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法官文苑 | 破碎家庭 孩子的“情感创伤”有多深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

法官文苑 | 破碎家庭 孩子的“情感创伤”有多深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

时间:2020-03-12 11:34:38

相关推荐

法官文苑 | 破碎家庭 孩子的“情感创伤”有多深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

作为一位基层家事法官,我曾接触到很多残缺家庭和离婚案件,也常常接触到这些家庭中的孩子,每个家庭的解体或残缺破碎,都会带给家庭成员的身心带来深深的伤害,但受伤更深的还是那些家庭中未成年的孩子,在撕裂的亲情中,孩子承受着现实生存和内心情感的双重伤害,他们的生存状态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残缺家庭里的“留守儿童”

父母双全的“孤儿”

在办案中,我接触到了许多进城打工者,他们的初心是为了过上好日子,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但现实却非常残酷: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被老人抚养或直接送到了寄宿学校。一年见不了几次面,亲情仅靠一根电话线维系。父母长期缺席孩子的成长,鞭长莫及的管理,淡化了血浓于水的感情,让亲子之间的感情纽带也变得脆弱。在这些貌似父母双全的家庭中,“留守儿童”,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他们和父母有的形同陌路,有的甚至相见不相识。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佑说过:“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性问题。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的现象,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导致本该在农村照料幼儿和老人的农村青壮年转移到了城市……“留守儿童”并非少数,父母双全的“孤儿”也并非个案。

与貌合神离父母远离的家庭对孩子的隐性伤害相比,父母离异再婚,很多孩子也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

“世界那么大,哪儿是我的家。”这是我庭几年前承办的一桩离婚案中,一个初中生说的。其母亲齐某在外地打工多年,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起诉与丈夫离婚,放弃了夫妻共同财产,两个孩子也都按男方的意见由男方直接抚养。现在孩子大了,哥哥已上初三,妹妹已上初一。周末,由于孩子们看手机没有写作业,他爸爸把手机摔了,还把两个孩子赶出了家门。无依无靠的两个孩子本以为可以去找妈妈,跟妈妈一起生活。但齐某已再婚,并生育了孩子,同时还抚养着丈夫与前妻生的两个儿子,无力再管自己的这两个孩子。只能劝说孩子回家找爸爸。俩孩子走了几十里路来到姥爷家,跟姥爷说不想活了。无奈的老人带孩子来到了法庭。

我们分别联系孩子的父母、村委会干部,并耐心做两个孩子的思想工作。通过一番开导,一直一言不发的女孩终于大哭起来,喊出了“世界那么大,哪儿是我的家啊”这句令人痛心的话。

本案例中,父母离异、缺少母爱的家庭环境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心灵创伤。孩子的父亲没有文化,不知道该怎样引导孩子克服缺点,更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所想、内心所盼。只是简单、粗暴地的使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方式教育孩子,摔了手机不说,还把两个孩子赶出家门。孩子的母亲以两个孩子已经依法由其父直接抚养拒绝孩子进入其新家庭,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父亲的不当责罚与母亲的放弃行为,共同把两个孩子推向了绝望的选择。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第二款规定“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抚养、教育子女是每一个家长法定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家长还应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

法庭上的“两难选择”

缺爸少妈的“被自愿”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尊重其真实意愿。”审理中,我们特别注意协调子女抚养问题,促使离婚双方就孩子抚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尽量避免把孩子叫到法庭征询其意愿。不想看到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童,瞬间变得惊慌失措的样子,更不愿面对孩子们无助忧郁的眼神。

“爸爸、爸爸”在辉辉的哭闹中,又一个家庭在我的主持调解下解体。八岁的孩子在父母争着抚养的情况下,“自愿”选择跟母亲一起生活,但孩子又舍不得父亲,绝望地嚎哭……

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快速退回办公室,悄悄将泪水抹去。但心里还在为孩子庆幸,比起那些双方都不要孩子的家长,辉辉的父母还是有责任心的人。这是一起因女方在外打工,夫妻两地分居,女方有了外心而离婚的案件。孩子已经无力哭闹,绝望地低着头,一声不吭,任由自己的世界被撕裂,而且还背负上了“自己选择”之名,这并非他所愿,缺爸少妈都不是他要选的答案。

写到这儿,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一个文静但又倔强的男孩的身影,他是另一个离婚案件中需要征求意愿的对象。十四岁的孩子在我面前没有一丝胆怯,平静的语气中带着坚定“大姨,让我爸妈离婚吧,我跟我爸爸生活。弟弟还小需要照顾,应该在妈妈身边生活。我平时住校,放假我可以回奶奶家,爷爷奶奶最疼我。只是弟弟再放假没有人陪他了......”从孩子的口中我了解到,多年来,孩子的父亲一直酗酒,还经常打骂妻子。终于在一次母子都被家暴之后,孩子的妈妈带孩子们到县城打工生活。孩子的说辞印证了他妈妈的离婚理由。孩子说这些年爸爸的做法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妈妈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太可怜了,他不希望妈妈为了他和弟弟再委曲求全。

孩子“小大人”似的懂事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这种磨难本不该他来承担。父母离婚选择哪一方,都不是孩子真正的意愿有表达。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有一个温馨的家,有一对疼爱自己的父母,现实严酷,他们只能“被自愿”地做出艰难选择。

“责任外包”的父母

身心饥饿“报复”学业的孩子

“四分之一加三分之一等于七分之一”,这个荒唐的算式一直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原告孙某是两个男孩的母亲,大宝10岁,二宝7岁,从小均由孩子的爷爷奶奶照顾。原告说丈夫是家里的独苗,从小娇生惯养,没有担当意识。十多年来,她一直期盼丈夫能突然醒悟,担当起一个“家”的责任。可梦想却破灭了,在她得知丈夫将一年的打工钱让别的女人骗走之后,一气之下,扔下两个孩子,到县城打工,纠结了半年,起诉到了法院。

接到案件后,我们三次去被告家送达都没找到人,多次打电话也说不是本人,很明显被告及家人在躲避。于是,大家就利用午饭时间前去家里“堵人”。家中只有两个男孩,他们告诉我们:爸妈出去打工了,奶奶去照顾生病的老姥姥,爷爷出去收粮食了。孩子还没有吃饭,缝纫机有两盒牛奶。旁边的作业本上面赫然写着“四分之一加三分之一等于七分之一”。

我们拨通了原告的电话,告知她孩子的现状,告知她离婚也不能放弃做母亲的责任……通过沟通,原告答应每个周末接孩子回去照顾。后我们通过联系村干部,说服被告回来面对问题。最终原告撤回了起诉。

父母自顾在自己的情感泥潭里挣扎,“放弃”做父母的责任。有的孩子在学业上破罐破摔,“家都没了”还学什么,有的孩子则是“咬牙好好学”,“报负”父母,让他们看看没有他们自己也会活得挺好,这口气的伤害将伴随孩子的一生,甚至会造成代际传承。

原告刘某几年前随同村姐妹进京做起了家政。现在已经是第二次起诉离婚了。我们去被告家送达诉讼文书时,正赶上被告母亲和他小女儿吃午饭。老人在圆桌上吃饭,面前放着一个馒头、半碗咸菜、一碗白面条汤。小女孩在缝纫机上正吃着热面条,面前放着半碗西红柿炒鸡蛋。我问:大娘,就两个人咋还做两样饭啊?老人一听泪水流了下来,“儿媳妇出去打工好几年了,在外有了人,天天闹离婚。儿子包地育树苗这几年投资不少,欠下了外债……三个孙女学习都不错,她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亏待了,我老了,凑活一下就行了。”说到三个孙女,老人露出了自豪的表情,领我们到孩子的屋里看孩子们的奖状,贴了满满一墙。在抚养问题上,三个孩子都选择跟着欠着外债的父亲。最小的女孩说:“大姨,我恨我妈妈,她为了自己不管我们,姐姐们说了,我们好好学习,长大了考大学,做有出息的人,让她看看。”

家庭环境是孩子身心发展安全基地。案例一中,父母的不负责任,孩子荒废了学业;案例二中,母亲的自私任性不负责任,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斗志,但在靓丽的奖状下,是三颗滴血的心,这一切是她们否定“报复”母亲的武器。

被家庭冷暴力的孩子

痛到深处只能装作不在乎

坐在我面前的李某,多年前进京打工。她的大儿子已经成年,小女儿在县城某寄宿学校上初中。近十年来,她用打工的收入在老家盖起了五间瓦房,给丈夫买上了汽车。可是,丈夫在家却无所事事,染上了赌博恶习。当她给女儿寄回的学费再一次被丈夫输掉后,她一气之下起诉到法院。

调解中,双方对女儿的抚养意见不一致。需征求孩子的意愿,可其夫妻二人谁都无法从车上叫下女儿,我到车上询问孩子时,她正低头在手机上看小说,多次问话都没反应。我提高了声音、加重了语气,她头都未抬不耐烦地回答“谁爱离谁离,我还要原来那样,有人给我钱就行”。

拿到离婚调解书的李某,没有立即离去,闺女是她的一块心病,平时少言寡语,在学校也不合群。昨天晚上孩子说要自杀,她担心孩子出事……家是孩子心灵歇息的港湾,青春期的孩子,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是他们最直接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会深深地刻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影响他一生。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给孩子留下了不可弥补的伤害。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保护伞。良好的夫妻关系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通过并将在1月1日起实施,作为一名家事法官,感到由衷地高兴,今后我们的工作有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供稿:献县法院 杨爱民

编辑:于晓晴:,。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法官文苑 | 破碎家庭,孩子的“情感创伤”有多深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通过之际》

法官文苑 | 破碎家庭 孩子的“情感创伤”有多深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通过之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