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环资审判 生态贵州的“带刀护卫”

环资审判 生态贵州的“带刀护卫”

时间:2023-07-02 22:34:26

相关推荐

环资审判 生态贵州的“带刀护卫”

6月16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贵州环境资源审判绿皮书()》,同时发布的还有度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在每年贵州生态日到来之前,发布年度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早已成为贵州法院履行监督职能、指导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展现了贵州在环境司法领域进行的有益探索和经验成效。

事实上,从清镇市人民法院成立环保法庭算起,贵州法院在环境资源方面的司法探索已经走过。

十多年来,贵州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从建立全国首个“环保法庭”到实现全省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生态环境全要素一体化保护,不断创新的审判模式,持续优化的改革路径,提供了高质量的司法服务,为生态贵州建设保驾护航。

全国首家环保法庭清镇市环境资源审判庭

审判专业化发展特色鲜明

6月的红枫湖草木苍翠,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就坐落在其中。

顶着“中国第一家环保法庭”的光环,法庭在司法审判、案件管辖等方面拿下多个全国“首创”。法庭成立之初,不仅负责审理贵阳区域内全部一审环境保护案件,经省高院指定审理贵阳以外涉“两湖一库”相关案件,而且突破人民法庭仅受理简单民事案件、轻微刑事案件的规定,能够受理涉及环境保护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等,确立“三审合一”雏形。

从清镇市“环保法庭”试点开始,贵州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不断升级。

,贵州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和审理生态环境资源案件,形成1个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4个地市级中级人民法院及其辖区内5个基层法院设置的“环保法庭”的“145”跨区域环保审判格局。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加强环境司法专门化组织机构建设,推行“1919”审判格局。省市县三级人民法院总计29个环境资源审判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司法管辖全覆盖,打造贵州环保法庭优化设置升级版。

,贵州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障机制创新,设置赤水河流域环保法庭,将黄果树、梵净山等33个基层法院环保法庭打造成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环保法庭。

,为做好乌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障工作,构筑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环境资源安全屏障,新设乌江流域环保法庭,形成了“1934”审判格局。

不断增加的环保法庭,反映的是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升级为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全覆盖,有效解决生态环境资源案件管辖难问题,为全省做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司法保障基础。

与此同时,案件归口管辖的方式也推动审级间有效衔接,进一步形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以及相关执行案件“四合一”模式。此外,全面构建各司法机关、执法机关以及行政机关间的生态环境资源执法协作机制,加大生态环境资源案件巡回审判力度,构建专家辅助制度以及建立“生态环保审判专家库”等,持续推动环境资源案件审判专门化。

贵州省首例破坏生态环境认购“碳汇”案

司法效能与合力不断提升

3月,雷山县人民法院雷公山环境保护法庭审结一起案件,被告人罗某松持过期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杉木,因为认罪并自愿认购碳汇替代性修复生态环境,得到“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4000元”的从宽处理。

将“碳汇”理念引入司法案件,从小切口解决了大问题。随着雷山县法院的经验推广开来,各地法院积极审理碳排放权、碳汇交易等案件,“林业碳汇+司法”模式探索实现了司法助力“双碳”的目标。

坚持创新引领,贵州法院构建了独特的环境司法保护格局。创新能源领域涉法涉诉司法处理机制,成立全国首家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发布全国首份传统村落司法保护令……紧密结合贵州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自然遗迹等,打造了具有贵州特色的环境司法保护品牌,构建完善具有贵州特色的环境司法保护体系。

当然,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不能仅凭一家之力、一地之谋。立足环境介质流动性特征,把握生态系统完整性,贵州法院在推动完善跨区域协作、跨部门联动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上下足功夫。

贵州和重庆、四川、云南三省市高院签署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框架协议,创建长江上游“跨区域生态环境资源司法审判协作机制”,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司法保护屏障;

贵州、四川两省三级法院共同谋划长江上游跨区域司法协作生态修复基地,打破生态环境司法修复的地域壁垒和执行盲区,形成跨区域生态环境司法协作新模式;

贵州高院与国家矿山安监局贵州局、省应急厅、省自然资源厅等8家单位构建贵州省矿山领域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

遵义市中院与重庆三中院、重庆四中院、铜仁中院等两省(市)九家中级人民法院共同签署《乌江流域“2+7”中级人民法院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

……

一份份协作框架协议,一项项司法协作机制,加强了四级法院的上下沟通,畅通了友邻法院的左右联系,打通了府院联动的内外路径,推动形成区域生态司法协作新格局。

贵州首个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法官工作站——“凤冈县茶产业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法官工作站”

环境资源审判的区域实践

从红枫湖畔的清镇环保法庭到赤水河畔的茅台特殊环境保护法庭,从全国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到全省首例“碳汇认购案”,贵州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勇于改革创新,逐步走向成熟。

数据显示,6月以来,贵州法院审结各类涉环境资源案件4万多件,20余件案例入选最高法院典型案例,数十篇裁判文书获得全国性奖项。

“贵州的环境资源审判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基层创新智慧。”贵州省律师协会生态文明专业委员会主任、省生态文明律师服务团秘书长、国浩律师(贵阳)事务所主任郑世红说。至今他还记得贵州法院审结的全国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司法确认案。

~,贵阳某化肥公司委托息烽某劳务公司承担废石膏渣的清运工作,后者却将废石膏渣非法倾倒至息烽县大鹰田地块内,经鉴定评估造成生态环境损害共计891.6万元。1月,在贵州省律师协会的参与下,赔偿权利人指定的部门原贵州省环境保护厅与赔偿义务人(前述2公司)经磋商达成赔偿协议。随后,赔偿权利人和义务人共同向清镇市人民法院递交司法确认申请书。12月前,企业自行修复完毕。值得一提的是,该案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认可采纳并写入司法解释当中。

一个成功的环保案例背后,往往有一个关于制度或法治的故事。“贵州环境司法建设仍在不断创新发展,法院审理的案件类型、涉及领域不断扩展,环境资源审判能动性更强。”在郑世红看来,越来越多的典型案例对全省法院以后审判同类型案件具有指导功能,也为律师办理同类型案件提供了参照。

如今,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环资审判的“贵州模式”进入新的跃升阶段。

“贵州法院将不断加大环境司法保护力度,全力服务保障贵州大生态战略行动,筑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防线,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贵州环境司法力量。”在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力如是强调。

来源:天眼新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