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10篇)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10篇)

时间:2023-07-02 05:02:19

相关推荐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10篇)

历史组武尚伟。

试卷分析。

试卷共两大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计25小题50分,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3小题50分。

1.试题紧扣课标要求,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运用,又有所创新,内容比较丰富,不超纲。

2.选择题量适中,体现新理念,难度比较适中,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3.材料题要求学生能读懂材料,理解材料,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准确回答,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成绩分析。

1、选择题得分率较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较差。学生总体得分情况较差。

2、学生的材料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渐加强。但对于中等难度的材料分析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3、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角度把握不好,容易漏点。

4、学生还不能熟练运用以史论证的方法和观念。

存在问题。

1、概念混乱,学科知识记忆不准确,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

2、语言不规范,概括归纳能力较差。

3、理解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缺乏历史知识相互联系的能力。

4、不善于读文言文等信息,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掌握设问的要求,知识迁移能力差等。

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高考方向。

2.提高课堂效率,狠抓三基,加强知识巩固、知识迁移与应用。

3.把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积极性。多鼓励、不打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落实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享受学习的快乐。

4.在课堂上及课堂外对学生加强对材料分析题的训练,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材料。

5.多进行个别辅导,有针对性的进行以弥补学生的缺陷。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三

1.优秀率(85分-100分),人数68,百分比5.12%。

2.及格率(60分-100分),人数598,百分比45.03%。

3.不及格(0-59分),人数730,百分比54.97%。

4.过差学生(30分以下),人数46,百分比3.46%。

5.最高分97分,最低分9分。

1.题型分析。

之一蒸腾作用的部位、结构及过程。分析说明5空,每空2分,考察实验技能——玻片标本的制作和观察。

2.难易比例。

70%基础题,20%综合题,10%难题,难易比例分配合理。但就内容排布上来看,作为期末考试的综合性考查,考点过于偏向一二单元,且重点有点偏离大纲,本册的重中之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对一些细枝末节的了解性知识又大张旗鼓的详细考查。

三、学生应试情况评价。

选择题失分较高,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审题潦草,态度浮躁,自以为是,知识把握似是而非。

判断较为简单,大部分学生能拿到及格分数,不过个别有灵活变化的题仍正确率低,说明学生知识学习十分被动机械。

填空做题两级分化严重,因考查全为基础概念,稍微用功复习就能拿到及格分数,而不背则一无所知。

看图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自动调节能力的表现、食物链的书写、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植物三大生理活动之一蒸腾作用的部位、结构及过程,得分情况不是十分理想,一小部分学生在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书写上存在严重的错误,而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很重要的内容,但大部分学生仍对花的结构、植物的生理功能识记不清;尤其最后一题蒸腾作用本是重点强调过的植物三大生理活动之一,但学生对叶片结构没有做过直观观察,所以对气孔的想象和理解似是而非。

分析说明题是实验技能考察,拨片标本的制作和观察,但是鉴于学生态度敷衍,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答题一塌糊涂,是本次考试普遍失分最高的题目。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基于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浮躁敷衍,学习方法粗糙机械,基础知识掌握粗糙,稍有灵活运用性考查或变动考查角度则答题能力一塌糊涂,考试时粗心大意,细节处丢分,对教学有以下几点计划:。

1.上课过程中,基础概念部分由学生自学完成,教师以课堂提问,小组成员互相督背等方法检查掌握情况,并加大督促力度,对部分不自觉但有进步空间的学生勤做检查。

2.教师活动时间在重难点上多做侧重,结合实例反复强调,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时尽量精而简,让学生在全面练习各类题型以便加强知识理解及运用,同时也减少重复性作业。练习册典型题目,以学生练习为主线,教师讲解为主导,基础加强训练,难题集中突破,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4.加强实验能力的训练,尽量排除困难,多开展实验课。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四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学校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组内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时代命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深入学习、仔细研讨课程标准、考试标准;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把握好教材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2)做好教情学情的调查,及时调整教与学。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习能力与方法,对知识的掌握与实践。

2、落实教学常规,发挥集体智慧。

(1)贯彻落实初中部教研工作计划,切实将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研讨、学习方法指导作为备课组活动的核心内容。

(2)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发扬团队精神,发挥各自的优势,坚持做到学校规定的“五定”、“五议”、“六有”。

(3)积极参加学校和本组的教研活动,鼓励跨学部、年级和学科听课,加强组内的听课评课,注重组内评课的深度与实效性,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做好教学反思和教学后记,不断丰富和完善本组教案,改进教学方法,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5)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组内统一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精心选题,精讲精练,尽量把作业在课内完成好。考前统一复习资料,考后做好分析讲评。

3、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1)抓好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牢固打好基础。

(2)课堂教学要重视和实现师生互动,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倡导主动学习,营造自主探索和应用,使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

(3)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初中历史的科学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加强课内外辅导,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高整体学业水平。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五

我叫___,男,生于1969年7月,中共党员,1987年7月毕业于岳阳师范学校,1992年6月自学考试取得湖师大汉语言专业大专文凭,__年6月取得湖师大汉语言专业本科学历。1999年8月评为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君山区许市中学。本人任现职以来一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多年来,始终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崇高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一直坚持出全勤。工作积极主动,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常常超负荷地工作,始终坚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由于本人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得到了领导和组织的信任,1995年7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多次被评为许市镇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业务能力。

(一)教学能力。

1、勤勉教学,成绩突出。

身为教师,为人师表,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文以载道”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有时甚至还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到校做好有关工作;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已任,把成为学者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孜孜追求。任现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系统性、启发性、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尽管有些学生基础差,但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都要有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前三分钟历史活动”,如“成语故事”“诗歌赏析”“时事评述”等,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为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近两年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去,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教学方面,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人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语言生动,学生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自然。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备、辅、考三个环节,花了不少功夫,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因素;辅——辅优生、辅差生、重点辅“边缘”学生;考——不超纲、不离本、考题灵活、开发思维、迅速反馈、及时补漏。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状态,改进教学方法,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顺利发展,知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历史成绩在每年的中考或镇统考中(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名列镇或全区同类学校的前茅。我还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活动,__年和__年两次荣获许市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2、深入钻研,大胆创新。

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历史学科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备课活动,与同科组老师一起钻研教材、教法与学法,共同开发教学研究专题。任现职来主要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有:历史教学三步教学法、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历史教学研究课题。主动承担校级公开课教学,__年所上的《新航路的开辟》得到同行好评,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还能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中屡获好成绩。其中__、__年指导学生王红、周必洪、王均参加全校普通话演讲获校二、三等奖,__年指导夏竞参加征文大赛获得二等奖,__年指导学生金叶子参加湖南省一年一度中小学作文竞赛,获征文一等奖,我本人因辅导学生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3、重视实践,总结提高。

在大胆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教育论文,从未间断。撰写的《中学生厌学原因的调查与对策》获君山区__年教育调查报告评选二等奖,撰写的教学论文《人物评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获__年君山区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君山区教研室将该文送市教科所,在__年度全市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人物评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获二等奖,同时我写的《巧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岳阳市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教学应用研究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__年我写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历史地图教学中的运用》获省教育技术征文一等奖,并在省《教育技术》__年第12期上发表。__年撰写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获湖南省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三等奖。

4、扶持后辈,共同进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级教师,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参加备课组活动,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工作,任现职期间,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我主动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在教学“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中,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成长。在__至__年度帮助青年教师戴俊备课、上课。戴俊老师在原来学校从事的是美术教学,对历史教学没有经验,不熟悉。调入我校后,我从备课、教材的把握、上课对她进行耐心的辅导,细心地指导,在我的帮助下,她现在已成为教学上的一把好手,成为学校历史教学的顶梁柱;__年6月我所指导的许市中学青年教师陈高山在参加全区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下半年代表君山区参加市“金鳄杯”教学竞赛荣获一等奖,同时有李伟茹、刘星、金燕等人获区级奖励。。

(二)教育能力。

作为教师,我深深意识到,教育的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我谨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坦诚而不鲁莽、关心而不骄纵、信任不包庇,因而在学生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使学生“敬而亲之”。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在德育管理方面形成了“四勤、三熟悉、三结合”的独特方法。四勤:即勤看、勤想、勤干、勤说;三熟悉:即熟悉学生、熟悉规律、熟悉方法;三结合:即学校、社会和家庭相结合。我坚持每期对每一个学生家访一次以上,特别是为了转变差生,控制流失,我节假日不休息,有时深更半夜,都在走村串户,保证班级学生的巩固率达到100%。担任班主任期间,我能够坚持正面教育,大胆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触发点,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言传身教。

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点的同学,我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工作,从各方面关心他们,使学生觉得教师既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师长,又是一个可以与他们谈心的朋友。然后再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确立他们在集体中的进步作用。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一直奉行一个准则,就是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更多地偏爱后进生,给他们以各种捕捉成功与欢乐的机会。因此,在转化差生、扭转班级学风上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德育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

95年我任学校团总支书记以后,协助学校行政管理校务,建立了校园广播站、团队活动室、团队宣传栏、班级一日一评,将学校团队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97年担任教导副主任,__年任教导主任,在此期间,教学管理上,我做到以身示范,常抓不懈。为了规范管理,我们制订了《教师勤绩考核细则》、《教师常规检查制度》、《教师请假制度》等,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并认真开展教研教改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听课,以科目为单位举办公开课,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效果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这些做法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并在君山区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推广。

述职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六

一、考试情况分析:本次考试前,任课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复习准备,我们做了细致的考前动员,强调了考纪考风,为真实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奠定了基础。

1、区目标完成情况:

一级目标11完成9。

二级目标20完成21三级目标58完成52特别是三级目标,我们的差距还不小,任务还很重。

2、各学科情况:从区各校来看,语文学科处于上游,数学,英语和思品处于中游偏下水平,与领先的学校有较大的差距,各学科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间;从学校横向看,各班各科比较均衡,其中7(3)班语文,7(3)班数学,7(1)班英语,7(1)班思品在人平分,优秀和及格的数据上略领先。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基础题得分率不高,在数学和英语中特别明显,表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落实到人的程度上明显不足,学习断层非常明显。

2、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落后,效率较低,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缺乏自觉性。尤其是课堂听课的效率低,开小差的人多。课后练习巩固基本任务,有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抄袭作业现象多。

3、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没有贴合目前的实际,导致培优补差的任务极其重,教学的进程很缓慢,教学效果没有体现。

三、析学情、定措施。

通过对考试的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反思自己,确立下一步的目标和措施,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和对策:

1、教学的调整。首先是课堂的整理,不断优化,完善,要与当前我们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最大限度的提升课堂效率,减少培优补差的难度,切忌把课堂的任务留在课后去弥补。

2、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作业的独立完成能力,强化学生在知识层面的掌握和思考,促进学风的转变。

3、明确学生分层的现实,强化分层管理,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要求,确保目标内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各班目标生要分到各科任教师,实时跟踪和辅导。

4、加强培优补差工作,要结合本班实际对学生逐一分析,找到学习的痛处,制定计划与目标,找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做好一对一的帮扶,切忌把摊子铺大了,最后收拾不了。

6、围绕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坚持和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坚持,认真地做好备教批辅环节,务实求真;探索,有效提升教学效能的模式和方法。

7、加强家校联系,商讨对策,形式教育合力,召开家长会,互通信息,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

最后,再次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的帮扶和无私的辛勤的付出,我们已经向成功迈出了一步,让我们再接再厉,迎难而上,把所有的困难都踩在脚下,相信我们初一年级组,一定会取得大家满意的成绩。

曹亮。

.1.17。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七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综合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一学年教科书中。大部分都在县自测题。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初一3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初一(一)班平均分51.8,优秀率44.9%,及格率为55%;初一(二)班平均分52.6,优秀率61.5%,及格率为64.1%,初一(三)班平均分53.6,优秀率61.5%,及格率为54.2%。三个班平均分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和及格率差距较大,对于初一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下步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鉴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初一学生受初中历史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历史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课堂的管理。

2、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发展能力。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历史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

3、讲解解题方法。在上半学期,由于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对作业的处理不够完善。因此,在下半学期,要在平时的课堂和评讲课上重视对历史解题方法的讲解,培养学生解题思维,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提高记忆效率。从初中开始,对历史的戏称就是“背多分”。可以说,历史是一门需要把握结构,掌握知识的学科。对教材内容掌握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学生成绩的高低,因此,我们要在让学生理解教材,把握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再教会学生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5、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作用。在教师上好课的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争取做到课堂认真积极,课下复习思考巩固提高,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果。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八

一、试卷的评价 。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75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50分钟。历史学科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综合运用题、问题探究五类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试题适中。但是考试内容期中前的占80%多,期中后学的知识考的太少。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秀率差距较大,一班和二班退步了,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材料解析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把“赵匡胤”的“胤”写错的学生很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北宋”和“南宋”、把“岳飞”和“文天祥”混淆。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小,但此类

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问题探究题中的人物,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整、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答题的能力。

一、考试成绩基本情况

七年级参加考试22人,及格19人,其中80分以上8人,70—79分5人,60—69分6人,不及格3人,平均70.6%,合格率86.4%,优良率36.4%,学困率9.09%,极差率4.55%。

二、试卷的基本情况:

1、历史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学情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6、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

7、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五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20.21,优秀率0%,及格率为0%;七年二班平均分55.16,优秀率3%,及格率为61%。七年三班平均分26.17,优秀率0%,及格率为12%。七年四班平均分55.67,优秀率3%,及格率为52%,七年五班平均分66.61,优秀率3%,及格率为72%.五个班及格率差距很大,对于七年级来说。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五班学生)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10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识图填图题,列举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59.36,优秀率18%,及格率为64%;七年二班平均分63.529,优秀率20%,及格率为60%。两个班及格率差和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如:“吐蕃”写成“土蕃”,把“涿郡”写成“涿群”。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51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一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共 2 页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九

本次语文试卷是常州市统一卷,我们备课组分工流水阅卷,满分为100分,我们年级组的平均分是75,4、5两班均为76多一点。90分上的共1人,没有不及格,比期中考试略微进步一点。

一、本次试卷的基本特点和命题思想:

1、全面合理的衡量学生初一学的语文学习质量。

2、关注整本教材,默写中出现期中考试的内容。

3、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只要平时认真学习,能“认认真真读书,工工整整写字,清清楚楚说话,合理规范答题”的学生,不但能够及格,还能取得较好成绩。

4、紧紧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命题,以平平实实的方式考察基础知识,以延伸拓展方式考察基本技能,并且让学生在答卷中更多地体现思维分析的过程。

5、开阔语文视野,重视语言积累。比如试卷的填写题就重在考核这一点。

6、贴近学生生活,发挥育人功能,体现人文关怀。比如试卷精心设计的卷首语、仿写题、阅读文章的选择以及试题的设计、作文题目都在充分体现这一点。

二、学生答卷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相当多的学生卷面涂抹,字迹潦草,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读题不认真,思考不深入,丢题落题;答题找不准切入点,没有掌握答题技巧等等。

2、文言文掌握普遍不好。主要原因在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习,还没有掌握文言文的正确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感。

3、学生综合阅读分析能力较差。学生缺乏对文本准确理解,准确表达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上丢分较多。

4、作文的审题、选材、立意、行文上都存在问题。此次作文选材比较宽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部分作文思路不清,所选内容低幼化倾向严重,无新颖感。缺少对场面、氛围、心理的具体描写。事件、人物往往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整个年级34分以上的优秀作文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三、整改措施和打算:

1、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夯实语文基础,包括汉字书。

写、字词积累运用、文体知识、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等方面内容。

2、引导学生加强语言表达(口头语、书面语)基本功的训练,使他们能准确、顺畅、有创意地表情达意。

3、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和顽石。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而向课外阅读延伸,尽量训练到位。教学中要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并重,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对话过程(既和文本对话又和学生对话),少灌输多点拨,少讲解多训练,少责备多激励。

4、要强化作文基本功训练。要有指导,有多种形式的练笔,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反馈。

5、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

6、要加强集体备课,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我们4、5两班的语文平均分比3班低了2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只要不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定会将语文教学不断推向前进。

语文学科是长线学科,语文学习明显见成效需要较长的周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习得的过程。但语文是我们的国学之根,民族之魂!我们的语文成绩表面看起来并不太高,但或许它的含金量比别的学科更高!语文学科和别的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多一些人文的情怀,它更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它更着眼于人的发展。学生要学好语文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商和情商,还需要生活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