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最新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精选16篇)

最新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精选16篇)

时间:2021-06-16 02:10:10

相关推荐

最新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精选16篇)

农村创业经历范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将梦想付诸行动,成为现实,需要我们总结之前的经验。总结要有所得和启示,能够给读者带来思考和收获。这些范文反映了不同领域和主题的总结方式,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一

1993年出生的王嘉文有着特殊的身份,她既是广东培正学院大四的营销专业学生,又是农业公司的董事长。当别的同学正在为工作烦恼的时候,她在广东省廉江市开创的“牛王国”销售额已超500万元。她通过“公司+农户,互联网+公司”的经营模式,不仅帮助农民致富,更开拓了一条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

回乡探亲萌发“养牛梦”

“在大学之前,我从未想过创业,更没想过要当‘牛倌’,说到养牛,还得从20回乡探亲说起。”尽管初次见面,外表乖巧清秀的王嘉文却有着其他女生少有的落落大方,她思路清晰地跟别人聊起她的农村创业史。

父母虽是地道的廉江人,王嘉文自小却随父母在珠海长大,在她印象里,农民每天挥汗如雨,生活却较艰苦,因此,她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要和农业或养牛沾边。年,王嘉文春节回乡探亲,她发现家乡廉江市石城镇的村民为谋生计大多外出打工,也有不少村民留在家里养牛。运用传统的放养、屠宰、上市的模式,盈利微薄,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亏损。王嘉文的叔叔王培钦就是一个典型的养牛户,养牛多年,却难以致富。

在与叔叔聊天中,王嘉文发现,廉江水热条件好,牧草丰盛,养出的牛肉肉质佳、口感好,但受限于传统的养殖模式,难以规模化。“你是我们家的秀才,读的又是市场营销专业,能不能替叔叔想个致富的法子?”王培钦调侃道。但就是这句话,让王嘉文萌发了创新养殖模式,带领村民养牛致富的想法。

创新模式创建“牛王国”

在家人的帮助下,王嘉文注册成立了公司。王嘉文表示,希望自己的公司能赋予传统农业不一样的含义,通过帮扶养牛,帮助农民共同致富。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剩下的多是老幼和散户,零散劳动力过剩,但却难以形成规模性养殖。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又能帮助公司快速扩展?读市场营销专业的王嘉文想到了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公司先设置母牛养殖场,集中繁殖牛犊。针对散户缺乏承担风险的能力,将牛犊按照每斤多少价钱卖予散户,待牛成长到出栏期,再由公司重新收购。另一方面,针对想养牛却没有本钱的散户,公司先与农民签订草地放养合同,待牛出栏期,公司统一收购,按牛增加的重量所得盈利,公司和农户各一半。

两种帮扶模式中,公司负责指导及专业兽医服务,确保在养殖期间不添加任何激素,且牛再回购后,由公司统一进行4个月的育肥养殖、公司统一检验后才能上市。如今该公司与农户合作的黄牛年出栏量达1500头以上。“按照这种模式算下来,每养一头牛,一天就能收入10多元,也不用担心有风险,这样的模式对农民来说,再好不过了。”养殖户王伯领养了2头牛,如今不仅每天有活干,收入也有了保障。

除了养牛模式采用“公司+农户”外,王嘉文还把牧草也“利用”起来。公司除种植小部分牧草外,其他牧草均以0.2元每斤的价格向村民收购,让不少村民能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补贴家用。

母牛养殖场,集中繁殖牛犊。

“互联网+公司”保障销路。

养殖模式建立起来了,怎样才能把牛卖出去?依靠传统的屠宰流向市场,难以保障销路,王嘉文又开始探索“互联网+公司”的营销模式。

“廉江是水果之乡,水热条件好,种出来的牧草质量好,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养殖的牛,确保了牛的健康,牛肉更加柔韧、肥嫩。”王嘉文透露,公司的牛肉除了销向市场,还在淘宝网、大型电商网上打出品牌,销售真空包装的牛肉、牛肉丸,通过快递确保12小时内送达珠三角城市。“和传统市场销售的可见性不同,电商销售更需要打造品牌和口碑,我们对网上销售的产品要求更加严格,确保销售的牛肉和牛肉丸的纯正口感。”

王嘉文表示,如今,网上电商已初具规模,还吸引了不少回头客。下一步将建立公司官网、微店打造电商品牌,让更多人品尝到正宗的廉江本土牛肉。

为把产业链做长,王嘉文又把目光放到了餐饮业,利用火锅方式把牛肉、牛骨、牛血、牛杂利用起来。由于牛肉新鲜,口感香爽,食客赞不绝口。

帮助更多农民共同致富。

“我的目标是从养殖、加工、销售、餐饮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盈利,还可以帮到农民,现在已经初步实现了。”王嘉文表示,下一步,希望能将公司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复制,向粤西地区扩展,帮助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

目前,公司已复制“公司+农户,互联网+公司”的经营模式,在茂名建立了牛场,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粤西地区有食牛的文化,而依靠农村放养的牛远远不足以供应市场,外地进驻的圈养牛肉,由于缩减了牛的生长周期,口感差,因此养牛是一件‘大事业’。”王嘉文表示,从一个文弱的女生,到“牛老板”,长时间和农户、养殖牛打交道,对自己目前营造的“牛王国”越来越有感情。

“能够把事业和帮助村民结合到一起,是最幸福的事情,每次见到农民把牛拉到公司回购后领到钱的喜悦,自己内心也充满快乐。”王嘉文说,目前除了兼顾公司业务,还要在大学内认真学习,毕业后才能更好地施行下一步目标。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二

桂阳县有个“泥鳅大王”,叫李经武。最近,他遇到了一件大喜事:他正在申报的一项发明专利,被江苏省一名客商看重,开了很大的价钱。究竟是什么“准专利”值这么多钱?近日,笔者来到该县鹿峰街道新澄村采访了李经武。

“现在水质还可以,大家把水里的杂草捞出来,以便进一步保证水质。”李经武正穿着长套鞋在泥鳅塘里和工人们一起捞杂草。笔者了解到,他养的33亩泥鳅苗马上就要集中捕捞了,现在正是关键时期。

“听说你的“准专利”有人开个很大的价钱,究竟是什么发明值这么多钱啊?”笔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呵呵,这可是我研究了几年的成果,名称叫泥鳅专业饲料。”李经武告诉笔者,这种饲料是为鳅鱼量身订做的,既可以节约饲料成本,又能让鳅鱼长得又快又健康。

起,李经武承包了3亩水塘养殖泥鳅。几年来,买鳅苗卖泥鳅,效益平平。在该县科技特派员唐高云的指导下,他的思路豁然开朗,从开始钻研泥鳅催产、人工受精等孵化技术,经过10多次失败,当年攻克了孵化难关,掌握了先进的孵化、育苗技术。

李经武并不满足。养殖泥鳅5年来,好钻研的李经武前前后后一共拥有了泥鳅催产注射固定套、鳅苗捕捞装置、泥鳅种苗孵化池等六项专利。在竞争激烈的养殖业中,这些专利的取得让老李的泥鳅养殖之路越走越宽。

“我的盈利方式主要是靠卖鳅鱼苗和技术,只有在养殖技术上不断进步,在提高鳅苗成活率上下工夫,事业才能越做越大。”李经武说,“科技就是生产力,今年我可以卖出1.5亿尾鳅苗,产值在300万元左右,赣州、衡阳等地147家养殖户慕名而来买苗子,就是看中了我的养殖技术和鳅苗成活率高。”如今,李经武与本县和外地的187户养殖户签订了长期供苗合同,带动养殖面积1700余亩。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三

两名80后青年立志为家乡造福,放弃原单位高薪,潜心于养殖白对虾,并终获成功,也填补了我省养殖白对虾的空白。这是记者8月18日在榆中县青城镇采访获悉的。

长在黄河边,两发小大学生弃高薪改行。

8月18日,记者慕名来到榆中县青城镇东滩村黄河边,这里分布着多个养鱼的池塘。记者看到两个年轻人正在忙碌着,黝黑的皮肤、麻利的动作,让人很难相信他们曾是两个拿着高薪的80后大学生。在4台大型增氧机的轰鸣中,密密麻麻的对虾在池塘里游弋着,而用地笼捕获上来的白对虾在水盆里蹿上蹿下。

今年29岁的陶文清和30岁的曾桐堂是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后来分别考进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和大庆石油学院钻探专业学习。毕业后分别至长庆油田和省建投四公司工作,经过几年的摔打,已分别成为单位青年骨干,年薪均超过了10万元。

但单一的工作令两个年轻人慢慢有了乏味感,并产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我们都是吃黄河水长大的,能否在水上做点文章,南方很多人靠养殖发家致富,我们能否也试试,干一番自己的事业?”曾桐堂最先有了这个念头,却遭到妻子和父母的强烈反对。于是他想起了好哥们陶文清,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顶着压力,曾桐堂首先自费前往辽宁盘锦、山东东营、内蒙古包头、海南海口等地考察、学习养殖南美白对虾等热带水产品种。

自筹20万,在黄河岸边养虾成功。

在掌握养殖技术后,,两人辞去了别人都羡慕的高薪工作,自筹资金20万元,来到河对面的青城镇东滩村,以入股形式承包了2个10亩大的鱼塘,清理了池塘底,并从外地运来4台大型增氧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今年6月9日,120万尾南美白对虾种苗从海口空运而来,看着肉眼难辨清、每个仅8毫米大小的种苗进入水中,两人的心都提到了喉咙口。“从海水变为淡水,虾苗落地最初的10天是最重要的,我俩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盯在池塘边,每天下午都要检测ph值、亚硝酸含量、氨氮含量,发现问题随时处理,遇上暴雨、冰雹天气,我们更是紧张得夜夜睡不着觉。”曾桐堂回忆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勤劳作,第一批南美白对虾终于养大了,成活率达到50%,平均体长10-15厘米。已“嗅”到商机的水产商已抢先将两个池塘的五六十万尾白对虾全部订购。

创业成功,南美白对虾落户榆中。

最早指导他们进行养殖的甘肃省水产养殖科技中心主任开守仓高兴地说,此前我省也有一些企业和个人尝试养殖白对虾,但都没有成功,要么成活率低,要么产量少。像这两个大学生养殖的白对虾,不论是成活率还是单产量都是很高的,填补了我省养殖白对虾的空白,也有效利用了当地的盐碱地,开辟了我省养殖新模式。

陶文清介绍说,南美白对虾富含高蛋白,营养价值高,出肉率达60%,此前只能从外地空运来,而且多是死虾,本地培养成功白对虾,将积极供应附近的兰州、白银市场,让更多群众品尝上鲜美的活虾。

东滩村村长李奋忠告诉记者:“近年村民养殖遇到瓶颈,养鱼利润也小,两个大学生养殖白对虾成功,给群众增收带来了新的希望,既能降低成本,还能解决就业,并增加收入,真是一举多得,村上将支持年轻人扩大生产。”

“根据青城的气温,这种白对虾一年能产两季,今年初次养殖成功,除去各种成本,利润有十多万元,我们明年将增加养殖螃蟹等品种,同时将产品正规包装打造,拉长产业链,形成产销一条龙,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陶文清信心满满地表示。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四

“如今大棚黄瓜开始上市,销量也可观。”6月27日,在西沟办事处灰昌沟村的蔬菜大棚里,一个皮肤黝黑的庄稼汉正忙碌着,他就是张怀义,曾是新疆库尔勒的一名铁道兵。

“父亲是老红军,从小我就有一个军人梦。”提及当初应征入伍,张怀义说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当兵也是为了给自己找条出路。17岁参军入伍,成为新疆库尔勒一名铁道兵。在部队5年间,张怀义参加过两次抗洪,并于1977年在涵管设置时荣获三等功。1978年,张怀义在一次出任务时,腰椎压折性骨折,无奈只好离开军营。

退伍回乡后,张怀义先后在学校教过书,当过村支书,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1991年,张怀义带着妻儿进了城。尽管医生和家人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不要干重活,然而,家庭的贫困让他不得不外出打工,在工地上挑砖、挑沙、拌水泥浆,什么脏活累活他都干,可是家里的生活依旧艰难。

“打工总是付出很多,回报却很少。”张怀义觉得必须要寻找新的致富路,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经过多方考察,张怀义最终决定种植大棚蔬菜。张怀义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在山里生活,有种地的经验,而且县上对大棚种植也有诸多帮扶政策。”于是张怀义便向亲戚朋友们四处筹钱,最终筹集了30多万元的创业资本。

他在西沟灰办事处昌沟承包了32亩地修建了18个蔬菜大棚并购买了相关设施准备种植蔬菜。满怀信心的张怀义开始了大棚蔬菜的种植由于经验不足蔬菜大棚刚建成时突发大火烧毁了5个大棚造成经济损失5万多元。

西沟办事处党委班子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前往大棚基地察看损失情况,并给予了1000元补助金,又向县农业局申请到3万元补助金,同时他还收到金桥工程6000元的扶助款。党委政府给予的各种帮助,无疑是为张怀义雪中送炭,损失降到了最低。

搞大棚种植,光靠种地的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技术支持。创业初期,县农业局为张怀义种植蔬菜专门委派了技术员,每当有技术难题时,技术员都会及时的到大棚里进行现场指导。张怀义自己也四处考察学习,每天天不亮就一头扎进大棚里,研究种植技术。为了便于管理,张怀义还在温室边上搭建个小房,将家安到了地里,方便随时查看蔬菜的生长情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怀义终于摸索出一套科学完善的大棚蔬菜种植经验,蔬菜质量和产量有了显著提高。他的蔬菜大棚里的西红柿和青尖椒种植技术得到了改良,只种一茬就可以收获到11月底,蔬菜产量大幅提升。如今,张怀义的温室大棚种植了芹菜、黄瓜、西红柿、香菜、小萝卜等新鲜蔬菜。由于这些温室蔬菜使用有机肥,绿色无公害,在市场上备受青睐,非常抢手,仅纯收入就有15万多元。

如今,张怀义成立了“德子祥云农业合作社”,并被县民政局授予“退伍军人创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谈及自己取得的成功,张怀义的言语中满是感激,“部队五年的锻炼,练就了他的体格,铸就了他肯吃苦、肯钻研、不放弃的个性,退伍后又抓住了创业好时机。现在大棚基地能有今天的规模,特别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五

申雨鑫,湖南邵东人,小学文化,14岁出外打工,做过保姆,干过工地活,开过理发店,打工路上屡次不顺。她以6000元起家,创办了申鑫振动棒加工厂,创业历尽磨难,但她并没有气馁,咬牙坚持。

不到三年的时间,销售业绩由当初的80万元提高到了现在的600多万元。她的传奇创业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上百个代理商主动找上她要做她的产品代理,第五届全球网商大会上她获得了内贸30强。她的成功无疑是她努力的结果,她常说:“我以前的经历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下面一起关注申雨鑫的讲述。

苦命的童年从小我就出身在一个很苦的家庭,父亲是个残疾人,他只有三根手指头,大姐大我八岁,二姐大我两岁,弟弟比我小六岁,从小我家就受到村里人的欺负。那时家里穷,每天经常为了吃饭的问题而发愁。想想那些日子当时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听到父亲和母亲正在商量说要把我送给远房的舅舅收养。第二天我哭着喊着被舅舅抱走了,就在我抱走的那一瞬间,父亲老泪纵横,不敢看我,转头就进了房。

可三个月后,父亲来接我了,看到我抱着我痛哭涕零的诉说自己:自从你走后,我天天做梦都梦到你,我怎么就那么狠心,把你送给别人啊,这到底是我造的那门子孽啊,我被接回家了,那一年我5岁。

从我懂事起,我经常看到父亲眼里流露出太多的无奈,那时,真想替他分担所有的一切。我大姐读书很用功,也很懂事,每次从学校回来,她都要抢着活干,我5岁就跟着父亲一起上山下田,到我11岁时,我就收割打稻谷了,家里4亩地,一到秋收季节,都是我一个人踩打谷机,我爸在旁边帮我递禾,然后两人一起把谷子搬回家。

大姐也很争气,高中两年就考上了师范大学。大姐考上大学后,父亲觉得好日子要到了,我为了供大姐上大学,更是把大人们要做的活也揽了下来,父亲看到我做事情来还真的象大人那么一回事,虽然心疼,但还是很开心,常说我这个女儿聪明是聪明,就是不喜欢读书,其实我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看到家里那么苦,只想早点帮父亲分担一点,父亲的双手不方便,我也就成了父亲左手右手的依靠了,他不能做的活我都会尽力去替他完成。

也许上天有意弄人,就在家里的日子渐有起色的时候,父亲却病了,是精神上的问题,很多人说是父亲想事情想得太多了,压力太大,他有苦没处诉,有气没处发,憋在心里憋坏了。有一天,我上山砍柴去了,等我回来后,发现父亲不见了。两天后在下游的一只大船底下发现了父亲的尸体,当时那场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父亲一身肿胀,全身发紫,大家把他捞上河来,抬回家中。

此时家里穷的连买口棺材的钱都没有,有人说火化吧,可我说父亲这一辈子已是够惨的了,我不想让他走后还尸骨无存,于是亲戚们凑了1000块钱,把父亲安葬在了家屋背后的小山上,那年我13岁,父亲55岁。

14岁开始外出打工。

在我14岁那年,亲戚带我出去外面打工,在工地挑过灰浆,那种活太苦了,肩膀经常肿起来,一个月下来才几十块钱,这样的工作不适合女孩子。15岁去桂林打工,开始给人家做小保姆。那个主人家里开了一家发廊,所以有空的时候就会学着洗头发,慢慢老板看我做得很好就让我做洗头工,我不怎么喜欢剪头发这行,但我清楚知道,这个社会没有手艺想生存很困难,我逼着自己学,看师傅怎样操作,我有时候跑到老乡工地上给他们剪头发。几个月下来,我成了店里的得力助手。

16岁就在一个店里当师傅,我经常看高档师傅剪头发的技巧,很快在那一条街,我的手艺算是上等的了。这样打工2年,在我18岁时,我和大姐借3000块在桂林开了一间小发廊,想开始的时候,18岁的我看起来太小,有些人很怀疑我的手艺,但剪完他们说比一般的好很多。后来我开始带徒弟,剪头发3块5块的,一天忙到晚,生意越来越好,一个月纯挣2000左右,那个时期能挣这么多钱,已经超过普通工人十倍工资。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六

5月5日,在章丘普集北孙村北山坡地里,孙辉正在示范怎么刨丹参,一撅头下去,鲜红的丹参根带着泥土“跳跃”出来。而如今,很多村民开始种植起丹参这种中药材,目前全村种植总面积已接近400亩,亩产可达2000公斤,每亩均净收入超过6000元。而这与孙辉努力密不可分。

初,章丘在全市推广种植中药材,北孙村迅速试种10余亩并取得成功。然而,“初战告捷”并未换来积极响应,多数村民仍顾虑重重:虽然试验田初见成效,但全村土地是否都适合种植中药材?如果大规模进行种植,那么药材质量和市场销路又如何保证?恰逢此时,一位名94年出生的年轻人孙辉也将创业方向锁定与中药材行业。

通过在校的创业经验和市场调研,孙辉发现中药养生制品和中药化妆品颇受欢迎。在7月大学毕业后他决定回乡创业。借助章丘市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的契机,他注册成立了山东泽辉药业有限公司,并通过与镇村积极协调,流转土地300亩,厂房也在不占用耕地的原则上回填荒沟建厂。

小规模的丹参种植让起初半信半疑的普通村民尝到了甜头,然而如何让更多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体分享到这一实惠,推进精准扶贫?北孙村党支部和泽辉药业想到了一起,成立合作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同时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底,在市、街道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北孙村以山东泽辉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联合140余户村民登记注册了“章丘市泽辉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功吸引28户47名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丹参种植,丹参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为使贫困群体能够从产业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合作社主动提供种苗补贴和资金垫付,使贫困户实现“零成本”种植,并为贫困群众办理了种植保险,保额最高达每亩一千元,确保贫困户“旱涝保收”。在生产销售环节,在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合作社与全体贫困户签订了中药材购销协议,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优先收购。丹参进入收获期后,由合作社向贫困户免费提供山区丹参采挖专用机械采挖,提高劳动效率。

泽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原有320亩的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已逐步发展成辐射周边10余个村,共计1800亩的丹参种植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条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条。不仅如此,北孙村在实现自身脱贫致富的同时,还与垛庄十八盘村结成了帮扶对子,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农用机械,并收购该村种植的500余亩中药材,从根本上解决了南部山区村的中药材销售难题,进一步确保了中药材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孙辉的成功创业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也离不开章丘市的大力扶持。该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围绕返乡大学生、在外务工经商能人、退役士兵、本地青年致富能手等群体统筹发力,通过项目扶持、创业培训、金融服务、挂职锻炼等22条政策,激励引导更多章丘籍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持续优化县域人才发展生态,加快建设省会双创人才开发“综合实验区”,全面构建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的发展态势。

截至目前,章丘市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政策资金,新扶持回乡创业人才领办创办企业、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128个,支持69家回乡创业企业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嬗变,推荐11名创业人才挂职镇街团工委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在创业人才中计划新发展党员15名,一批年纪轻、懂管理、有致富头脑的优秀人才正在成为引领城乡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骨干力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七

“从当年26万元起家,到现在我200亩水面全部吃现金!”中午刚喂完鱼的胡志平,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赊销盛行的海南文昌,全现金经营者可谓屈指可数。据介绍,当年胡志平跟父亲来到这里,以60元/亩低价租来这片基地,开挖鱼塘养鱼次年就赚了50万元,经营多年基本每年赚钱,逐渐从老家吸引了不少同学过来养鱼。现在,当初跟着他过来的几位同学,也已经发展成当地的养殖大户。

目前,胡志平共有两个基地,除了湖山水库区的80亩养殖水面外,在翁田还有120亩左右鱼塘,日常管理工作交由工人打理,胡自己负责监督指导;而湖山水库这边的鱼塘则常年主要由妻子打理。

文昌不少地区由于水源不足,养殖过程中取水较难,而胡志平的基地刚好处于文昌市最大的水库——湖山水库边上,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成了他养鱼的一个先天优势。除了可以加深鱼塘水深,夏天降低鱼塘水温,冬天保持水体温度外,平时也为鱼塘加水换水提供了便利。

胡志平将湖山水库养殖基地的80亩养殖水面分为4口塘,其中一口小塘,只有1亩左右面积,用于标粗,从苗场拿6-7朝的苗回来,一次放15万尾左右,大概标粗一个月时间过塘。此外,除了正常一次标粗一个月,然后以3000尾/亩的密度投放至其他三口养殖塘里外,如果有鱼塘还有存塘大鱼没出,则会将这些小池标粗过一次的苗先过塘到养殖塘继续标粗,待到其他养殖鱼塘规格鱼出完后,此时二次标粗后的鱼大概长到3两左右规格,就将全部鱼同样按照接近3000尾/亩的密度再次进行分塘养殖。

标粗过塘最明显的好处是可以缩短养殖周期,“我这边一年最多可以养2造鱼,慢一点也可以做到两年出3批鱼。”

勤增氧重调水善控料。

即使鱼塘占有水源这一先天优势,胡志平夫妻对于鱼塘的水质管理工作仍然不马虎。“胡老板平时调水工作做得好,打氧也厉害。”路上,翔泰业务员量哥向《农财宝典》记者简单介绍胡志平湖山水库养殖基地的基本情况时特别提到。胡志平自己也表示,虽然是水库水源,但是进鱼塘后仍会用二氧化氯或者漂白粉对水进行消毒,标粗苗分塘时也同样先将鱼塘消毒后再放苗。

由于水源有保证,胡志平的鱼塘水深一般保持在2.8-3米,比文昌一般的2.5米水要深,这也是其放养密度比一般养殖户高500尾/亩左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胡志平还透露,自己的鱼塘平时注意底改工作,天气热时如果发现鱼浮头,先试着将氨氮降下来,实在不行就在白天换水,每次换水不超过20公分。平时增氧机也开得勤,从晚上9点一直开到早上9点,“这边光电费一个月就要6-7千元!”

由于消毒、调水等工作做得好,即使在高温期,胡志平的鱼塘死鱼也少。“一天一口塘最多捡4-5条死鱼。”

为了降低饲料成本,胡志平现在现金购料,而在饲料的选择上,他十分注重饲料的性价比。目前,胡选择的是翔泰的罗非鱼料,跟很多养殖户选择“翔泰”一样,除了看重它目前海南市场占有率领先,也是产能最大的罗非鱼加工企业外,更看重它的高性价比。“按照一包80斤的颗粒饲料出鱼量计算,使用翔泰饲料,我平均可以出鱼55斤,最高时达到59斤!”明显高出50斤合格线一大截。

有了好的饲料,也需要相应的投喂管理,才能体现饲料的效果,降低养殖成本。关于喂料,胡志平夫妻有自己的一套:标粗期间,标粗池的投喂实行少量多餐原则,一天喂料7-8餐;分塘后一天喂两餐,分别于上午9:30-10:00及下午1:30-2:00投喂,逐渐加量;待到4-5两规格时开始喂足料,以一口塘8万尾鱼计算,一天两餐共投料14包;鱼达到7-8两规格时再加大量至两餐16包。此外,在日常的投喂中,会在饲料里面拌一些菌克之类的一起投喂,抗菌和消毒。

随着气温升高,鱼吃料速度受影响,加大了鱼塘水质管理压力,鱼发病率增加,不过,胡志平并没有因此明显控料,“我们不会不喂料,但会根据实际适当减料,比如一天减少两包料。”老板娘继续补充,“像今天天气好,我们都是正常喂料。”

此外,胡志平特别提醒,如果发现天气不好,减料速度要快,而天气好转后加回料时则要循序渐进,以防引起应激。

文昌不少地区由于水源不足,养殖过程中取水较难,而胡志平的基地刚好处于文昌市最大的水库——湖山水库边上,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成了他养鱼的一个先天优势。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八

尹玉哲深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在创建企业努力实现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他时刻不忘家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努力回报社会。有感于寒门学子求学的艰辛,尹玉哲成功地帮助了当地近百人次的贫困生迈入大学校门,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企业感召力。

尹玉哲毕业于莱阳农学院,毕业后他分配到了博兴县第一油棉厂工作,因工作表现出色,2001年被调入华康食品有限公司,他扎根基层一干就是。,三十而立的尹玉哲,创业的念头愈发膨胀。以前,因为业务关系尹玉哲经常回自己的家乡无棣县,也进行了市场调研,发现当时樱桃谷鸭养殖在黄河以北相对空白,在无棣县更是缺少,但无棣的养鸡业发达,养殖环境好。3月份,尹玉哲不顾父母家人的反对,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与其同学一行四人筹集30万元,成立了无棣县智诚鸭业有限公司,开始了漫长的创业之路。

一个好不容易从庄稼地里考上大学,在城里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不错收入的大学生竟然回农村养鸭创业,在公司受苦受累的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说不干就不干了,村里人都认为尹玉哲就是没事找事,对于他的创业,大家都不看好。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创业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没有资金的支持,尹玉哲也经受了这样的考验,由于公司成立初期资金受限,没有资金聘用人,他同时以工人的身份在鸭场工作,和普通工人穿着一样的工作服,清理鸭粪、喂鸭、捡蛋……工人干什么活他也干什么活。没有地方住,他就住在不到10平米的办公室里,办公室的门后面始终放着一个折叠床,到了晚上把折叠床拿出来,办公室就变成了宿舍。

由于没钱,在养殖大棚上也只能采取边建设边养殖的方法,首先建设了4个低标准养鸭大棚。6月份,公司购进了第一批4700只鸭苗,随后经过向好友借资,每隔二个月购进4700只种苗,连购6批,价值60万元。初,6批种鸭苗陆续出现效益,半年后,公司纯收入达到80万元。在尹玉哲的人生中,这是第一次赚到这么多钱,虽然辛苦但他感到特别满足,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发展过程艰难重重。

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给正处于发展中的智诚鸭业有限公司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几个月的时间,公司全部投入不仅瞬间化为乌有,还背负了100多万元的债务,当时每个月的亏损最多时达到30余万元,最少也有10余万。这时,所有的压力都上来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出现危机,资金链被卡死了,企业步入绝境。

如此巨大的打击,让所有的压力一拥而上,很多人都在劝他:“算了,别再折腾了,再继续下午,窟窿只会越来越大,现在收手,还来得及。”

此时的尹玉哲真的是懵了,他感到及其的孤独与无助。曾经满满的鸭舍,如今空空荡荡,进去后再也听不到咯咯咯的鸭叫声,尹玉哲整个人都垮了。他习惯于没事的时候去鸭舍转转,可如今却越转越觉得凄凉。

鸭舍加相关设备花了100万,3万只鸭从进苗到产蛋又花去近200万。创业一年却遭遇了倾家荡产,连满足孩子的生活费、学费都成了问题。养鸭行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公司不能停产,停产后要想再次发展,至少要经过近两年的时间才能获得收益。干这一行投资太大,他的鸭场要投资的话,要投资好几百万。钱的来源根本就不好弄。大家都觉得尹玉哲这下很难再起来了。

与此同时,尹玉哲开始四处找朋友、同学、家人筹集资金。凭着创业之前及创业这一年来的诚信经营模式,尹玉哲打出的求救电话基本得到了回应,最多的客户一次性拿出12万元支持尹玉哲的创业梦想。就这样,在已经背负高额债务的情况下,尹玉哲又借来了300万的外债,继续经营鸭场。资金有了基本的保证之后,公司状况开始好转。

12月31日,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忙碌了一天的尹玉哲回到公司,把车放进车库后在车上痛哭了半个小时,回首过去的一年,经历了太多太多,这一年的路走的很难很难。

热心公益奉献社会。

尹玉哲深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在创建企业努力实现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他时刻不忘家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努力回报社会。有感于寒门学子求学的艰辛,尹玉哲成功地帮助了当地近百人次的贫困生迈入大学校门,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企业感召力。

创建企业至今,尹玉哲先后拿出了2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教育事业、修路、扶贫、慰问敬老、福利院等。3月,在无棣县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公司成立了星火义工智诚公司志愿者服务基地;11月,智诚公司被山东公益联盟评为“爱心企业”,这是滨州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同时,为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公司特意招收了60多名特困职工在公司工作。多年来,公司先后培养出200多名农村“养殖专家”,这些人大部分成为致富的带头人,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续写荣誉争创佳绩。

尹玉哲领导的智诚公司自创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企业制度,逐步完善健全了企业的管理体制,创建了提高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以及加强培训与晋升的绩效考核机制。凭借科学的决策和一流的管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在市场运营和综合发展上实现稳步跨越,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各项制度的创建与完善,也为智诚全体员工创造了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工作环境。

同时,公司以传统国学的仁义礼智信为基础,结合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全体智诚人营造了一种良好的企业氛围。全体智诚人践行稳健远行、睿智诚信的企业价值观,遵循选择智诚、享受真诚的经营理念,形成了独具智诚特色的工作作风和企业文化。

在国家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尹玉哲于投资500万元成立了无棣智诚商务宾馆、投资1.03亿元成立滨州世旭塑木有限公司、同年6月收购无棣县恒元贸易有限公司。站在新的起点上,尹玉哲带领的智诚集团正呈现出蒸蒸日上、全面发展的新气象,智诚人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向着打造百年智诚的美好愿景迈进。

截止12月,公司资产总额达2.17亿元,智诚鸭业年销售额2.93亿元,世旭塑木年销售额4999.86万元,智诚宾馆年营业额500余万元。

从30岁开始创业,短短七年时间,一跃成为一家资产2.7亿元的公司老总。尹玉哲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先后荣获“第八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山东省(第一批)中小企业创业与辅导师、第八届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山东省青年创业导师、“滨州市优秀青年企业家”、“践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家”、“红十字工作先进个人”、“滨州市十佳最具社会责任感中小企业家”、并担任滨州市市中小企业协会理事、滨州市第十届政协委员、滨州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师等职务。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九

一对90后大学生情侣,一个放弃保研机会,一个放弃留学法国,回到家乡四川中江县富兴镇山间的小农场里养鸡。两人共投资50多万元,办起养鸡场。他们去年11月开始售卖产品,3个月销售额已达50多万元。

放弃深造机会携手回乡养鸡。

在富兴镇,从德中公路下坡走100米左右,这里便是两人开设的养鸡场。“这些鸡已经被别人买下了。”彭雨指着一群正在来回踱步的鸡,大约有100只,奇怪的是有一些鸡的眼睛前还戴着一个红色的挡板。“那是给鸡戴的眼镜,因为它们喜欢打架。”

与土鸡做邻居的是野鸡,见到有人进入它们领地,它们当中的一些扑棱扑棱地飞了起来,如果不是上面盖了一个天网,肯定全部飞出去了。除此之外,鸡场里面还有贵妃鸡等,一共有3000多只,最多的时候饲养了6000多只,而饲养这些鸡的是一对90后的大学生情侣,一个刚毕业,一个还是在校大学生。“我是西南大学动物科学系的学生,去年毕业。她是四川外语学院南译学法语的,今年六月毕业。”彭雨说,他们俩都是德阳人,是高中同学,为了爱情就都去了重庆上学。为了毕业在一起,自己放弃了保研,而她也放弃了留学法国的机会。“我们班上一共28人,其中有三个人可以去法国留学,其中就有我一个,但是一想到又要分开几年,双方都很舍不得,所以商量之后决定回到家乡养鸡,家里人也很支持,把辛苦攒下给我留学的钱给了我们创业。”戴滢说,养鸡场取名为爱苜生态农场,取自于法语词amour,是爱的意思,并且还种了大量苜蓿草,给鸡食用。

克服重重困难情侣在创业中成长。

据了解,彭雨在大学实习期间,就去过农场实习,毕业之后,有农场想聘请他当场长,月薪万元,并解决住房问题。不过,这个敢想敢闯的男孩决定自己创业。“给别人做不如给自己做,自己创业还比较自由。”

去年3月,在亲人的帮助下,鸡场在一片荒草丛中建起来。记者看到,除了他们修建的火砖房子外,周围还有许多破烂不堪空置的泥土房。谁能想到,一个被家人精心呵护的90后独生子彭雨曾在这么破烂的泥土房中住过好几个月。

彭雨说,养鸡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最开始的那半个月,天天晚上遇上下雨,为防止鸡感冒,必须要把鸡赶进去,但是没多久又要跑出来,于是他不得不守在鸡舍旁边,很多时候是通宵。

女友戴滢说,在学校日子很逍遥,躺在床上上上网,和朋友逛逛街买衣服,而在这里要忍着被蚊虫叮咬,住着破烂的地方,睡不好觉,还要自己煮饭,成天和这些鸡打交道,弄得衣服很脏,心理落差真的很大。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年却让这两个90后的独生子女成长不少。“以前的家务事,她都不会做,现在基本上都会了,也不挑食了。”彭雨不断地对女友点赞。而彭雨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担当,让他由小鲜肉变成一名事业心强的男生。

质疑中迎收获通过微信谈生意。

“最开始我们在这里开养鸡场的时候,也遭到了当地村民的质疑,说这么年轻的娃娃,还是大学生不去城市找工作,跑到农村养鸡,养得来不哦?”不过,八个月的努力证明彭雨能行,由他一个人喂养的第一批鸡成功出圈。“我和戴滢的爸爸用火三轮拉了30个野鸡到菜市场去卖,迅速地引起了大家的围观。”

30只鸡很快卖完,一共卖出了多元钱,这让彭雨尝到了收获的味道。后来,除了卖鸡之外,他们也卖鸡蛋。两个月前,由于鸡的产蛋量升高,一时又找不到销路,两人走上街头开始卖蛋。

“他用扁担挑着装着鸡蛋的箩筐,而我抱着野鸡,来到文庙广场。”两个年轻人的这身打扮和行头,迅速引起了广场上人的注意,有人说,一看就不是农村来的,会不会是骗人的哦。尽管有质疑,但是他们的鸡蛋很快就卖了200个。

因为太年轻,很多商家看到他们第一眼,并不是十分信任,因此目前也只是少量商家愿意和他们做生意。“今年我将为一家酒店和四家柴火鸡提供产品。”彭雨说,目前,他们最主要是通过微信与商家联系,也把鸡蛋放在超市展览,提高知名度。力争今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据中新社电)。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十

报纸一卷,或者举起拖鞋一拍,这是我们对待“小强”的标准动作。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蟑螂是害虫,人人喊打,但胶州胶西镇孝源店子村村民王卫祥却乐意为它们亲手制作一个温暖的“家”,还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在他眼中,这些蟑螂是“宝贝”。

如今,王卫祥通过饲养土元和蟑螂,做成干品直供制药厂,已经成为青岛、潍坊、大连一带的养殖名人,年利润过百万元。

偶然时机转行养殖业

“土鳖”别称地鳖虫、土元、地乌龟、蟅虫,是一种紧缺的中药材,常在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下活动,而随着现代城市的改造及自然环境的改变,“土鳖”这一物种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能够从事蟑螂和土元饲养也是机缘巧合。”王卫祥告诉记者,因为家里比较穷,虽然成绩很好但没有参加高考就辍学了,过去几年间,他在工厂做过小工、在超市打过杂。

,王卫祥跟妻子在北京做防水沥青建筑工作,到安徽亳州出差时看到当地的药材市场上土元干品供不应求,而且很多当地居民都因饲养土元而致富。“我对土元并不陌生,后来我就想着能不能自己也饲养土元。”王卫祥说,,他们夫妻二人从北京辞职回到了老家。

但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遭到了家人、亲戚的一致反对。

“养殖土元、蟑螂在咱这边属于新生事物,家人都说如果真的能赚钱,别人都去干了,还能轮到你吗?”王卫祥苦笑着说,当时说啥的都有。,王卫祥拿着在北京打工攒下来的4万块钱开始了创业之路,并从亳州当地养殖户手中学习了养殖技术,购买了一批虫卵带回老家孵化。

创业总是有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是第一次孵化土元种苗,可能温度太低,卵鞘全部死掉,四万块钱打了水漂。

王卫祥和妻子在家关着门抱头哭了好几天。“还好,妻子一直鼓励我坚持下去。”王卫祥说,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于是又从银行贷款4万元,重新进行培育,经过8个月的努力,这次他终于成功了。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王卫祥直接跟制药厂签了订单直供制药厂,目前他自己土元养殖面积是2000多平方米,仅土元一项能给他带来60多万元的收入。除此之外,还有留下一部分母体土元产卵育种,每年种苗的销售收入也有二十多万元。

“今年土元的养殖面积已经达到三千平方米,产量在3万斤以上,毛利润将达到百万元。”王卫祥告诉记者,饲养土元关键要掌握食物的干湿度,土元是昼伏夜出的动物,最爱吃麸皮和蔬菜,如果食物水份太大的话,土元容易拉肚子,每天只要在傍晚的时候喂养一次即可,每平方米每天的喂养费用还不足三角钱。

王卫祥说,每平方米的饲养池能养殖出活体土元50多斤,晒干后能出10多斤干品,现在土元的收购价格一直很高,通货每公斤在50元左右,特货达到了60元,现在每年土元干品就可以收入七八十万元。土元饲养8个月就可以达到出货标准,还有留下一部分母体土元产卵育种,母土元产卵三个月后,相当于“高龄产妇”,立即淘汰晾晒成干品销售,每年种苗的销售收入也有三四十万元,加起来年收入达到百万元。

让“土鳖”住进“楼房”

记者来到青岛天尚土元养殖基地,刚推开饲养室的门,感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尽管室外非常寒冷,但饲养室内却暖融融的,在狭隘的养殖室过道上,两名工人正在筛选土鳖的变异品种。屋内被分割成四排,每排分六层,每层又被分割成一平米的单间,每层饲养池里的土鳖爬来爬去,养殖基地负责人王卫祥正在给饲养池添加饲料。

“这是我自己设计的立体高密度养殖法,饲养室没有任何取暖设备,靠土鳖自身发热,室内恒温常年保持在30℃以左右。”王卫祥告诉记者,他采用的是立体高密度恒温养殖技术,是靠虫体自身发热保持室内温度,不受天气影响一年四季保持室内恒温,即省力又省工还节省了取暖费用。王卫祥利用这种饲养模式把室内的空间全部利用起来,不仅大大提高了土鳖的养殖密度,还靠着这种立体养殖技术,把土鳖的养殖周期从3年缩短到了8个月。

多种经营拉长链条

土元的收益挺可观,但王卫祥并不满足这种单一的养殖模式。“再赚钱的东西你也不能保证它没有价格跌入低谷的时候,咱得把它发展成一个致富链条,才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为了拓展经营品种,王卫祥又把主意打到了蟑螂身上。在王卫祥的青岛天上土元养殖场里,封闭昏暗的养殖室内整齐地排列着数架夹板,夹板之间呈三角形,数千万只蟑螂就住在这样的百叶“蟑螂屋”里。

王卫祥所饲养的蟑螂品种是美洲大蠊,原产于南美洲,其提取物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而且蟑螂的习性和土元差不多,也喜欢黑暗,只不过土元喜欢在土里,蟑螂喜欢趴在墙壁和石棉瓦做的层断上。王卫祥将两种虫子混养,使得饲养空间、饲料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无论是蟑螂还是土元,都属于昼伏夜出的物种,所以喂养时间要注意,必须要在下午六点之前喂完,如果太晚,很容易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王卫祥强调,除了喂食时间外,喂食的食物也要注意一点,“如果只按照土元的口味喂食蔬菜的话,容易引起蟑螂腹泻,不利于其成长。”

“目前,合作社蟑螂饲养面积是600平方米。”王卫祥介绍说,蟑螂的价格要高一些,基本在每公斤90元以上。差不多一年能达到20万左右的利润。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十一

采了山核桃种香菇,割了水稻栽大球盖菇,废弃的桑枝、桃条、玉米芯、茭白叶收了来培育黑木耳、金针菇、秀珍菇……同样的土地、同样的资源,以一种神奇的方式开始新循环。这是一个变废为宝的梦想,亦是一个发展新型农业的梦想,两个梦想借助科技力量变成生动的现实。

进入6月,帅胜杭的手机就“热”起来了,电话一个接着一个。

大大小小的货车从上海、江苏、杭州市区开到他位于临安岛石镇山川村的种植基地前,等待收购今年的新品。

“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说的是每年白露节气,临安山农开始采摘山核桃的丰收场面。眼下刚进入夏季,这位山农却已经靠着山核桃迎来“满地金”。

这是怎么回事?

“山核桃的废弃物,最外层的蒲壳和做手拨核桃剩下的硬壳,晒干、粉碎后做成菌棒,用核桃壳种香菇,就是我的方法。”

帅胜杭说,家里有600多棵山核桃树,靠卖山核桃每年有10多万的收入。如今,利用山核桃壳种香菇,去年60亩地产值超过400万元。

杭州农科院的专家说,利用农业废弃物种植食用菌的案例,还有水稻、桑枝、桃条、玉米芯、茭白叶等多个有意思的版本。今年,它们将“组团”代表杭州冲击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一个变废为宝的梦想

核桃壳可以种香菇

临安岛石镇,约有核桃林8.5万亩,是杭州山核桃主产区之一。

这里的祖祖辈辈靠山吃饭,凭辛苦赚钱。

老帅说,如今的收获,源于当初的一个变废为宝的梦想。

“有一年,说好到我家帮忙摘山核桃的安徽工人不来了,一打听,说去种香菇去了。采山核桃收入不低,难道种香菇会有更好的收益?”帅胜杭很好奇,跑到安徽去取经。

地里转一转,心里就有了底。他发现,香菇的行情挺不错,临安的核桃每年就采一个多月,可以考虑发展副业。最重要的是,当看到培育香菇的基础材料时,老帅眼睛亮了。

“香菇培育除了专用的辅料外,还需要用到杂木屑,木屑要求密度高、不容易腐烂,这种特性跟核桃蒲壳不是很像吗?”

帅胜杭人勤快,心思细腻,他有了一个突发奇想:能不能用核桃壳养香菇呢?

带着这个大胆的想法,他找到了杭州市农科院的专家。

“山核桃采收后的蒲壳管理,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临安核桃多产量大,农户常常将蒲壳随手倒在村口、路旁、墙角甚至河道里,蒲壳含有大量生物碱,很容易造成水污染,严重影响环境。”

周祖法,杭州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从事食用菌科研工作20多年,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种植食用菌一直是他所在团队的主攻方向。

他说,山川村海拔500多米,周边群山环绕,早晚温差大,且蒲壳资源非常丰富,是栽培香菇的理想场所。

菌棒剥壳

一个大胆的梦想

反季节栽种抢下市场

美梦成真,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

农业科研开发,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等待。

香菇怕热,传统栽培模式采摘时间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5月。而临安山核桃采摘期每年11月结束,如果要利用核桃壳,就意味要反季节栽种。

用哪个品种的`香菇,如何保证产量,核桃蒲壳和硬壳的填充比又是多少?

“我们开展了试验,研究各种比例的配方,并从几十个品种里挑出‘武香1号’和‘香菇18’,它们耐高温、产量稳定,经测试营养价值一点不少,这样的技术在杭州市尚属首次应用。”周祖法说。

这个大胆的梦想,经过几年的研究,最终确定了最佳配方。

去年,帅胜杭开辟了新基地,大规模投入生产。基地以采收夏菇鲜销为主,利用临安山区昼夜温差大的优势,抢下香菇淡季供应的市场。

“去年收购价最高10元/斤,请了70多人帮忙,光发工资就用了20多万元。核桃蒲壳不需要成本,硬壳也便宜,一亩地比传统方式降低了5千多元成本,长完香菇的菌棒也是极好的天然肥料。”

谈到未来,老帅说,还有更多的梦想。

“今年新基地启用,保守估计产值能有600万元。这里空气好、水好,冬菇味道鲜、有嚼劲,未来主打生态牌。我和老婆还在基地里种下了葡萄苗、樱桃苗,在水塘里撒了鱼苗,要创业,就要做得比别人好。”

如今,老帅已经给自家的香菇订制了新的包装盒,商标注册也在审批中了。今年,他还计划种植冬菇,保证全年都能提供优质的香菇。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十二

五月的西昌,阳光明媚,处处花果飘香。近日,来到西昌市经久乡经久村12组农民叶帮英的海椒大棚里时,一排排整齐有序的高温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耀眼。叶帮英正组织民工采收成熟的海椒,准备销往外地。

“要注意,慢点,不要把海椒给踩倒了。”看到,停放在两排大棚中间入口处的一辆小四轮拖拉机旁,叶帮英正提醒着在车箱内倒海椒的民工。在车箱后方,有民工源源不断的从大棚里面背来一背背碧绿如玉的海椒。

走进海椒棚,看到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排排的海椒枝繁叶茂,长得比人还高,成串的海椒将枝干压弯了腰,淡淡的椒味一阵阵扑鼻而来。在一排排海椒树间,民工们正在忙碌着,他们有的在摘海椒,有的倒海椒,有的在背海椒,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

看完大棚里火热的劳动场景,跟随叶帮英来到不远处公路边她家的房子里,这里是他家海椒分级包装的地方。只见小四轮拖拉机把海椒运来后倒在房前,或直接开进她家类似门面的房内。房前、屋内海椒堆积如山,有十来个民工正蹲在一堆堆海椒旁分选着海椒,然后装入备好的特制纸箱里进行包装。

“海椒在这里进行分级包装好后,主要发往成都去批发销售。”叶帮英说,那边主要是由她婆婆蓝世芬负责押车到成都去销售,他和老公李顺祥在西昌这边负责种植、管理、组织采摘、包装等工作。可以说,这些年来,叶帮英一家老小都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忙得不可开交。

据悉,叶帮英一家5口人,老公李顺祥42岁,她41岁,婆婆蓝世芬62岁,大女子在读大一,小儿子在读高三。1995年,叶帮英嫁给了从部队转业回家的李顺祥。以前,他们一直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这些粮食作物,辛苦不说,钱也没有赚多少。后来,他们把种植洋葱和经销洋葱作为致富的好门路,经过多年的努力,走上致富路,修建了楼房,买了车。

20,西昌市农业局鼓励农户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每亩补助5000元,叶帮英和李顺祥积极响应,以每亩每年2600元的租金向别人租得了40亩土地,加上自己之前就承包的地,共投入了100万元,建起了50亩大棚,并在市农业局和蔬菜局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种植大棚海椒。由于科学种植、栽种的又是良好树椒品种,大棚每年9月栽种后,到了11月下旬就开始采摘,一直采摘到第二年的7月,每亩产量达2万多斤,收入达2万元,年产值达100多万元。特别是叶帮英家种出来的树椒以其个大,绿色无公害,无化肥,无农药残余等特点,在成都菜市场上独具一格,广受成都市民和商家的青睐。“成都那边我们从不愁销路,我们的海椒在那边批发价格都在每斤2元至6元之间。这段时间价钱回落到了每斤2、3元,2月份的时候价格最高,每斤卖到了6元。”叶帮英乐呵呵地说。

在平时海椒种植过程中,叶帮英他们主要是进行管理、组织采摘和销售。大棚海椒的种植、插箭竹棍、拉线、采摘、分级装箱等大量的工作都以每人一小时10元的工钱请附近的民工来做。目前,长期在他家做活的附近村民就有70多名。今年,经过精心的栽种、销售,叶帮英家每亩海椒产值达到3万多元,除去成本还获利15000多元。

今年,叶帮英家还在西昌黄联关镇石坝村、经久乡以每亩800元的租金租得200亩土地种植了洋葱,亩产在1万斤以上,收入平均达8000元,年产值达160多万元,主要销往全国各地,除去每亩成本3500元外,每亩还获利4500元。

如今,经过多年努力,勤劳、能干的叶帮英一家通过种植蔬菜真正实现了致富奔小康。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十三

阿马颜是缅甸曼德勒市巴东族的一个普通青年,巴东族是一个比较封闭和落后的地区,那里除了大片的藕湖之外,几乎就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年到头,他们吃得最多的就是藕。

阿马颜看着辛勤劳作却所获不多的父母和族人们,发誓要用智慧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这片除了莲藕还是莲藕的湿地里,阿马颜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莲藕。他试尽了各种方法,先后开发出了一些诸如“即食藕条”、“水冲藕粉”的商品,但在这个到处都是藕的国家,任凭他把藕食品加工得如何美昧,总是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阿马颜只能无奈地放弃了。

有一天,阿马颜独自坐在已经停产的作坊里发呆,看着工作台上的两节莲藕,那种“藕断丝连”的情形不禁让他触景生情,他心想藕断了,丝还连着,难道自己的梦想就这样结束了?阿马颜在心里告诉自己说决不能放弃!

阿马颜看着在那两节藕之间飘晃的藕丝,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蜘蛛丝可以织网,藕丝能不能用来编织什么呢?如果这个想法真能成功。前景一定非常广阔,全世界还没有一样用藕丝编织的商品呢!

阿马颜很快开始尝试,他先是直接从湖里挖藕抽丝,但是经过几次试验后他发现直接用藕丝太脆,而且水分多黏性强,即便是能够用来编织东西,那种浪费也太大,成本也是太高。“你失败的次数已经够多了,别成天想着那些根本不能成功的事情了,好好找个工作上班吧!”他的父母劝他说。

“没有一件事情能够预知结果,能不能成功,只要试了才知道!”阿马颜回答父母。

阿马颜尝试藕丝失败,正无计可施之际,他突然想起来,藕秆不是也有丝吗?用藕秆的丝会怎么样呢?阿马颜连忙跑到藕湖边,割下了几株藕秆,然后四五只藕秆一起掰断,拉出的丝又结实又干燥,他一边抽丝一边搓成线,然后试着扯了扯,竟然非常结实。这一发现让阿马颜看到了希望,这种藕秆丝完全可以织成面料!

随后,阿马颜很快找来了父母和邻居帮忙,按照他的要求去割藕秆抽丝。一个星期后,他把这些丝送到一个会织布的老族人那里,让他帮忙做织布试验,老族人上机后手脚并用。梭子来回穿梭,藕丝果然织成了质地牢固、色泽光鲜的面料。

初步的成功让阿马颜欣喜不已,他用所有的存款买来织布机,办起了一个小小的织布作坊,当他把生产出来的藕丝面料送上市场后,这种前所未有的商品很快受到了一些服装企业的青睐,订单纷纷向他飞来。

这些订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阿马颜进一步研发技术、扩大规模,生产出来的面料也更是精益求精,而更加精益求精的面料又更加受到了市场的欢迎——阿马颜的藕丝面料进入了一个完美的良性循环中!一年后,就连包括法国这个浪漫之都在内的许多海外服装企业和设计师都纷纷前订货,上门来寻求代理的各地商人更是络绎不绝。

一时间,阿马颜的藕丝面料在国际时装市场上掀起了一阵阵时尚热潮。与此同时。财富也源源不断地流进了阿马颜的腰包。后的今天,阿马颜的织布公司已经是缅甸巴东族最大的公司,而他的藕丝面料,更是被法国《时尚周刊》评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时尚元素之一”!

阿马颜用藕丝成功地编织出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这是胆识,更是智慧!是的,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能够预知结果,即便是用藕丝织布这种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只要敢想敢做不放弃,同样会取得成功。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十四

左丽君,一个从繁华都市来到偏远农村的白领女性,带着一份热爱,一份执着,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带着恩师朱平风的遗愿,来到恒口示范区流转土地、开荒平地、修路拉电、搭建大棚、改良品种、种植果木,无怨无悔,一干就是七年,一个正值年华的白领女性能有多少个七年?可以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度过!正是这份执着、勤劳和不懈地坚持,让昔日一片杂草重生、人迹罕至的荒山坡,变成了清香四溢的花果山。

左丽君的创业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为理想和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正是有一大批像左丽君这样悉心用心、积极向上的奋斗者,奋进嬗变中的恒口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努力践行“恒口质量、恒口速度、恒口服务、恒口精神”,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每一天都在书写新的传奇。

新手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1,找痛点。

痛点就是,生活中自己遇到的烦恼,然后解决这个烦恼,《免费盈利模式》中就会找到企业的痛点,成为当下企业的刚需,喜欢可以获得掌声,刚需可以获得追随!

2,寻找细分市场!

从红海中找蓝海,看看做的大的企业,看他们哪方面没有做到的,从这个空白切入市场。

3,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自己拥有的技能!

简单说,以前一个做酱香饼的朋友,他做的饼非常好吃。我当初问他,想学怎么收费,他说不教秘方3000元,只教你做饼。教秘方6000元。很遗憾,他没有做大,仅仅个人在开门店做。

其实他这个完全可以搞个连锁加盟的,非常赚钱。

《免费盈利模式》基础学员仅一张做面包的配方,做到了610家分店火爆全国。

4,在现有的基础上更新升级或资源整合。

提升现有的技术或产品,或者通过一些资源整合,建立新的项目.

5,产品重组。

将不同的产品组合在一起或者不同功能集合在一起。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十五

1989年出生的柴会龙,大二的时候就创立了一家员工达400人的公司,被同学称为柴百万。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章丘市柴家村种韭菜,截止到年底,营业额一千多万元,净利润可达100多万元。

他一手倡导的“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改变了几十年来传统的种植模式,他的盆栽韭菜也因此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典型。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是如何做出农业新典型的。

我大学读的是国贸专业,做过校园媒体,毕业时即使面对年薪20万的诱惑,也还是想回到自己的家乡——章丘市柴家村。我的家乡有种植韭菜的历史,355户人种韭菜,有1500亩特色品牌基地,村里甚至在注册了绿色无公害韭菜的品牌,但这个官方认证并没有给村民带来更多的利润。19岁那年,我就立誓,如果四年之后,家乡的韭菜还没有走向全国,我自己将回到家乡实现这个梦想。

在我上大学时,就不断听说各种韭菜中毒事件。很多明明是无公害、无残留的蔬菜就算放在超市里也没有人要买。可是韭菜对于北方人来说就是刚需,尤其是冬天做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配料)。然而,由于恐惧,消费者们现在连证书都不认可了。现在城镇化那么厉害,很多人没有地(想种也没法种),也种不出好韭菜,只能买。面对这样一个旺盛需求,我们的村民却并没有赚到多少钱。普通韭菜在中国确实很难卖得起价钱,在农贸市场里,4块钱(一斤)算是顶天了。

我当时认为,我们村正好能提供无公害的韭菜,我们有那么好的基地,我是土生土长的柴家村人,对农村非常熟悉,如果不做,就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要改变这些问题,我必须从很多方面着手改变过去农业生产经营的一些方式方法。我决定以家庭农场为主,以农民合作社为辅。先把自己做成一个标本,如果成功,再宣传给农民。我租下了4个叔叔的土地,40亩做大批量的韭菜生产,专门供给超市,这样的无公害韭菜可以卖到30~40元一斤;另外10亩专门做韭菜盆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过去我们的韭菜远销到北京、天津,大家都说好,可是消费者并不知道这个产品是谁生产的,怎么生产的,说白了,没有品牌。我的想法就是要打开销路,形成品牌。

我们有意识的接触媒体,我们在济南等城市的本地生活频道开始做广告。本地生活频道对于当地人影响大(尤其是家庭主妇),有公信力。我们通过广告,向消费者们传达我们的品质、产品,还有模式。

她们后来发现我们的产品不错,就开始口口相传,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我们又推出了小区团购模式。只要一个小区订了xx盆,就免运费。在济南小区可以听到大妈们喊:“您买不买韭菜,家里需要不需要?”

另外,我们还特别重视广告投放的时间和效果。我们在交通广播台做广播广告,买的是(下午)五点到五点二十的广告位。这时候济南的大部分车都堵在路上,通过让他们听听我的创业报道,让他们对我的韭菜感兴趣。我们还和(拥有)高端人群的机构合作。我们最早通过济南高端农产品网站卖我们的无公害韭菜。另外,我还和车友俱乐部合作。他们需要活动场所,也愿意支持我们。经常有很多车友会把车开到我们的基地,实地看我们的种植情况,然后带上几盆回去。

冬天是韭菜的旺季。传统的韭菜从泥土中取出后,不利于保存,放久了不新鲜。城里的老百姓想吃自己种的韭菜(食品安全需要),又没有地方去种。面对这个市场,很多人做了尝试,比如北京就有人做盆景农业,但是价格太贵,一盆盆栽可能卖到3、4百块钱。另一类是无土栽培,但是这种农作物的生命力非常差,产品就长一茬。我们韭菜的壁垒就是种植技术,尤其是育苗技术,看似进入门槛非常的低,其实门槛非常高,别的地区难以复制。育好苗才能保证消费者拿到家里是可以生长的。

研究了竞争对手的做法后,我们开发了盆景韭菜。原材料还是我们柴家村的无公害韭菜,只不过使用有机肥料,在大棚里培育,用统一规格的泥盆来装,使得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提升,形成标准化的产品外观。

以前的韭菜是在地里种植,粗旷;而盆栽韭菜是我们精心育苗,成活率高。这样柴家村的无公害韭菜可以放在市民的阳台上养,既可以用来观赏,又可以吃。每盆韭菜可以割3~5茬,每次都是新鲜的。我们卖的是产品,不是食材,市场反响很好,每盆韭菜可以卖到79元。市民吃完了,还向我们预定和团购,我们按照小区配送。

有了销路和口碑,就要保证供应链。我开头说了,我先示范,让大家相信种盆栽韭菜可以致富。后来,我又在思考如何把村里的农民组织起来。我决定和菜贩子竞争,因为我的毛利空间大,有渠道优势,收购的价高。同时我让村民加入我们的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分享收益。

除了保证产量,我们还要保证品质,品质是品牌的生命。农民,你只要让他挣到钱,他就愿意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生产,并且由于大家是利益共同体,谁要乱来,坏了招牌都是不被允许的。其实我们的要求很低,他们大都是种了30多年地的农民,他们的技术非常成熟,我们地挨着地,互相监督,不撒农药就统一都不撒农药。农产品安全现在越来越厉害,农民也知道不洒农药是竞争力。

农村创业美丽故事范文范本篇十六

——新店镇祝套村村民杨建:百亩金银花“生金吐银”

提起金银花,很多人会想起它消炎清热、保胆利肝的药用功效,却很少有人想到去种植它,靠花生财。在双甸镇伯元村,新店镇祝套村村民杨建在这里租地115亩,种植金银花,每亩收入超万元,让土地“生金吐银”,还带动了周边村民通过种植金银花或在基地帮工获得不菲收益。

去年,杨建在山东、安徽等地了解到金银花种植和销售的渠道后,投入50万元,从伯元村流转土地,成立了金银花种植合作社,涉及全村26户村民。“流转土地让村民们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现在流转户中五、六十岁以下的都外出打工,年龄稍大的有空来合作社来帮工,除草、整枝、采摘,每天也可以收入六、七十块钱。”村党支部书记张军说。7组村民葛家银今年72岁,老伴和儿子相继去世,和两个孙女相依为命,他家原先承包的10亩地无力耕种,他将其中7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可获得流转费7000多元,保障了全家人的生活。在每天接送孙女上学之余,他到合作社帮着拔拔草,采摘金银花,也可以获到一笔收入。

在杨建的合作社金银花基地,大片的金花银在阳光下泛着绿光。记者看到,金银花树并不高,每棵上都结满了浅绿色的金银花,含苞欲放。杨建告诉记者,这些金银花是他们去年刚栽种的,现在的藤蔓已经很长了,从五月份起,首批的金银花就已经开始采摘。“金银花的采摘期达四个多月,可以采摘三至四期,每次采摘要及时,一旦花开了,就成次品了。”杨建一边熟练地给帮工们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金银花的花期短,未开的金银花,烘干后每公斤可卖到120元,而开花的了只能卖十几元,所以,每次采摘就是一次“歼灭战”,村里的老年人都集中来帮助采摘,每人每天可采十多斤。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采摘的需要,杨建购买了一台采摘机,效率是人工的五倍以上。为了能及时烘干采摘的金银花,杨建又投资购买了小型烘干机,周边一些零星种植的村民也将金银花送来烘干。

种植金银花不需要其他设施,不需要喷药,只要少量施肥、除草就行,生产成本低,每亩产量可达到100公斤,收入可观。树干长高后,还可以套种蚕豆等其他作物。“最重要的是,种植金银花效益是种植农作物的好几倍,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小麦价格不高,很多人都产生了种植特种经济作物的念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村里的老百姓也来种植金银花,让他们一起感受高效种植的喜悦。”杨建说,“对于一些想种植的农户,合作社负责给他们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并负责以保护价回收金银花,让他们免除后顾之忧。”目前,村里已经有10多户村民开始小规模种植金银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