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济宁市实验小学:弘扬传统文化 润泽师生心灵

济宁市实验小学:弘扬传统文化 润泽师生心灵

时间:2018-11-10 11:46:17

相关推荐

济宁市实验小学:弘扬传统文化 润泽师生心灵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姬生辉 卢小涣

济宁市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浓厚文化积淀的窗口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让爱浸润每颗心灵”为核心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儒雅儿童”这一宗旨,在民族文化和国学教育方面不断探索,通过“学国学、汲精华,传文化、明事理、强素质”系列活动,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深植根师生的心中,激励师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文化修养,实现了教师高品位、学生高素质、教育高质量、学校高档次的办学目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近年来,济宁市实验小学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扎实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全国整体改革委员会核心基地学校,学校坚持将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为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学校。学校还积极参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荣获省级一等奖。

为打造传统文化校园,学校提出了四“让”的校园文化理念。即: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彰显学校文化;让每一个学生直面古代圣贤;让经典文化陶冶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校园充满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崇德尚文的观念。

走进济宁市实验小学,浓烈的传统文化氛围扑面而来,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学校光彩楼上的“古诗画卷”,既展现了诗词文化的隽永内涵,又传承着中华文明;教学楼前的孔子、孟子、曾子、墨子四位巨幅圣人头像以及简介、名言,使师生每天能直面圣贤,陶冶性灵。学校还专门建造了一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儒苑”。“儒苑”包括“茶香”、“纸艺”、“棋乐”、”琴韵”四室;各室摆放实木古朴桌椅、张贴着孔子像、水墨画作等传统文化元素,充分营造了古雅的传统文化氛围。学校操场上“文化走廊”的剪纸艺术、书法艺术、京剧脸谱等,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另外,每个年级走廊内还创建了以国学为主题的年级文化:读圣贤之书,知孔孟之道;品翰墨书香,扬汉字文化;志当存高远,人生贵追求。班级文化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一草一木暗香浮动,一字一画德育无声。浓郁的学习文化的氛围,提高了师生的文学修养,陶冶了学生情操、净化了学生心灵。

开发校本课程

传递传统文化的正能量

校本课程是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于两千多年来传诵的经典篇章之中。,学校编写了《弟子规》《论语》《诵读与写字》等校本教材,利用每周的诵读时间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诵读中受到熏陶教育。

初,济宁市实验小学又结合学校办学理念,组织业务领导和30多位骨干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依据学校核心办学理念,开发了以爱为本,集“爱自己、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自然”七爱教育于一体的校本课程,编写了图文并茂的《让爱浸润每颗心灵》一至五年级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以班队活动、快乐学习、兴趣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设计的形式呈现,如“茶艺社团”,将茶的鉴赏、茶的历史、泡茶工序等内容融于一体,优美的古乐声中,小小茶艺师们装茶、润茶、冲泡、运壶、分杯,优雅娴熟。京剧社里,孩子们穿着水蓝、青绿和粉色的练功服,甩着长长的水袖,一板一眼毫不松懈。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将我国的饮食文化、琴棋书画、国学经典、历史典故、各种曲艺剧种、对联、民谣、剪纸等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活动之中,引领学生在吟诵、体验、表演、展示中了解文化,体验文化,传承文化,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丰富和提升学校“让爱浸润每颗心灵”的办学理念,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发挥课堂优势

让优秀传统文化生根发芽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因此,学校坚持立足课堂教学,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浸润每个人的心灵。

学校保证每周1课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时间。将《让爱浸润每颗心灵》的校本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纳入课表,每班间周1课时;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炼、升华,如书法进语文课堂、京剧进音乐课堂、武术进体育课堂等,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同时,以校本选修课、班队会、少先队活动等时间进行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专题的教育活动。

学校组织语文备课组每月开展一次经典诵读研讨活动,保证诵读课的生本高效。语文教师全员参与,每个教研组承担一种国学诵读课型(诵读指导课、诵读推荐课、诵读展示课)的研究,每组展示一节诵读教学研讨课,开展诵读方法创新的研究。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探索出了“通读快感知——精读重反复——美读提技法——品读悟意蕴——熟读后成诵”的有效教学策略;总结出指导诵读的方法:把握感情基调,学会抑扬顿挫,读出韵味、读出美感,形成诵读温馨的“场”。《让爱浸润每颗心灵》的执教者以班主任为主,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如:在内容的选择上如何既注重传统,又能与时俱进;在教学方式上如何让学生感觉生动有趣,不呆板枯燥;在教育效果上如何保证有益等。很多问题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不断出现,既需要专业引领,又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

搭建活动平台

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成长

学校开设了书法、国画、围棋、国学等选修课程,以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推行孝信雅行,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近年来,学校推行孝信雅行系列教育活动,塑造美德少年。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以雅为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以信为本,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同时,学校开展读写活动,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自觉。为保证国学经典的学习效果,每天有晨诵午写暮读时间。早上孩子们伴随着悠扬的古筝曲,诵读经典,国学诵读的声音响彻校园;中午则端正姿势,静心练字。在这里,国学,是一种欢快而甜蜜的色彩,是一种清新而曼妙的诗意,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幸福文化。

多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使济宁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初步养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仪表端庄、语言文明、行为儒雅,文明礼仪之风浸润着整个校园。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带给教师的也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实小教师也更具文化品位,更有教育智慧。

找、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在线等你来报料!

作者/来源:齐鲁壹点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