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劳动教育教学案例范文(大全12篇)

劳动教育教学案例范文(大全12篇)

时间:2019-04-17 09:22:04

相关推荐

劳动教育教学案例范文(大全12篇)

劳动教育经典案例

作文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方式,可以培养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写总结时,可以采用论证、对比、举例等方法,增加总结的说服力和可读性。阅读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丰富语言表达。

劳动教育教学案例篇一

——如何提高实施自主互助性学习的有效性。

参评主体。

钟仁慧。

陈金兵。

问题的提出。

推广实施自主互助性学习模式已经有一段时间,多数教师都已掌握了这一基本教学模式,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运用,以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大多数课堂上,学生都是分组围坐,但在听课中我们还是经常会发现自主互助学习流于形式,课堂上存在一些假性互助想象。1.为互助而互助;2.失去自主的互助;3.优等生滔滔不绝,学困生充当看客。

为了提高自主互助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开始了对这种学习模式的深入研究。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1.认清自主学习、互助性学习与教师讲授的关系,问题设置要有价值。

(1)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2)开放性问题。(3)整理复习类资料。

2.把互助建立在自主基础上。

互助前设置“你想怎样做?”“先想一想能够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

3.合理组织,人人参与。

(1)小组交流中学困生优先发言。

(2)改革群众交流方式,给学困生带给发言机会。

4.组织好质疑评价,促进发展。

效果。

1.促使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2.发展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课堂学习效益的提高。

3.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县市区意见。

市评审意见。

预防假性合作实现真正互助。

——如何提高实施自主互助性学习的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推广实施自主互助性学习模式已经有一段时间,多数教师都已掌握了这一基本教学模式,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运用,以求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大多数课堂上,学生都是分组围坐,但在听课中我们还是经常会发现自主互助学习流于形式,课堂上存在一些假性互助想象。

现象(一):为互助而互助。提倡自主互助性学习方式的这天,课堂上如果好象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仿佛就缺少点什么似的,一些公开课优质课的评比也都把是否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学习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于是我们的教学中堂堂互助,事事讲合作,出现了不必要的互助合作现象。一些本来依靠学生个体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也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解决,出现了无好处的合作假象。

现象(二):失去自主的互助。课堂上教师设置问题,要学生合作解决,学生一听到老师的要求,立刻围坐在一齐,议论起来,表面上看上去讨论的很热烈,但这样缺少独立思考做基础的互助学习没有多大价值。

现象(三):优等生滔滔不绝,学困生充当看客。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成为展现“精英”风采的舞台,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从组长或者其他优秀同学那里直接获取知识。

上述现象确确实实的存在于我们的课堂之上,每次听到这的课我都禁不住在想,这样的学习模式是我们提倡的自主互助性学习模式吗?这样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潜力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了提高自主互助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开始了对这种学习模式的深入研究。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认清自主学习、互助性学习与教师讲授的关系,问题设置要有价值。

自主互助性学习是一个理念,它渗透于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资料或活动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并且效果也很好,这时候就没有必要还让他们合作完成。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合作学习,教师设置的问题就应富有思考性和具有必须的不确定性,过于肤浅直观的问题不能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过于深奥生僻的问题,超过了学生的思维潜力,使学生无从下手,望而生畏,这些都会使互助合作流于形式。组织互助性学习的重要价值是让学生的思维互相学习中产生碰撞、互相启发,萌发新的观点,让他们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劳动教育教学案例篇二

1、感受和表现歌曲《粉刷匠》的活泼快乐及诙谐情趣。

2、能大胆地根据歌词内容与同伴合作表演,体验协调一致的和谐感。

3、知道要从小就做个勤劳的孩子。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粉刷匠》。

歌曲动画《粉刷匠》。

一、欣赏图片:粉刷匠。

1、教师:看!这个新朋友是谁呀?他在干什么?

2、小结:粉刷匠在把新房子刷得很漂亮。

二、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1、教师:粉刷匠一边刷一边还唱着好听的歌曲呢。

2、教师范唱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

3、教师:粉刷匠刷了房子的哪里?粉刷的时候刷子像什么?最后粉刷匠的鼻子怎样了?

4、教师可以用歌词来对幼儿的回答做个总结。

5、重点引领孩子做一做“哎呦!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这一句的幽默与开心、可爱。

6、教师:现在老师做粉刷匠,你们做新房子,我们开始刷房子喽。(幼儿一人做房子造型,教师表演唱)。

7、幼儿两两做房子,教师表演唱,提醒幼儿注意倾听。

8、邀请部分幼儿做粉刷匠,和教师一起表演。

9、分角色表演唱。(一半幼儿做房子,一半幼儿做粉刷匠,第二次交换角色。)。

三、完整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可爱。

1、教师:今天我们玩了小小粉刷匠的游戏,粉刷匠的歌曲你们会唱了吗?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吧。

2、幼儿跟随琴声演唱歌曲。

3、幼儿戴上“粉刷匠帽”进行表演唱。

音乐活动《粉刷匠》是一首波兰儿童歌曲,她以活泼、风趣的曲调和轻松、幽默的歌词相结合,描绘了小小粉刷匠愉快劳动的情景。韵律清晰明快,歌词浅显易懂,适合中班孩子的年龄和心里特征。为了使教学活动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我这样组织了教学:首先利用粉刷匠的图片来吸引幼儿,以此来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的欲望。然后,在“小小粉刷匠”的游戏中,引导幼儿学做房子或粉刷匠,在教师一遍遍的范唱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首歌曲。最后让孩子随着音乐一起挥动手中的小刷子,给房子进行粉刷。从一个小房子到一个大房子,在游戏中感知音乐的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以下启示:

1、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学会这首歌,我多次让孩子唱,激发不同的情感去唱,来体验这首歌中的滑稽,轻快的情景。但是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带着孩子们唱,我的声音一直非常的大,其实孩子们都已经学会了,我可以声音轻一点,让孩子声音大一点,主动权交给他们。

2、评价单一。

一个活动的好坏,还缺不了多元化的评价。而在活动中,我也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了评价,但大多是集体评价,也比较单一。在活动中多一点个别评价,比如在孩子刷墙壁时,对他们进行不一样的评价,如:你的房子刷的真漂亮,啊,你里面都刷了……相信这样的评价,幼儿的兴趣会更高。

3、教学动作再夸张一点。

好的教学活动,也需要教师的教态。教态也包括语言和肢体。而粉刷匠,需要用动作来表现粉刷匠的滑稽幽默的风格。课堂上我还是放不开,如果我放的更开得话,可能活动的效果还会更好。

文档为doc格式。

劳动教育教学案例篇三

本学期,六年级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总结如下:。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们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小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举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举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

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惯。

1、继续搞好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建设,以点带面,拓宽教育范围。

2、有劳动基地,各班主任要继续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4、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供给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康乐与名誉。

4、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举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结合本人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举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

劳动教育教学案例篇四

发现每个学生的“新大陆”

问题提出:

如何尽快地熟悉和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刚接手新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头等大事。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不了解学生,在盲目中教育和教学,老师们难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和做法,既不利于教学工作,有时还会挫伤和打击学生稚嫩的心灵,出现不可估量的后果。

那么如何尽快了解每一位学生呢?

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案例实施的方法及过程:

一、透过各种方法了解学生。我是透过如下五种方法了解学生的:

1.问卷调查。我精心设计了问卷调查表格发给每一位学生,资料包括一般常识(如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父母及工作单位、毕业校园)、你的优点和缺点、你的长处和短处、你认为以前干的哪件事最值得你自豪、哪件事最令你后悔等等。表格收上来之后进行归类整理,首先从正面了解学生,对学生自己说出的优缺点和长短处要做到心中有数。

2.召开主题班会,让同学们互相找出别人的优点。该活动既能增强学生对别人优点和长处的尊敬和羡慕感,同时又是对自己的激励和鞭策。老师要鼓励学生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对同学们的发言做好记录和整理工作。

3.自己多观察、多记录、多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眼中没有学生,心中也就没有教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随身携带一本叫《闪光点》的笔记本,及时记下学生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学生随时能够查看。至于他们的缺点,会整理在只让我和任课教师明白的另一个笔记本上。

4.和其他任课教师多探讨。一个人的眼光必定有限,说不定会对某些学生有些偏激。在课前课后我会经常找任课教师探讨某一学生,这样就能够对该生在学习、行为、品德、爱好等方面达成共识,以免出现偏差。

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新大陆”,为后面的因材施教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功呢?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学生自己创办一份班报。每周一期,每期都设优秀学生专栏,介绍二到三位学生,介绍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和任课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与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享受到肯定和赞美。

同时,书写、写作、美术、版面设计、摄影等方面突出的学生能够在上面大展身手,让人人都感觉到自己很重要,都感觉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分量,感觉到成功和成就并非可望不可即。

2.对于在体育、音乐、演讲、手工制作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则一个一个找他们谈话,鼓励他们在尽可能保证学习好功课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特长,用心参与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自己成长的校内外活动。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不但通报表扬,而且尽可能地通知其家长。

3.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业余爱好方面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不挖苦不打击,多鼓励少批评。因为未来的社会竞争不知看学习成绩,更注重的是各方面的综合潜力。

实施效果:经过三年多来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本人认为要想管理和教育好学生,务必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在学习或者生活中获得成功体会成功。

劳动教育教学案例篇五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进行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并持之以恒抓好劳动教育工作。

一、思想认识到位,要使我校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真正正视劳动教育关键要抓好教师的教育思想转轨。

二、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要切实抓好劳动教育必须有一套具体分管劳动教育教学的组织。我们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年级组长组成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

三、保证经费的投入,劳动教育教学必须重视劳动实践为改善劳动教育教学的条件为鼓励教师热心劳动教育教学我们在教育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统筹安排适当倾斜保证劳动教育经费的投入。

4、提高质量抓师资,建设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课教师队伍是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紧张前提。为此我们对劳动课师资队伍的建设较为正视。我校挑选劳动技能上有一定专长的教师担负劳动课。

1、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的做法一是开展拜师学艺活动二是评选校级青年教师劳动优质课。

2、制定《劳动课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为使劳动课教师规范地上好劳动课也使学校领导准确评价劳动课我们根据教育学的根本原理根据劳动课的特点和教学纲目的请求研究外地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定了《劳动课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实践证明该《评价方案》使教师教有标准领导评有标准同时提高了劳动课的教学质量。

3、组织培训和外出研究。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劳动课骨干教师到外地听课研究。

1、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公益劳动基地一是与车站、公园、图书馆联系建立公益劳动基地二是开展公益劳动举动。

3、课堂教学的研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重点进行劳动课课堂教学的研讨。

劳动教育教学案例篇六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自然段,看看狼是怎样找碴儿的。(多媒体播放动画)。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狼找了几次碴儿?

生:狼我了三次碴。

师:同学们看得很认真,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狼找碴儿的。

二、读文质疑,读议解疑,学会读书。

1、读文质疑。

师:我们先来看狼第一次是怎样找碴儿的,请大家自由读2~3自然段,边读边想,有哪些内容读不懂可以提出来。(读书思考后质疑)。

生:哪里是上游?哪里是下游?

生:“温和”、“找碴儿”各是什么意思?

生:狼是怎样找碴儿的?它的态度怎样?

生:它为什么要找碴儿?

生:小羊是怎样讲道理的?(师摘要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会读书会思考,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提出问题,真了不起。(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所提问题)。

2、读议解疑。

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可以四人一组讨论解决。(生自读后,展开讨论)。

生:我觉得“温和”就是“善良,和蔼,温柔”的意思。

师:你能温和地跟大家说一句话吗?

生:亲爱的小羊,我真为你担心!

生:“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挑毛病”。

生:狼是有意说小羊把它喝的水弄脏,实际上是想吃小羊。

生:小羊跟狼讲道理说自己在下游,狼在上游,自己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的。它讲话的态度很温和。

师:谁来指一指哪是上游?哪是下游?(多媒体显示图画)。

师:学完狼和小羊的第一次对话,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真是气人,狼为什么非要找小羊的碴儿,和小羊同饮一条河里的水不是很好吗?

生:狼是不会和小羊同饮一条河里的水的,因为它想找借口吃掉小羊。

3、感情练读。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下面我们再来比一比谁能把这段话有感情地读出来。其他同学都来当小老师听一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不好。

师:请大家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引导评价)。

生:他读出了狼说话时有意找借口,盛气凌人的语气。

生:他把小羊说的话读得很温和,但是没有读出小羊小心翼翼据理申辩的语气。

师:你听得真仔细,你能把这段话再读一读吗?

三、总结学法,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

师:我们在学习狼和小羊第一次对话时,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生:先读书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再读书讨论弄懂问题,最后练习感情朗读。

师:我们还用这种方法学习狼和小羊的.第二次对话。请大家自由结合分成学习小组,先读读课文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内容再讨论解决,最后练习分角色感情朗读。(多媒体显示学法)。

生:(自读思考后,小组讨论学习)。

师:(巡视指导交流)。

师:哪一组来汇报一下学习情况。

生:狼第二次找碴儿比第一次态度更坏了。它气冲冲地说,不管小羊怎么申辩,都是坏家伙。

师;你能用“气冲冲”的语气跟大家说一句话吗?

生:凶恶的狼你真是个坏家伙,总想办法找借口干坏事。

生:狼又找一个借口,说小羊去年在背后说它的坏话,这个借口真可笑,那时候小羊还没生出来呢!

生:小羊真可怜,它在向凶恶的狼求情,和它讲道理也没有用。

师:大家学得非常认真,哪一组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把这段话读一读。

师:自学了这一段你对狼和小羊有什么看法?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自主探究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虽然小羊驳倒了狼,但是穷凶极恶的狼会就此罢休吗?请同学们用学习2、3自然段的方法独立学习第六自然段。(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生:狼第三次找碴儿,态度变得非常残暴,它骂小羊是个小坏蛋。

生:狼找不到理由,只好说小羊的爸爸说过它的坏话,它不许小羊再申辩了,露出了原形,龇着牙向小羊扑去。

生:小羊被狼吃掉了。

生:狼等不急了,扑向小羊的时候用力太大了,栽到河里,在河里挣扎着淹死了。

生:狼扑向小羊的时候,小羊灵机一动,用它的小角猛戳狼的肚皮,狼疼得怪叫,这时候一位猎人听到了,一枪打死了狼。

五、分角色表演复述故事。

[反思]。

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这一教学片段中,“读”贯穿始终。首先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最后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既培养了阅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发现探究式学习策略。

纵观整个教学片段无论是引导学习2、3自然段,还是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学习4、5、6自然段,都体现了在教师创设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读议结合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深入领会的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把发现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状态。另外小组合作形式多样,有两人组、四人组、自由结合组,在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合作精神。

3、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拓展想像。

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法,即:读文质疑――读议解疑――感情练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有法可循,学会读书。另外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结尾时,利用多媒体定格狼扑向小羊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在学生奇妙的想像中赋予故事新的结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劳动教育教学案例篇七

教学背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有层次的朗读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并学会用朗读来表达这一情感。激发孩子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片段:

师:要知道,那可是两三千斤重的条石!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收)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边说边把“两三千斤重”、“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和“陡峭的山岭”点成红色。)。

师:看,这是当年修筑长城的工地。(出示陡峭的山岭,学生一片惊讶,老师也惊讶地仰头观看)别说让你抬着石头上山,就是让你空手爬上去也很……(难啊)!更何况他们态度是……(两三千斤重的条石)谁再读这句?(一生读,读得一般|)。

师: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他们靠得可不是现代化的机械,而是……(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他们走的也不是平坦大路,而是这……(陡峭的山岭);他们更不可能大步流星地走,而是……(一步一步地走)。谁再读这句?(一生读,读得好)。

师:我仿佛看到了那血迹斑斑的肩膀,仿佛看到了那豆大的汗水一滴……地滚落。谁再读?(一生读,读得更好)。

师:我们似乎听到那沉重的脚步声,听到那痛哭的呻吟。全班一起读。(齐读)。

反思:这时最重点的,也是最精彩的频度片段——“陡峭的山岭”。由一个质疑开始……(“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的?”)导出陡峭东山岭图。可以说都乔丹山岭图成为了这一片教学点情感基点,成为学生理解和朗读的重大转折点。

在这里,视觉的冲击(看图)、角色的体验(“就是让你空手爬上去……”)以及残酷的现实对比,一起构成了孩子情感的火山,勃然喷发。

特别震撼人心的是,四个排比式的强烈对比的使用(可不是……而是;也不是……而是;更不可能……而是……),如排山倒海,一波接一波,撼动学生的心弦,于情感至高处引出朗读,恰到好处。

特别扣人心弦的是,两个孩子在情感高潮处的朗读点评(我仿佛看到……仿佛看到……;我们似乎听到……听到……)化点评雨情境中,既是对孩子朗读的最高评价,也是对文本的深度窥透,更是对学生情感的强力激引。

劳动教育教学案例篇八

在生活中,餐桌是最方便的信息集散地。人们习惯在餐桌是进行信息交流,以至于发展了餐桌环保文化。组织“餐桌上食物的来源”讨论活动,目的是让孩子懂得环保不仅是拣垃圾、采访河流。环保活动无处不在,环保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甚至每一个细节。在日常生活吃穿住行的每一个环节里,都贯穿着人与环境的关系。从小小的餐桌上可窥视地球上的高山和海洋,可以窥视人类的命运。

一开学,每次吃饭之后,倒下来的剩菜剩饭很多。无论我在晨会、班会课中怎样宣传、引导,成效似乎并不大。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翻倒一本书,书上就有这样一段话:“环境是具体的,无处不在的。保护环境也是具体的,不能有半点虚假。

餐桌是我们和自然最直接的联系点,让孩子从这里学习保护环境。因为生活本身给予的比书本更难忘。”所以我由此想到了组织一次“餐桌上食物的来源”讨论活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情绪激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自己的想法,说自己的体会,论大家应该怎样做,好不热闹。

经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在就餐时慢慢的就开始注意了,尤其是在校吃饭的同学,结合着我的加星活动,更是比得难分难解,每次吃完饭后,总喜欢将空盆子给我看,等待我的一句夸奖。所以我也从不吝啬自己的“美言”。

现在很多时候很多学生不仅和自己班的同学比,常常跑到外面看别人家的锅里剩了多少,觉得自己做好了,就沾沾自喜;看到别人比自己做的好了,就闷闷不乐,不服气地说明天和他们再比比。

热爱餐桌上的食物,并思考它们的来源,以及通过一个蔬菜、一盘水果进行思维联想的训练,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教育,而且是最有效的教育。所有的与人的吃穿住行发生紧密系的物质信息,都具有改变人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向的能量。当一个人知道鱼是从污染的河里长大的,他会因为恐惧中毒,而不再吃鱼,甚至害怕鱼。

由这个事例,我和学生又开展了“假如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人和大自然”等小讨论,对这种与生活相联系的话题更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教育孩子的行为。经过讨论活动后,学生开始注意身边的事情,也有学生特意会作为一件事情,郑重其事的跟我讨论。

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答案,他会喋喋不休地问,直到你能给他答案。许多学生开始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同学间的小变化。所以讲人捕捉信息的能力、思考的能力,直接来自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观察生活必须保持对生活拥有持续而热情的感情,而这中感情须持有对日常生活中对“吃穿住行”琐事的敏感。

生活即教育,因为生活每天给予的大量的信息在不同程度地左右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情感不能通过书本教授,情感一变成文字就失去了色彩和力量。情感流淌在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最平凡的生活小事里。

“珍爱生命”活动总结。

在爱中成长。

感谢阳光,因为我们沐浴着它的光彩;。

感谢绿色,因为有它的呵护我们才更健康;。

感谢父母,因为他们让我看到了这个绚丽多姿的世界;。

感谢我所拥有的一切,

感谢,让我更珍惜身边的一切……。

珍爱生命,似乎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但是今天的孩子,的确需要它。如今的孩子们,无疑是生活在蜜罐之中。他们骄傲,因为家里是众心捧月般爱着他们,于是他们坦然,理所当然地接受别人的爱;他们脆弱,因为在他们眼里,任何小事都是他们心情“沉重”的理由。

珍爱生活的颜色。

生活的颜色多种多样,有亮丽,也有灰暗。没有风雨的人生是不可能的,有了风雨,要学会撑起雨伞,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一个宁静的港湾。

其实,生活本该如此呀!

可是,当今的孩子似乎显得过于脆弱了,也许,他们还没有学会经历风雨,

还没有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同色彩。于是,一节主题为“生活的颜色”的心理辅导课在我的脑海中应运而生了。

父母的信,使他们明白长辈的良苦用心;观看短片,使学生们明白生命的。

这一系列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一点:我们是驾驭生活的人,不管生活赋予我们什么颜色,自己永远是涂抹色彩的人!这节辅导课的成功,让我感觉到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掀起了波澜,他们学会了重新审视生活,审视自己。

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

教育,有的时候需要走进学生的心,让他们的心与你的教育产生共鸣!

拥有一颗"珍爱生命"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关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珍惜自然的给予。

初春的四月,正是养蚕的大好时节。一条条可爱的蚕宝宝拼命地“吞噬”着桑叶,和孩子们一同成长。

“老师,你看他在干嘛?”

正在改本子的我抬头一看,原来是调皮的小康拿着蚕玩耍,他用手使劲捏着蚕的身体,不一会儿,小小的蚕便在他的手上惨死。

看着这一幕,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滋味。在他们的眼里,动植物的生命变成了玩物,可以任意糟蹋、凌辱、残害,真是一群不懂得保护生命的孩子!

随即,在夕会上,我引导学生展开了讨论,大家都对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与指责,我看到小康的脸红了。我想:也许是因为孩子们并没有感受到自然给我们的无私给予,所以才会如此不尊重自然生命吧!

于是,在假日,我要求学生尽情去欣赏大自然的风景;校园的迎春花开了,我让学生去欣赏花儿的娇嫩。召开“生命与自然”班会,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自然界生命的珍贵与奇妙。

走出家门,让孩子们走向自然。放眼花红草绿,莺飞燕舞,珍惜大自然的无尽美好,珍惜上天的无私给予,珍惜大地的宽容浩博。

这也是我们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的真谛呀!

珍视父母的关爱。

“感恩”!?很多人都对这个词有片面的理解;或者在实施的时候认为要对父母、教师……等帮助过的人做出很大的贡献才叫感恩;或者只是把“感恩”挂在嘴上。

我班结合学校开展的“珍爱生命”活动开展了为父母从小事做起。在对学生进行“珍视父母的关爱”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同时利用班、对会开展有关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珍视别人的关爱,学会关心、帮助别人。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听父母的话、、扫扫地、为父母到茶、拿鞋、捶捶背、搓搓手、在家里洗洗碗……”都是对父母感恩。

学生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也将这种思想贯穿在平时对学生教育的点点滴滴上,将什么是感恩,如何珍视渗透得更深。我让孩子将自己所写的《给妈妈的感谢信》都寄回家,有些孩子在信中写得很真实也很感动,我想作为父母的以外地收到孩子这样的一封信,一定会欣喜不已。我也细细读了每一位孩子的信,真的是很令人感动。

另外,我班抓住“3·8”妇女节这个契机,让学生动手为母亲制作了贺卡:祝母亲节日快乐!

每天都带着一颗珍爱生命的心,那么每一天的生活就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懂得珍爱,就有了快乐的理由!!!

劳动教育教学案例篇九

首先,对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学做了比较诚恳的回顾,谈了困惑、心声和收获。

那么,初中化学到底教什么呢?崔老师从三个方面详细做了介绍:

3、初步培养在自然、社会、环境等多个要素组成的体系中统筹考虑通过化学科学解决问题时,应具有的价值判断能力和情意品质。(如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意识,尊重客观、尊重规律、追求和谐、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观念)。

对于化学科学研究的方法,除了运用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归纳、演绎、分析、观察、实验操作、比较、分类、类比、提出假设、数据处理、变量控制、对照试验等方法外。还有化学实验方法、化学假说方法、化学模型方法是化学重要的方法。强调化学教育不仅包括化学知识,而且包括化学科学过程和研究方法、化学科学思想。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是从宏观到微观,力求探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从定性到定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去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从描述到推理,从理论上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

第三,论述了化学探究教学设计策略与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具体计划的系统化的过程,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针对探究教学设计策略如何有效进行,分两个角度进行讲解:1、整体感知科学探究全过程,增进对各探究要素的理解。2、具体探究活动设计:明确探究任务、创设探究情境、选好探究着力点、充分预设探究活动、合理指导与组织、注重对探究结果的反思与梳理,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益。

并列举了依据变量控制设计的实验,1.自变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2.因变量:瓶子变瘪的程度。3、控制变量:矿泉水瓶的体积与质地,水与氢氧化钠的体积,振荡的程度,加入水与氢氧化钠的方式等。

在有效组织方面,提出以下四条建议1、合理分组,每一位成员都能发挥作用;2、营建严谨、求实、认真学习氛围;3、培养良好实验习惯;4、充分利用评价调控作用。

报告使我对化学科学探究活动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让我们身边的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活动,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快乐!让我们诗意地耕耘在化学教育沃土上,充分享受化学科学独特魅力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劳动教育教学案例篇十

“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加强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内涵和灵魂。对于怎样加强素质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诸子百家各有论述,但万变不离其宗,加强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是雷打不动的定论。该怎样加强素质教育,这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加强素质教育不能纸上谈兵,要切实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实践当中,充分激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逐步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向学勤学兴趣。要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使孩子在生活学习当中培养起善思笃学的良好习惯。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入学前适龄儿童的猎奇心理和好动特性,将许多科普知识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让儿童们全面掌握,进而变“被动说教”为“主动接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印着卡通图案的氢气球一直受到小朋友们的青睐,一天早上,明明牵着他的氢气球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氢气球随着他上下挥动的手臂跳跃着,拉下来,气球又浮上去,气球上奥特曼的身姿变得鲜活起来,时而跳动,时而翻滚,引得全班小朋友都纷纷投来羡慕好奇的目光。小女孩蕾蕾不甘示弱,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带有芭比娃娃手捧鲜花图案的气球,鼓起腮吹得大大的,让同座帮忙用细线扎紧后抛向空中,而芭比娃娃跳着轻盈的舞姿徐徐降落到地面上。“咦!怎么回事,为什么你的奥特曼能飞,我的芭比飞不起来?”带着一脸疑惑,蕾蕾再次将自己的气球抛向空中,但气球最终还是徐徐落地。带着这样的疑问,蕾蕾代表全班小朋友向我求助。乘此机会,为了解开孩子们心中的谜团,我组织小朋友们开展了此次关于对空气进行研究的科学教育活动。

二、主题。

1、启发引导幼儿勤动脑思考、勤动手操作,提高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2、培育孩子们学习科学、钻研科学、掌握科学、运用科学的浓厚兴趣。

3、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有关空气的一些常识,想象生活中运用空气特性的一些具体事例。

三、细节。

(一)准备材料:

(二)活动过程:

1、提出以下问题让小朋友思考,集中讨论并回答:

(1)空气有重量吗?如果有的话,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测量空气的重量呢?

(3)将竹筷子插入装满米的塑料杯中,然后将筷子轻轻提起,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

问题提出后,我逐个问题让小朋友们思索回答。孩子们个个歪着脑袋,思索片刻后,教室里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孩子说:“空气没有重量,要不然,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什么我们没感觉到身上背着东西?”有的孩子说:“空气的重量压在我们身上,我们才不会飞起来。”我在旁边适时给以启发开导,活跃气氛,不断调动他们的思考热情。有的孩子说:“塑料袋不会飘起来,那天蕾蕾的气球就飘不起来。”还有的孩子说:“气球比塑料袋重,所以飘不起来,塑料袋轻,一定能飘起来。”对于筷子插入米杯里是否能将米杯提起,他们的意见达成了空前一致,都认为不可能提起来。在经过一阵唇枪舌战的激烈交锋后,他们争得面红耳赤,纷纷提出了一些驳斥对方,主张自己意见的看法。同时提出了许多能证明自己观点的办法,个个跃跃欲试。我看火候差不多了,就对小朋友们说:“让我们共同来揭开这些谜底,看谁的看法正确”。

2、按照设计思路,由简到难做实验,逐渐增强幼儿对空气的形态和性质的理解。

(1)我负责指导和协助,让两个小朋友亲自操作,首先他们在我的引导和同伴们的建议下,取过了天平,将两个气球分别放置在天平的两端,这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取一只气球用打气筒充足气后,系紧气球口部,放回天平托盘,这时,在小朋友们屏住呼吸专注的目光中,填平渐渐倾斜到充足气体的气球托盘这边,随着托盘的倾斜,孩子们发出唏嘘欢快的叫声。

(2)我拿起轻便塑料袋,平放在手中,轻轻将手撤离,塑料袋犹如一片飞絮飘飘扬扬地落到地上。我叫过一位小朋友,让他按照我的做法重复了一遍。然后我拿过吹风机,插上电源,让小朋友将塑料袋倒置过来。我将吹风机伸入到塑料袋里,向袋里吹进热风。几秒钟后,关闭吹风机并让小朋友松开塑料袋,塑料袋便漂浮在空气中。这一现象自然又引起了小朋友们的阵阵欢呼,他们脸上个个洋溢着像花蕾绽开般快乐的笑容。

(3)最后一个实验是操作步骤最简单,却最能引起轰动效应的。我让一个小朋友将装满米的塑料杯用手按实,并用手按住米,从指缝间垂直插入竹筷子,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连同米一起被提起来。这一现象大出孩子们的意料,他们个个看得目瞪口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他们疑惑的表情,我就让他们亲自轮流按要求做了一遍。

四、结果。

做完实验,我又引导孩子重新回到问题上来,在确定空气是有重量的前提下,让他们分析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并根据他们的回答,引申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空气有重量,为什么空塑料袋落在地上,而吹进热空气的塑料袋会飘浮起来?一根光滑的竹筷为什么能提起整杯米?与生活中哪些事情相吻合等等。在我边提问、边启发、边讲解中,孩子们明白了,空气是有质量的,氢气球之所以能飘浮在空中,是由于空气与氢气、氦气、氧气等的质量不同。空气加热后会像水烧开翻腾一样产生对流,热气上升所以推动塑料袋飘飞在空中。用手按实杯子里的米,挤出了多余的空气,使杯子里的空气压力小于外部压力,所以能提起杯子。小朋友们听完解答,都恍然大悟,叽叽喳喳地说“开水的热气总是往上跑”、“取暖器总是安在靠近地面上”、“家里的衣挂就是靠胶皮固定在墙壁上的”。……由此,他们联想到更多生活上的小常识,由镜子能反光联想到橡胶棒摩擦起电,由水能浮起鸡蛋联想到大海上航行的轮船,五花八门、七嘴八舌的问题令我这个老师都有些应接不暇、招架不住。教室顷刻间变成了大讨论的海洋,面对此情此景,我心里由衷感到高兴,那一双双稚嫩眼睛里闪动的不仅是求知的光芒,那是我们实现科技强国,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无限希望。

五、评析。

此次科学教育活动,是我们落实新课改素质教育要求的探索性、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形式具体而生动,打破了常规性的教育模式,充分适应了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很好地利用了幼儿的猎奇心理和好动天性,变平面式枯燥的说教为立体能动式的灌输,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活动,我感受到以下两点:其一是在教育行为上。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高分和升学率,整体上忽略了孩子的素质教育,造成了大批的高分低能儿,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主要体现在部分青少年承受不了客观环境的高压,依赖性过于严重,一旦遭遇逆境,便出现了压抑、封闭、走极端等心理疾病,甚至对整个社会持怀疑态度。这些现象的发生不是偶然,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固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家长、教师的片面施教行为所导致的必然。新课改将素质教育提出来,是顺应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高瞻远瞩。但这只是迢迢万里的第一步,怎样落实落靠,仍然要看我们该如何去身体力行,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其二是在理论提升上。古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将理论演化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动力,前提是首先将理论提升到结合实践的高度,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离开实践的理论,提升的越高就会摔得越重。所以说: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不失为我们从事素质教育的明智之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劳动教育教学案例篇十一

教学反思,是教师个体对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上完一节课,对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方法,总会发现成功之处。及时地记录,不断地积累,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师应该把每节课中某些失败的地方及时记录下来,并认真寻找原因,同时用另一种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发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时过境迁,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劳技课的纪律一直是劳技教师普遍头疼的问题,虽然很多教师能随机应变予以解决,也应该在教学后记中予以记录,以应付今后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类似的问题,避免今后在课堂上出现尴尬的局面,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

总之,反思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劳技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劳技教师。

劳动教育教学案例篇十二

问题提出:目前教育界普遍认同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教育理念,它的真正含义已经被曲解,老师们承担了不可经受的压力。只要是学生学不会、考不好,就有人责怪老师不会教。我们既然承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得承认学生有差异,就得承认某些学生在智力上比别人不行,我们就就应扬长避短,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发挥学生的潜能。

如何尽快地熟悉和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刚接手新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头等大事。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不了解学生,在盲目中教育和教学,老师们难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和做法,既不利于教学工作,有时还会挫伤和打击学生稚嫩的心灵,出现不可估量的后果。经过三年多来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本人认为要想管理和教育好学生,务必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在学习或者生活中获得成功体会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一)透过各种方法了解学生。

1、问卷调查。精心设计了问卷调查表格发给每一位学生,资料包括一般常识(如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父母及工作单位、毕业校园)、你的优点和缺点、你的长处和短处、你认为以前干的哪件事最值得你自豪、哪件事最令你后悔等等。表格收上来之后进行归类整理,首先从正面了解学生,对学生自己说出的优缺点和长短处要做到心中有数。

2、召开主题班会。让同学们互相找出别人的优点。该活动既能增强学生对别人优点和长处的尊敬和羡慕感,同时又是对自己的激励和鞭策。老师要鼓励学生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对同学们的发言做好记录和整理工作。

3、自己多观察多纪录多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眼中没有学生,心中也就没有教育。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随身携带一本叫《闪光点》的笔记本,及时记下学生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学生随时能够查看。至于他们的缺点,会整理在只让我和任课教师明白的另一个笔记本上。

4、和其他任课教师多探讨。一个人的眼光必定有限,说不定会对某些学生有些偏激。在课前课后我会经常找任课教师探讨某一学生,这样就能够对该生在学习、行为、品德、爱好等方面达成共识,以免出现偏差。

5、家访或开家长会。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则是透过家访或者利用开家长会的时机,用心同家长探讨,虚心向他们请教。毕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得更为透彻一些。

透过以上五种方法,就能够在开学两三个月内了解班内学生的基本状况,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后面的因材施教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发挥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

1、让学生自己创办一份班报。每周一期,每期都设优秀学生专栏,介绍二到三位学生,介绍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和任课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与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享受到肯定和赞美。同时,书写、写作、美术、版面设计、摄影等方面突出的学生能够在上面大展身手,让人人都感觉到自己很重要,都感觉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分量,感觉到成功和成就并非可望不可及。

2、找特长生谈话鼓励。对于在音、体、美、以及演讲、手工制作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则一个一个找他们谈话,鼓励他们在尽可能保证学习好功课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特长,用心参与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自己成长的校内外活动。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不但通报表扬,而且尽可能地通知其家长。

3、对生多鼓励少批评,一视同仁。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业余爱好方面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不挖苦不打击,多鼓励少批评。因为未来的社会竞争不知看学习成绩,更注重的是各方面的综合潜力。

取得成效:让学生自己创办一份班报,学生的巨大潜能得到发挥,人人找回了自信,都感觉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分量,感觉到成功和成就并非可望而不可及。找特长生谈话鼓励,让他们在尽可能保证学习好功课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特长,用心参与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自己成长的校内外活动。多人在音、体、美、以及演讲、手工制作等方面获诸城市一、二、三等奖。多鼓励少批评,一视同仁。班级凝聚力特强,构成了一个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局面。

【相关阅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