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探索家史心得体会及收获 访家史 学党史心得体会(八篇)

探索家史心得体会及收获 访家史 学党史心得体会(八篇)

时间:2023-12-02 19:54:47

相关推荐

探索家史心得体会及收获 访家史 学党史心得体会(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描写探索家史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回顾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艰苦岁月和光辉历程,感慨万千。

19的7月23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一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党纲,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会议的召开标志者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回顾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艰苦岁月和光辉历程,感慨万千。

19的7月23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一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党纲,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会议的召开标志者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共产党成立后,就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积级推动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把革命推向全国;大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革命军队,发动武装起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开始艰难困苦的长征,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抗日战争开始后,积级倡导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后,为和平建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不顾危险赴重庆谈判,后来蒋介石挑起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解放战争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从1953开始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同时进行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基本完成,这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紧紧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多年来我国的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基本建设大规模展开,某些高科技领域也取得进展,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之一。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积极开展民主政治的建设,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初步建立了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道路迈进。对外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外交方面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与关系的准则;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恢复了中国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胜利举办奥运会,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给国家以真正的解放、才能真正带领中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是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我作为中学生心理常常感叹共产党的不懈精神,赞叹共产党的好,我要努力学习,跟着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而奋斗。

从19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90年来,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失误,但谁也无法否认,成就是巨大的,业绩是辉煌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社会各阶层的探索先后失败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革命正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迎来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圆了几代人的统一梦,新中国迈入腾飞的历史进程。在国力强盛的同时,中国在外交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学习了解共产党“艰苦的岁月光辉的历程”伟大意义,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热爱党、紧跟党走,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这篇论文回顾了党的建立、发展、壮大,总结了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赶走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集中领导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使人民走上富裕、国家变得逐步强盛的历史。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新中国只有围绕在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核心才能繁荣昌盛。

描写探索家史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一、理论逻辑方面:“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思致相因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服务史、孜孜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它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政治选择历程、国家的政治现代化历程和党的政治建设历程,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就理论逻辑而言,“四史”教育不是一般的历史教育,而是以历史学为基础的特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思致相因。“四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然性的历史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四史”教育应然性的价值体现,二者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历史教育尤其是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方法等,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党在指导革命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这使全党对于中共党史教育、中国革命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42年,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由于党史的学习与教育对于加强党内教育、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党的各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他还在这篇著作中提出了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的科学方法:坚持“古今中外法”,实事求是,以中国为中心。1965年,邓小平在《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党》中强调:“怎样研究党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党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把党史的学习和研究看作事关党的思想统一、全党团结的大问题。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论述了改革开放时期历史教育尤其是党史教育的指导思想、重要意义、主要对象等,并把它们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联系起来。1981年,为了更有效地宣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多次指出,必须联系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987年,针对部分青年学生思想混乱情况的出现,为了增强他们对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的信心,邓小平严肃指出:“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1988年,他在会见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时说,“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自己的党史、国史,“才有好处”。1990年,面对西方国家的打压,邓小平强调:“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了党史、新中国史教育思想。江泽民多次阐明对青年进行党史教育的主要目的和重要原则。1991年,他致信当时国家教委负责人并强调,要对大学生等群体“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1998年,江泽民致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明确指出,我们要运用党史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提高大家驾驭全局和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本领”。这实际上是要求充分发挥党史学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江泽民针对新旧世纪之交党史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把“实事求是,正面宣传”作为党史教育的重要原则,有效地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许多展现党史教育时代特征的新观点。,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共党史是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这深刻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史教育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式,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这突出强调了党史教育的资政育人功能。胡锦涛进一步阐述了历史教育的方法,要求领导干部学习历史,“必须把深入理解国情、切实解决中国的问题作为立足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他将“四史”教育提升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时指出,中共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他从坚定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与为民情怀的角度阐明了党史教育的重要意义。7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显然,他把“四史”教育作为推动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统一、政治团结、行动一致的必要途径。

综上,“四史”教育的理论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形态之间的融通互构,是对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的塑造与坚守,二者归根到底统一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

二、历史逻辑方面:“四史”教育与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相融相通

从历史逻辑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从未缺失对“四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回应。一方面,“四史”教育的设计安排塑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内容和方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行稳致远;另一方面,正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与时俱进,才推动了“四史”教育的不断深化,进而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革命史等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949年10月,新中国史上第一个高校思政课课程方案--《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将原“中国革命运动史”发展而来的“新民主主义论”(重点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列为文科学院的公共必修课。1950年10月,教育部发文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列为“新民主主义论”课程的教学重点。1953年6月,教育部阐述“中国革命史”课程(由“新民主主义论”改名而来)的教学目的:“系统地讲授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认识中国政治的发展规律。” 1957年12月,教育部要求全国高等学校各年级都开设“社会主义教育”课程,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核心教材,“中国革命史”课程一律停开。这实际上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一年后,“中国革命史”课程得到恢复。1961年7月,教育部发布征求意见稿,将“中共党史”纳入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在这个方案中,“中共党史”课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1964年10月,中央发文规定,“中共党史”成为“今后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实际上“中共党史”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为具体教学内容。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该课程开始突出“以阶级斗争为纲”。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党史、国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相融相通还处于探索阶段。

改革开放时期,“四史”教育由侧重于史实转向侧重于理论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相融相通不断深入。改革开放之初,恢复了1964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重开“中共党史”课程。1985年8月,我国将“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这两门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要教学内容,涵盖了党史、国史的各历史阶段,强化了党史、国史教育的功能。1998年4月,我国在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同年6月,重新设置“两课”课程,把“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体系。这一年的两次调整还具体规定了上述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但没有专门设置以历史学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2月,教育部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2月,我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重新设置,增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8月,教育部决定,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名称调整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此课程设置沿用至今。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四史”教育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拓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史”教育更加全面、具体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着眼于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提出要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在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时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等设定课程模块。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把强化“四史”教育作为加强政治引领的具体措施和路径之一。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把开展“四史”专题教育作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式。这表明,加强“四史”教育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一步融通起来,成为加快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历程,它与“四史”教育息息相通。正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才使“四史”教育铸魂育人的功能得以发挥。

三、实践逻辑方面:“四史”教育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辅相成

从实践逻辑来看,思致相因、相融相通的“四史”教育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为任务,都以立德树人为灵魂,都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为抓手。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活性养分,后者为前者增添了方法借鉴,它们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一)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为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大学生学习、领会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渠道、主阵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中心任务。“进师生头脑”是“三进”工作的落脚点。它既要求在看原著时多思多想,准确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又要求在读原文时学深悟透,切实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质,科学把握贯穿其始终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进而能够正确解释过去和现在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表明,“三进”工作既要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又要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回应。这一思想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是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国家发展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近100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伟大实践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因此,只有全面、深入地开展“四史”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切实了解、领会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与精神实质。我们应当从更高站位来认识“四史”教育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

(二)以立德树人为灵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性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立德树人是对这个问题的明确回答。在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的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四史”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认清自身的历史使命,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势,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个人成才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有机结合。“四史”教育不是简单的历史教育,而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乳交融的思想洗礼。

“四史”教育立足于服务现实,着眼于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从立德树人的灵魂来看,“四史”教育的根本原则是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在立德树人的旗帜下,“四史”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准确地把握“四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刻地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何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促使大学生深入“四史”演进过程内部去把握其脉络与规律,在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铸魂育人的思维,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我们认真思考在高校“为什么要开展‘四史’教育、开展什么样的‘四史’教育和怎样开展‘四史’教育”这个基本问题,坚持用“四史”的经验启迪人,用“四史”的成就激励人,力争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为抓手

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本质在于“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它的主要表现有:利用片面、歪曲或虚假的“史料”以诋毁中国共产党、抹黑新中国等,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颠覆对党史人物的评价,否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历史虚无主义对部分大学生产生思想误导,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政治观,侵蚀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必须加强“四史”教育,把催人警醒的历史案例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提供明是非、养正气、祛邪气的良药。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造就了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器。“四史”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彻底弄清“四史”的发展脉络,彻底弄清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学生更加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历史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四史”教育如果被忽视或者方向出现偏差,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就会泛起。搞好“四史”教育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生活。高校“四史”教育是具有显著政治属性的“历史教育”。强化对“四史”中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教育,加强对“四史”中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的教育,必定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政治观,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从而在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挤压历史虚无主义的生存空间,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培养更多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

描写探索家史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201x年,苏仙区史志办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党史和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坚持以史铸魂、强基固本、存史鉴今、资政育人,围绕"一突出两跟进"和《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x-)》要求,突出抓好党史正本二卷、年鉴和乡镇简志编纂工作,大力推进党史研究、党史资料征编、党史宣传教育和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构建大党史格局,努力发掘苏仙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苏仙区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三严三实"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修己正身之道的凝练和提升,也是对我们共产党人为政之规的高度概括,对领导干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实要求。

我办将"三严三实"教育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省党史办提出的"以史铸魂"和学习贯彻《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x-)》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完善了各种工作制度,加强了班子作风建设,提高了党史工作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党史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狠抓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党史和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全国、全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x-)》作为201x年政治理论学习的重点,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充分认识党史是"必修课"" 营养剂"、 "教科书"和"清醒剂"以及地方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工作职责,促进了史志工作的有力开展。同时,还要求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编纂业务知识和地方党史,提高自身史志工作能力。

二是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认真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四型"机关创建、机关党建和精神文明创建、群众工作组、走基层转作风解难题、精准扶贫、城乡统筹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班子作风建设,做到班子团结有力、制度健全落实,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党史干部队伍。我办领导班子3月份被评为度全区优秀领导班子,方志工作被评为先进集体。

三是突出红色苏仙特色,紧扣党史工作开展教育活动。围绕苏仙区是湘南起义的指挥中心和核心县的苏区历史,组织党员干部参观湘南起义纪念塔、市党史陈列馆、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遗迹,铸牢精神之魂。

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史志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党史工作。在第八次区委常委会上,专门传达、学习了中、省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地位、"党史姓党"、 "党史研究是党史工作中心"、 树立科学历史观、切实加强对党史工作领导的重要论述,并对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构建苏仙区"大党史"格局及纪念抗日战争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等进行了研究。

区委办把党史工作与组织、纪检、宣传等其他党务工作一起列入全区性工作会议,一并安排部署。区委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先后5次听取党史专题汇报,并对党史编纂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保证党史专项经费和党史联络组活动经费按时拨付到位,确保了党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是《中国共产党苏仙区历史》(第二卷)进入评审阶段。《中国共产党苏仙区历史》(第二卷)作为党史工作的重心,在党史联络组的大力支持下,于去年10月完成了初稿的撰写工作。经史志办和党史联络组的同志紧锣密鼓地初稿审议修改,已于9月形成评议稿交市党史办及市党史联络组审议,并于11月3日召开了全市党史联络组评审会议,市党史联络组组长龙定鼎以《"很完美"是苏仙区党史二卷本的最大特点》做了点评。现评议稿正进入下一轮修改完善阶段。

二是《苏仙年鉴》改进、创新,实现每年一鉴。《苏仙年鉴》是以区委、区政府年度中心工作为主线,突出大事要事,记录全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和工作成就,为"资政、存史"服务,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为广大干部群众掌握信息、积累资料、了解苏仙服务的大型综合性年刊。

近几年,我办结合我区实际,对《苏仙年鉴》进行了改版、升级,进一步规范、充实年鉴内容,创新增加体现我区特色的群众工作、三创工作、生态文明、附录等新条目,以求更全面、系统、翔实地反映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成就。目前,《苏仙年鉴》已实现每年一鉴,提前完成《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x-)》提出的在前各县市区一级年鉴实现一年一鉴的要求,并面向全区各单位免费赠阅。201x年《苏仙年鉴》资料整编工作已基本完成。今年总结去年经验,要求各单位按版的格式、模板上交稿件,以提高组稿质量。

三是回忆录《苏仙记忆》第二辑年内出版。我办在去年克服短腿,打破苏仙区无回忆录专辑的历史,出版《苏仙记忆》第一辑后,今年继续调整思路,收集、整理回忆录文章16篇,内容涉及口述、抗战、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经历回顾等。现初稿已交印刷厂,预计年内出版成书。同时,我们也计划今后坚持下来,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各个时期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大建设,力争实现《苏仙记忆》每年一辑,为苏仙区的历史记载留下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编修党史提供宝贵借鉴。

四是成功筹建苏仙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宣传长廊。201x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隆重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深入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抗战精神,鼓舞和激励全区干部、群众继往开来、奋发有为,共建苏仙新篇章,我办在苏仙区委大门侧墙筹建的题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宣传长廊,全长55米,分日寇入侵郴县罪恶种种、中共郴县县委在抗日斗争中的活动及其发展、郴县人民的抗日斗争、抗日战争时期郴县大事记、抗日人物选录、今日苏仙等六大版块,主要介绍了苏仙(原郴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勇抗日,前赴后继,建设美丽家园的光辉历程,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五是《湖南乡镇简志》编纂工作已进入审稿阶段。接到乡镇简志的编纂工作后,我办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安排了专项经费,并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做好〈湖南省乡镇(街道)简志.郴州市卷.苏仙区分卷〉编纂工作的通知》。工作布置下去后,我办组织各乡镇、街道主要编纂人员参加了市里的业务培训,审核了各乡镇、街道的编写提纲,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对编纂工作进行了督查指导。区委办主任也多次在全区性大会上对简志编纂工作进行特别强调、要求。目前,全区16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完成初稿,史志办也已对初稿审核完毕,分别认真提出了修改意见交各单位修改、完善。近期将对修改稿进行第二轮审议。

六是出色完成上级交办的党史、地方志工作任务。为介绍苏仙区区情、宣传苏仙区成就,发挥志书存史、育人作用,我办一直安排专人对苏仙区每年的工作做好综合性记述。今年,认真完成了《中共郴州市委执政纪事》、《湖南党委工作纪事》、《郴州年鉴》、《湖南年鉴》的苏仙区部分组稿、定稿工作。《湖南党史工作简迅》目前上报信息5篇,发4篇;"百年湘潮网"上稿1篇;《湘潮》杂志上稿1篇;上报抗灾救灾专题回忆录文章7篇,省级采用1篇;按时完成《图说长征》资料上报。同时,我办也展开了对苏仙区民俗的调研工作,收集、整理了部分民俗资料。

七是做好党史部门刊物的宣传和发行。我区指导性任务为330份。我办近几年来,一直充分利用《湘潮》刊物可读性、趣味性强的特点,采取免费赠阅的方式,把它作为加强党史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杂志征订任务已完成优秀任务数。同时,我办踊跃向《湘潮》杂志投稿,积极介绍我区人文历史,推介我区社会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八是做好党史、地方志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今年,我办加大党史、地方志成果转化力度,深入探索,积极融入苏仙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自身优势,为党委政府提供服务,对社会发展有所作为,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如协助郴州电视台拍摄抗日烈士孙开楚专题;协助做好我区重点宣传书籍《故事苏仙》与历史有关的人物、资料提供、配图等各项工作;为宣传部门提供郴县抗日战争资料;为老干局提供老干党史学习资料;为文化部门提供国共合作谈判地李家大屋资料、任弼时长征经郴县路线;为碧桂园办展提供苏仙区老照片;向咨询群众免费赠送相关书籍等。

做好党史联络工作,有利于把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积累的经验、取得的教训和形成的优良传统,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进行充分挖掘整理、弘扬光大,更好的为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加快发展服务。今年,党史联络组先后召开了3次会议,对各项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党史联络组的老领导充分发挥"亲历、亲见、亲为"的优势,在党史资料征集、党史正本编写、党史宣传教育和以史资政育人方面出力献策,甚至在关键时把把关、鼓鼓劲、动动笔。为苏仙区史志工作的发展做好鼓与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创"、扶贫和群众工作是贯穿全年的几项重要中心工作。我办人员严重不足,4名工作人员虽"身兼数职", 也确保了中心工作的完成。

根据区委安排,我办今年群众工作在南塔办事处南街社区,民调工作在苏仙办事处四普庄社区,同时联系两村扶贫工作和精准扶贫对象。群众工作中,一是加强了支部建设。结合全区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强化了党员宗旨意识,群工组、社区干部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增强。二是确保了社区大局稳定。这是社区工作的一个重点。社区年内未出现一起越级上访、群访,未出现一起重大事故(事件)。三是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

今年两次集中民调,都走访了95%以上的群众。部分白天未在家的,则加班加点,晚上登门走访;四是倾听群众呼声,认真解决群众困难。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并收集归纳反馈。不能立即解决的,则进行耐心解释;干部的真诚换取了群众的拥护,群众满意度一年比一年提高。五是对社区给予了一定的经济帮助。年中给予了四普庄社区、南街社区共4000元现金帮助,向上级争取资金2万元,还为四普庄社区落实了价值3万余元的体育健身器材。

"三创"工作,我办负责苏仙桥下美印厂段卫生文明责任区的卫生文明劝导,并联系园钉厂无物业管理居民小区帮扶工作。一年来,共投入资金1.8万元,对园钉厂小区进行了进一步绿化、美化和规范化改造。创建宣传专栏、健康专栏,并期期按时更新。每月、每周安排专人进行责任区卫生文明劝导工作,定期实施"三清一化",责任区文明卫生情况保持良好,深受群众好评。

201x年,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是结合"三严三实"教育,提高党员廉政意识,狠抓作风落实。一是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经常性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的纪律教育,增强党员干部思想"免疫力",做到警钟长鸣;二是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追究三个关键环节,把反腐倡廉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形成一岗双责、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切实履行廉政职责;三是班子成员牢记"两个务必",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种规定,加强党性修养,树立优良作风,提升服务意识;

四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五是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完善议事规则,认真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六是围绕"三重一大"事项,扎实开展党务公开,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开门征求服务群体意见建议,诚恳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不折不扣执行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制定中心组学法计划,积极参加各级普法学法活动,组织班子成员集中学习了"法宣在线"六五普法201x年部分内容,系统学习了《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达到学时要求,11月2日在线考试全部合格。同时把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使班子成员带头学法、懂法、用法,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化解矛盾问题,指导工作实践。

谢谢大家!

述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描写探索家史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但是,这“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既然如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要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这第一步就要搞清楚“学什么”。从基本要求看,“四史”学习教育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这四个方面展开,大体也就是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这四个层面着力。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就是过去,它可能是实存的,也可能是被记载或重构的。历史至少是文字记载的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也是如此,其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

国家都不能没有历史,民族不能没有记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自己。“四史”的学习教育,首先是要学习其中的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的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一五”计划等;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wto等。

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其特色、有其“知识”,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历史。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如果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形成“一条一条”、“一面一面”的,就构成“一部一部”的历史。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到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曲折前进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楚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高标准”,那“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

“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经验,当然也有不少教训。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苏联建立、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比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不能随着时代与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导致体制僵化而又无力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国家解体的悲剧。这被认为是20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现代国家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也犯过错误,在探索中也有过失误,但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正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并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的关键。这样的学习教育,也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有助于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自觉性。

虽然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但党历来高度重视精神力量与精神建党。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与党共同发展,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一种独特政治优势。如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代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精神,一道构成共产党的、国家的精神谱系,要传承好、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毛泽东阐释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指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邓小平说:“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如果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么历史精神则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近期调研考察中,他又提到了“西迁精神”、延安精神、“右玉精神”等。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党员领导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这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髓所在。

比较而言,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四史”的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学习教育的最高要求。在学习教育中要逐步形成、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首先,历史是连续的,不是简单的“断代”史。因此,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结合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通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要更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等被历史证明的事实、被事实证明的历史,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新观点新论断。其次,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可能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通过学习教育,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再次,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通过学习教育,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的“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认识,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最后,历史是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但这并非是当下现实性。虽然目前世界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与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然落后。特别是,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如果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确立、巩固并用好这些历史观,那就是最好的成果。

“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在学习教育中,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能够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在上海落实“三大任务”、持续打响“四大品牌”、加快“五个中心”建设等实际工作中,运用历史方法、历史智慧、历史经验,破解发展难点、民生痛点、治理堵点,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人民城市治理得更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这是“四史”学习教育的最“硬核”的要求,也是其落脚点。

描写探索家史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本届高三是新高考模式的第x年,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执行“三项规定”、落实“五个严格”、保证一小时运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二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新高考的要求,提高复习的实效,现根据苑中20xx-20xx学年度高三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计划,并认真总结我校高三历史教学的丰富经验,从本届高三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市、区教研室会议精神,以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积极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以高考研究、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为工作重点,切实履行好“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职责,依靠全体历史教师,群策群力,努力提高苏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教师的群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2、以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为依据,以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为手段,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20xx年的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教、学、考基本情况分析

1、本届高三历史班共有5个,高三(9)、高三(10)、高三(11)班、高三(12)、高三(13)班,共228人。11班是苏星班,13班是重点班,史地合班,12班为地理班。

2、五个班无论平均分还是b率均有差距,高三(11)(13)班基础好一些,高三(9)班(10)班差不多,但高三(12)班基础相对差一些。各班内部个体差距也较大,存在损耗人数。

3、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引导。

4、本届高三备课组成员:x老师(9)班、x老师(10、12)班、x老师(11)班(备课组长),xx老师(13)班。

三、主要措施

根据上学期高二教学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再进行两轮复习,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实行每单元一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1、通过组织集体备课(每星期至少一次定时定地点的集体备课活动)、课堂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程改革实施水平。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的作用,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引导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经验共享。

2、加强高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组织高三教师认真分析各次考试的基本情况,依据抽测反映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认真组织高三历史教师分析新课改地区高考试卷,江苏省高考考试方案和考试大纲,了解江苏卷与全国卷及其他试卷的区别,关注各方对试卷的评价,从中探索江苏命题的趋势。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试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探索高质有效的历史复习模式。抓住向外学习的机会,收集高考信息并将高考信息进行反馈;深入各历史教师课堂,关注每个平行班级的历史教学。

3、重视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层次。集中时间和精力,通过调研,确定突出问题、典型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不断提高历史教研活动的水平。

4、加强和落实“培优”和“抓重点”。对于能上重点大学的学生要求达“a”,而在本二线上下的同学重点辅导,促其达“b”。当然,能上本三的也要上“b”。总之,要提高“b”率。 对于其中一部分学生作业单独面批,要求他们准备错题集。同时生活上给予帮助,学习上培养乐观的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要时时关心他们。

四、复习思路

第一阶段,即完成各知识点专题的教学和第一轮复习(“一模”之前),巩固其考点,并进行针对性练习;后阶段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二阶段,即第二轮复习(二模之前),主要是小专题+单元整合工作,并每周进行模拟练习。第三阶段,主要是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描写探索家史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时,学生面临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的转变,知识由分散到系统的转变,由编年史到专题史复习方式的转变,加上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因此,亟需解决有效复习方法的问题。笔者根据教育实践,从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单元核心知识结构、多种感官并用、先观大略再具体、记忆与回忆结合、适当做题并加强做题方法指导、建立错题本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初步的探索。

地理:先单元再综合

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开展单元复习,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基础。

在综合复习阶段,以综合练习及讲评为主,教师有针对地编制一系列的综合练习,及时练习,及时讲评,查缺补漏。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调整心理素质,提高应考能力。

物理:夯实之前的基础

期末考试是学生和家长比较看重的一次考试,对于期末考试的复习指导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一下。初中的物理知识是一块一块的,相对比较独立。但是到了高中之后我们说物理是一个成体系的,所以说之前如果学不好,之后也很难学好。所以说怎么筹备期末考试呢,建议大家把之前的内容夯实基础,上课跟着老师认可的去学,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不会觉得特别难。

化学:分三阶段进行

化学期末复习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归纳、整理知识脉络,并弄清要记忆的内容,理解的内容,综合运用的内容。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全面夯实基础。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打通基础知识记忆关:元素符号、化合价、原子团,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等,总之该记住的一定先过关。

生物:做好每日一题

在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月,开始出台生物每日一题,内容是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形式是大题形式,既能检测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和应试水平。

描写探索家史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回顾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艰苦岁月和光辉历程,感慨万千。

19的7月23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一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党纲,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会议的召开标志者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回顾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艰苦岁月和光辉历程,感慨万千。

19的7月23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一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党纲,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会议的召开标志者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共产党成立后,就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积级推动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北伐战争,把革命推向全国;大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革命军队,发动武装起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开始艰难困苦的长征,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抗日战争开始后,积级倡导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后,为和平建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不顾危险赴重庆谈判,后来蒋介石挑起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解放战争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从1953开始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同时进行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基本完成,这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紧紧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多年来我国的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基本建设大规模展开,某些高科技领域也取得进展,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之一。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积极开展民主政治的建设,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初步建立了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道路迈进。对外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外交方面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与关系的准则;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恢复了中国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胜利举办奥运会,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给国家以真正的解放、才能真正带领中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是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我作为中学生心理常常感叹共产党的不懈精神,赞叹共产党的好,我要努力学习,跟着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而奋斗。

从19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90年来,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失误,但谁也无法否认,成就是巨大的,业绩是辉煌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社会各阶层的探索先后失败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革命正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迎来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圆了几代人的统一梦,新中国迈入腾飞的历史进程。在国力强盛的同时,中国在外交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学习了解共产党“艰苦的岁月光辉的历程”伟大意义,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热爱党、紧跟党走,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这篇论文回顾了党的建立、发展、壮大,总结了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赶走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集中领导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使人民走上富裕、国家变得逐步强盛的历史。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新中国只有围绕在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核心才能繁荣昌盛。

描写探索家史心得体会及收获八

高一历史的记忆方法

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例如,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实在太多,我们可以通过浓缩归纳,并巧妙地记忆它的知识框架: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五股思潮(封建专制、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浓缩记忆法的优势是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学习的负担,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广。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

数字归纳记忆法

在历史知识中,我们感到年代最难记,也最怕记。如果采用数字特征记忆法记年代,就可做到多记、记活、记牢。如采用逐次连续数记忆:19“五•四”运动,19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中国共产党诞生,19香港海员大罢工,19“二•七”惨案……;采用间隔等差数字记忆:19武昌起义,19二次革命,19护国运动,19护法战争……;采用一数多项联记:1861年清政府设衙门、曾国藩创安庆军械所、那拉氏发动宫廷政变、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联想比较记忆法

没有联想比较,就没有深刻的记忆。联想比较记忆法是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记忆。联想比较可以纵比:通过日本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背景、内容、结果的比较,不仅能很快掌握它们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发现日本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特点。

联想比较还可以横比:通过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结束时间的对比,会很容易记住双方形成和结束的时间,还会发现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早于西欧1000多年,而结束时间却晚2。通过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不仅便于记住两个变革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发现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联想比较记忆法不仅能使我们巧妙地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规律记忆法

历史知识虽然繁多而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记忆。如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许多国家发生,但各国的背景有着共同之处,主要的规律就是本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严重地阻碍它的发展。规律记忆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之下,再找出个性,这样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帮助你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高一历史四个有效方法

1宏观切入、微观突破法

历史学习要大出着眼、小出着手,把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拿中国古代史来说,对于每一个朝代的学习,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一个朝代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相关章节的课题,然后具体到这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学文化等方面,并一一进行突破。如唐朝,首先要掌握它的最大特征是“封建社会的繁荣”,然后再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学文化等方面去认识唐朝的繁荣。

2纵横归纳法

历史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善于把相关的历史知识从纵向、横向角度进行归纳和整理,从而使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不是零乱的、杂乱无章的。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个封建朝代都讲到,就有必要对它进行纵向归纳;还如,1941—1942年间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状况如何,就有必要对各个战场战况进行横向归纳。

3中心问题研讨法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一些有争议的主干问题进行研讨,如:弱国有无外交、洋务运动成败论、辛亥革命成败论等。还可以针对某一专题进行研讨,如:建国以来党在农村的政策演变过程、民族资本主义兴衰过程及原因、儒家思想兴衰过程及原因等。这样的研讨可以培养“史才”。

4史论结合法

要在历史学习方面达到较高境界,必须在治学方法上做到论从史出,史中有论、论中有史。首先要加强对基本历史理论的学习,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次要善于从浩若烟海的史料中发现史实、得出史论。我们从“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不难看出唐朝时的扬州是何等繁华;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中感悟出安史之乱后的萧条;从“老大嫁做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中不难发现封建时代商人地位之低下。这样的史论结合法可以培养“史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