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庆余年》范闲斗诗 一首《登高》拔头筹 杜甫这首七律有多好?

《庆余年》范闲斗诗 一首《登高》拔头筹 杜甫这首七律有多好?

时间:2023-10-15 20:00:45

相关推荐

《庆余年》范闲斗诗 一首《登高》拔头筹 杜甫这首七律有多好?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最近很火的那部电视剧《庆余年》,其中有一个斗诗的剧情,主角范闲以一首《登高》艳压群芳,获得满堂喝彩,过后悄悄说,杜甫的这首七律可谓是古今七律第一,史上无人能及,那么这首获得后世极高赞誉的七律究竟说了什么呢?

南宋的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 诗评》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但很多人觉得,杜甫的《登高》比之《黄鹤楼》更好,其中影响最大的要属明朝胡应麟,他的评价是“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篇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之后清朝的杨伦也肯定这个说法,他认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那么杜甫的这首《登高》究竟好在哪儿呢?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啼声哀伤悲凉,水中小洲上鸟儿飞舞盘旋。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从树上落下,望不到尽头的长江之水滚滚涌来。远离故乡的诗人面对这样的秋色,时常悲叹自己漂泊的半生,晚年多病的杜甫只有自己一人独自登上高台。对自己及国家的遭遇感到极其遗憾,奈何头发日益斑白,穷困潦倒的诗人只有停酒伤怀。

诗的首联与颔联写景,秋意正浓,登高望远,这是诗人所见之景,风急天高,本就悲凉,加之源源不断的猿啼声,更将环境烘托的无比凄清。杜甫晚年居住在夔州地区,此地靠近三峡,以猿多著称,又以风大闻名,郦道元《三峡》里有云:“猿鸣三声泪沾裳”,可见猿啼是让人十分悲伤的声音,在景与声的衬托之下,诗人那历经世事后沧桑而凄凉的心境就被衬托得愈发明显了。

江面的洲渚上是许多盘旋的鸟儿,周边是因为秋天来到而不断飘落的树叶,这是秋天的典型特征,再俯视望江水,又有滚滚长江水。“萧萧下”、“滚滚来”,其中传达的又何尝不是诗人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呢?诗人的愁绪就如这无边的落木、不尽的长江一般,沉郁而悲凉,又有无尽的深意,也难怪这句会成为整首诗的精髓。这秋意如此悲凉,以致于见之悲伤、闻者落泪。

前面四句写秋而不见秋字,到了颈联,杜甫开始感慨抒情了,才点出“秋”之一字。长期漂泊在外,居无定所,老年还多病困顿,潦倒半生,这是怎样的凄惨啊。杜甫“独登台”,从高处远眺,所见之景无不凄凉,可这景恰与诗人此时的心情相吻合,杜甫或许是触景生情,亦或是情景相融,心中本就有愁绪,看见了这样的光景之后,又不免悲从中来,一个“独”字,就将其孤独寂寞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然而,漂泊无依就不说了,奈何国难家愁,因病断酒,潦倒落魄而早生华发,这种种情形交织在一起,杜甫忧国伤时的形象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首联写景、颔联诉秋、颈联传情、尾联叹息,错综交织,景真情深而意境深远,以秋入手,抒发各种复杂而悲哀的心情,景中有意,到最后是无限感慨、抒之不尽、言之不绝。宋罗大经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既然提到对偶,那就不得不说,这首诗之所以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自然跟它的韵律也有莫大的关系。“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首句里“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又有“猿啸”对“鸟飞”,可谓是句中对,然而颔联和颈联又对仗工整,可谓是句句皆律。此诗八句皆对,粗略看,首尾又未尝“有对”,可谓是在对仗之中又有自己的变化,可见杜甫晚年诗词格律把握之精准熟练了。

七律中,一般以仄声入韵,而杜甫这首诗却用平声入韵,但平仄、对仗、押韵却依旧严谨,可以说是后人学诗的典范,一切变化都框架在合理的律诗格式之中,“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

能够将整首诗都放在最合适的韵律之中,又能在韵律之中表达出最真实的情感,杜甫不仅有着高超的技法,更有着历经世事的沧桑与感悟。人生的无奈与落寞,在这首诗里足以彰显,生于乱世、壮志未酬、潦倒半生、多病停酒……人生中悲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然而杜甫却又将这份情怀上升至国家与人民,这似乎又有了不一样的境界。于是大的小的,失去的得到的,种种情绪集于一身,这份孤寂与落寞,就在字字句句里得到了最深刻的表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