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同为唐朝大诗人 李白和杜甫不仅相识 还有着相似的经历

同为唐朝大诗人 李白和杜甫不仅相识 还有着相似的经历

时间:2023-09-29 07:03:31

相关推荐

同为唐朝大诗人 李白和杜甫不仅相识 还有着相似的经历

公元741年,还充满浪漫情调的杜甫结束漫游,回到家乡。他这次长达的游历,不仅充实了生活,弥补了书本知识的不足,而且扩大了视野,开阔了心胸,为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744年,在洛阳,杜甫遇到了他平生最钦佩、最关切的一个人,这就是才冠天下、声名远播的大诗人李白。时年李白44岁,已作出大量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的名篇,他刚从长安郁郁而归,此时杜甫是33岁。两人见面后,李白那独立高贵的品质,纵横喷薄的才气,飘逸洒脱的性格,博大开阔的胸怀,以及在长安不同凡响的事迹,使杜甫无不由衷的赞叹。两人虽素昧平生,但却一见如放,情同手足。

共同的志趣,投机的话语,使两人难舍难分。兴致起处,两人便一起览河南,观山东,共同度过了几个月的美好时光。而一度与之同游的,还有著名诗人高适。他们在波涛汹涌的黄河边高歌,在苍茫无际的原野上吟唱,在冷落沉寂的王屋山中赋诗,在繁华热闹的粱园(河南开封)楼里作对。他们携手同行,一起揽胜、饮酒、赋诗、畅谈甘苦。

这次相聚,两人建立的深情厚意,时时激励振奋着杜甫的心灵,成了他永远回忆不尽的精神宝库。他一生多次写李白,赞李白,怀念李白,即使在晚年颠沛流离、衣食无着的困苦中,也一往情深地思念着这个朋友。这两个伟大诗人的友谊,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再传颂的佳话。

和李白分手后,杜甫来到长安,他想到京城大展宏图,施展才华,然而,他没想到结果却恰恰相反。他到长安的第二年,唐玄宗令以考试形式广求天下有识之士,杜甫对此寄予厚望。但此时李唐王朝已经走向腐败,唐玄宗终日纵情声色,把朝政全托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李林甫为人阴险,嫉贤妒能,凡正直、有才干者,无不受到他的暗算和打击。由于他自己不学无术,所以最嫉恨文人和艺术家。他唯恐考生们利用答题之机,批评朝政,揭发弊端,因而早打主意;一人不取。所以,尽管杜甫的答卷十分出色,但李林甫却向唐玄宗报告说:考试没有发现一个人才,这说明全国的才子早已被您收罗到朝廷了,已经“野无遗贤”。

经过这么一次沉重打击,杜甫开始认识到了朝政的黑暗,体验到了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但此时他并没有失去信心,认为这主要是李林甫把持朝政造成的。 40岁那年,他直接向唐玄宗献了3篇赋,玄宗和许多大臣、学士看后,都拍手称赞,让他进“集贤院”等待进一步考核,他一时声名大噪。然而,主持考核的仍是李林甫,杜甫的梦幻再一次破灭了。

这时,杜甫已在长安困守5年,他的生活已经饥寒交迫、穷苦不堪了。为了维持生活,他到处求人,乞求帮助,饱尝了人间辛酸。他甚至连养家糊口都难以做到了,只好把妻儿送到奉先(今陕西蒲城)亲戚家。后来由于杜甫的才气名冠京城,他总算受人推荐,得了一个官职: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负责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钥匙等。这与他的学问极不适合,又是一个非常低微的官职,他的生活依然贫穷。

慢慢地,他开始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本质看得深了,对当时社会矛盾的严重性、尖锐性也体会得深了,思想感情逐渐向劳动人民靠近,开始写一些揭露统治阶级罪恶、暴露黑暗现实的作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