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贾平凹与中国乡土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贾平凹与中国乡土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时间:2018-07-25 18:57:59

相关推荐

“贾平凹与中国乡土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西北大学教授胡宗峰(右一)赠贾平凹作品翻译本

6月17至18日,“贾平凹与中国乡土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会议围绕“贾平凹与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传统”“贾平凹的乡土小说文本解读”“中国乡土文学的未来”等主题展开研讨,来自省内外的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50余名学者与会。此次会议由西北大学文学院、西北大学贾平凹研究中心、西北大学贾平凹文学馆、《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办。 记者 季风 文/图

“贾平凹与中国乡土文学”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吕建荣致辞,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齐雅丽、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分别讲话。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遇青主持了开幕式。

在主旨发言第一个环节,四川大学陈思广教授作题为“贾平凹长篇小说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思考”的发言,结合“《废都》现象”“《秦腔》视域”与“《山本》问题”等文学事件,指出当下贾平凹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反思当代文学批评的种种乱象:独立见解不足,存在跟风赞扬和跟风批判的问题;批评视野狭窄,只关注作品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而忽视与世界文学更深的联系等。进而呼吁一种客观、坦诚、理性的文学“批评风骨”,形成健康、良性的文学批评生态。

中山大学郭冰茹教授围绕“城乡二重性与贾平凹的乡土书写”,从“侨寓者”“漫游者”“目击者”三种叙事立场的叠加,探讨了贾平凹的乡土书写在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传统中的价值和意义:作为目击者的证言,既包含农耕文明遭遇现代化冲击的创伤体验,又带着传统观念认知对接现代知识谱系时的无助与震惊,呈现出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现实。

陕西师范大学李震教授的发言以“作为美学原则的‘真’与贾平凹的乡村叙事”为题,讨论了贾平凹文学叙事从“唯美”到“唯真”的蜕变,分析了其将“真”作为最高美学原则的具体原因,即“贾平凹式的困惑”与“真”的可靠性,乡村社会的变革需要作家重新认识乡村,以及传统乡村叙事的二元对立的文化逻辑已经解体,新的文化逻辑尚未找到等,进而总结了“唯真”作为一种文艺思潮的意义:关键在于文学艺术是否要直面事实、直面真实的人生问题。

商洛学院韩鲁华教授提出应该把贾平凹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的文学历史长河中加以审视,无论是鲁迅所代表的写实传统,还是沈从文、孙犁所代表的抒情传统,在其作品中都有所承续。另外,贾平凹的某些创作也具有突出的现代主义和解构色彩。只有对这些方面加以全面的把握,才能呈现一个真实的贾平凹。西北大学段建军教授从“寻根文学”的角度对贾平凹加以审视和评价,认为贾平凹是当代文学史上最早进行文学寻根的作家之一。他在长期的创作历程中,一方面寻找中国文学、文化之根;另一方面也在寻找自身生命之根。两方面的收获和推进使他能够既形而下写出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又能够形而上写出人类整体的生存意识。

主旨发言的第二个环节由陕西师范大学李继凯教授引领。他以“贾平凹与陕西文学批评为题”,指出像贾平凹这样的作家不仅具有丰富的创作成果,同时也有着独特的文学观和数量庞大的文论作品。考察其文学批评实践,辨析其个人化的文学思考、创作理念、文学追求等,理应是研究的重要方面,而贾平凹的文学思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以征服为目的的文学创作理念、以独特为标准的文学诗意追求、以彰显中国特色为核心的文学观。

华东师范大学李丹梦教授的发言以“流动、衍生的文学‘乡土’”为题,关注的是整个新世纪以来的乡土小说,通过对诸多作家作品的分析,讨论了新世纪以来乡土文学创作所面临的困境、乡土文学的突围与探索、乡土叙事的新趋向,如“风景画的逐渐消失”“方言的涌动”“对乡土‘生活常态’的发现和倚重”等问题,并指出现代性语境下重建人与乡土关系的重要性。

西北大学胡宗锋教授回顾了《废都》出版30年以来的评论史和译介史,主要介绍了本作品在海外的传播情况、探讨时间和空间检验对于经典生成的根本性意义;探讨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诸多问题,例如谁来描述中国?如何描述中国?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等。

西安音乐学院仵埂教授结合贾平凹的乡土写作的精神资源,探讨了“乡土民间文学的精神三味”:鲁迅所代表的承载着救国救民的唤醒功能的文学;沈从文所代表的乡土文学的诗意想象;茅盾所代表的乡土描写中破产衰败困窘的政治化现实。贾平凹则以上世纪前半叶广阔的社会现实作为背景,以秦岭山中土匪故事作为人物活动的张力,以陕南乡土风情作为叙事底色,写人性世界的摇曳多姿,表达生活世界的深层哲理与佛道意绪。

西北大学雷鸣教授以“论乡土小说转型的现实逻辑与书写路径”为题,全面探讨了乡土叙事的传统难题、其基本范式及限度,揭示了后乡土中国的新现实情景,指出了如何抵达新乡土写作的新路径:尊重乡村的本体地位和独立价值,全方位理解乡村新变的趋势,改写城乡二元的张力关系、重塑农民形象等。

在主旨讨论的第三个环节,西安交通大学霍士富教授以“从‘堕落’向‘自嘲’的变奏——贾平凹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研究”开场。主要介绍了《废都》在日本的译介和传播历程,总体上经历了从“‘堕落’中的自救”到“‘逃离’土地与‘逃离’后的寻根”,再到“从‘自嘲’中获得解放”的诸评价阶段。指出在力主文化自信的格局下,贾平凹文学扮演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

《美文》杂志社穆涛教授从体例与象征的角度探讨了《秦岭记》在贾平凹作品中的突破性意义。与传统笔记内部彼此独立不同,《秦岭记》作为“整体性”写作,各章节之间具有神性的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寓言式写作,《秦岭记》又非传统意义上的寓言,而是具有浓郁的文学性。所有这些都给今天的文学写作带来启示。

《小说评论》主编、陕西师范大学杨辉教授的发言以“作为方法的‘秦岭’”为题,提供了理解贾平凹小说的一个视角:古典文学的根本性存在、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山川风物的方志意义,所有这些来自“秦岭”的氤氲气象。

西北大学杨乐生教授总体上评价了贾平凹文学“超越”乡土文学的一面,其始终面对中国现实问题,对生活细节事无巨细地描摹,还有或隐或显的现代性表现等,更具自然主义的意味。由贾平凹创作的“突围”,进而反思和讨论了“乡土文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更新理论术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各环节的主旨发言后,点评专家也就发言者提出的贾平凹写作的原发动力、存在问题、城乡二重性、真与美、文学(批评)观、传统赓续、翻译传播、困境突围、自然主义倾向等学术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互动。

西北大学周燕芬教授主持圆桌讨论,在圆桌讨论环节上,四川大学《阿来研究》主编陈思广、《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陆航、《西北大学学报》编审赵琴、《扬子江文学评论》编辑李杨、《人文杂志》编辑张翼驰以及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张艳茜等国内外学者、期刊主编,围绕刊物《贾平凹研究》如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展开讨论。会议还设有“文学陕军”专题论坛,来自省内外高校的青年学者和博士生也围绕贾平凹近作《暂坐》《秦岭记》的内容、思想和艺术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西北大学姜彩燕教授主持论坛。

最后,西北大学贾平凹研究中心主任雷鸣教授作了学术总结。本次大会的召开,是国内外贾平凹研究最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在推动贾平凹文学研究、促进西北大学文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