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从欧阳文忠公的《伶官传序》 再看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败亡

从欧阳文忠公的《伶官传序》 再看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败亡

时间:2019-03-28 12:10:40

相关推荐

从欧阳文忠公的《伶官传序》 再看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败亡

欧阳文忠公在著《新五代史》时,往往喜欢在文首、文末发表议论和感叹,以体现其所思所想和历史观点。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议论,当属《伶官传序》。这篇序言还入选了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作为感受和认识一国一朝之兴衰的范例。

伶官传序

《伶官传》记载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优伶,并以之为亲信高官干预和败坏朝政,最后遭逢叛乱死于伶官之手的历史。

李存勖宠信伶人周匝、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跟他们“戏于庭”。李存勖把伶人倚重为亲信、作为耳目,使得他们获得机会常常干预朝政、肆意横行。同时,又让无尺寸之功的伶人担任刺史等高官,而功臣宿将却不能加官进爵,以致离心离德。

李存勖本就不是太稳固的统治根基,被伶官们进一步消解。因此短短三年时间,李存勖的江山就被叛乱掀翻,他自己也被宠信的伶人郭门高一箭射死并焚尸,既窝囊又凄惨。

面对李存勖的倏忽兴起、又疏忽身死,欧阳文忠公在序言中慨叹“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在传后又说到:“庄宗好伶,而杀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希图后人对李存勖安于享乐而不思治国之道永以为戒。

李存勖宠信伶官固然是其败亡的重要因素,但他对外官、藩镇、武将的极度不信任,才是他把伶人、乃至宦官引为亲信之人的深层原因。不信任外官,则任用伶官和宦官监视外官,而这些人又仰仗皇帝的信任飞扬跋扈而加深外官对皇帝的离心,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以致一次兵变就能让政权灰飞烟灭。

后唐庄宗李存勖

【一】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坐大,既成就了李存勖夺取后梁大位,也让他对自己治下的藩镇、武将极不信任

李存勖父子在唐末的乱世中崛起,依靠的是自己手下的军事力量,兵力强盛。在朱温的后梁,也是雄镇一方的大藩镇。李存勖正是利用自己的军力,依靠不俗的军事谋略和指挥,一举灭掉了并没有失去人心的后梁。

灭掉后梁,本是不可为而为之,但李存勖成功了。诚如欧阳文忠公所言,“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李存勖似乎觉得自己可以享受胜利果实了,可以发展自己的音乐爱好了。

但仍然有一件事让他坐卧不宁,那就是外面那些藩镇、统兵大将,总感觉他们会遵循自己的轨迹,有一天举兵而起,把自己的宝座再一次夺走。这种担心是合理的,李存勖最为猜忌和忌惮的李嗣源,后来就成功地利用兵变夺去了皇位。

因此,寻找更为可靠、可控制的力量,当然是作为皇帝的李存勖最要紧的事情。然而,就李存勖自身的见识和谋臣的见识来说,似乎又想不到什么更好的办法来约束藩镇、武将们。

李存勖灭后梁

【二】在李存勖看来,地位低下的伶人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

李存勖看着这些“娱乐圈”的朋友(伶人),他们虽然地位低下,但他们可以成为李存勖制衡外官的选择之一。他们与自己有着相同的爱好,一旦施以高官厚禄使他们就会感恩戴德,从而成为自己真正可靠的力量。

李存勖这么想着,就这么干了。伶人们开始登堂入室,成为皇帝的亲信随从。它们一方面满足皇帝的精神需求(音乐),另一方面则成为皇帝的代言人和耳目。伶人摇身一变成为伶官,有的成为禁卫亲军的头目(如射死李存勖的郭门高),有的成为专门搜集情报的耳目(如景进)。

虽然从唐朝开始,皇家对音乐的钟情就有增无减,伶人地位也有所提高,但是向李存勖这样对伶人委以高官厚禄,托以军国大事,还是绝无仅有。

伶官们借助皇帝的权威,趾高气扬、飞扬跋扈,“侮弄缙绅”。百官一方面感到愤怒和恐惧,另一方面又通过结交这些伶官,以图亲近皇帝获得晋升(比如管财政的三司使孔谦就是结交景进)。

五代伶人塑像

【三】宦官是另一支可以信任的力量

按照宠信伶官的逻辑,李存勖又想到了另外一支很古老的力量——宦官。宦官干政古已有之,在唐朝中后期就极其严重,本来是皇帝用来加强集权的工具,反过来却吞噬了很多唐朝皇帝的命。唐末朱温大杀宦官,建立后梁后对宦官管制很严,很多在世的宦官都躲了起来。

但李存勖却不信这个邪,他认为这也是一支可以倚重的力量。他向天下召集宦官,下敕要求各地将前朝宦官及诸监军并私家所畜阉人,不论贵贱并遣诣阙。本来李存勖建国时已有宦官500人,这一召集又使宦官人数增至近1000人,“皆给赡优厚,委之事任,以为腹心”。

后梁曾一度以文官领内廷诸司,也一度废弃太监监军制度。而李存勖却犹如捡到宝贝一般,内廷诸司、诸道监军,统统委任宦官当值。

宦官

【四】伶官的出现让功臣宿将感觉受辱,宦官的专权又加快了藩镇离心

伶官以毫无尺寸之功的情形,而得到庄宗李存勖的高官厚禄,在朝廷掌握机要、言路等关键位置。更为可笑的是,李存勖在任用伶人的道路上背离了自己的初衷。

一个曾经跟过李存勖的伶人周匝,在交战中被后梁俘虏,因为得到了另外两个伶人(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照顾而活了下来。李存勖灭掉后梁,周匝回来投奔,李存勖极为兴奋,不但厚赏周匝,还应周匝之请把陈俊、储德源任命为州刺史。

这样的任用伶官,起不到笼络伶人为其所用的作用(因为这些伶人实在是没什么用),相反却招来了功臣宿将的怨恨,这就是典型的挖自己墙角。

而任用宦官监军,虽然看似起到了加强集权的作用。但李存勖却又缺乏对宦官的控制,使得宦官借助皇帝的力量,往往行的是削弱皇权的举动。

《资治通鉴》说“节度使出征或留阙下,军府之政皆监军决之,陵忽主帅,怙势争权,由是藩镇皆愤怒”,虽然节度使并非如此无辜,但宦官们的所作所为,似乎并没有起到李存勖所期望的加强控制、巩固皇权的目的,反而将这些本就可能有异心的藩镇更快地逼向了反面,失去了真正解决藩镇、武将坐大的时间和机会。

而最受李存勖信任的郭崇韬,以宰相之尊带兵灭蜀,却莫名其妙地死在了监军宦官的撺掇。这就是典型的自断臂膀,当然李存勖不一定愿意,也不一定同意,但他却控制不了、或者阻止不了这样的事情发生。

李存勖醉心于表演

同光三年(925年),邺城发生一场谣言引发的兵变,李存勖仍然只能派出最不信任的李嗣源去平叛,然而等来的却不是叛乱平定,而是祸起萧墙。他最信任的伶官从马直指挥使郭门高,起兵反叛攻入内廷,李存勖中流矢而死,最后被放在一堆乐器中焚尸,灰飞烟灭。

不得不说,李存勖以非常手段得天下无可厚非,但以非常手段治天下就肯定会招致非常之祸。

参考文献: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资治通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