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古代秀才 举人 进士 放到现代是什么学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古代秀才 举人 进士 放到现代是什么学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时间:2021-02-19 09:00:08

相关推荐

古代秀才 举人 进士 放到现代是什么学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导语:科举最早出现于隋朝,是为了选拨人才入朝为官设立的考试,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时期,历经了一千多年。古代秀才、举人、进士很难考,若是将秀才、举人、进士放到现代又属于什么学历呢?

封建王朝多文盲,童生难过府试关

封建社会读书人很少,许多都是文盲,影视剧中,每当城中贴出告示,一群人围着告示凑热闹,但都只是一些目不识丁的文盲。

很多穷人连温饱都成问题,更不要说读书了,古代能够上私塾读书的都是一些家境不错的人家。

上私塾的孩子启蒙读物是《三字经》《千字文》,将《三字经》和《千字文》上的字认全以后,就可以正式读四书五经了。

学习四书五经的孩子们被称作文童,四书五经学全后,可以参加每年举行的县试和府试。

学子们若是通过后就会被称作童生,童生的年龄划分很大,小的有十二岁,大的有七八十岁,单单这两关就难倒了无数人。

秀才博士不一般,古代现代共齐名

待考中童生后,接下来就是各省主持的省试,通过省试的人被称作生员,也就是很多人熟知的秀才。

影视剧中,很多人误以为秀才很好考,感觉秀才也就和现在的中学生文化水平差不多。

可真相却是古代秀才等于现在的博士,我就拿清朝举个例子,帮你们分析一下秀才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清朝每年考中秀才的人数大约是两万人,全国秀才的数量在五十万左右。

清朝的总人口大约占四亿人,也就是说清朝每年录取秀才的比例是1/20000。

放到现代,我国每年录取7.5万个博士生,就算15亿人口,换算下来博士生也是每年1/20000。

由此可见,古代秀才每年的入选率和现代博士生的入选率一样,因此,现代的博士生就等于古代的秀才级别

博士每月好几万,秀才穷酸有特权

现代的博士生出来后就有好几万块的高薪工作,无数家长都期盼子女能够考上博士生。

很多人对古代秀才存在偏见,认为就是穷酸秀才,可若是换算下来,秀才就是现代人们所羡慕的高学历博士生,是不是很讽刺?

古代秀才虽然穷,考中秀才的人却可以享受到特殊待遇

如秀才有功名在身,见到官员可以不行跪拜大礼,只是稍稍作揖表示尊敬即可。

秀才还可以免除服役,不用上交公粮、获罪可以减刑或免刑等待遇。

考中秀才虽然有很多特殊待遇,但还不能入朝为官,若想做官还需继续往上考。

乡试秋闱通了关,一举闻名可做官

秀才接下来的考试被称作乡试,是在中秋节过后举行,因此乡试也叫秋闱,若是顺利过关,便可以称作举人。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每个省录取人数在五十到一百人之间,这个指标根据省份参加考试的人员而定,省里考生多的分配名额就多,反之就会少。

考中举人后,举人中的头甲(第一名)被称作解元,这个解元的含金量,放到现在和每年的高考状元差不多了。

中了举人,就可以做官了,但很多都是只是一些七品小官

和公司看学历一样,你的学历只是专科,对方的学历是本科,两人做的是同样的工作,所获得的待遇却有高低,升迁的速度也会受到影响。

举人之中也有做大官的个例,如清朝时期的曾国藩就是一位举人出身,这和每个人的际遇有所关联。

举人小官不愿做,继续科考入春闱

一些考中举人的,不甘心只做一个小官,因此还会继续向上考,参加京城举办的会试,会试多在乡试结束后的次年春季举行。

会试也叫春闱,若是还能考中便会称作进士(贡士),会试完成,晋级为进士的人就可以参加殿试,殿试的主考官是皇帝。

金榜题名成进士,参加殿试争三甲。

能成为进士的人就不会再落选了,只会在殿试上分名次,皇帝会从试卷中挑选出前三名,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能够参加殿试的考生文才大都在伯仲之间,而皇帝评选前三甲,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喜恶来钦定状元、榜眼和探花。

投其所好中头名,皇帝心喜封状元

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骆成骧的人,在殿试时本来他中状元的机会很小。

骆成骧投其所好,针对光绪皇帝没有皇权的事实,在卷子上写了:“殷忧启圣,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正是这十二个字,触动了光绪皇帝的心弦,因此被钦点状元

结语:古代秀才和举人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和博士后,进士相当于院士级别。院士在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的总人数不超过两千人,按照比例换算的话,进士就等于现在两院院士级别的人物。

参考文献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宋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