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为什么读三字经?三字经的启蒙意义?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为什么读三字经?三字经的启蒙意义?

时间:2023-03-05 13:35:49

相关推荐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为什么读三字经?三字经的启蒙意义?

“苏老泉, 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苏老泉就是著名诗人苏轼的父亲

但他为什么到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呢?

“若梁灏, 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而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真的吗?

“莹八岁, 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七八岁就才华横溢的莹和泌又是怎样的神童?

...

《三字经》

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这些人?

从他们身上我们又能够学到什么呢?

“苏老泉, 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晚年求学的例子非常多。在西汉刘向编的《说苑》里面记载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晋平公问师旷:“我现在已年过七旬,我现在想要读书,是不是太晚了?”师旷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你为什么不秉烛而学呢?”

“我听古人说过,少年时学习,如旭日东升;壮年学习,如日中天;而老年学习,如燃烛照明。”

“点燃蜡烛照明虽然没有像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没有像正午的太阳那么明亮,但是请问国君,点蜡烛走路和摸黑走路哪个更好一些?”晋平公一下明白了。

这就是三字经告诉我们的关于“学”,只要坚持不懈,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但是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的事是真的吗?

“若梁灏, 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三字经中的一处纰漏!

梁灏,一个八十二岁取得最后成功的人。这个故事一定是惊心动魄的,非常吸引人的,但是《三字经》在这里错了,在这里犯了一个和史事实不相符的错误,也许《三字经》在这里没有太严格的考察,用了一个民间传说,忘了这个故事实际上是见于史籍的。

而钱文忠先生对此处的《三字经》重新做了解读,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让小编对常熟的《三字经》有了新的认知!

梁灏这个人在历史上确实是有的,而且是个很著名的人,出生在官臣之家,他的曾祖、祖父、父亲都是当官的,这样来说想必他的仕途也是比较顺畅的。但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文人学士,梁灏为什么会被民间传颂?他还有什么其他的独特之处吗?

“ 是父是子同作状头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

梁灏的长子梁固,他在父亲去世以后被荫赐为进士出身。丧期满了以后,赐进士出身给辞掉,自己主动参加科举考试并考取状元。这样的父子两状元在中国历史上仅有的。

所以梁灏才被收入《三字经》中吧!虽然年龄上弄错了,但也让我们了解到一对父子状元的故事。虽然《三字经》认为,学习不分年龄,但年幼而聪明好学的就更加被称赞了,那么《三字经》当中所提到的莹和泌(bì)又是怎样的两个神童呢?

“莹八岁, 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莹,北魏的祖莹。祖莹,字元珍,范阳人,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 ,他特别喜欢写文章,当时有一些官员就经常赞叹,他后来也凭借着自己的勤学,到后来成为了一名学士。

李泌在他只有七岁时,已经受到玄宗与名相张说、张九龄的欣赏和奖爱。此前,唐玄宗在得知有神童之称的李泌后悄悄派人捉了他,到了宫中看到唐玄宗和宰相在下棋,唐玄宗就让他以棋盘的方圆动静,来做诗。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

动若聘才,静若得意

......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