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这五首古琴曲 影视剧常见 哪首最动听|中国古典名曲(上)

这五首古琴曲 影视剧常见 哪首最动听|中国古典名曲(上)

时间:2019-02-22 15:02:49

相关推荐

这五首古琴曲 影视剧常见 哪首最动听|中国古典名曲(上)

在西方音乐体系中,古典音乐代表着主流传统,尽管辉煌不再,但作为欧美文化自豪的象征,许多电影里古典音乐的使用仍然屡见不鲜,如《七宗罪》中的《G弦上的咏叹调》,《X战警2》中的《安魂曲》等,可谓耳熟能详。

与之类似,东方古典音乐也是华夏文明雅与乐的体现,于各类影视作品中亦是常见,诸如电影《十面埋伏》《卧虎藏龙》《英雄》等,古典配乐时有出现。

《乐记》曾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音乐历来都是人们情感的语言,我国古来盛名的曲乐亦极丰富多彩,不过若论其中之最,当属这十首:《高山流水》《夕阳箫鼓》《梅花三弄》《汉宫秋月》《十面埋伏》《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阳春白雪》。

这些古曲,音律婉转,凭文人旧事以润声色,尽显中国古韵之美,或是悦耳轻柔的琴曲,或是铿锵有力的琵琶曲,或是相得益彰的其它乐器组合,妙不可言。

今日,我们就先与大家一同体味其中的琴曲篇五首(下篇敬请期待)。

若论知名,当属《高山流水》。此琴曲乃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的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不仅音乐优美,而且传递出人生遇合的美妙以及人生不遇的缺憾。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将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当成笔下的书画题材。

相传,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很多人都赞叹他的琴艺,但他始终都没有遇到懂自己琴音的知己。一日,伯牙弹琴时遇到钟子期,他心里想着高山,琴声气势磅礴,钟子期听曲说道:“弹得真好,我仿佛看见了一座高山”,当伯牙将心里所想的流水用婉转流畅的琴声表达出来时,子期又感叹道:“此时的琴声如潺潺流水般美妙啊”,伯牙听闻甚是激动万分,这就是懂他的知音啊!此后,相见恨晚的伯牙与子期就经常一起谈论琴艺,甚是欢快。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觉得世上再无懂他的知音,就将琴毁之,终身不弹。

知音难觅,知己难求,这就是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此后高山流水一曲便广为流传,人们也将“人生难得一知己”当成是永远的思求,现代人们就将“高山流水”来比喻知己难寻或者乐曲十分美妙。

嵇康曾在《琴赋》中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古琴是我国传统乐器之一,如果说高山流水的琴音如潺潺流水,如群山峻峰,时而大气磅礴,时而婉约流畅;那么《渔樵问答》的琴音则是犹如仙音,曲意深长。

《三国演义》中"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做此琴曲《渔樵问答》的妙解。此乐曲优美清逸,通过渔樵对答的旋律,描写他们之间的对话,表达出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和摆脱凡尘俗世的期盼。

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东汉的严子陵,与汉光武帝刘秀同窗,刘秀称帝后多次请他做官,但都被拒绝。此后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而"樵"的代表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因其早年出身贫寒,便上山打柴,靠卖薪度日,后其妻不堪受贫穷之苦便离开了他。

正如《琴学初津》所述:“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羊羊,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渔樵问答》乃千年文化之沉淀,琴声描绘出渔樵在山水间怡然自得的情态,更是文人隐士豪放不羁的体现。

琴音悠长,静极而动。相对于《渔樵问答》,《平沙落雁》则更多了一分静谧之美。琴声起,犹如置身秋日的黄昏暮色中,流连忘返。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因曲调悠扬,观众易于理解,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其最早见于明代琴谱《古音正宗》:“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微风徐徐,江面上波痕浅浅,天际边,雁群胡明忽近的嬉笑着,打闹着,演奏出美妙的乐章。乐曲以舒缓清幽的泛音开始,描绘出黄昏下秋江上静谧苍茫的暮色,而后炫音一转,活泼生动,似雁群呼叫呼应的雁鸣,最后又归于恬静的旋律之中,宁静中透着一股生趣。琴音苍劲有力,古琴的泛音、滑音等特有的技法融会贯通,弹奏出人们心中最清幽淡远的情调。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千百年来,“雁”因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常被人们引用作为思念和悲秋之意,这在诗词中应用甚广,如李白笔下: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再如范仲淹笔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琴音中能感受到逍遥自在天地间的快乐,亦能感受到气韵奔涌而出的沉痛之情,正如《胡笳十八拍》,哀怨的琴音中透着痛苦与无奈,不禁教人潸然泪下。

此古琴曲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被郭沫若称道: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李颀《听董大弹胡笳》诗中记载到:“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就是对该曲的概括。

汉末天下大乱,博学多才的蔡文姬在乱世中颠沛流离,兵荒马乱之际被胡骑掠掳西去,开启了她悲凉的一生。被迫嫁给胡人后,蔡文姬身心俱苦,亦是分外思念故乡。她熬过了十二个春秋,终迎来曹操遣使者以金璧将她从匈奴赎回国中的好消息,但此时蔡文姬已育有两子。重回长安后,她结束了屈辱的生活,但她也将永远承受骨肉分离之痛。

《胡笳十八拍》,乃蔡文姬归汉途中所创,此琴曲中融入了胡笳音,以“凄”作为情感基调,总共有十八章节。曲中尽显她流落他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不愿与骨肉分离的痛苦之情。曲调哀婉凄切,感人肺腑,可见蔡文姬悲剧性的人生之旅。

李贽《琴赋》:“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听一个人抚琴,就是在读他的心。文人抚琴,多是以情为寄,抒发本心。其凌风傲骨,在琴音中一一尽显。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此曲充满战斗气氛,旋律激昂,惊心动魄,颇具扣人心弦之美。

据今人考证,《广陵散》在汉末已经在民间流传,即古时《聂政刺韩傀曲》这首曲子,乐曲演奏的是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战国时期,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遂苦学琴艺名扬韩国,韩王因此召他入宫演奏,聂政成功刺杀韩王,后自毁容貌自杀而亡。琴音高低起伏,摄人心魄,将聂政强烈的复仇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魏晋琴家嵇康正是被这种反抗精神和斗志所感染,对此曲十分喜爱,亦以善弹此曲著称。其才智超群,性情刚烈,痛披官场仕途,惨遭司马昭以“乱政”之名杀害,刑前从容淡定迫,索琴弹奏此曲,慷慨激昂,以死明志,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此等壮举,可歌可泣。

如此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已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伴随着激昂、痛苦、悲愤的琴音,永世流传。#新手作者专属活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