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发展与分析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发展与分析

时间:2021-12-19 09:37:34

相关推荐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发展与分析

幼儿教师培养政策是党和国家对幼儿教师培养的目标、规模、内容等各个方面提出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是对幼儿教师培养过程的政策规范和引导。本研究将幼儿教师培养政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对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内容和发展进行分析,描述和讨论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内容和发展的内在逻辑,以期解释和预测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发展变迁过程。

一、基于幼儿教师培养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

本研究将1978年发布的幼儿教师培养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检索、获取、筛选有效政策文献65篇:一是根据幼儿教师培养政策制定主体的不同,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和教育部官方网站中找寻“法律政策文献库”,并通过输入关键词寻找相关政策。二是在北大法律信息网,以“幼儿教师”作为主要检索词进行检索。三是通过公开出版的政策法规汇编类书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汇编》、由何昌东主编的四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等,以补充因为时间长久而没有电子版的政策。笔者通过对这有效的65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幼儿教师培养政策所呈现的具体内容。

(一)政策的年度数量分布

作为国家干预教育的重要方式,教育政策的数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的选择偏好以及改革与发展力度的大小。由下图可以看出,1980年、、和是幼儿教师培养政策发布的四个高峰期,而后,与幼儿教师培养相关的政策发布数量显著增多。这说明国家对于幼儿教师的培养问题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并在之后,加大了对幼儿教师培养的改革和发展力度。

(二)政策发布的部门构成

通过对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发文来源进行分析发现,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是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主要发文部门,其发文量占到总体数量的50%;国务院、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是制定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重要权威部门。同时,通过对幼儿教师培养政策联合发文的部门数量进行统计可知,由两个部门及以上制定的政策数量占到了总体政策数量的20%(见下表)。比如,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计委、民政部等10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这表明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制定需要多个部门的群策群力,才能共同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政策主题的年度变化

通过对政策主题的年度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主题主要来自师范综合、学前教育综合、学校教育综合和教师综合四大政策领域。其中,师范综合政策和学前教育综合政策的发布数量最多,但是这两个主题领域随着年份的发展正好呈现出相反的趋势,这与国家对学前教育、师范教育的政策关注倾向密切相关。在2000年之前,国家对于幼儿教师培养的要求主要包含在师范综合的政策中。随着2002年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涉及幼儿教师培养的师范综合政策减少,而教师综合政策增多。到了,《关于规范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对幼儿教师培养问题提出了相对详细的规定,此时幼儿教师培养政策属于学校教育综合范围。

二、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文本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将政策文本看作动态的形式,旨在深入地关注文本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政策文本作为国家对幼儿教师培养的官方话语,代表着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群体对于幼儿教师培养的一种认知和选择偏好。通过政策话语分析可以深入挖掘我国幼儿教师培养政策背后权力关系和价值选择偏好的发展变迁过程。

(一)问题导向为主体的政策逻辑起点

我国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制定过程当中,90%以上的政策制定是由问题引发的,即政策的制定是为了解决某一个或者某些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与幼儿教师培养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例如,1988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办好职业高中幼师专业的意见》,是针对职业高中幼儿教师专业急速扩张而出现的办学质量差等问题,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关于规范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规划管理、进行培养资格评估,以改善幼儿教师培养中存在的不良状况。除了以上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之外,还有较多的政策是针对教育领域在某个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或如何更好满足现实需求,或幼儿教师培养方面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层次以及培养评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等制定的。因此,问题导向是幼儿教师培养政策制定的触发机制。

(二)由“工具”向“教育本体”的政策价值选择

教育政策本质上是教育领域内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是政府的一种价值选择,代表着政府对于教育问题的不同认识倾向和主张。从改革开放至今,幼儿教师培养政策在价值选择上体现出由工具价值向教育本体价值发展的转变,这一转变主要体现在教师培养的目标要求中。改革开放之初,幼儿教师培养的目标是“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保教队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提出教育体制要适应经济和政治体制,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幼儿教师的培养主要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所服务的。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政策目标将幼儿教师培养聚焦于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具性价值,没有考虑到教师本身的内在价值的发展。直到1998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出台,“素质”开始作为教育领域内改革的重点内容,幼儿教师培养的目标开始强调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及长远发展,即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制定是以幼儿教师的自身发展作为出发点。至此,幼儿教师培养政策价值取向实现了从工具价值到教育本体价值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也是幼儿教师培养政策内在价值不断被选择和使用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

(三)实践、评估需求的政策导向

针对我国幼儿教师培养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相关政策的出台都在不断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1988年,《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能力已成为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重要内容。[2]出台的《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专门从实践的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从“改革和加强”“突出”到“强化”再到专门的实践政策的出台,实践取向的话语在幼儿教师培养政策中不断占据重要地位,并贯穿于之后的政策当中。与此同时,评估导向的话语也开始不断形成,但是与实践取向的话语相比,评估话语形成的时间相对较晚。,《关于规范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的专项评估。《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要求制定“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关于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等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指出,建立专门的幼儿园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并“承担师范教育类专业评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建立高校教师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评估越来越成为幼儿教师培养政策当中的迫切性要求,话语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

(四)“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政策效果追求

1978年之前,我国幼儿师范教育的发展受到限制,幼教师资严重缺乏,难以满足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在1978年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国家通过扩大幼儿教师培养规模来保证“学有所教”。在此基础上,幼儿师范学校在各个地区不断建立起来,中等师范学校不断扩大幼儿教师的培养规模。这一时期,中等师范学校幼儿教师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满足一定数量需求的幼儿园教师。而这种通过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来满足外在需求的培养政策正是外延式政策的发展表现形式。随着幼儿教师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张,市场上出现培养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等问题,社会对于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需求与幼儿教师质量难以保证的矛盾不断加剧,教师专业素养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成为了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重要目标。1999年《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幼儿师范教育开始进行改革与调整。随后,在《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也强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要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开始,强调结构优化、质量提高、需求内在满足的内涵式发展开始形成,幼儿教师质量的提高成为幼儿教师培养政策中的重要话语。幼儿教师培养政策在政策倾向上体现了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渐进式发展道路。但是,由于长期对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忽视,幼儿教师数量难以满足“幼有所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师资缺口。在未来,满足师资规模的需求仍然是政策的重点。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扩大有质量教师供给”,这在肯定提高幼儿教师质量的同时也指出了扩大培养规模的重要性。

(五)多元化、开放化、地方化的政策客体特征

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客体,不仅包括与幼儿教师培养密切相关的培养机构,还包括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执行者,如政府机关。一方面,随着综合类高等院校参与到幼儿教师培养项目,教师的培养体系便呈现出多来源、多层次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制定一般由国家统一规划,培养形式具有集中性、定向性和封闭性。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广,幼儿教师培养的形式与内容难以与实践相匹配,导致幼儿教师的数量、专业素养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基于上述问题,国家于1996年颁布了《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综合类高等院校参与到幼儿教师培养项目中,以打破只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的局面,提升幼儿教师的培养层次。自此,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客体,开始走向多层次、多元化。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幼儿教师培养的管理职责也从中央集中领导变成由地方负责。在1988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中,“地方化”的出现标志着地方政府开始成为幼儿师资培养的主要实施者。出台的《关于规范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在幼儿教师培养中统筹规划、业务指导和监督评估的职责。,《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各地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扩大专科以上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规模。幼儿教师培养职责的地方化,是幼儿教师培养自主权的下放过程,这赋予地方管理上更多的权力,能够保证幼儿师资培养的规模、规格以及内容等方面与地方具体实践的结合。

三、结语

幼儿教师培养政策文本是记录国家对幼儿教师培养行为的有效载体。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文本出台数量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而且以来国家对幼儿教师培养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未来我国幼儿教师培养政策的制定方向:一方面要制定专门的幼儿教师培养政策,为幼儿教师培养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要规范幼儿教师培养政策话语的使用,提高政策文本的具体性和实践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