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张灵甫杀妻案 轰动整个西安 起因是战友的一句玩笑话?

张灵甫杀妻案 轰动整个西安 起因是战友的一句玩笑话?

时间:2021-11-25 19:02:15

相关推荐

张灵甫杀妻案 轰动整个西安 起因是战友的一句玩笑话?

1935年古城西安发生了一起惨绝人寰的案件。当时身为国民党第一师独立旅第1团上校团长的张灵甫在家中枪杀了自己结婚不到两年的妻子吴海兰。这个“团长古城杀妻”的案件在当时轰动了整个西安。

关于张灵甫杀妻这个做法,坊间流传着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便是张灵甫听闻吴海兰出轨,误信谣言,因而醋性大发,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拔枪杀害自己妻子,造成了轰动一时的“团长古城杀妻案”。

第二个版本便是说张灵甫杀妻并不是因为妻子外遇,而是因为吴海兰擅自拿走了张灵甫的军事文件,当张灵甫质问她时,她却对此保持沉默,张灵甫便怀疑妻子背着他做了不可告人之事,于是就这样枪杀了吴海兰。

对于张灵甫杀害妻子的真实原因,我们其实无从得知,但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张灵甫对吴海兰的怀疑并没有寻获确凿的证据。可张灵甫作为一个军人,眼里是容不了一颗沙子,即便是被称为“儒将”,他也依旧残暴,冷血,最后以“出轨”为名,将自己的妻子吴海兰杀害。

1903年8月,张灵甫出生在陕西省长安县的一个农村家庭里。少年时期的他特别热爱临摹书法。19,18岁的张灵甫考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每逢节假日,身边的同学们不是诳街就是回家,而张灵甫就会带上纸笔,独自一人跑到文庙里去临摹历代名家的碑刻。

他也因此在西安小有名气,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喜欢书法的学生,就连当时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都听说了张灵甫。当张灵甫在于右任面前挥毫泼墨,连写五幅书法后,于右任大喜过望,不禁连声赞叹:“奇才,奇才,后生可畏!”

如果说当时的张灵甫只是对书法出于热爱,那么真正让他进入到艺术创作领域正是于右任。而说起于右任,我们肯定都不陌生,他在晚年所写的“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深深触动了每个大陆人民。

于右任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先驱。他两岁丧母,父亲又在外打工,于右任自幼便由二伯母代为抚养。但二伯母对他极好,于右任就读于私塾后,她会监督他的功课到半夜,如果他在学校里做了什么错事,二伯母虽然不会惩罚他,但接下来几天都会闷闷不乐。

每年的清明节,二伯母都会带着于右任回老家给他母亲扫墓,并会在墓前诉说着于右任的生活点点滴滴,例如,孩子几岁了,在学校里怎么样,读了什么书等等的话语,有时说着说着不禁泪如雨下,于右任每次听到,心里也会悲痛万分,立誓一定要好好学习。

于右任的父亲对他也寄予厚望,即便身在外地,在闲暇之余也会抄些寄回老家。而他回乡后,更会以身作则,与于右任两人常常读书到深夜,并相互背诵,也是在那一年,于右任师从太老师毛汉诗学习王羲之行草,这是他最早开始接触草书,了解草书。

在伯母和父亲的培养下,于右任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1895年,16岁的于右任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三年后,参加岁试,他更是以第一名成绩补廪膳生,连当时的陕西提督学政叶尔恺都夸赞他为“西北奇才”。

1900年,“庚子国变”爆发,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仓皇出逃到了西安。即便如此,他们依旧要求平民百姓跪迎圣驾,于右任也在其中。

这一日,天空阴沉沉地下着雨,老百姓跪在雨中,身上又冷又饿,但都敢怒不敢言。21岁的于右任却咽不下这口气:慈禧昏庸无能,导致国家贫弱不堪,现如今面对联军的入侵,打都不敢打就仓皇而逃,却还好意思跑到这里耀武扬威?

于右任越想越气,愤怒之下,他跑回家中写了一封信,收件人是当时的陕西巡抚岑春煊,指出慈禧太后懦弱昏庸,想要请求巡抚手刃慈禧太后。结果这一举动被他同学看见之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这才阻止了于右任。

但于右任内心依旧颇为愤慨,于是写下诗篇《半哭半笑楼诗草》,于1903年印行。但这篇诗篇也给他带来了大灾,1904年,于右任在科举考试中成绩优异,便赶赴开封应礼部,但因为所写诗集“昌言革命”,结果被清政府列为通缉犯人,不得不逃亡于上海。

在上海,于右任被马相伯招入到了当时的震旦学院,后来,于右任与马相伯、叶仲裕、邵力子等共同创办了复旦公学。1905年,于右任又与马相伯等人共同改造震旦公学,并起名为“复旦”,表明复兴中华之意。

1906年,于右任在日本经过康心孚的引荐下结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随后,他创办了《神州日报》、《民立报》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发扬民族精神,而这些报纸也深受许多读者的喜爱。

在这些读者中,有一位青年,他非常喜欢于右任发行的《民立报》,也将于右任视为他最为敬重的才子。这位青年来自湖南绍安,名叫毛泽东,新中国的开国领袖。直到1945年,两位互相仰慕的人终于相见,并且相谈甚欢。

于右任参加革命之时,得知孙中山、黄兴、胡汉民等人多喜欢北碑,而孙中山又因魏碑包含的“尚武”精神而提倡魏碑。

可能是受到孙中山的影响,于右任也开始慢慢了解魏碑,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对于魏碑的热衷,不仅仅是魏碑古风醇厚的书风,更是因为北魏碑石刻书法中“尚武”的精神,于右任办报写作,为民请命,就是希望用文字来唤醒中华民族的觉醒,他觉得魏碑之中有着雄强的气势能够吸引他。他后来收集的魏碑墓志多达400个,不过最后他全部捐给了西安碑林博物馆。

于右任虽然是国民党,但他与其他国民党人士有所不同。他不贪慕名利,不爱钱,有着旧文人的清高。袁世凯夺取了大总统的职位后,北洋政府想要拉拢于右任,给他授予了文虎勋章。因为政局动荡不安,这些勋章都代表不同政权的组织,当时有很多人都想得到文虎勋章来受到北洋政府的庇佑。

然而,于右任因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对他没有一丝好感,连带着对北洋政府都讨厌了起来。对于北洋政府授予的勋章,他果断地拒绝,并嘲讽这东西半文不值。就连北洋政府每月以3000大洋的高薪聘请他,他也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当时的3000大洋已经足够在北京买个四合院了。

19,于右任创办了上海大学,并担任校长。此时的张灵甫已经考入了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的书法也闻名于全校,就连他的老师韩兆鹗先生,更把他引为自己的得意门生,多次在学校里为他举办书法展览。

当时的于右任在民国政府威望极高,除了因为他的政治身份,更是因为他的书法在民国时期的地位,而他早已对张灵甫有所耳闻。后来,于右任到达省立一师范参观时,特地去见了张灵甫,而张灵甫也毫不怯场,当场写下:“立马兀山第一峰”,于右任看完,连连称赞。

19,张灵甫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此时的张灵甫已经与自己的第一任妻子邢凤英结了婚,是他的父亲给他说的一门亲事,也算是所谓的包办婚姻。对象是一位邻村的姑娘,名叫邢凤英,而邢凤英不仅裹小脚,更是没受过什么教育,目不识丁。

张灵甫平日里对父亲颇为孝顺,即便对邢凤英也不满意,他也没有公然忤逆父亲。后来,张灵甫常年在外,并且对邢凤英丝毫不管不问,两人的婚姻也算是名存实亡。在那个时代,一对没有感情基础、文化知识差异大的青年男女因为家庭因素被绑在一起,也是颇为常见。

在北大读书期间,张灵甫的生活逐渐捉襟见肘,后来因为无力支撑学费和生活费,他只能退学投笔从戎。1925年,张灵甫离开北大后,联合几个小伙伴去河南开封参加了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正巧的是,同年六月份,于右任被邀请过来演讲,张灵甫见此便专程拜访了于右任,与他交谈自己从军的想法和过程。

于右任听完,建议道:“既然要从军,何必呆在地方部队?你可以到广东报考本党开办的黄埔军校。”随后便给张灵甫写了一封报考黄埔军校的介绍信。之后,张灵甫拿着介绍信前去广东,进到了黄埔军校里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国民党,成为第四期入伍生,与林彪、刘志丹等人是同期同学。

在黄埔军校就读期间,邢凤英就在家里照顾老人,两人几乎没有任何交集。张灵甫在黄埔四期毕业后,张灵甫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21师任步兵排见习官,见习合格之后就当上了排长,开始参加北伐战争。北伐结束后,张灵甫就被调到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升迁成为团长。

此时的张灵甫年少有为,正是春风得意之际。但他与一般花天酒地的国民党军官不一样,他在私生活方面还算比较检点,算得上是正人君子。后来有人在提到张灵甫的为人时,表示他性格豪迈,但并不好色,对部队里其他人也极为严苛。

有一次,一个文工团团长拐带别人的妻子,有人将此事上报给了张灵甫,他立即着手调查,等到事情坐实之后,他毫不留情,直接下令将此人处死,并且是砍头示众,手段颇为血腥。

不过,虽然张灵甫有时候过于冷血,但他也被人称为“儒将”,闲暇时期,他也会练习书法,看看古书,也有着收集古玩字画、摄影、养花弄草的爱好,似乎还是当时那个北大历史系的书生,与平常我们所了解的张灵甫的形象十分不同。

除此之外,张灵甫还有着另一个爱好—马术,在军中,众人都知道张灵甫的骑术十分高超。有一次,军中新得了一批战马,其中,有一匹马性情十分暴烈,任何人都无法骑到它身上。众人都没办法,便专门去找了张灵甫。张灵甫到了之后,只见他拉起缰绳,三跨两骑,竟直接就把那马给制服了,众人大惊,对他十分佩服。

张灵甫除了精通马术之外,还特别喜欢马,几乎把马当成自己的宠物来养,即便是当上军师师长,还经常会跑到马厩里,亲自监督抚养马匹之事。张灵甫当上团长后,有一次去到马厩里,发现他的特别喜欢的一匹马得了肺炎,就连兽医在一旁都束手无策。

张灵甫看见爱马躺在地上,痛苦喘息,只能等死,他心中悲痛,伸手轻抚马鬃,不禁潸然泪下,据说那匹马也对着他,眼中含有泪水,一人一马,一切都在不言中,在军中,也是一则美谈。

张灵甫那时虽爱看书写字玩马,但也并不是清心寡欲,只是军中本来男人就多,正值战争岁月,并没有时间结识新的女孩子。有朋友知道张灵甫老家的一段婚姻就是名存实亡,就专门为他撮合新人。

1933年,经过部队朋友的介绍,张灵甫结识了吴海兰,吴海兰出生于四川广元,她的父亲是一个铜匠,在县城里还算颇有名气,家境还算宽裕。一般在这种小县城里,受过正规教育的女孩子都很少,但吴海兰的父亲很开明,不仅不重男轻女,而且还将她送到当地的女子学堂上学。

吴海兰本身长得漂亮,又有文化,在这个县城里可是非常少见的,吴海兰家的门槛都快被说媒的人给踏平了。当张灵甫见到如花似玉的吴海兰之后,也颇为满意。而吴海兰看见这位年轻的团长英俊潇洒,也不免动了春心,害羞的脸都红了。

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张灵甫本身是个军人,喜欢讲究速战速决,又因为政府随时可能发布命令,没过多久,便提出了结婚。吴家人觉得自己的女儿能嫁给军官,以后的生活肯定不用愁,于是两人相识的这个冬季,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殊不知,这正是一场悲剧的开始。

婚后,吴海兰温柔贤惠,将张灵甫照顾得很好,她知道张灵甫是西北人,喜爱面食,这位四川妹子便特地学习,擀得一手好面,她的手艺也十分对张灵甫的胃口。两人之间琴瑟和鸣,十分恩爱,也过了一段浓情蜜意的生活,不久吴海兰便生下女儿张清芳。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段美满幸福的婚姻。

1935年,张灵甫收到国民政府的命令,远征西北。而吴海兰和儿女在这一期间,与其他第一军的军官家属一起被安置在西安古城,留守后方。吴海兰怎么也没想到,她心心念念盼望回家的丈夫,竟然朝她举起手枪。

据曾与张灵甫共事的吴鸢回忆,张灵甫之所以杀害吴海兰,是因为她“出了轨”。1935年,张灵甫正率军与红军对垒。一天,张灵甫看见一位战友从西安探亲归来,便随口询问道:“你可曾看到我的太太?”

结果那位战友打趣道:“看到啦,在电影院门口,你太太穿着旗袍,旁边有个穿西装的小伙子,两人可亲热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灵甫一向性格偏激,遇事很认真,当他听说吴海兰“不贞”后,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连几天脾气都很暴躁,他认为这是难以容忍的耻辱,害怕成为同事们的笑柄,便直接请了探亲假,带了一把手枪回家。

到家之后,他并没有表现什么异常,只是突然对妻子说,“我有好长时间没吃过饺子了,你为我包一顿饺子吧。”妻子听完便高兴地到了后院菜地去割韭菜。张灵甫便尾随在后,待妻子刚蹲下去时,他拔出手枪,朝着妻子后脑就是一枪,妻子一头栽倒在地。

还有一种版本讲的是,张灵甫在1935年的春节假期探亲回家,期间并没有什么异常,两人小别胜新婚,形影不离,晚上还一同出去看戏,看起来很是甜蜜。

直到一天晚上,夫妻两人不知为何发生争吵,第二天,他们便回到乡下老家,随后便发生了这一悲剧。有人说是因为吴海兰拿走了张灵甫的军事文件,当张灵甫质问她时,她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张灵甫便怀疑妻子背叛了自己,于是就这样枪杀了吴海兰。

张灵甫枪杀妻子后,既没声张,也不掩埋尸体,直接返回部队。很快,吴海兰的尸体被人发现,灵甫枪杀老婆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整个西安。吴海兰的娘家听闻此消息后,悲痛欲绝。

吴海兰的哥哥吴正有长途跋涉,气冲冲地从四川跑到了陕西,而当时的张灵甫早已赶往部队,他又去找了张灵甫的爸爸,却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交代,就这样,吴正有将状子递到了西安的法院,也曾到第1师的师部上告,状子人家是收下了,可接下来便没了下文。

吴正有在西安等了一段时间,却迟迟没有任何消息,绝望之下,他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妹妹之前参加过妇女协会,于是他便再次写了控告信,去到了当地的妇女协会。

当时正值女权主义兴起,西安的女届得知消息后,义愤填膺,妇女界开始一致讨伐张灵甫,惊动了宋美龄。当时,宋美龄和蒋中正为了提高国民道德和精神,一起积极鼓吹新生活运动,并极力宣传“妇女是家庭的原动力”等新思想。

宋美龄一看这个案件,不但违背社会道德,还触犯了国法,对于社会上已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便立刻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蒋介石。蒋介石听完,非常生气,当即下令让张灵甫的直属上司胡宗南将张灵甫撤职查办,押送至南京。

胡宗南接到这个蒋介石的命令后,显得十分为难。其实,他之前已经知道了这个事情,虽然自己的手下做出这样的事情确实有失第1师的颜面,但张灵甫的军事才能非常出色,胡宗南对他十分赏识,所以他内心其实是袒护张灵甫的。

如今收到蒋介石的命令后,他也不敢违反命令,便将张灵甫找来,告诉他如今上面已经下达命令,要把你押送到南京去法办了。而张灵甫早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他知道自己罪责难逃,早晚都躲不过,于是,他便向胡宗南表示,他愿意遵守命令去南京服罪,只不过想先回家处理一些事情,之后自己一定会启程去南京投罪。

胡南和张灵甫已经相处了六七年,两人的关系非常好,胡宗南对这个下属也十分信任,对张灵甫既不绑也不押,二话没说,就同意让他先回家,之后再一个人去南京。

张灵甫回到家后,把自己去南京投案的事情告诉了家人,又将这些年的积蓄全都留给了家里,在家呆了几天之后,便只带着几套换洗衣服上路了,连盘缠也没多拿,这一路上,张灵甫走走停停,半路上盘缠用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卖起字来,写的对联条幅竟还真有路人询问价钱,就这样,张灵甫一路靠着卖字走到了南京。

到达南京后,张灵甫并未被判处死刑,只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在服刑期间,张灵甫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字,日子过得还算滋润。一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张灵甫终于等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此时日寇入侵,正值用人之时,而作战勇猛的张灵甫当即被释放。就这样,张灵甫恢复自由身,依旧可以继续奔赴战场,而他之前所犯下的杀妻案也因此就不了了之。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历史小故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