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辛弃疾的一首著作《水龙吟》 既写江南风景 又抒发爱国热情!

辛弃疾的一首著作《水龙吟》 既写江南风景 又抒发爱国热情!

时间:2023-01-04 12:18:56

相关推荐

辛弃疾的一首著作《水龙吟》 既写江南风景 又抒发爱国热情!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休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塭英雄泪。

这是辛弃疾早期的一首名作。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只有二十三岁的辛弃疾,满腔热血,满怀忠义,回归南宋以后,一心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曾经向孝宗献奏《美芹十论》,畅论抗金大计,可是南宋朝廷主和派气焰方张,不采纳他的建议不给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只让他做一些签判通判之类的地方官职,实际等于投闲置散。宋孝宗乾道四年(119,辛弃疾被任命为建康通判所谓通判,在小郡则称签判,其职务是和知府或知州共理政事,性质为辅佐之官,公务并不繁忙。而当时的建康,据有江山名胜,设有行官留守,在建康的官员中很有一些以才名见知当世的文人,如叶衡史正志、韩元吉等,辛弃疾经常参与他们的游赏饮宴,和他们应酬唱和,文词往还。

从这时候起,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创作活动开始了。赏心亭,这座位于建康下水门城上的建筑物,它下临秦淮,远映江山,当时的文人雅士,都喜欢到这儿来悦目赏心,辛弃疾在建康时也常常来此游览。乾道五年(1169)的秋天,辛弃疾又来到了赏心亭,眼望美好江山,想到自己已是三十岁的人了,来到南方已有六年之久,而收复中原的事业一筹莫展,重回故土的希望十分渺茫,他百感交集地写下了这首《水龙吟为词一开头从清秋时节水天空阔的境界写起,显示作者胸襟开朗。“水随天去秋无际”,令人想见“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接着描写远山。纵目遥望,远处的山有的像美女头上插的玉簪,有的像螺形的发髻,这些秀丽的远山,却供献给人多少愁恨。这里对远山的描绘,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是登赏心亭所看到的山,作者在别一首词中却说是“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给它带上愉快乐观的感情色彩,而今天呢,他自己感慨丛生,就把远山说成“献愁供恨”了。“落日楼头”以下,由写景转入抒情。

自己这个由北方沦陷区来到江南的游子,在这落日余晖中的楼头,在这失群孤雁的哀鸣声里,他把身上佩戴着的宝刀看了又看,把楼上的栏杆到处拍遍,可是并没有人能够领会他登临远眺的一番心意。这里落日楼头”两句渲染妻清气氛:“江南游子”写自己的处境;“把吴钩看了”以下几句写自己空怀壮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心情。下阕连用三典,抒发自己的感慨。第一用的是张翰的典故。意思说:莫要说鲈鱼羹味道鲜美尽管是西风又起,可是张季鹰又归家了没有?作者在此表示不愿像张翰那样为了莼鲈脍而引起故乡之思。“休说”“归未”,婉曲地表达出自己“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志向。第二用的是刘备批评许泪的典故。意思说:如果只打听田地房舍,思量购置些私产,恐怕要无颜会见像刘备那样有才华有气魄的英雄吧。作者在此表示不愿像许汜那样鼠目寸光地只为个人私利打算。

“怕应”“羞见”表示他不屑如此的磊落态度。第三用的是桓温的典故。意思说可惜啊,时光像流水似的过去,空自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势而忧愁,树木尚且长大了,何况人呢!言外之意是人也就将衰老了。作者在此表示年华老大功业无成的感叹。“可惜”二字深切地表达出对年华虚度的痛惜心情。以上这一些都是这位江南游子在登上赏心亭时的“登临意”。最后三句写这位江南游子,洒下了英雄泪,却没有人能够慰藉他,同情他,和上阕“无人会,登临意遥相照应这首词描写了江南秋景,抒发了爱国热情,用典自然气魄沉雄,可见早期的辛词就已经确立了风格豪放的基调后代的评论者认为这首词所抒写的感情很像王粲的《登楼赋。的确,辛弃疾此时的处境和三国时在荆州依靠刘表的王粲是有些相似,因而他们在思念故乡的感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慨方面,也必然有共同之处。可是《登楼赋的感情凄凉沉痛,读之令人心酸这首词则忧念国事,思想意义更觉深广,而情绪慷慨更和《登楼赋》有所不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