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书谱笔法解析·合集》三十多年精研 独家原创 每日一字:吴

《书谱笔法解析·合集》三十多年精研 独家原创 每日一字:吴

时间:2021-08-26 20:36:02

相关推荐

《书谱笔法解析·合集》三十多年精研 独家原创 每日一字:吴

吴wú,吳吞吴呉。

◎ 吴

吴 wú

动词

(会意。从口,从矢。矢( 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

◎ 吴 wú

形容词

〈方〉∶大。如:吴魁(大而平的盾);吴榜(大棹,划船工具。亦指船)

◎ 吴 wú

名词(本文)

吴国。公元222—280年孙权所建的国家。如:吴越(古代的两个敌对国家。借指仇人);吴歈(吴地的歌声);吴牛见月(吴地的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喘息起来);吴越气脉(比喻较高的水平和标准);吴头楚尾(指吴楚之间的地区)

临习要点:模块、留白、取势。

一、模块。像以前一样,我们一看上去,我们先确定“吴”字的模块可以看成是红色部分“口”与下方的蓝黑部分“天”,这是两个极为明显的模块。确定这两个模块后,我们来看看上下的关系:1、2、3连线与4、6、5连线,确定了上下两个模块的关系。再次强调一下“下笔必有由”这个概念,在古人的法帖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每一个字的起笔,一定是有其来路的,绝不是随意为之,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这一笔是从哪里来?为什么要从那里来?研究这些细节的同时,我们仿佛在与古人对话,那种感觉可以让我们完全沉浸在那件作品的意境之中,身上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古人书写时那种气脉流动的感觉,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觉,三十多年的学书生涯中,无数次沐浴在那种感觉中,不能自拔。然而,一篇古人的作品,你若每次都能感受到这样的意境,这篇字你也很快就能得到其精神层面的东西了,姑且称之为“神韵”吧。总之,“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图一”中、蓝色部分在侧锋入纸后“用力”“扫出”,以气带动手腕完成使转向下运笔。粗壮的力感打破了上下线条的单调,与上下柔美的线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字生动起来。

二、留白。“吴”字为左虚右实,我们可以看到,实体部分基本在右侧的垂直线上,而左侧基本留白,形成了左虚右实的虚实对比,美感生成。

三、取势。除了1、2、3连线及4、6、5连线上的取势外,上下窄,中间宽;上下柔美,中间阳刚,“图二”中,“吴”字实体部分偏右,“郡”字实体部分偏左,“郡”在对“吴”的重心支撑上,达到了很好的平衡。其实,在《书谱》中,字与字之间往往通过这种重心位置变化的处理,不但解决了字的生动、行气的贯通,更使得通篇气韵十足,观者回味无穷。

注意,一字之中切不可平均分布,要注意笔画之间、模块之关系的处理,如:黑白、虚实、重心、力感方向等。羲之有云:“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点画耳。昔宋翼(钟繇弟子)常作此书,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