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文学诗歌鉴赏论文范文汇总(优质11篇)

文学诗歌鉴赏论文范文汇总(优质11篇)

时间:2018-10-12 02:52:17

相关推荐

文学诗歌鉴赏论文范文汇总(优质11篇)

文学诗歌鉴赏论文范文汇总图

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不偏不倚地看待自己的表现。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团队和资源,提升领导力。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

文学诗歌鉴赏论文范文汇总篇一

音乐的鉴赏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对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本人有如下设想:

首先应将音乐鉴赏课程纳入学校的培养方案,开设必修课程,课程的学时至少应每学年34节课,每周两节课。课程的内容可以包括初级基本乐理、简单的中西音乐史、中国戏曲音乐作品结构及艺术风格分析等内容。同时开设更多内容的全院性选修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音乐特点。如:开设古典音乐赏析和流行音乐赏析、戏曲赏析等课程,合格者获得相应的学分。目前我校已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大学生选修这方面课程的热情非常高涨,这个现象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求。当前我校正处在提高素质教育教学改革阶段,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正在积极努力的进行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其次,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可开设古典音乐欣赏数字教室。因音乐会的门票价格比较高,大多数学生不能经常出入音乐厅。数字教室为学生提供资源,定期播放和下载一些影音资料。对音乐了解的越多,欣赏水平才会逐渐提高。

4结语。

总之,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是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高校应该注重学生音乐艺术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音乐,做到能够欣赏音乐和理解音乐作品,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在这里我想引用音乐家约瑟夫·海顿的一句名言“艺术真正的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文学诗歌鉴赏论文范文汇总篇二

音乐是世界上所有美妙声音孕育出来的美好事物,音乐是沟通自然与人们心灵的一种工具。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音乐有利于放松他们在紧张学习生活下紧绷的神经,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智慧,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文化修养。在高中的音乐教育课上老师往往没有目的性,不会启发学生的兴趣,更没有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学生拥有正确的鉴赏能力才能真正的去欣赏音乐,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成为了重中之重。根据多年的经验,下面是我个人对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些看法。

兴趣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是个重要的因素,想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第一步就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于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里浓厚的兴趣,那么接下来音乐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也会有效提高。想要摸清学生的音乐兴趣,一定需要一次对学生的全方位的调查。通过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欣赏通俗音乐和流行音乐,但是在对这些音乐的鉴赏过程中却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就例如在学生听到著名音乐时,虽然会感觉很熟悉,但是很少有人能说出音乐的名字以及音乐的作者。根据调查的情况,通俗音乐和流行歌曲对于高中学生具有特殊的魅力。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上,要学会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可以欣赏到好的通俗音乐。对此我建议,教师可以在每节音乐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播放自己挑选好的流行音乐作品,在陪同学生欣赏的同时,教师可以对挑选的作品进行简单地讲解,主要给学生讲解一下作品的风格以及作品流行的原因。欣赏完这首流行音乐之后,立即把听到的作品与音乐书上选取的名曲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凸显出名曲的魅力所在,同时悄无声息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中也有难易之分,由于高中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普遍很低,因此在教学的初期要从易于欣赏的声乐开始。声乐一般结构较为简单,含有歌词,并且声乐的歌词所要表达的人物情感与旋律要表达的比较相符。因此教学中先让学生熟悉声乐的鉴赏方式,随后再逐渐的引导学生鉴赏器乐作品。在声乐的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首先做到对作品背景和歌词内涵全面了解。为了避免学生后期对器乐鉴赏中出现懵懵懂懂、茫然失措的情况,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对音乐旋律特征熟练掌握,并且经常锻炼学生在没有歌词的情况下对声乐作品进行正确鉴赏。相较于声乐,器乐独奏曲目的主题较为单一化,曲式也不复杂。教师在教授器乐鉴赏的时候,相较于声乐具有更佳的把握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曲目形成的初步印象情况,来确定是否要进入下一步,如果学生整体情况较好的话,教师便可以对曲目的内部结构,进行细致讲解。随时学生的鉴赏水平不断的提高,鉴赏器乐独奏曲可以逐步的变为鉴赏交响乐曲,当学生掌握这些时,学生个人便可以对音乐鉴赏的方式和规律特点熟练掌握,音乐鉴赏能力也会提升到较高水平。

3音乐鉴赏应该与生活感受相互联系。

在人生旅程中,一个人会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受。一名高中生相对而言已经拥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了,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虽然体会不到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深度感受,但是学生已经可以感知到音乐作品要表达的表面情感。面对这样情况,教学过程就会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意境是一个音乐作品的灵魂所在,教师在教授之前要对所讲授的音乐作品意境熟练掌握,教师在让学生欣赏名曲之前,一定要把名曲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要体会音乐包含的意境。生活是诞生真正艺术作品的源泉,真正的艺术都是源自生活的,教师应该教导学生明白这一道理。每一个经典作品的诞生,但是作者生活体验和情感的真实流露。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学生的感情应该得到高度升华和凝结。高中生正处于一个感情丰富,思想敏锐的青春期阶段。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自身情感,以及自身思想感受等多个方面,对音乐作品进行个人鉴赏。如果学生能够更优秀一步,带着感情去欣赏音乐作品,那么学生就能更好的掌握音乐欣赏的方式和方法。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大幅提高,教师可以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4通过音乐鉴赏课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音乐鉴赏课的主要目的,通过教师的教导学生能够成为具有一定音乐鉴赏能力的人才。但是音乐知识的讲授,并不是音乐鉴赏课的唯一目的,学生通过音乐鉴赏课得到了个体全面发展才是最后的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音乐作品的评论,让学生对音乐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只要把音乐教育做到更好,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音乐的鉴赏水平肯定会得到提高。作为一个抽象的艺术,主观性很强是音乐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总结。

音乐鉴赏是高中生不可缺少的一个技能素养,其对高中生有很重要的意义,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气质,音乐可以启迪人的心灵。因此改变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对学生的未来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学诗歌鉴赏论文范文汇总篇三

舒婷诗歌在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宝贵的足印。她的诗歌传达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的女性觉醒,宣告了“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独立的爱情宣言,引起了阵阵的喧哗与骚动,成为了新时期诗坛的重要景观。她的诗歌至今仍感动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很多,因此我把舒婷的诗歌作为我授课时的一个重点。本节课是王泽龙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另配有朱栋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在备课过程中参考了洪子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舒婷思想历程,及中学语文教材的部分内容,把舒婷诗歌的情感世界作为分析重点。

本节课的授课时间为50分钟,是以语文教育专业的岗位需求为中心,以增加学生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文学审美素养为依据进行设计的。授课对象是语文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只是还不够深厚,不够系统,而且学生存在惰性,缺乏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对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更多采用目的驱动、启发、提问等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课件展示),并制定了教学重点与难点(课件展示)。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情景导入: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三个词语:人生、命运、爱情。曾经有人用这三个词语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人生是一场倾盆大雨,命运就是把漏洞百出的伞,而爱情是伞的补丁”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在吟咏着爱情,从对“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苦苦追寻,到“执手先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到“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一代一代人在演绎着爱情的悲欢离合。什么是爱情的真谛,什么样的爱情才是值得我们追求与拥有的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近舒婷,去聆听与感受舒婷对爱情的诠释吧。

问并归纳。(课件展示)。

《致橡树》一诗中诗人用木棉与橡树作为意象,为我们构建了理想的爱情:不仅要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还要“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云霞虹霓”,不仅“要有红硕的花朵””与你众生相依”还要“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神女峰》是对要求女性从一而终的封建节烈观的彻底背叛,在诗人的眼里,神女的生存意义不仅仅在于供人们瞻仰,也不应该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的春江月明”,因此诗人在结尾以强大真挚的情感宣告于世人“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双桅船》一诗中以岸和船的相依相离,书写了离愁别绪,但更多是航进,是为了理想穿越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定,留下了“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的经典名句。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分析体会舒婷诗歌的情感世界,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爱情观与价值观,因此在学生实践的环节中,我设置了两个题目:

1、品评《惠安女子》。(此时大屏幕给出舒婷的《惠安女子》,要求学生结合前三首诗歌分析的方法,分组讨论)。

2、思考题:你是如何看待校园爱情的?(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结合实际,谈出个人看法,并注意在学生发言获遇到困惑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最后小组展示与个人发言、学生教师点评。

学习舒婷诗歌,分析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舒婷温柔中透着坚强,徘徊中含着执着。学习舒婷诗歌,不仅能使学生懂得爱情的真谛,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爱情固然美好,但在人生中除了爱情,还有更多值得追求的,父母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就让我们鼓起爱的风帆,去追求,去奋斗,去克服困难完善自我。送给大家一句话:“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造自我,天高地阔”

作业布置: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爱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写作能力,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

文学诗歌鉴赏论文范文汇总篇四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1]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门类,是一种合乐的歌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乐府、乐章、诗余和琴趣等。在古典文学的阆苑里,宋词无疑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代表了一代文学之盛。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共收录柳永、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等人的词作共8篇,分别是:《望海潮》、《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定**?莫听穿林打叶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和《醉花阴》等。这些词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集萃,同时又是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的统一。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要从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等几个方面循序渐进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品读以强化对宋词的鉴赏。

一、置身其中,感悟意境美。

二、心灵感融,体会情感美。

我们知道,词源于唐,成型于晚唐五代,大盛于宋。最初主要抒写男女相思爱恋,词调主要是委婉的,至宋柳永、苏轼等人后词境逐步开拓,领域不断扩大,情感更加丰富。宋词寄寓着先人的相思爱恋、希冀情怀、人格操守和志趣追求,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雨霖铃》是抒写柳永在汴京与恋人分别时候的离愁别恨。写当时场景,如“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刻画人物神态,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寥寥几笔,举重若轻,去繁从简,传神地勾勒出情人分手时一刹那内心的万千愁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点出离别的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捕捉“月西沉、天将晓”的景色,借物抒情;“杨柳岸”使人想到折柳送别的习俗,其杨柳依依,别情绵绵。这是以画论词,从中可看出其“词中有画”,大胆泼墨,反复渲染,前后照应,委婉自如。例如李清照《醉花阴》,言辞搭配,美不胜收,给人们以深刻启示。“莫道不销魂情感,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比相思之苦,“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则暗蕴凄凉之意。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归结为一个“瘦”字。在这里,作者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叠加的镜头:一方是秋风摇曳着的萧瑟羸弱的菊花,一方是愁云满面的思妇。这两者情景交融,凄苦愁郁的情感的跃然纸上。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和形象的体现。可以说,“情深深,愁浓浓”,结合巧妙,相得益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可见此时词人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渲染,而是选用典型动作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后几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人会”得以尽情抒发。当学生读到这里,作者万千愁思心绪,可以尽知了。“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作者所忧惧的,正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政治黑暗,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龄渐大,如再赋闲便恐无力驰骋疆场了。这三句恰恰是是全词的核心,作者的情感经过一层层得以推进,已经发展到了最高潮论文发表。

二、辨明格律,品味语言美。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孟子首先提出“知人论世”之说。我们在研读作品的过程中,要想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必须对其人其事、文化背景要有深入的了解。一要分析文化典故。一些词由于大量用典,只有首先了解典故渊源,方能更加深入地把握作品的丰富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由于诸多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词作的形象,深化了词作的关键词人于头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被任命为镇江知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上看,宋廷对他似乎是重视的,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这个主战派元老作为招牌而已。辛弃疾即任后,一方面满怀期望积极部署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他又清醒地地认识到当时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北伐实际上很难有所进展,自己抱负也几乎不可能实现。这种老成谋国的矛盾交织的复杂情怀与心理状态,在这首作品里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

[2]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

[3]古风.意境理论的现代化与世界化[j].中国社会科学,,(3).。

文学诗歌鉴赏论文范文汇总篇五

摘要:根据新改革的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文讲解阶段,阅读和写作要重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并要以多种创新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法;能力。

高中的语文教学,在当今渐渐成为一个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本质的意义和目的的教学方式,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高考,很多教师教学时只考虑高考的考纲,考纲注重的部分就细而精地讲解,没有的就干脆忽略掉,比如,朗读教学,就因为不占高考分数而备受冷落。我们不能因考试而教学,要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加强训练,重视朗读能力。

就目前来看,高中生的朗读能力不容乐观,这是由于学生对朗读的重视度不够,在课前,学生往往只预习知识点,或以默读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高中生今后在社会上语言发音能力的障碍。而当今又是推崇讲普通话的时代,因此,我们要将朗读教学重视起来,()并且引导学生提高对朗读的重视度。在朗读过程中,通过对字、词、句的发音来训练语感。学生可以自身规定某个时间大声朗读,这样反复读,多读,朗读水平就会日益递增。同样,在朗读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学习,特别是对课文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会产生很好的领悟感。

二、教师的指引方法。

教师要做好引领朗读的好开端,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小学语文课上就经常采用,但是好的方法不怕旧,只要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就都可以采用。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指引,让朗读课文的学生提高朗读美感,使学生能通过听来理解课文的真实意境。教师在课余时间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中用朗读来放松自己。

三、总结方法的`技巧。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所占的比重略微大一些,所以,在朗读过程中,就要有一定的技巧。比如,某篇现代文,在朗读过程中,要抓住重要的信息,内心要有鉴赏和评价。在认真理解鉴赏的同时,还要有速度上的提高这也符合了高效率、快节奏的步伐。

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关乎高考,更关乎未来,朗读在学生以后的交际与学习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一定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杨东。新课程教学基本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

文学诗歌鉴赏论文范文汇总篇六

摘要:文学鉴赏能力是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能力,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得到一种审美认识。

作为大学生需要提高审美认识来提高自身的发展,文学鉴赏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认识,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文主要对当前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出合理的建议。

文学鉴赏能力是一种审美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认识,使大学生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教育部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面大学生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样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才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文学鉴赏能力是国家对于大学生教育目标的要求之一,文学鉴赏能力是审美能力的一种,是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的能力。

大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需要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是关于现实生活的再现,文学作品通过真实、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社会生活的百态。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阅读,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的感悟体会出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态度,使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本质与真实面貌。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思想认识逐渐提高,得到情感上的体验和心灵上的愉悦。

另外,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节和多彩的人物形象会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体验,使大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美的感受和熏陶。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大学生可以逐渐地认识社会,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增加生活知识,提高对社会的认识。

另外大学生通过文学阅读还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对于文化的认识,提高自己对于文化的欣赏能力。

尤其是古典文学的欣赏可以增加大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文化素养。

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需要长时间的阅读欣赏,通过阅读,大学生可以感受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文学作品的曲折结构。

这些文学作品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文学写作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大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布局,提高文学创作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读者可以感受到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文学写作提供参考,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手法也可以为自己所用,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学写作水平。

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欣赏文学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认识社会,对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文学作品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大学生文化素养提高的要求,也是大学教育目标之一。

(一)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首先需要大学生主动地阅读文学作品,只有通过文学阅读才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学阅读,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可以使学生主动阅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当代的大学生由于各种丰富的实践活动逐渐忽略了文学阅读,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上网来打发时间,阅读的学生逐渐减少,因此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文学阅读比赛来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量。

可以通过评选文学作品阅读量最多的人,通过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地借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大学生文学作品交流会来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

通过学生之间的文学交流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认识,提高阅读的兴趣,增加文学作品阅读量。

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在大学中开设文学作品鉴赏课程可以为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提供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水平。

在高校中开展文学鉴赏课程作为文学课程的选修课,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一方面文学鉴赏课程需要为学生提高文学鉴赏的方法。

文学鉴赏课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文学鉴赏课程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情节和结构进行分析,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和巧妙的布局。

另一方面,文学鉴赏课程为学生的文学鉴赏提供途径。

文学鉴赏课程为学生的文学鉴赏提供了条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文学赏析,对于那些课下没有主动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三)注重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分析,写读书笔记。

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之后,还需要进行思考。

一部比较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语言有着自己的特色,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蕴含着作者的独具匠心。

一方面,文学作品的欣赏需要读者反复阅读才能够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需要读者通过反复的思考才能真正体会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另一方面,通过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认识,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读者会对文中的语言和人物进行仔细地揣摩,使读者产生思考,更加深刻地体会文学作品的内涵。

(四)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

经典的文学作品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得到大众和文学界认可的,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由于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文学作品也是丰富多样,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文学价值不高的文学作品混入其中,对于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不会有很大的帮助,甚至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大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需要选择经典的、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书籍进行阅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才能更好地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另外,经典的文学作品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

经典的文学作品经过作者长时间的酝酿写作而成,文章的语言结构和人物形象都是经过锤炼的,同时经典的文学作品经过时间的考验仍然经久不衰,因此具有很好的文学价值。

大学生只有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才能够了解文学的价值,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大学生的培养目标逐渐增加,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对于高校的要求。

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培养大学生全面的能力。

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提高人文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文学鉴赏能力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种,需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于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文学诗歌鉴赏论文范文汇总篇七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精髓的表现形式之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文学也很好的体现了一代的社会风貌。文学创作使得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时代风貌,也为我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研究客体。

其作品将文学、绘画、禅意、音乐、世间百态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为后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蓝本。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中重新认识自然、体验生命、回归本真,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文学诗歌鉴赏论文范文汇总篇八

78kxxx班学号:xxxxxxx姓名:xxx古代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文字最精练,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之一,好的古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修养,下面我从两个部分来谈谈如何鉴赏诗歌。

一.抓住意象,把握意境,弄清基调,分清类型。

鉴赏古诗词,首先应当明确,作者是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意象,即被赋予了特定意义的事物,如杜鹃,往往代表着思乡;柳与留谐音,与留恋有关;月亮与思乡念家、思念亲人、盼望团圆有关;雁与乡愁有关„„了解通过这些意象所创设的生活图景;知道作者是如何将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相融合的,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明快高亢还是阴暗低沉,是喜悦欢愉还是凄苦悲凉,是豪迈壮观还是闲适淡雅„„最后根据诗词内容将其大致分为五类:

1.咏物言志诗。

这类诗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借景物来表达自己高远的志向,一种是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如唐·李忱的《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这就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诗中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艺术形象——瀑布,作者就是借瀑布的形象,表达出自己一往无前的豪情壮怀。又如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其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要香如故”,也是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高洁的品格。还有,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也是借苔不为环境所限依然青春焕发、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苔不为自己弱小而自暴自弃、敢于争先的品格,寄托了自己自适其乐、不甘示弱,高雅俊洁的人格精神的。

2.送别诗。

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漂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诗人正是通过“折柳”(即“折柳曲”的省称,柳又与留谐音)来表达惜别怀远之意,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3.怀古诗。

这类诗主要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如著名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诗以清新秀丽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树茂花美,娇莺长啼,水村山城,酒旗斜矗、庙宇楼台、烟雨凄蒙,这都是典型的江南春色。而在莺啼之前冠以“千里”更写出春色无边的气势。明人杨慎认为“千里”不合情理,妄改为“十里”,实在是不懂艺术真实的荒唐之论,而在寺前冠以“四百八十”,字样,更突出了江南寺庙之多。这种描写还有一种暗示作用,南朝的寺庙虽然留下来了,但是南朝政权不是早已化为乌有了么,它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也许正是它太崇奉佛,建的寺庙太多了的缘故吧。细玩结尾一句,从“多少”二字还是能体会到诗人的感慨的,意思是当年建造寺院者是何等显赫,而今又在何处?诗人面对江南的春光,自然会有今昔盛衰之感。

4.战争诗和思乡诗。

一般来说,战争诗中除了有一些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阔主题的少数诗词外,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前者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后者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5.闺怨诗和羁旅诗。

这类诗大多与妇女有关,有的是通过写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愁别绪,忧郁伤感,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的是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如辛弃疾的《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二.赏析语言,辨明风格,分清抒情,理出手法。

我们知道,不同的作家,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壮丽,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含蓄等等。正是这些体现了作家卓尔不群的风格,如李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平易,杜牧的清新俊拔,李贺的奇谲险怪,李商隐的精工绮丽„„读唐诗就要分清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社会政治不同导致的诗风的巨变,同时还要注意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差别;读宋词就要弄清柳永和苏轼在词的发展中的地位,知道辛弃疾是一位文武全才、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不能驰骋疆场、因而词作中充满着悲愤之气的爱国志士;要知道李清照的词分为前后两期„„还要知道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

不同诗作风格迥异,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式来抒发情感的呢?其实很简单,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就是直接抒情;类似“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就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还包括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等。

这些只是我个人对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些浅见,毕竟中国古代诗歌博大精深,还需要我们好好学习和深刻挖掘。

文学诗歌鉴赏论文范文汇总篇九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是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古诗文阅读在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积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很重视这种作用,对古诗文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80篇”。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古诗文阅读教学突破知识型教学模式的框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阅读体验,养成习惯和培养能力,最终形成文化积累。

然而,传统的古诗文阅读讲读解译的教法,造成古诗文阅读教学“少、差、慢、费”的症结:少,课堂容量少;慢,学生形成积累慢:费,课堂教学费时费力。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对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摆在语文教师案头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归纳出“查、释、探、品、悟”的五字古诗词教学法。

1查――查询了解诗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根据这些要求,我们设计了“查”这个教学环节。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通过查询获得信息,既看得见,又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这种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信息的方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更有利于记忆。因此,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在上新课前布置学生查询(查询方式自定)所学古诗作者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文化常识。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又助于学生对作品进行准确的解读。

2释――介绍背景解释诗题,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赤瑞特拉的另一个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际。在旧的教学模式中,诗的写作背景是由教师介绍的。现在我们让学生自己有选择地介绍搜集来的信息,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为主动地获取、运用信息。学生在介绍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的同时,解说古诗诗题的含义,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明白了题目的意思,为进一步理解古诗做好准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3探――质疑讨论探诗意,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能力。培养其合作探究精神。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要鼓励学生学而思,思而疑,在阅读时划出对诗文不理解的地方并提出疑问来,再通过独立探究形成初步结论,最后让学习协作小组讨论、筛选,把难以饵答的问题归纳整理后,通过小组或班级交流、评议。从重点字词到整首诗意的理解以及诗文的写作技法赏析等都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训练,在交流中质疑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结论。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就是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潜能。众所周知,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通过互助合作的.形式,并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这种协作学习方式无疑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重构。

4品――吟诵品诗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感情。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情操。做法分四步:1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反复吟读,教师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等方面给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2变换形式阅读,使学生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3利用古诗本身具有感染性强和陶冶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审美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所创造的意境,做到“披文人情”、“身历其境”,如对诗歌中所描写的祖国秀美山河为之赞赏、热爱,对诗文所歌颂的英雄人物从心底里升腾起崇敬之情,对诗文所表现的社会底层的人们的不幸倾注同情和关切……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最合适的曲子给诗歌配乐,然后进行朗读,进一步品味感情,加深理解。

5悟――迁移拓展悟诗质,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获取的感悟。

“诗言志”是历代诗人的共识。“志”不仅反映在诗人的言谈中,更体现在他们的诗作里。任何一首诗歌,或对某事物表示一种态度,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无不表现为人之“志”。教学古诗,就要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的本质所在。从这点动探索,主动发现,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这种协作学习方式无疑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重构。

文学诗歌鉴赏论文范文汇总篇十

古诗词鉴赏是语文高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名中学生理应具备的一项文化素质。

一、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叶圣陶说:“课本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课本是重要的,是基础,我们要通过对课本的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然后用这个知识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要学会“举一反三”。教材第三册第五册诗歌单元选辑的大都是唐宋诗词,其作者、风格、思想、艺术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这对积累诗歌基本知识、总结鉴赏规律,增强诗歌审美感受和表达力,激发读诗兴趣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王维,其作品风格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课文选的是他的《山居秋暝》。该诗描绘了秋天傍晚的山居景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最后一联点明主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向往自然的隐逸情怀,而这即是诗人山水诗所着重表现的思想感情。了解了这些再鉴赏王维的其它诗,便有了一定的依据。请看下面一首诗: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我们都知道了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这首诗即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首联、颈联写景,颔联、尾联写人,写景是为了衬人,而这里的人是诗人与友人。从诗中看,诗人以五柳自喻,以接舆比裴迪,“五柳”系从陶渊明写的《五柳先生传》而来,可见诗人这里有自比陶渊明之意。那么他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之情也就很明显了。可见他与友人有相同的志趣和人生追求,他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山居秋暝》是一致的。至此,鉴赏这首诗也就不再是一个难题了。

再看辛弃疾。我们学过他的《永遇乐・口北固亭怀古》,可以了解他所怀抱的忠君爱国、力主抗金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却因奸臣挡道、小人排挤而抱负难展的满腔悲愤。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崇拜英雄业绩、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情怀,以及“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凄凉无奈。懂了这些,再读辛弃疾的同类词作,其感情与主旨也就不难把握了。如下面一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理解此词需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和理想抱负。该诗通过“少年”和“而今”的对比,写出了他对“愁”的不同感受,表现了诗人由少年壮志到怀才不遇到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和心路历程。那么我们对其愁也就能深刻地悟解了。我们每学习一位诗人及作品,都会对其人其诗及所属诗(词)派的作品形成一个基本认识。如李白清新飘逸、傲视权贵,杜甫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苏轼的豪迈奔放、乐观洒脱,柳永的婉约纯真、离愁别恨,李煜的绮丽多情、家国之恨等。懂得了这些,我们读同类诗词就会形成一个基本的理解意向,鉴赏起来也就容易“披文以入情”了。

二、读写并重,实践提高。

高考诗词鉴赏改为主观题注重对学生审美感悟和表达能力的考察,提高了难度。所以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除了要掌握方法和规律外,重要的一点,还是做到读写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动口读、动脑思、动手写,要使学生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读出真感受,写出新见解。相反,如果我们只是把精力投入到一个个单调的题目上,就会导致学生只注重解题的技巧、方法,成为一架解题的机器,而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维有创造力的主体了。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就只能为做题而做题,满足于一知半解,而难以形成独特的语言感悟,也就错失了悟得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的审美快感。更不用说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的熏染了。因此,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我极为注重要求学生在读写上下工夫,并且自己写下水文,加强示范和引导。如鉴赏赵师秀的《约客》时,我作简要点拨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赏析短文。不少同学能抓住特定景物、人物形象、映衬手法、语言特色等发而为文。在进行充分地讨论讲析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后,我把自己写的赏析文章展示给学生,帮助其在比较中进一步启发思路,领悟诗歌鉴赏表达的方法和规律。这样通过指导学生写鉴赏体会,既激发了学生读诗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悟,提高了思考理解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三、理解内容,赏析手法。

这是诗歌鉴赏的两项主要内容,而两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我们诵读一首诗,先总体把握其大意,再看其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色,进而分析出其情感内蕴或思想主旨。诗歌表现的基本内容主要有:思乡怀远、时事变迁、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忧国忧民、离愁别恨等。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有:修辞格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对偶、借代、移用、通感、夸张等;表现技巧如对比、映衬、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掌握了这些,我们在读诗时,就能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了。如下面一首诗: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本诗明白如话,用语自然。它主要用了两种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虽仅20个字,然却以白头宫女闲话玄宗的小事,以少寓多,揭示出封建时代宫女的不幸命运和凄苦之情,寄寓着作者深深的盛衰变化无常的感慨,不能不说是以小见大了。诗中鲜艳的红宫花与白头宫女色彩的映衬,盛开的宫花与“寥落”的“古行宫”的对比,红花美景与凄凉心境相映衬,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它给人强烈的视觉和心理感受,细细吟诵,令人倍增凄凉冷落之感。再如范仲淹的《苏幕遮》词: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从全词看,是写羁旅情愁的。上片写景,景中含情,下片抒情,直抒胸臆。该诗缘情设景,借景抒情。上片中“芳草”暗寓离情,自然过渡到下片,而其思乡离愁也由“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一句倾泻而出,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四、把握形象,分析意境古典诗词同样注重形象的塑造。这里的形象,不单指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应包括多姿多彩的自然物象和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组合成的具有某种特定意义的典型意象。这些形象和意象,组合营造出某种特定意境,往往寄寓着作者的抱负理想、人生追求、思想感情、生活情趣等。如李白的《蜀道难》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以及“悲鸟号古木”“子规啼月夜”等诗句,渲染了蜀道的高峻险恶、阴森可怖的景象,联系诗人的身世经历、时代背景,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仕途的艰险、人生的多舛,体会到诗人“言其险,更著其戒”的深层用意。杜甫的《旅夜抒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诗,一言壮阔浩大,一言孤独渺小,形象殊异,而意境和谐,寓情于景、情景合一,其老病孤独之感渗透纸背。请看他的另一首诗:

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本诗描绘的景物有“迟日”“江山”“春风”“花草”“飞燕子”“睡鸳鸯”,其中“迟日”“江山”和“春风”“花草”分别由“丽”“香”结住,写出了春天的明丽和优美,而“飞燕子”与“睡鸳鸯”则一动一静,对照鲜明,春天的无限生机与温情尽在其中。再作留意你会发现,本诗每句一景,整首诗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动和谐的画面,则作者的喜爱之情也就溢出言外了。

五、字句剖析,体现主旨。

古典诗歌大都讲究炼字,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赋予诗歌以丰厚的蕴含。因此我们在读诗时,如果抓住了那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就可能以一带十,领会诗歌的主旨。

如杜甫的《兵车行》中“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中,连用了“牵”“顿”“拦”“哭”四个动作,写出了行人远征,亲人相送,生离死别的悲怆,极富表现力。“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的鲜明对比,则使我们强烈感受到人民苦难的根源。《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的“一”“孤”两字写出了诗人孤苦飘零的晚景,联系下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我们怎能不感动于诗人那幅忧国忧民的热心肠?而李白的《越中览古》则是前三句抒情,最后一句托出主旨,表现出诗人对盛衰无常、时事变迁的感慨。

朱光潜先生说:“文字的修改是思想感情的修改”,我们读诗时绝不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应该下一番咬文嚼字的功夫,抓住生动恰切、富有表现力的字句,分析体会,自能悟出诗歌的深层内蕴或作者寄寓的感情来。

六、典故引路,探究本义。

所谓典故,是古代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诗句,它往往是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的遗闻轶事,经记载和流传而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含义。诗歌用典即是借助这种特定含义或寄托情志,或阐述观点,或表明志趣,或抒发怀抱,或借古喻今等。凡用典故,都与作者身世经历、思想感情、理想情趣、政治遭遇等相联系,从而适应作者表达的需要。因此诗歌中运用的典故是与全诗主旨紧密联系的,理解和弄通典故,顺藤摸瓜,就可以探究出作者的本义,准确把握其思想旨趣和内在情感,完成诗歌的鉴赏。如王维《山居秋暝》最后一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是运用《楚辞・招隐士》的典故,我们立刻就会明了诗人表达的是一种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则前三联所描绘的那种清新明快、欢乐和美的生活情景便也有了着落。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五个典故,表现了作者崇拜英雄业绩、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受排挤打击,不被重用,抱负难展的苦闷和悲愤。理解了这些,一个慷慨豪迈、壮志难酬的词人形象就站立在我们面前了。我们学习诗歌,要对课文中出现的典故认真掌握,这样,我们在读诗或考试中遇到才不至于茫然,不至于卡壳,才能思路清晰会者不忙,得到审美愉悦或顺利完成答题。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感要从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得来,古典诗歌的鉴赏也不例外。我们要在掌握方法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诵读鉴赏实践,加强领悟,丰富语感,提高理解力和审美力、表达力,待累积到一定程度,必能厚积薄发,达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理想境界,从容应对高考挑战未来。

文学诗歌鉴赏论文范文汇总篇十一

轻身漫步绕过,这夜的藤条。

推开门,那粘着星光。

晶莹、湿着暧、轻着风的鲜。

红的、紫的、粉的,白的。

花瓣-----争先。

小玲珑的脸,笑得风串串。

仿佛是昨夜,未画完的颜。

又好像是搁笔处,

滴出的彩,浸润出纸的唇。

又如晨钟里,走出的念。

佛在开化,梦的笑靥。

撒泼了一地的禅。

抚琴的袖云,悠悠。

九层塔顶,琉璃瓦檐。

飞起的银铃----如云朵摘走的笑。

笑在绿丛间,笑在百灵的喉咙。

清溪的水面,缀满星子。

云水间的梦,摇曳着衣水。

粘着这早、这静。

趁这早、趁这静。

趁青绿处,新鲜花瓣藏着的梦。

昨夜,莫名的缠绕。

恰适,迈进深处潮润的胸部。

呼吸一口,梦上结着的清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