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古代拆字与文字学心得体会范本 古代拆字书(四篇)

古代拆字与文字学心得体会范本 古代拆字书(四篇)

时间:2021-11-13 10:52:05

相关推荐

古代拆字与文字学心得体会范本 古代拆字书(四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古代拆字与文字学心得体会范本一

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晋朝一代名臣车胤,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但他为了读书学习,并不气馁,用装了几十只萤火虫的“灯”勤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尚且好学不厌,现在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一个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要浪费了求知求学的好时光。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不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之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苦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当前,青少年正在经历困苦,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为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于古代拆字与文字学心得体会范本二

谐音汉字谜语

【篇一:谐音汉字谜语】

【 】

51、一夜又一夜——多

52一个人搬两个土 ——佳

53、一个礼拜 ——旨

54、一家十一口——吉

55、一家有七口,种田种一亩,自己吃不够,还养一条狗——兽

56、一根木棍,吊个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面

57、一只牛——生

58、一只狗四个口——器

59、一一箭穿心——必

60、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府

61、一边是水,一边是山,猜一个字——汕

62、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秋

63、七人八只眼——货

64、七人头上长了草——花

65、七十二小时——晶

66、七个人有八只眼,十人亦有八只眼,西洋人也眼八只,家母同样眼八只,猜四个字 ——货真价实

67、九十九——白

68、九只鸟——鸠

69、九号—— 旭

70、九辆车——轨

71、九点——丸

72、二八佳人 ——妙

73、二小姐 ——姿

74、二兄弟,各自立 ——竞

75、人不在其位 ——立

76、人有他则变大——一

77、人我不分——俄

78、人都到了 ——倒

79、人无寸铁——控

80、人无信不立——言

81、八十八 ——米

82、八兄弟同赏月——脱

83、刀出鞘——力

84、十一个读书人 ——仕

85、十二点 ——斗

86、十三点 ——汁

87、十五人——伞

88、十五天 ——胖

89、十元买早餐,八元买豆干——干

90、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猜一字——朝

91、十月十日——萌

92、十字架下三个人——来

93、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猜一个字——朝

94、十个哥哥 ——克

95、三人两口一匹马——验

96、三口重叠,莫把品字猜,猜一个字——目

97、三张纸——顺

98、上下合——卡

99、上下串通——卡

100、上下难分——卡

【篇二:谐音汉字谜语】

●.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篇三:谐音汉字谜语】

1、字谜:皇帝新衣——袭

2、字谜:一流水准 ——淮

3、字谜:石达开 ——研

4、字谜:拱猪入门——阂

5、字谜:格外大方——回

6、字谜: 走出深闺人结识——佳

7、字谜:一千零一夜——歼

8、字谜:七十二小时——晶

9、字谜:床前明月光——旷

10、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雷

11、字谜:一口咬住多半截——名

12、字谜: 一月一日非今天——明

13、字谜: 要一半,扔一半——奶

14、字谜: 综合门市——闹

15、字谜: 不是冤家也碰头——硼

16、字谜: 上气接下气 ——乞

17、字谜: 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器

18、字谜: 贪前稍变就成穷——贫

19、字谜: 半布春秋——秦

20、字谜: 银川——泉

21、字谜: 一来再来——冉

22、字谜: 守门员——闪

23、字谜: 有人偷车——输

24、字谜: 酿酒之后隔日香

25、字谜: 半青半紫——素

26、字谜: 自己——体

27、字谜: 秀才翘尾巴——秃

28、字谜: 重点支援大西北——头

29、字谜: 身残心不残. --息

30、字谜:十八乘六——校

31、字谜:一勾心月伴三星——心

32、字谜:一撇一竖一点——压

33、字谜:八字头——学

34、字谜:千里挑一,百里挑一——伯

35、字谜:群雁追舟—巡2110——言

36、4个人搬个木头 ——杰

37、一人 ——大

38、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拿

39、一人在内——肉

40、一人挑两小人——夹

41、一人腰上挂把弓——夷

42、一口吃掉牛尾巴——告

43、一口咬定—— 交

44、一大二小——奈

45、一斗米——料

46、一月七日——脂

47、一加一—— 王

48、一半儿——臼

49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汁

50、一百减一 ——白

51、一夜又一夜——多

52一个人搬两个土 ——佳

53、一个礼拜 ——旨

54、一家十一口——吉

55、一家有七口,种田种一亩,自己吃不够,还养一条狗——兽

56、一根木棍,吊个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面

57、一只牛——生

58、一只狗四个口——器

59、一一箭穿心——必

60、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府

61、一边是水,一边是山,猜一个字——汕

62、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秋

63、七人八只眼——货

64、七人头上长了草——花

65、七十二小时——晶

66、七个人有八只眼,十人亦有八只眼,西洋人也眼八只,家母同样眼八只,猜四个字 ——货真价实

67、九十九——白

68、九只鸟——鸠

69、九号—— 旭

70、九辆车——轨

71、九点——丸

72、二八佳人 ——妙

73、二小姐 ——姿

74、二兄弟,各自立 ——竞

75、人不在其位 ——立

76、人有他则变大——一

77、人我不分——俄

78、人都到了 ——倒

79、人无寸铁——控

80、人无信不立——言

81、八十八 ——米

82、八兄弟同赏月——脱

83、刀出鞘——力

84、十一个读书人 ——仕

85、十二点 ——斗

86、十三点 ——汁

87、十五人——伞

88、十五天 ——胖

89、十元买早餐,八元买豆干——干

90、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猜一字——朝

91、十月十日——萌

92、十字架下三个人——来

93、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猜一个字——朝

94、十个哥哥 ——克

95、三人两口一匹马——验

96、三口重叠,莫把品字猜,猜一个字——目

97、三张纸——顺

98、上下合——卡

99、上下串通——卡

100、上下难分——卡 1、冷面孔(小吃,2字)凉皮

林海

2、基本相似(山西地名,2字)大同

安建国

3、免费导游(职场称谓,2字)白领

张晓红

4、垄上行(字,少笔)土

王旭

5、带头发言(职场称谓,2字)白领

周昕

6、娃娃计时(数学名词)小数点 《中国灯谜大会》第二季第七期全部比赛赛题1、陕西省(字,6笔)夹2、客套话(语文名词,2字)宾语

3、植树节(字,8笔)直

朱建鸣

1、春节前(字,4笔)日

2、梯田大丰收(成语,4字)层出不穷 不中

3、赢了不算(《水浒传》人物,2字)白胜

4、山东剧团(古代工匠,2字)鲁班

柯永文

1、半路相逢(字,10笔)格

2、影集(外交名词,2字)照会 不中

3、搬家(江苏地名,2字)宿迁

4、忠心奉献(字,4笔)中

苏凤君

1、没打断,没减分(成语,4字)不折不扣

2、数碟子(会计用品,2字)算盘

3、八戒过火焰山(菜名,4字)红烧猪蹄

甄跃鹏

1、形影不离(称谓,2字)老伴

2、加一正好(字,4笔)止

3、小说发表(山东地名,2字)文登

范必周

1、吃苦头(字,5笔)古

2、持久和平(福建地名,2字)永安 不中

3、唐太宗口谕(唐代诗人,2字)李白

4、恻隐之心(字,6笔)则脑筋急转弯3600题小贴士:脑筋急转弯最早起源于古代印度。就是指当思维遇到特殊的阻碍时,要很快的离开习惯的思路,从别的方面来思考问题。现在泛指一些不能用通常的思路来回答的的智力问答题。

0001:为什么长得高的女生可以不用卫生巾?

答案:因为深藏不露

0002:夫妻吵架之后为什么老公向老婆出了道数学题?

答案:因为老公想“求和”

0003:在哪里很容易很便宜就可以买到时间呢?

答案:网吧

0004:一个人无法做,一群人做没意思,两个人做刚刚好。请问是啥密事?

答案:说悄悄话

0005:女人什么时候才会嫌衣服太多?

答案:洗衣服的时候

0006:平胸妹子和大胸妹子,那个更容易相处呢?

答案:平胸妹子(平易近人)

0007: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

答案:眼睛

0008:一般失眠的人都在想些什么?

答案:想睡觉

0009:如果女人是本书,那么男人首先想翻的是哪一页?

答案:版权页

0010:老詹养了一只狗,并且从来不帮狗洗澡,为什么狗不会生跳蚤呢?

答案:因为狗只会生小狗

0011:如果开着一辆车,小明坐在副驾驶上,小红坐在小明后面,谁开车?

答案:如果开车

0012:为什么两个孩子恰恰好?

答案:因为不孝有三

0013:什么东西可大可小,可长可短?

答案:金箍棒

0014:火箭为什么飞的那么快?

答案:因为屁股着火了

0015:有对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兄弟,哥哥的屁股有黑痣,而弟弟没有。但即使这对双胞胎穿着相同的服饰,仍然有人可立刻知道谁是哥哥,谁是弟弟。究竟是 谁呢? 答案:他们自己

0016:有一位刻字先生,他挂出来的价格表是这样写的:刻“隶书”4角;刻“仿宋体”6角刻“你的名章”8角;刻“你爱人的名章”12元。那么他刻字的单 价是多少?答案:每个字两角

0017:一个人有三根头发,为什么他还要剪掉一根?

答案:他想做三毛的哥哥

0018:华先生有个本领,那就是能让见到他的人,都会自动手心朝上。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他是个中医

0019:老人梅友并到医院去做检查,结果医生告诉他说要看开一点,请问他得了什么病?

答案:豆鸡眼

0020:杏子从52楼跳下,为什么没事?

答案:她是只鸟

0021:两位帅哥因何为了一位长相如恐龙般的女子大打出手?

答案:打的要娶她.

0022:年年有余,为什么钱还是存不起来?

答案:因为年年都被炒鱿鱼

0023:公鹿和母鹿,谁跑的快?

答案:公鹿(高速公路)

0024:医生给了你三颗药丸要你每半个小时吃一颗请问吃完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一个小时

0025:孙悟空降妖无数,什么妖他没有降服过?

答案:人妖

0026:无聊的时候,开车游车河时,叫做什么?

答案:白花油

0027:劳资争议时,雇主应该穿什么?

答案:防弹背心

0028:灰姑娘的老爸老妈可能是谁?

答案:白雪公主与包公

0029:老王和儿子关系很好,儿子也不是哑巴,可为什么从来不叫爸爸?

答案:老王是他妈妈

0030:烦恼的时候应该吃什么?

答案:吃开心果

0031:为什么大家喜欢看漫画?

答案:无聊

0032: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会成了什么?

答案:两个人

0033:两个女人与一千只鸭子所说的话有何相似性呢?

答案:无稽(鸡)之谈

0034:为什么drj做完10下伏地挺身后,地上多了个凹洞?

答案:因为他单手做伏地挺身

0035: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坐着看电影?

答案:因为站着看脚会酸

字谜语大全及答案(第五期) 这是其次 打字一谜底/答案:些 这年头丑人占优势 打离合字一 谜底/答案:一月牛胜这很好 打字一谜底/答案:雌这半边看去是古文,那半边看去是古人,把中心抽掉,就变成女人。

打字谜底/答案:做 折枝桂花献亲人 打字一谜底/答案:佳

折干沉沙 打离合字一

谜底/答案:林火楚土里埋

赵子龙名驰天下 打字一

谜底/答案:会

赵本山自编自导又自演 打离合字一

谜底/答案:小品一手操

找到一半 打字一

谜底/答案:划

招手不见走来 打字一

谜底/答案:超

仗势霸一方,势必被铲除 打9画字一

谜底/答案:便

掌上无污点 打字一

谜底/答案:拍

掌 打字一

谜底/答案:挛

张省长到第一线 打字一

谜底/答案:引

站在一旁请不要说话 打字一

谜底/答案:靖

站在前头 打字一

谜底/答案:音

展望未来 打字一

谜底/答案:着

展示未来 打字一

谜底/答案:祥

斩草不除根 打字一

谜底/答案:早

沾水就活 打字一

谜底/答案:舌

砦门重映残边月 打字一

谜底/答案:翩

宅前屋后 打字一

谜底/答案:室

扎根务农 打字一

谜底/答案:思

增加一周 打字一

谜底/答案:同

曾经沧海难为水 打字一

谜底/答案:滩

责任制就是好 打字一

谜底/答案:匏

早退 打字一

谜底/答案:选

早上勿来 打字一

谜底/答案:易

早上晴 打字一

谜底/答案:昌

早上好 打字一

谜底/答案:晏

1

、远树两行山侧立,扁舟一叶水平流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慧

2

、远看象头牛,近看没有头。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午

3

、右邻左舍关系好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郑

4

、有样东西是个宝,垃圾堆是能找到。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土

5

、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伐

6

、有吃有穿生活好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裕

7

、一只小虫生得怪,嘴巴长在天灵盖。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虽

8

、树在台下栽,不是困杏呆。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束

9

、叔叔一只眼,百事都爱管。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督

10

、是非除去后,倾心两相伴。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陛

11

、时到日落人方归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付

12

、神州念一统,两地岂可分。

15

画字一

谜底

/

答案:鞋

13

、上弦下弦星星点点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弱

14

、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人有它大,天没它大。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一

15

、山乡水、水乡山,而今处处变了样。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绿

16

、秋波横送,细语直传。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罢

17

、请君猜谜,不言不走,且站一旁,对着细想。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粗

18

、青山两边低,八字在中间,有力支撑起,没有一文钱。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穷

19

、前前后后都要放在心上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总

20

、千里之外有人家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驴

21

、嘴八舌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哆

22

、牛之头,虎之尾,猜不着,别多嘴。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先

23

、年纪八十八,当家日日擦,一日勿去擦,全家要饿杀。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米

24

、明明有人相倍,却还不够一人。

(打字一)

谜底

/

答案:伴

25

、直而无味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妙趣

26

、照完订婚照,亲事就算成。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一拍即合

27

、仙乐风飘处处闻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不同凡响

28

、下笔忌重着墨忌浓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轻描淡写

29

、细语含羞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大言不惭

30

、弯下腰来,方能猜中。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不折不扣

31

、十六她结婚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大喜过望

32

、生了孩子忘了娘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因小失大

33

、却把西方当东方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反客为主

34

、青山隐隐,秋水渺渺。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眉目不清

35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销声匿迹

36

、谜面与谜底浑成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表里如一

37

、借其东邻米,烹出短尾羊,殷勤邀尔至,三人续文章。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欲盖弥彰

38

、既生瑜何生亮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自叹不如

3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登高望远

40

、朵朵桃花款款风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马马虎虎

41

、逗得母亲合不拢嘴

(打成语一)

谜底

/

答案:哄堂大笑

42

、小伙子,长得楞,生下来,就会蹦,不象他妈的样,不姓他爹的姓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骡子

43

细细身体长又长,

身后背着四面旗,

斗大眼睛照前方,

专除害虫有助益。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蜻蜓

44

、弯弯一大弓,头上一撮缨,活着穿重孝,死了穿大红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虾

45

、团结劳动是能手,家家住着小门楼,个个开着糖坊铺,日日夜夜忙不休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蜜蜂

46

、头黑肚白尾巴长,传说娶妻忘了娘,其实它受人喜爱,因为常来报吉祥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喜鹊

47

、铁嘴弯弯眼雪亮,海阔天空任飞翔,捕捉鼠蛇除虫害,不怕虎豹和豺狼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鹰

48

、凸眼睛,阔嘴巴,尾马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象一朵大红花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金鱼

49

瞳孔遇光能大小,

唱起歌来妙妙妙,

夜半巡逻不需灯,

四处畅行难不倒。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猫

50

、先修十字街,后造八卦台,主人中堂坐,恭候客人来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蜘蛛

51

、为你打我,为我打你,打得你皮开,打得我出血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蚊子

52

、长着两只角,翻穿大皮袄,吃的绿草草,拉的黑枣枣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羊

53

长长身体两排脚,

阴湿暗地是家窝,

剧毒咬人难忍痛,

治病倒是好中药。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蜈蚣

54

、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螃蟹

55

、个子虽不大,浑身是武器,见敌缩成团,看你奈我何。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刺猬

56

、耳朵大,脚儿小,身体肥胖爱睡觉,浑身上下都有用,粮食增产不可少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猪

57

、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呼得众人醒。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公鸡

58

、地里走,沟里串,捎着针,忘了线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刺猬

59

大姐天天逛花园,

二哥弹琴夜黑天,

三姐织布到天明,

四妹做饭香又甜

(打四种动物)

谜底

/

答案:蝴蝶、蝈蝈、蜘蛛、蜜蜂

60

大将军披头散发;

二将军黄袍花甲;

三将军肥头腮脑;

四将军瘦瘦刮刮

(打四种动物)

谜底

/

答案:狮、虎、熊、狼

61

从头到脚硬盔甲,

走起路来横着走,

张牙舞爪八只脚,

两把利剪真吓人。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螃蟹

62

、从不离水,摇头摆尾,鳞光闪闪,满身珠翠

(打动物一)

谜底

/

答案:鱼

63

、此物生的怪,肚下长口袋,宝宝带中养,跳起来真快。

(打动物一)

关于古代拆字与文字学心得体会范本三

[摘要]师德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师者,治世之本,万世之表,应志于师道、以师为荣;师者,正己而正人,须身正为范、淳风化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必勤勉治学、熟读精思;师者,知难而进,知困而学,则教学相长、不耻下问;师者,上善若水,坦荡无私,能慈爱弟子、兼容并蓄;师者,察识贤愚,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张因材施教、学以自得。探赜古人师德思想,古为今用,可为当代教师师德的培育提供思想资源和人格榜样。

[关键词]古代中国;思想家;师德

[中图分类号]g49-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06-0074-05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形象的最好描述。作为教师,不仅应掌握知识,还要有“道德”。“师德”是师之为师的基本素质。“师”本义为“军队”,后演绎为“教师”,而表示“教师道德”之意义的“师德”一词,乃为近代话语的产物。中国古代硕学鸿儒、思想巨擘们关于“师德”的一些真知灼见,将泽披后世,启迪后学。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教师均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是立人之本、为学之本。因而,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都以师为荣、以师为职志。

师者,治世之本、万世之表。许慎指出,“师”本义为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师之言帅也”[1]。“师”引申义是代表某种共通性理念、具有权威、能够教导别人、且传沿思想和观念的人,这即是“教师”。《周礼·师氏》云:“师氏,掌以媺诏王。”郑玄注曰:“告王以善道也。《文王世子》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师氏掌以前世美善之道,以诏告于王,庶王行其美道也。”按照《师氏》之记载,“师”以三德教国子,即:以至德为道本,以敏德为行本,以孝德知逆恶;同时又教以“三行”,即:以孝行亲父母,以友行尊贤良,以顺行事师长。[2]由此可知,“师”是“德”的培育者和“行”的倡导者,没有“师”,统治者便不能“教之以事而谕诸德”,就不能有健康的道德品质的培育;反之,为“师”者,若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和个体修养价值的完善,便不能称其为“师”。

孟子把教师的地位抬到了空前的高度。他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孟子·梁惠王下》),他甚至把教师凌驾于君之上:“是王者师也”(《孟子·滕文公》)。教师有崇高的地位,从事教师职业是莫大的荣幸,因为“教天下英才”是“君子三乐”之一:“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荀子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地位,他将教师看作是“治之本”:“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在荀子看来,教师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大略》)。正因为荀子的上述主张,“天地君亲师”这一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和象征符号才得以确立。[3]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行为的楷模,更是“化民成俗”的端始。

师者,传道授业,故应立定师道、悉心为教。孟子说:“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羿教人射术,要求学员应“志于彀”,即要专注于“射”这件事,唯全心全意地从事射术活动,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同理,教人者立定“教”这一过程、专注于“教”这一事业,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积蓄力量,提升自我能力。荀子亦论曰:“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荀子·大略》)所谓“壹”,即“专一”,专心致志于“教”和“学”,教者与学者皆能“亟成”,有所成就。

“志”于教、“壹”教,即是“敬”重教育事业。朱熹曾指出,做事“敬”能实现功德圆满:“敬不是万虑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尔。非专是闭目静坐,耳无闻,目无见,不接事物,然后为敬。整齐收敛这身心不敢放纵,便是敬”。[4]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论教育家之自觉时也深刻地指出,教育者敬重、专注教育事业,是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保障:“凡为教育家者,必终身以教育为职志,教育之外,无论何事均非所计;又须头脑明净,识见卓越,然后能负此重任。……教育家之成德达材,视今日之生徒即他日文明灿烂之花也。鄙人极愿我国之教育家养成此志,将来对于中国之前途固有莫大之希望,即对于自己一身亦有非常之愉快矣”。[5]“敬”是“随事专一”、“不放纵”。以师为荣,自是教者的“志”。立定此志,无有不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月第28卷第6期张瑞涛,等:中国古代思想家师德观概览二、身正为范,淳风化俗

教师是公平正义、规范价值的化身,承担着淳风化俗的社会责任。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必当身正为范,由正己而正人。

师者,身正为范,正己以正人。孔子明确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身正方教导他人,否则,教人者无说服力,被教者自不会宾服。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正人正己”的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上》),因此,“教者必以正”。若自己不能“正”,则应反躬自省:“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反躬自省的过程即是彰显自我主体性、开显自我道德理性以及提升自我道德素养的过程。

关于如何“身正”,古代思想家多有论述。如孔子要人“刚正不阿”:“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论语·公冶长》);要“诚实笃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言必信,行必果”;要“谦虚谨慎”:“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要“诲人不倦”:“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等等。孟子要人“淡泊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老子引圣人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57章);汉代哲学家董仲舒亦指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6]224师者无欲方刚,刚正而不阿,自可导民于朴实、真诚。教师“身正为范”的终极意义在于培育学生健康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墨家学派代表墨翟曾说:“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墨子·所染》)。荀子亦论曰:“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荀子·性恶》);“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威,云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论。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荀子·儒效》)。汉代思想家韩婴在《韩诗外传》云:“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7];扬雄在《法言·学行》中亦云:“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8]169。人是环境的产物。在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身正为范”,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诚如《论语·颜渊》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教师的教育活动不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还要善于解答学生对具体学科知识的疑问。那么,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者,当博览群书、勤勉治学,并能实现知识的创新与传沿。

师者,授业解惑,故须勤勉治学。孔子认为,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亦有“困而学之者”,他自身则是“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论语·述而》);“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敏以求之”体现的是求真、求知的好学精神。

教师传授学生知识,自身应该对所授知识有全面的理解,教师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身应是长流水、是源头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一桶水,诚如孟子所言:“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流水唯有填满了沟洼方继续前流,君子志于师道且有所学,方有所成就、有所规模。荀子高度重视现实世界中人的修行,强调文化积累对人德性的改造,从而主张“积习”、“化性”:“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乎。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并一而不二,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荀子·儒效》);“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教师善思明辨、勤勉问学,既是成己的必然要求,“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又是正人的基本举措,“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人,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荀子·劝学》)。汉代思想家王充的《论衡·实知》亦论述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故知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知者。……实者圣贤不能知性,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其任耳目也,可知之事,思之辄决;不可知之事,待问乃解。天下之世,世间之物,可思而知,愚夫能开精;不可思而知,上圣不能省”[6]236。王充否认有所谓生而知之之人,凡有血脉的人类,没有不学就能知道的事,亦没有仅仅靠思考就能理解的问题,有知识有才能的士人,只有“学”才能成功,唯有“问”才会知道。王充在《论衡·别通》中还指出,师者应“含百家之言,犹海怀百川之流”[6]240,教师要做到博通古今,以海纳百川之情怀,通贯诸家学说,以应对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知。

教师的勤勉治学是以熟读精思为根基的。孔子曾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宋代大儒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亦论曰:“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他在《学规类编》中亦指出:“读便是学。……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杌陧不安。……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6]313。熟读而能精思,便可充分理解原作者的意思,并结合阅读者自身的学识与修养,实现阅读文字意涵的重新诠释。教师不是传声筒,亦不是书本知识的背诵者,而是知识的讲解者和创作者。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提升自我身心修养和知识储备的过程中,要对知识有清晰的、逻辑的分析和感悟,并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与思维传授于受学者。从而,使师生为知识的创新和传沿共同努力。

教师应以“教”促进自己的“学”,以“学”反思“教”中的问题,且善于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师生共同进步。

师者,授学他人,故应知难而进、知困而学。《礼记·学记》载:“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9]教师的“教”是检验“学”之效果的最直接手段;“学”是实现“教”的合理性、准确性、思想性和时效性的基础。学而忧则教,教而困则学,学以致用,教学合一。王充在《论衡·超奇》中言:“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6]243教师要教学生,自身应要先学习。教师学习的独特性便是要将自己所学与学生的现实问题的解决相对应,而且要与时代步伐相对应。教师的教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更是要使学生创造新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新的问题。如果教师的学和教不能有效地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那就是鹦鹉学舌,是古旧知识的传声筒、代言人,而不是新知识的“创作者”,更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师。

教师与学生构成教学的主体,师生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孔子曾讲“三人行,必有吾师”(《论语·述而》)。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一方面标示出教师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师无贵贱、无长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277。师生双方既有差异性——身份、年龄、掌握知识的系统程度等有差异,同时又有共通性,皆体现出求学问道的意向性。正如朱熹在《小学辑说》中所言:“学之大小,故有不同,然其为道,则一而已”[6]306,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教学活动主体。师生在和合共存的“教学”过程中,围绕知识的积累、道德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等方面互有启发,从而消弭了地位上的差异和年龄上的差异。孔子所提倡的“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之本质正是凸显师生间平等的交流与谦诚的互相学习心态,从而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五、兼容并蓄,慈爱弟子

教师教书不应以受教者身份和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而是应赋予受教者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于兼容并蓄中播扬知识,推进人类文明。同时,教师还应慈爱弟子,推崇人本教育。

师者以正人为职志,但必尊重教育对象,赋予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权利,体现出兼容并蓄的特性。孔子曾说“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其意是指教学不应该按照当时政治地位的划分将学生也分为不同的等级和类别,“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区别”[10],主张所有人都应尽可能地拥有“平等”的受教权利。因此,在孔门弟子中,不仅有来自于华夏族的,而且还有来自于华夷族的,既有贵族出身的南宫敬叔、孟懿子等,也有贫贱之家出身的颜回、子路、子张等。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口号已然成为现行的教育理念。老子也提出了“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第49章)的平等教育观,而且他还主张教师要细致入微、洞察一切,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能够包容学生:“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子》第27章)。师者对每个学生都要负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方能充分实现学生的独特价值。[11]

教育是以知识传授为基、以慈爱关怀为本的传道过程。《论语·雍也》载:“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即冉耕,是孔子得意弟子之一,有癞疾,孔子探望他,有“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的悲叹。孔子最为器重的弟子颜渊死,“子哭之恸”,且有“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之悲叹。由此可见孔子对学生的关爱。老子则将“慈”视为“三宝”之一:“我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67章)。“慈”即“慈爱”,人有慈,“慈故能勇”,在慈爱心和同情感的感召下,人勇于谦退,勇于防御,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慈爱成为人类友好相处的基本动力。[12]教师之爱是无私的奉献,是学问传授与道德教诲的有机统一。朱熹任教五十多年,对学生爱护有加。据他的学生黄幹记述,朱熹在教学中,每学生“意有未喻”时,皆“委曲告之,而未尝倦”;每遇学生“问未切”,皆“反复戒之,而未尝隐”;每看到学生勤奋好学,皆“喜见于言”;发现学生进步迟缓,又每每“忧形于色”;教育学生,往往“讲论活典,商贯古今,率至夜半”。①朱熹晚年居建阳,创沧州精舍,和学生共食粗菜淡饭,“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如沉病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以为忧”[8]257。教师慈爱学生,学生方尊师而重道,这正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孜孜以求的“亲其师信其道”(《礼记·学记》)的理想境界。

因受教对象禀赋的差异,教师当善于因材施教而使学生获得全面进步。此外,教育活动是“授人以渔”的启发过程,“教”须使学生“学以自得”,以此实现师生间知识的薪火相传。

人之禀赋有差异,对问题的体认有程度上的深浅差异和广度上的宽窄差异,在对问题的领悟上亦有快与慢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同问题的讲授和诠释必须体现出全面性和多层次性,不能采用“一刀切”教学模式。而最好的教学模式便是启发式思维,做到因材施教。《论语》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路与冉有问孔子相同问题:“听到的道理就要照着做吗”,而孔子授二徒以不同的答案,其根据便是“求也退,由也兼人”,是从学生性格出发而推出不同答案。这样的授课方式会促进不同学生的全面发展。墨翟亦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据载,他出游各诸侯国,其弟子魏越问:“既得见四方之君子,则将先语?”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辟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墨子·鲁问》)照墨子之论,就是治国须针对最重要的事情进行劝导,“择务而从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受教对象有不同的问题,教学者只有对受学对象有清晰的认识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因材施教以“人人皆能”为基础。教师的作用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正如孟子所言:“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下》)。教学者传授给受学者特定的问题解决之道和思维方法之后,教师的传道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则进入了自我反思、自我体悟的“学以自得”的过程。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则运用潜在的“能动性”和“自觉性”学习、领悟知识,这就是“自得”。孟子讲:“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朱子对此有阐释:“言君子务于深造而必以其道者,欲其有所持循,以俟夫默识心通,自然而得之于己也。”[13]“自得”是要学人于“潜心积虑、优游厌饫”中自我悟道。陆九渊则明确以“自得”为其倡言心学的方法论原则,指出:“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14]。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亦有论:“夫求以自得,而后可与之言圣人之道”。[15]中国古代思想家以“自得”为体认真理的正途,也以“自得”作为启示门生的基本方法,强调的是灵性感悟、沉思体味。“学以自得”凸显了人的内在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材施教正是对这一能力的重视和提升。

总之,在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为师者,应志于师道、以师为荣;须身正为范、醇风化俗;必勤勉治学、熟读精思;当教学相长、不耻下问;能慈爱弟子、兼容并蓄;应因材施教、学以自得。探赜古人的师德思想,洞察前贤的师德风范,可为当代教师师德的培育提供思想资源和人格榜样。

注释:

①参见黄幹的《勉斋集:卷三十六》(《四库全书·集部》)。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段玉裁,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273.

[2]郑玄,贾公彦.周礼注疏[m].郑玄,注.贾公彦,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48.

[3]徐梓.“天地君亲师”源流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9106.

[4]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晦翁学案[m]//沈善洪,吴光.黄宗羲全集:第四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876.

[5]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国教育之前途与教育家之自觉[m]//郝炳键.近代教育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7:7577.

[6]程舜英,曹剑英.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今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韩婴.韩诗外传集释(卷五第十八章)[m].许维遹,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185186.

[8]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9]郑玄,贾公彦.礼记正义[m].郑玄,注.贾公彦,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52.

[10]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170.

[11]于述胜.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22125.

[1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312.

[13]朱熹.孟子集注·离娄章句(下)[m]//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292.

[14]陆九渊.语录(上)[m]//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0:452.

[15]王守仁.别湛甘泉序[m]//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31.

关于古代拆字与文字学心得体会范本四

【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半工半读】: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个人学习方案。

【博学笃志】:笃:忠实,一心一意。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博学审问】:博:多;审:详细。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不愧下学】: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不足为法】:不值得学习、效法。

【藏修游息】:心里常常想着学习,不能废弃,甚至休息或闲暇的时候也要学习。

【朝益暮习】:朝:白天;益:增加;暮:晚上。白天学习新知识,晚上就温习。形容学习用功。

【车在马前】: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撑上水船】:上水船:逆水上行的船只。指撑船上行。比喻学习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

【刺股悬头】:形容刻苦学习。同“刺股悬梁”。

【刺骨悬梁】: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大可师法】:师法:学习效法。值得学习和效法。

【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笃志不倦】: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

【断织劝学】: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钝学累功】: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顿学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夺胎换骨】: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发愤忘餐】: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无从增长知识,提高才干。

【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浮光略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同“浮光掠影”。

【鹘仑吞枣】: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广师求益】:师:效法,学习;益:进步。多方面学习,以增进学识。

【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汉人煮箦】:汉:汉中地区;箦:席子。汉中有个人将自家的竹席子当作竹笋煮着吃。比喻仅靠肤浅的知识去生搬硬套而不认真学习真知的荒唐行为。

【行而世为天下法】:行:所作所为;法:效法。言行要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为世人作学习榜样。

【好学不倦】: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好学不厌】:好:喜爱;厌: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好学深思】:喜欢学习,勤于思考。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喜欢学习,勤于思考,就能集会其中的含义。

【鸿鹄将至】:鸿鹄:天鹅。天鹅马上就要飞来了。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胡服骑射】: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活到老学到老】:指老人坚持学习或知识不断更新,人们永远学不尽。

【活学活用】:指灵活学习,善于运用。

【继晷焚膏】: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挟筴读书】:挟:夹持;筴:同“策”,指简册,书籍。手拿书籍,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敬业乐群】:敬业:违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