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王法旺的工匠精神:雄安记忆痴迷者 双堂文化传承人

王法旺的工匠精神:雄安记忆痴迷者 双堂文化传承人

时间:2023-04-05 06:00:57

相关推荐

王法旺的工匠精神:雄安记忆痴迷者 双堂文化传承人

谈到河北省雄安新区的文化古镇,不得不提一个坐落于雄县东北部的双堂村,双堂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可谓是朝朝有故事,代代出新人。在一个村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的村子里,却有这么一个村民,他对双堂历史了然于心,他是双堂的“文化愚公”,也是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用实际行动为乡土文化的传承保驾护航。

【人物简介】

王法旺,男,汉族、198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

现任:河南省豫东调唐派艺术研究院顾问、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委员、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民俗专业委员会委员、白洋淀文化发展研究会理事、白洋淀历史文化研究院民俗文化研究员、雄县著名文化学者,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雄县双堂冰雹会祈福习俗、双堂盒子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一、非遗普查吾响应

伴随着雄安新区的成立,国内多所高校都把目光聚焦在了这里,河北大学为此专门成立了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梳理调研专项小组。王法旺在自己平时的工作之外,抽出大量时间积极配合河北大学相关工作人员来双堂开展实践活动,组织村民在双堂村民中心演示盒子制作技艺、展示盒子制作成果,为河北大学调查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此举不仅将家乡文化进行了有效推广,更是对乡土文化的弘扬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得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项目的机会之后,王法旺不辞辛劳,将双堂村既有的民俗事项进行整合,成功申报保定市市级民俗项目。

二、双堂盒子吾辈传

双堂“盒子”始于宋代,是在中国传统五种傀儡戏之一药发傀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此事宋、明、清史料多有记载。其制作复杂,内容繁多,技艺精妙。是双堂村人民世代相传并融合各种传统文化形成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它承载着双堂人的精神和意志,寄托着双堂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位土生土长的双堂人,为了盒子的传承倾尽所有,为了保住盒子的未来不懈努力。虽然他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但他却做了许多人想做而却不敢做的事情。虽然他只有高中文凭,但是对家乡文化的热诚和付出的心血,他可不亚于专门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们。

三、遗址勘测吾献力

7月,国家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赴双堂村进行为期20余天的宋辽古战道遗址勘测工作,王法旺全程协助此次勘测。无论是在发现遗址蛛丝马迹后联系雄县文管所人员,还是在此次工作进程中协调父老乡亲的配合勘测,王法旺都倾注着自己的真心和热忱,付出着自己最大的努力。热情、真诚、充实和快乐便能诠释王法旺这段日子的生活状态。在得知双堂村是目前分布范围最广、米数最长的宋辽古战道遗址时,王法旺更是发自肺腑的开心。

四、家乡发展吾辈在

听闻申报名村名镇的消息后,双堂王法旺可谓费心费力。在对既有的文献资料搜索了一遍后,他觉得现有的可考证的历史文化遗迹太少,便将研究思路转向走访双堂村的老人。当他从当地老人口中得知双堂村原属新城县的消息后,王法旺不辞辛苦,前往高碑店市(原新城县)政府查阅资料。此行更是查阅到了关于双堂村历史文化的更多内容,正是应了那句名言:苦心人,天不负!

【榜样寄语】

现在成立了雄安新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但是我们也深深知道在建设美丽家乡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艰难的任务要做。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我们希望村里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们齐心协力,不忘初心,共建美好家乡;更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美丽家乡的建设中来,希望他们多为家乡提笔泼墨,献言献计,发展家乡文化产业,助力父老“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先进而科学的文化理念助力双堂文化古镇之发展!

【写在最后】

岁月的磨砺不仅没有磨掉王法旺对“双堂盒子”制作技艺传承的热情,反而让他更加知道了传承和保护“双堂盒子”的重要性。用王法旺先生自己的话讲就是:走自己的路,它就是坎坷申遗路,不忘初心,逐梦前行。不富足的生活没有磨掉他对家乡文化的挖掘,生活的压力没有影响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热忱,他依旧在双堂村历史文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的摸索和学习。这就是王法旺,雄安新区双堂村的家乡文化痴迷者。苦心人,天不负,这句老辈子传下来的话在他身上应验了。是的,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位执着追求的灵魂。我们应该向模范致敬!

祝福雄安新区!祝福我可爱的家乡——双堂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