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追根溯源 高淳二字看似平凡 实则与文化历史息息相关

追根溯源 高淳二字看似平凡 实则与文化历史息息相关

时间:2020-12-19 00:13:35

相关推荐

追根溯源 高淳二字看似平凡 实则与文化历史息息相关

#高淳#

高淳道中

宋. 范成大

路入高淳麦更深,草泥沾润马骎骎。

雨归陇首云凝黛,日漏山腰石渗金。

老柳不春花自蔓,古祠无壁树空阴。

一箪定属前村店,衮衮炊烟起竹林。

从著名诗人范成大的诗作《高淳道中》所描写的场景中不难看出,高淳至少在距今800多年的宋朝,就已经是风景优美的宜居之地。另外,南宋作家洪迈的《夷坚志》一书中"鱼痘病疮“与”水阳陆医”两则轶事也有提到高淳。

很久以前,高淳是属于溧水西南方的小镇子,这里有山有水,物产丰富,因而素来就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那时候,溧水县衙距西部圩区数百里,又有山水阻隔,来往颇有不便。百姓要去县衙上交粮食税赋,只有两条路:一是走陆路,一路上翻山越岭,崎岖的山路不但难走,还要时刻担心野兽出没或遭遇抢劫;二是走水路,乘舟于石臼湖上劈波斩浪。若是遇上恶劣天气,船只被掀翻,百姓便很可能丢了性命。

总结起来就左右为难,苦了高淳一带的百姓。大家要求脱离溧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溧水县衙里当官的舍不得放开高淳这个难得的“粮仓”、“金库”,故意不理睬百姓的请愿。

明弘治四年(1491年),高淳本地的三位有识之士,看到父老乡亲多年来每次去溧水县城都叫苦不迭,心里不是个滋味。毅然决定联合起来请命,将溧水西南七乡一镇(包括高淳镇)划出溧水,另建一县。

百姓亲历的艰难,分县的理由都被上呈给了应天府。应天丞冀绮对溧水西乡百姓的呼声早已有所耳闻,这次接到上书后,更是加倍重视,立刻派人前来调查。调查结果证明情况属实后冀绮便向明孝宗上奏折,请求恩准百姓的请愿。

孝宗皇帝看了也觉得确实应该分,很快准奏。奏折上提出用“淳化”二字做县名,孝宗不认可,因为当时山西也有个淳化县,两县重名难免会带来麻烦。那怎么改好呢?就在这时,皇上看到奏章上“高淳镇”几个字,觉得不错,就下旨以高淳作为命名。从此便有了“初拟淳化,钦定高淳”的说法。

好消息传到高淳百姓的耳朵里,大家欢呼雀跃,而那三位为民请愿的热血青年也成了乡亲们心目中的英雄。巧的是这三位名字里都带个“三”字,一位叫刘鉴三,一位叫夏佑三,还有一位叫孔份三。这便是“三三分县”的来历了。

关于“高淳”二字的含义有三种说法。其中“地高,民淳的特点,各取最后一字组合”的解释相比较而言被更多人所接受。

地高是指地势高,高淳境内曾有学山,牛头山,狮子山,游子山,花山,秀山等等众多山冈。而民淳顾名思义是指民风淳朴。由于交通闭塞,高淳百姓们长期生活在世外桃源,悠闲自在。故而性格敦厚,民风古朴。于是就分别取“地高”、“民淳”的最后一字,命名为“高淳”。

高淳民风淳朴的这一特点,既有历史渊源,也与高淳独特的环境有关。据史料记载,民国初年,四位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毕业的学生来高淳任职,体察民情。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后,他们一致总结说高淳“小桥渡口多,小脚女人多,小庙祠堂多。”,简称为三小三多。

话虽有些绝对,却概况了高淳当时的大致状况。 小桥渡口多,体现了高淳山清水秀,水网纵横的江南水乡美景。小脚女人多,这表明在封建社会走到尽头,社会风气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民国时期,地处偏僻的高淳,裹小脚的陋习却依然没有消亡。这两点都从侧面反映出高淳交通不发达的一面,这也是高淳能长时间保持淳朴民风的关键。

另外,从小庙祠堂多可以看出,旧社会高淳的宗族和宗教势力对百姓影响极大。例如聚族而居,一村一姓,村村有家庙,处处有祠堂,这些都是高淳特色。同族的人遇到不公平的事,邻里冲突几乎都不去县衙告状,而宁愿到本姓祠堂里找族长评理。族长的是权威的人物,犯了族规的人,鞭打还是处决。决定权在族长手中。

加上佛、道二教传入高淳较早,庙宇庵堂在全高淳各个村镇出现。佛道二教中慈悲为怀,听天由命的理念,再加上儒家思想“忠孝仁义”、“三纲五常”等规定,让人变得性情温顺。

据说,孔子云游时,曾在高淳游山设坛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对高淳民风民俗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影响。还有西汉末年和北宋末年,时局动荡,大批士大夫拖家带口南迁,不少就选择在偏僻安逸的高淳繁衍生息。他们迁居后,大力修建私塾宣传孔孟之道。可以说,儒家思想在高淳人心中根深蒂固也是高淳民风淳朴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数百年来的社会变迁中,高淳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唯一不变的是高淳人刻在骨子里的朴实敦厚的性情。这无疑是除了金钱和自然资源以外的另一种宝贵人文资源。在此,小编热烈欢迎你来到这山美水美人更美的高淳,走一走,看一看。

如果你也对高淳传统民俗文化感兴趣,欢迎常来我这里做客。

风雪文化说,与您相约,不见不散。

作者:风雪文化说

图片摄影:风雪文化说(1张来自《高淳历史文化大成》)

禁止抄袭,侵权者必严肃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