弟子礼,问学于朱舜水者甚终。德川国光为了表示对朱先生的尊重,不想直呼其名,朱先生就以家乡舜水为号,这才有舜水先生之称。

朱舜水病逝后,葬于水户,日本多有人写诗追悼先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日本明治时期的诗人小野长愿的悼亡朱先生的汉诗,同时看看日本人的汉诗水平如何。

朱舜水先生墓(日本)小野湖山成败安危亦唯天,绝海求援岂偶然?一片丹心空白骨,两行哀泪洒黄泉。丰碑尚记明征士,优待曾逢国大贤。莫恨孤棺葬殊域,九州疆土尽腥膻。

小野长愿(1814—1910),名长愿,字士达,号湖山,是日本幕末至明治时期的著名汉诗人,与同门的大沼枕山、森春涛齐名,有“三山”之说。小野长愿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诗歌主要学习杜甫和白居易,诗歌多有反映现实生活、忧国忧民之作。当时湖山经常和来往日本的中国名流交往,黄遵宪、王韬等人都和他有不少诗歌酬唱。黄遵宪曾经评题湖山诗歌说:

闻湖山老人名久矣,今始读其诗,诗于古人无所不学,亦无所不似。其中年七律,沉着雄健,剧似老杜,尤为高调。每读至佳处,或歌或舞,或喜或涕,或沉吟竟日,不能已矣。

对湖山评价甚高。

湖山的这首《朱舜水先生墓》,是他的早年之作,也可以看出早年的湖山汉诗已经有相当水平。

首联直接评价朱舜水先生的成败,他把这一切都归结于“天”,成败在天,不是人力所能挽回,大明命运如此,先生又能怎么样,所以他最后东渡日本也是命运使然。

颔联赞叹朱先生的丹心报国,惋惜朱先生志愿未遂,这两句很能看出他学习杜甫诗歌的特点。白骨加一“空”字,写出丹心之不磨灭,“哀泪”流向“黄泉”,写出死而不已之忠诚。

颈联中的“明征士”运用典故,朱舜水曾经被三次征召而不往,所以被称为“征士”,这一句和“国大贤”,都既了称赞朱舜水先生不追逐名利,一心为国的高尚节操,也写出了日本人对朱舜水先生的尊敬之情。

尾联则感叹先生虽然不愿埋骨异国,但故国难回,而回去徒添伤感,回去又能怎样,因为“九州疆土尽腥膻”。

晚年的朱舜水,时刻未曾忘怀救国,并多次写诗抒发自己的无奈,明知道无法挽回,也总不忘收复之志。如他的《避地日本感赋二首》:

其一汉土西看白日昏,伤心胡虏据中原。衣冠虽有先朝制,东海幡然认故园。其二廿年家国今何在?又报东胡设伪官。起看汉家天子气,横刀大海夜漫漫。

横刀大海,绝望的壮志就在这里,而天子之气究竟在哪里呢,大海茫茫,夜色漫漫,他又能做什么呢?这首诗正可印证湖山的诗歌。

湖山的这首诗,算得上是一首比较成功的作品,也很有杜甫沉郁的特点,可见日本人的汉诗也是很有水平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