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系列之中秋赏“月”——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精品壁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系列之中秋赏“月”——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精品壁

时间:2019-02-27 10:36:44

相关推荐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系列之中秋赏“月”——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精品壁

中秋节起源和节俗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源自古代对月亮的崇拜,古代人们对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产生好奇,认为月亮具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将月亮当做是神灵祭拜,祈求得到庇护和关照。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中秋节的起源和节俗都是以月亮为主题,那么古代人眼中、心目中的月亮和现在的月亮一样吗?古代人为什么崇拜月亮的呢?今天古博君就带大家欣赏一组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精品馆藏——汉墓壁画中的“月亮”。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珍藏的关于“月亮”的壁画均出土于西汉时期极为流行的“天界图”中。天界图从西汉晚期开始流行,通常绘于墓室顶部或墓壁上部,这是由于汉代人在建墓的时候有意识地把墓葬看做是宇宙模型,墓顶代表天空,将星辰、四象、天神、仙人配置在墓顶,称之为“天界图”,这种图像比文字更清晰、更具体地描绘出汉代人心目中的天的形貌。

在汉代人神奇、浪漫而丰富的想象里,天是一个美妙绝伦的极乐世界,是长生不老的神人和神兽居住的地方,如果人的灵魂能够到达那里,就会得到永生,并且庇护子孙后代,永享荣华富贵。于是汉代人的想象就从远古的神话传说中得到灵感,那漂浮灵动的祥云、具有极大威力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代表阴阳的太阳月亮、拥有不死药的西王母和她所居住的仙山琼阁,以及那些神话传说中的人和兽都成了汉代“天界图”中重要的元素,有了“天界图”,就有了汉代人长生不死、永恒幸福的追求和梦想。

汉墓壁画——月亮

这幅“月亮”出土于西汉卜千秋壁画墓中墓顶的平脊砖上,整幅壁画依次绘有女娲、月亮、持节方士、二青龙、二枭羊、朱雀、白虎、仙女、奔兔、猎犬、蟾蜍、卜千秋夫妇、伏羲、太阳、黄蛇等人神鸟兽的形象。“月亮”中有桂树和蟾蜍。

这幅“月亮”出土于洛阳烧沟61号汉墓墓顶的平脊砖上,整幅壁画中云层萦绕,其间朱点星宿。从前至后共十二块砖上,第一块绘制红色太阳,内有金乌,第七块绘制月亮,“月亮”中有蟾蜍和玉兔。

这幅“月亮”出土于洛阳浅井头西汉壁画墓墓顶的平脊砖上。整幅画面由朱雀、伏羲、太阳、白虎、双龙、仙翁、二龙穿璧、蟾蜍、神人、月亮、女娲、瑞云组成。“月亮“中有蟾蜍和桂树。

这幅“月亮”出土于新安县磁涧里河村墓室顶部的平脊砖上,整幅画面由双凤鸟、异兽、女娲月亮、赤龙、黄龙、伏羲太阳、白虎、人首兽身神怪、云气组成。“月亮”中绘奔兔、蟾蜍和桂树。

在这些汉墓壁画中,绘制月亮和太阳的墓顶表示天界,周边祥云缭绕,营造出恍若仙境的氛围空间。月亮和女娲、太阳和伏羲的固定搭配,是天象与神话的结合,除了传递阴阳相配的思想,也带有敬天升仙的意思,这些或多或少都是源于汉代人的敬天思想和对延续生命的强烈渴求。这种渴求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只有用这种连续的图像将这抽象的观念得以表达出来,展现了汉代人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古代的月亮崇拜

在古代,太阳和月亮,白天与黑夜,是人们最早观察的天象。当太阳从东方升起,带来光明和温暖,一旦落下,随之而来的是黑暗和恐惧。漫漫长夜中,一轮明月高挂天空,照亮了大地,带来一片祥和与宁静,所以古人对月亮总是歌颂和称赞,于是就产生了对月亮的崇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对着月亮跪拜,一方面感谢月神带来的农作物丰收,一方面祈求生命长存,岁岁平安。

到了周代,祭月礼节被皇室所垄断,直到汉代以后,祭拜中增加了赏月的成分,尤其是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增加,人们对月亮也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赏月玩月成为文人墨客的时尚和雅事。尤其是在中秋佳节,举家团圆,面对圆月,设下筵席,吟诗作对,其乐融融,成为古代人们拉近亲情关系、愉悦精神的重要社交方式。

至于“月亮”中有桂树、蟾蜍和奔兔,都源自于古代的神话传说。

《天问》中记载:夜光何德,死而又复。说明古代先民把月亮看做是轮回和不死的象征,同时也把月亮看做是飞升成仙的归宿之一,比如汉代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而其中的桂树在汉代是非常珍贵的树种,为了求仙致神,汉武帝还修建了桂宫,用桂花酿制的酒也是敬神祭祖的佳品。桂树的药用价值和汉代人长生求仙的观念联系在一起,在西汉《淮南子》一书中就出现了“月中有桂树”的记载。

蟾蜍,《后汉书。天文志》中记载: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于是蟾蜍成了月精,与月亮女神有关的都是阴性动物,代表着女性本能的多个侧面。比如蟾蜍的大腹象征着母腹,有多子多福的寓意。蟾蜍还有冬眠的习惯,被认为具有“死而复生”的能力。蟾蜍本身就是中药材,还是制造仙药五芝中的肉芝,古人认为食之可以长寿,因此蟾蜍成为原始崇拜和长生寄托的物象出现在月亮中。

月中有兔,不仅仅在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如非洲、美国等地都这样认为。东汉张衡《灵宪》中记载: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像兔,说明月亮中的阴影部分看着像兔子的形状,也有人认为兔子一月一孕的生育特点与月亮盈亏的变化相接近,于是月亮中就出现了兔子,至于有的画面中出现捣药兔,是受到西汉时期极为流行的神话传说“住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拥有长生不老的药,为她捣仙药的是一只仙兔”的影响。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古人通过年复一年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浪漫的想象力创造出流传久远的传奇故事,并把它以图像的形式绘制、记录下来,为今天我们了解古人生存环境、劳作生产、思想意识、审美情趣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物资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

中秋佳节,恭祝您和您的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赏“月”的同时不要忘记吃月饼!

请点击下方标题观看视频:

《传统文化教育系列 ┃ 中秋赏“月”——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精品壁画“月亮”》

供稿:段跃辉

【来源:洛阳市文物局_工作动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系列之中秋赏“月”——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精品壁画“月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