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陕西渭南:在示范区创建中探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陕西渭南:在示范区创建中探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时间:2020-02-01 21:27:00

相关推荐

陕西渭南:在示范区创建中探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在成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后,陕西渭南大胆探索、守正创新,“示范区”建设实现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的跨越式发展。市、县、镇、村四级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提档升级,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公共文化与旅游、产业、教育等多方面融合,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文化艺术创作喜结新硕果,创编了20余部具有渭南特色的优秀剧目,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中省大奖,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来,渭南市开展流动服务、文化下基层、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活动2800余场,服务群众465万人次。

首先,四级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提档升级。以来,渭南市、县(区、市)两级财政先后投入28亿元,在中心城市建成市多功能馆,临渭区、合阳县等5个县市区完成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建设工程;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施条件得到整体改善;建成大批村史馆、非遗传承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城市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全市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6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场馆面积达到2300平方米。

其次,优秀传统文化进景区,打造文旅融和新样态。华州区在少华山景区,按照“一村两园三融合”建设思路,打造出集皮影制作、非遗研学、戏曲展演、文创开发、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文旅融合新样态,皮影年国内外销售产值上亿元,年接待中外学员30多万人次;白水县将占地17亩的仓颉庙打造为传统文化传承、红色文化(曾经是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教育基地,正在系统推进仓颉文化主题图书馆、专题数据库和研究中心建设;华阴市组织老腔著名班社,上央视、渡重洋、进景区、下基层,以关西大汉咏唱大河东去之慨,向世界展示黄土高坡上“最早的摇滚”。

第三,“非遗”活态传承造福百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临渭区“巧娘草编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勇攀草编艺术之巅,形成上百个远销国内外草编品种,解决了3000多低收入人口的就业问题;合阳县“洽川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向残疾人传授葫芦雕刻技艺,用一盏葫芦灯,照亮了残疾人的致富路;华州区针对低收入人群,举办皮影订单式培训班,从业者超过5000多人,“非遗”活态传承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华州皮影、宫里石刻成功入选-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第四,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繁荣发展。创编20余部具有渭南特色的优秀剧目,《李仪祉》《张富清1948》分别获第八届、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家园》《红梢林》获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渭华星火》列入文旅部重点原创剧目支持项目,《丰图义仓》《乡愁》等多部剧目获中省舞台艺术创作和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1485万元。编排《脱贫路上》《包联帮扶》等60余部小戏小品,深入全市435个贫困村和百所大中小学校演出,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渭南结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两河一山”自然地理标识和华夏之根、皮影之都、戏曲之乡、三圣故里等历史文化标识,拟建设以“守护华夏文明之根”为主题,以“两河一山”文化保护传承为主要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体系,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文化溯源、寻根、铸魂、追梦做出渭南贡献。

实施“华夏文明之根”守护工程,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体系。开展渭南“两河一山”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并建档立卡,启动“两河一山”特色文化数据库建设,系统记录和保存了渭南“黄河文明”“渭河文明”“华山(秦岭)文明”。利用“非遗”核心镇村、遗址类旅游景区等,建设渭南市博物馆“两河一山”文化主题分馆,推进国家授时中心博物馆、渭南数字博物馆、渭南“非遗”数字博物馆建设。

实施戏曲振兴培根工程,发挥戏曲艺术“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的重要作用。加大民间传统戏曲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围绕重大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重点打造“三个面向”戏曲精品(暨面向国际、国内交流、展演,面向城乡市场化发展需求的戏曲精品,面向城乡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戏曲精品)。优化政府购买制度设计,将文艺团体“送戏下乡”与农村群众“进城看戏”相结合,建立兼顾各类演艺团体均衡发展的政府购买新机制,强化“一元剧场”服务农村群众的功能。

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形成爱国主义、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教育体系。将公共文化服务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继续创作推出像《张富清1948》党课教育,实现了“传统党史的现代表达、厚重党史的轻松表达”。举办“学党史颂党恩”百部万场红色电影下基层放映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价值共识。整合渭南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和家风家训资源,形成了以渭南廉政文化主题展馆、寇准廉政教育基地和渭华起义纪念馆为主轴,以潼关(杨震廉政教育基地)、韩城(司马迁祠、党家村、状元府家风家训教育基地)、蒲城(王鼎故居、林则徐纪念馆廉政教育基地)、富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县市为点,把静态的历史变成可听、可观、可感、易记、易学、易传的精彩故事,提高了廉政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感染力。

实施华彩渭南文化形象塑造工程,提升渭南文化标识性和知名度。统一渭南市公共文化机构LOGO标识,规范公共文化机构环境导示系统、服务导示系统、公益导示系统、办公导示系统,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和效能。编制文化服务礼仪,组织开展礼仪培训。传承中华优秀礼仪文化,规范公共文化机构工作人员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系统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礼仪培训,彰显渭南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超前的现代服务意识。

未来,渭南市还将系统梳理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公共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非遗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利用中省市文化传媒矩阵宣传推介渭南公共文化建设成就,更好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陕西文化强省建设。

来源:新华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