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怎么写(大全8篇)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怎么写(大全8篇)

时间:2019-08-24 09:34:54

相关推荐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怎么写(大全8篇)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怎么写好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喜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写总结时要注重整体思维,对所总结的事物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估,避免片面和偏颇。最后希望大家在总结的过程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写出优秀的总结成果。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一

论文摘要:中学生学业评价是衡量其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学业评价的理念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有效地贯彻新课程理念,中学生学业评价就应遵循整体性、教育性、差异性、动态性及多元性原则。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中学生学业评价;多样化。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学业评价较以往的评价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其充分考虑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发生这种转变的关键是理念的更新,即“从精英主义的评价转向大众主义的评价;从阶段性评价转向终身性评价;从实证主义的评价转向人文主义的评价;从目标取向的评价转向主体取向的评价;从工具论评价转向生长论评价。”

一、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反思。

反思过去的中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不难看出存在诸多弊端,突出表现为:

评价取向的迷失与异化。我国中学生学业评价是为升学服务的,低年级的学习是为了升人高年级,而高考则成为学生学业评价的唯一目标。这种评价取向,使学生的个性差异被抹杀,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等亦被简单趋同。而所谓个性化的教育,只不过是在学生的学习进度上有所变化而已,根本无视学生个性的复杂性、丰富性,充其量也就是“把丰富的质还原为量,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字”而已,因此而丧失了如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意能力等更为重要的东西,进而影响到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

评价对象的片面、狭隘。由于升学成为评价的唯一目的,学生的全面发展简化成为智力的发展,其学业评价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等普遍被忽视。对知识、技能的评价也演变为只是对学生记忆力、简单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价,最后就是考试能力的竞赛。这种评价概括而言就是以知识代替能力,以成绩代替一切。众所周知,不同的知识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考试只能评价很有限的人的素质,只能测验记忆。中学生学业评价对象的这种片面性、狭隘性,使学生失去了许多有效的心智锻炼过程,失去了本应具有的许多变通途径,失去了对知识技能以外的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其它因素的关注。

评价方法的单一。中学生学业评价主要采用考试一种评价方法,笔试代替所有方法。一般每所学校一个学期要进行期中、期末两次大型考试,平时的测验也主要采用考试的形式。很多学校还仿效高考的形式出现了统一的考试。评价方法的单一导致评价功能的偏离,即不是为了诊断教学存在的问题,而是为了甄别、衡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是为了层层选拔,其宗旨是看评价结果而不是过程。这种未经过合理性论证所得的分数,被当作对学生分等划类的依据,甚至不乏“一分定终身”的现象。

评价主体的少数化、非专业化。中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考试由与教学无关的人控制,而对学生的道德、社会活动以及综合能力等的评价,特别是学校中各种“先进学生”的评选则主要由少数管理学生的干部控制。从而出现了不了解教学的人评价教学,不了解学生的人评价学生的现象。评价后无法确定学生的基础、特点及努力的方向。

为了打破以往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异化现象,有效地贯彻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念,需要坚持以下六个原则:

整体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普通中学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育人。为此,中学生要继续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学生获得其它方面发展的前提。所以,中学生学业评价仍然要把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作为重要的考察内容。但在当今这个社会,要完成中学阶段的育人任务仅靠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其它方面的培养,并使其成为中学阶段育人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就理所当然地是中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学生学业评价的整体。

教育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学业评价的教育性原则突出地反映在评价是为了诊断和发展学生,即要实现学生发展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我们只有贯彻了这个原则,才能改变以前评价中单纯注重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或者说评价就是给学生简单地定性和分层的功能。

差异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对普通中学(尤其是普通高中)的要求是使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反映在学生的学业上就是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爱好选择一定的适合自己的学业课程,从而“成为一个既具有丰富知识、健康体魄和高尚道德的人,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人。”为此,中学生学业评价不能再以“分数”的高低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是要在学生的学业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根据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学生本人的意愿以及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方向来对之进行评价,突出其差异性,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

动态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要想实现对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客观、公正,那种认为评价结果是由终结性测验得出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关注结果只是学生学业评价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关注过程,即采取过程性评价。因为,客观、公正评价的做法不应该是单单给学生评分,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情况。所以,我们应当把评价当作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或者说应当仔细地检查学生学业评价的结果,以便确认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针对评价目标、评价材料或是评价计划提出调整的方法,以便寻求持续的改进。

多元性原则。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不能划一性地用语言和数理逻辑这两种智能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生。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学业评价要实现学生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就应当坚持多元性的评价原则。它主要体现在评价对象、主体、标准、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多元性。

(一)评价内容和对象的多样化。

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对象多样化主要包括:第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包括已有知识、记忆与理解的评价,关于分析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评价,关于综合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评价,关于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关于应用与表现技能的评价。第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情感包括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爱心、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包括学生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科学态度、人生态度等;价值观包括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第三,关于自我意识、学习及研究技能、策略、行为的评价及学生对教学反应的评价等。

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对象要由对学生知识记忆、能力形成的评价转变为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又评价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特别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评价不仅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应关注其学习情态动机和方式过程。通过评价角度多元化、评价标准个别化、评价机会多样化、评价形式灵活化来进行。

(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多元化既是一种潮流,也是一种趋势。影响学生学业评价的因素是多样的,参与教育体系的人员(教师、家长、学生)及其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立足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中学生学业评价不单纯是校内进行的活动,应该由传统的教师单一主体的评价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尽可能地把个人的力量、学校的力量、社会的力量都发挥出来。

这些评价主体在中学生学业评价领域的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作为拥有最丰富学生信息的人,应当最有资格参与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业评价应当通过揭示学生学习成就和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也可以通过诊断学生的学习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和改进教学,从而间接作用于学生的发展二是学生,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将会改变他们以往被动地接受以及不能对评价过程提出任何质疑的状况。从评价方式上可分为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两种方式。三是家长,家长通过参与评价,可以真正了解自己子女的实际学习水平,并由此作出正确的相关的教育决策。但他们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及时指导。通过不断地改变家长的评价态度、行为和方法等,来更好地发挥家长参与评价的积极作用。四是社会有关人员,他们通过参与评价将会带来新的评价理念和技术,并以非教育的视角审视评价给学校评价者带来很多启示。

(三)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中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与工具(样本)是多种多样的。从取向上分,有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从功能上分,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从性质上分,有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从方法上分有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从维度上分,有横向的评价与纵向的评价。这些评价能够使评价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交织在一起,是一种与教学同时进行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学习动机、过程和结果三位一体的评价。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包括前期的预备状态,学习中的各种思考与活动的过程,学习后的结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多样的。我们重点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方法。

纸笔测验。由于纸笔测验在信度和效度上仍有其它评价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所以它仍然是学校评价学生学业的常规手段和主要方法。但纸笔测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注意把握试卷的难度;注意考察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注意设计一些考察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题型结构口试。口试是指主考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评价方法。可选择描述、角色表演、情景交际、小组讨论等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资源情况进行命题。

档案袋评价。它指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它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学生作业评价。作业是学生的学习作品,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展现。但作业评价的目的不应该仅仅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还更应该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业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优秀的学习品格的手段之一。

行为观察评价。它是指平时对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行为表现的观察记录,并由此确定学生达到哪一种水平的方法。由于学生的非认知领域评价没有标准答案,影响因素又比较复杂,因此比较适合行为观察的评价。

活动性表现评价。它指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操作技能、表达交流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意识以及合作精神等全方位的评价。活动性表现评价既应该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又应该关注学生的活动结果。

(四)评价工具的多样化。

评价工具是评价意图真正落实的载体,因此,选择制作适合多样的评价工具能够有效地体现评价意图。新课程理念下常用的中学生学业评价工具有七种:调查表,它指学生学习某一单元、某一课程之前所进行的简短调查表。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评价量表,它是学生在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所进行的综合评价量表。评价量表由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及评价者四部分构成。它能够使评价者对学生所做的判断具体化。适用于测定一个班级、一个组或个别学生的考察。概念图,学生学习完一个或几个单元以后,可以通过图表的方式来归纳和总结阶段性学习的重点、难点,所需要掌握的主要技能,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等。记忆矩阵,它是一种长方形的平面图表,用来组织信息、表述某些关系。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对某些重要课程内容的记忆情况,以及他们快速将这些信息加以归类的能力。兴趣调查问卷,它是由选择题、排序题、问答题等题型组成的关于测评学生兴趣方面的问卷。它可以获得学生对某个方面的兴趣信息。语义分化表,它要求学生用符号(例如“对号”或“错号”)记下对性质完全相反的不同词汇的反映强度,从而获得关于学生态度方面的信息。双条目解释录,这是评估学生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工具,学生将他们任务中最有意义或最有争议的观点、解释记录下来作为第一条目;将自己对所选定文本的观点记录下来作为第二条目。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自我构建,并且在存在他人解释的情况下,依据已有的价值体系进行重构。

(五)评价结果利用多样化。

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生评价结果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利用。

第一,对学生来说,一是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学生能否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依据。二是通过评价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使学生判断自己已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适宜向什么方向发展。

第二,对教师来说,评价结果能够帮助自己找到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对学校来说,评价结果有助于学校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而调整学校的课程计划。

第四,对家长来说,评价结果能够使他们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二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作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音乐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职音乐教学要紧密抓住新课改的理念和精髓,推行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课堂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1现阶段中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音乐教学的目标尚未明确:多数高、中职学校在制定音乐的教学目标时,并不明确,造成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此外,多数学校所使用的音乐教材和实际存在不相符的情况,导致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降低,最终导致音乐课程流于形式。

1.2音乐教学的方式缺乏多样化:现阶段,我国高、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多数教师仍采用以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再有,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没有适应教材内容的设置,导致出现严重脱离教材的现象发生。此外,通常多是教师按照每节音乐课的内容安排来进行教学活动,没有贯彻其它的内容,这严重违背了我国教改要求的生本教育。

1.3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不合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职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存在普遍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日常表现的现象。考核成绩往往只注重考核课本的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音乐实践的成绩,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注重学生音乐实践相背离,不仅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三

[内容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因此,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教学中应立足音乐本身特点,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本文试从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关键词]客家山歌、教学评价。

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中学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在《音乐教育及其国家标准的历史回顾》一文中,作者提到过去在美国的音乐教育中有一个最普遍的错误理念是“音乐仅代表它自身”,而当今美国人越来越意识到“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音乐,它还是一种思想和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策略、方法也在不断地渗入到各个学科中去。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立足于音乐本身特点,笔者尝试着从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改革课堂教学。

一、浓厚的“地方特色”,让教学走出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改首先是教学材料的选择。音乐不仅是一门课程、一门知识,更是一门艺术,是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接触到的艺术。从胎教音乐到妈妈的摇篮曲再到老师教的童谣、歌曲,以及社会音乐的涉入……音乐不仅伴随着人类成长的每一步,而且更是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因此,教材的选择一是具有地方特色,梅州是最大的客家人聚集地,客家人的祖先把中原的深远文化带到了现在的客家地区,并和当地的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客家文化,客家山歌就是客家文化中的其中之一,适当选取一些具有时代信息的客家山歌作为教材,如:客家山歌中最为常见的五句板,五句板的歌词,一般是五句为一段,每句七个字,几乎每句都押同声韵或者相近韵,唱出来显得平顺,朗朗上口,学生易学,易创作;二是贴近生活,音乐不仅是一门课程、一门知识,更是一门艺术,是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接触到的艺术。因此,教师应与学生一起,都作为课程开发与设计的主体去制定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他们喜爱、熟悉的生活中的音乐,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起他们新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如:在《民歌》这一章节的教学中,以“生活中的民歌”这一特点为切入口,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客家山歌,将表现本地区人民的生产劳动方式、生活习俗习惯以及人文环境、建筑风格等特点的山歌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并加以评论,然后再采取相同的方法由图画或片断等形式辐射到其他一些具有典型地理、人文特征,民歌风格迥异的地区,如《茉莉花》、《小白菜》、《孟姜女》等词同而曲不同的民歌来进行比较,让学生到日常中去找寻与音乐要素相同的生活原型。

这种教材组织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走出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而且突破了“课堂音乐”与“生活音乐”的界限,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进行音乐欣赏的再学习,将审美的兴趣培养成真正地从课堂走向生活。这也正是做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那样: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课程开发者。

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了学生创作音乐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融进学生熟悉的文学、历史等其它学科的知识,会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欣赏《青藏高原》这一曲朴素的音乐时,从高亢的引子开始,配以powerpoint制作的有关青藏高原的图片,白雪皑皑的高原雪域、雄浑壮丽高山、绵延起伏的铁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高原独特的魅力,最后,播放一段《青藏高原》的视频欣赏。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情境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消除了学生对民族音乐带来的陌生感。再借助地理知识,老师精辟的讲解,使音乐作品的悬念环环相扣。乐曲结束了,学生也许还沉浸在余音的回响中,白雪皑皑的梅里雪山还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

[1][2][3]。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四

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是艺术类大学发展的潜力和未来,重视其培养是一所艺术类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艺术类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院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居多,整体科研水平、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相对公办院校较弱,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健全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完善助教制度;探索科学评价教学能力的办法;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经历。研究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1、一般能力: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2、教学传播能力:

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教案编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3、专业课程能力:有较强的音乐表演专业技能、课堂知识梳理与掌控能力、专业指导能力;4、实践能力:舞台表演能力、指导和组织音乐会的能力、比赛获奖能力;5、教学反思能力:反思个人教学的能力、反思学生学习效果的能力、反思新教学方法的能力。

(二)提升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1、关于青年教师专业水平方面:(1)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过程,即教师个体在教学理念、专业知识、能力态度以及自我发展需要等专业发展的自觉或自我实现;(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即学校或其他部门开展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促使教师达到专业标准和专业成熟。

2、关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方面:主要提升教学准备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教学监控技能、教学反思技能和实践教学技能。第一,教学竞赛。近年来,国家、省、市经常组织开展教学技能大赛、多媒体课件竞赛、软件大赛等活动,给青年教师进行横向比较提供平台。第二,青年教师公开课。青年教师走出大学校门就迈上讲台,缺乏教学经验。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公开课活动,促进其相互观摩学习,都促进其尽快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实践教学。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参加管弦乐团、民乐团、合唱团,与学生一起排练、演出,将理论教学充分运用在教学实践中。

三、影响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影响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有三方面:

(1)个人因素。个人原因主要是思想道德素养、对工作的认可度和热爱程度、知识储备情况,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2)学校因素。学校因素主要有内部培养程度,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程度,学校助推机制的健全程度等。(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有关于教师培养的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工资待遇、职业声望等。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不清晰。我国目前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缺乏系统、流于形式,只通过非常短暂的培训,学习几门有限的教育理论课程,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就可以直接上岗,也基本没有教学实践经验。没有确定清晰的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将导致大部分青年教师入职后难以胜任高校的教学要求。

(2)培养体系不健全。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的大学相对较好,但其他艺术类院校基本没有成形与完整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培训制度也相应缺乏,没有形成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长效机制。

(3)培养途径太单一。艺术类高校青年教师多数选择学历层次的提升,只认准这条单一的培训途径,这就无法满足教师的多样化要求。忽视了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甚至与教师实际工作脱节,学校也没有为更多的青年教师提供更多与良好的机会与环境。

1、师德、责任心与教学态度。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心是教师对自身承担的任务有自觉的认知与控制;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抓好上述三方面,是规范青年教师入职行为的关键,是培养教学能力的着力点。

2、培养制度。新的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入校就应制订连续有效的培养计划,使每位教师能将个人教学能力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制定个人的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学校制定相关制度,为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提供保障机制和物质条件的支持。

3、课程改革实践活动。促进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关键点在于音乐表演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活动。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与交流,提高教师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集体教研、技能集训、老带新、课题研究、项目开发等方式。努力为青年教师开拓与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与研究学习氛围,促进个人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高与进步。

艺术类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中存在发展意识薄弱、缺乏个人和总体长远发展规划和缺乏发展的考评与激励机制等主要问题。通过建立培养平台,逐步实现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督促音乐表演专业青年教师加快个人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3]袁晓杰。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j].华章(13):142.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五

摘要:布达拉宫(英文译音:thepotalapalace)俗称“第二普陀山”,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构建,重叠而上,层层递进,殿宇覆盖了整座山,形成巨大的梯形建筑群,雄伟而壮丽,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

关键词:布达拉宫,西藏,宫堡式建筑群,佛教圣地,政教合一。

一、布达拉宫的雏形。

布达拉宫的建造与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密不可分。相传13前的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楼群一侧为藏王的寝宫,中间宫殿的顶部建有佛塔,另一侧是后宫。在后宫与中间宫殿之间架有四层楼高的铜铁铸空中廊桥。那时布达拉宫的三大建筑,均通体粉白,耸立在红山上显得圣洁而雄伟,藏民们都称之为‘白色的宫殿。

布达拉宫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但后来因宫殿遭雷击引起火灾和战乱,公元九世纪,吐蕃王朝解体,白宫逐渐废弃。公元9-17世纪八百年中,由于西藏长期的政治割据,以及历代的萨迦,帕竹,噶玛政权都未曾高都拉萨,白宫一直未能重兴,成为一处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藏传佛教噶当教派高僧琼布扎色,噶举教派楚布噶玛巴德辛协巴,格鲁教派始祖宗喀巴等不同教派代表人物在此举行过讲经等佛事活动。17世纪中叶,蒙古和硕特部首固始汗领兵进入西藏,推翻了噶玛丹琼旺布政权,于公元1642年,由五世**喇嘛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教合一政权。拉萨又成为西藏政治、宗教、经济及文化的中心。

公元1645年,五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并将政权中心移至布达拉宫。从此布达拉宫成为历代**喇嘛居住和进行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

五世**喇嘛圆寂后,第司.桑结嘉措于1690年至1694年主持修建了以五世**喇嘛灵塔殿为主的红宫配套建筑群,基本形成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

二、布达拉宫的重建与增扩。

十三世**喇嘛在位期间,又在白宫东侧增建了东日光殿和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1933年十三世**喇嘛圆寂,1934至1936年间修建十三世**喇嘛灵塔殿,与红宫结成统一整体。从17世纪开始的布达拉宫重建和增扩工程至此全部完成。

经过1300多年的修建历史,布达拉宫形成现在的规模。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达117米,大小房间二千余间。布达拉宫作为作代**喇嘛的冬宫居所和西藏政教合一政治中心,它内部主要由**喇嘛宫殿,佛殿及僧院各政权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布达拉宫白宫顶层为**喇嘛宫殿,分东、西日光殿,其中既包括**喇嘛的生活起居处,书房,经堂等,又有议政、会客等场所。布达拉宫内拥有包括**喇嘛灵塔殿在内的各类佛殿38个,还有规定拥有175名僧人的殊胜僧院一个,主要从事**喇嘛的佛事活动。

布达拉宫在建成后又进行过多次扩建,方形成今日之规模。1959年,十四世**丹增嘉措离开西藏。此后,布达拉宫就不再是政治活动的场所,而只保留了宗教的功能。

布达拉宫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包括山上的朗杰札仓、僧官学校、僧舍、东西庭院和山下的雪老城及西藏地方政府的马基康、雪巴列空、印经院以及监狱、马厩和布达拉宫后园龙王潭等。

布达拉宫是当今世界上海拨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三、布达拉宫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

现存布达拉宫的设计、布局、材料、工艺、装饰等均保存了自公元7世纪始建以来,历次重大增扩建和重建的历史原状,真实性很高。布达拉宫的建筑成就与其建筑一样举世瞩目。

布达拉宫依山建造,由白宫、红宫两大部分和与之相配合的各种建筑所组成。众多的建筑虽属历代不同时期建造,但它各宫殿的修建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使整座宫寺建筑显得非常雄伟壮观,而布局又十分协调完整,在建筑艺术的美学成就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创造了一项世界土木建筑工程史上令人惊叹的天才杰作。

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这是布达拉宫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受,也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其主楼有13层,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喇嘛灵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为**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组成。

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布达拉宫是西藏历代**喇嘛的冬宫,也是西藏公元七世纪到公元二十世纪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也是古代藏族艺术的精华。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干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同时独特的布达拉宫又是神圣的。因为在今天的中国,每当提及它时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西藏,俨然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地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征。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六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上课伊始,同学们的注意还停留在课间欢乐的氛围中,如何让他们的注意力尽快完全转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呢?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有趣的刺激物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运用注意规律进行教学,寻找行之有效的导课法,努力创设生动而适宜的.学习情境,尽快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课的学习情境之中,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自己切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课的导入方法,不足之处望广大同仁不吝指教。

一、引入新闻事件导入新课。

新闻事件是联系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同学们可通过新闻媒体、报刊、互联网等迅速了解到,这些事件特别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最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要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适时引用一些与此节化学知识相关的公众关注的新闻事件,使他们在情感共鸣时,尽快进入学习情境中。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可联系到“神七”和“嫦娥一号”的发射情况,它们升空的动力是什么?燃料的燃烧这类反应有什么特点?在同学们兴趣盎然之时,水到渠成,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的学习,得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二、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导入新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自己身边的化学知识最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好奇、有兴趣,还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社会实践的需要。兴趣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便会产生学习的内动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如学习“乙醇”时,学生对酒并不陌生,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历来的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因此我引用“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葡萄美酒夜光杯”等诗词引入新课,利用这些诗句的韵律美、和谐美、语言美、意境美,在情景交融时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他们的求知思维,很自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新课中,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三、引入科学史实导入新课。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傅鹰教授曾说:“科学给我们以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科学的每一步发现都凝结着几代科学家的智慧和结晶,化学发展史中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因此在上课之始,教师可讲述一段与所学新课有密切联系的化学史或介绍相关的化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理论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和化学家们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这样不仅可使他们注意力集中,迅速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可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民族自豪感。如学习“苯・芳香烃”这节课时,可向同学们介绍凯库勒发现苯的结构的过程,他们被凯库勒的执着精神所鼓舞,特别是通过梦的启发而最终得出了苯的结构,他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急于了解苯的结构怎么书写、苯有哪些性质,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顺乎情境自然进入了学习状态。

四、引入探究实验导入新课。

波义耳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可见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因此可通过探究实验导入新课,学生易被新奇美妙的实验现象所吸引,奇能激疑,疑能激趣,趣能激发探究欲望,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使新知识的直观形象进入大脑。如学习“盐类的水解”时,我先设问:“酸的水溶液显酸性,碱的水溶液显碱性,那么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呢?通过什么方法可验证?”经过思考学生得出了两种验证方案,即可通过ph试纸测定和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验证。于是,我让学生用第一种方案选取了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进行探究实验了得出了结论:有的盐溶液显酸性,有的显碱性,有的显中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带着疑问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之中。

当然,教无定法,课的导入方法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模式章法可循。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反思、总结改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尽快使新课程理念深入到导课中来。

参考文献。

[1]黄希庭等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57~159。

[2]李远蓉化学教学艺术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26~128。

[3]秦才玉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8):25。

[4]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7):27~32。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七

为了贯彻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针,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目前,音乐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主要载体,公共艺术课程已成为高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课程则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课程,是高校大学生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平台,其地位和重要性毋庸置疑。

同时,音乐欣赏课更是被纳入到普通高等学校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其中包含《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音乐欣赏课程正逐渐成为许多大学生学习的必修课,他们通过学习音乐欣赏课程提高道德水准、审美水平、智力层次,形成青年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的生活或多或少与音乐存在着联系。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音乐艺术工作者。通过提升大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形成由低及高的感知、体验、理解、联想的价值品评阶段。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课程,是高校开展美育和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在普及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音乐教育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提高了大学生内在的审美修养境界和艺术鉴赏能力。

音乐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声音符号,用以表达人的所思所想。音乐是有目的、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怀,对于社会也具有一定教化功能和娱乐功能。《乐记》说:先王之为乐也,以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古代的先王制乐,其目的就在于治理国家,是治国的一种方法。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这些都说明音乐作为感性的艺术形式传播着理性的社会道德,在培养人的内在道德修养、精神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大学生要通过学习乐理知识,了解乐谱的渊源,在品鉴乐曲的同时,理解音乐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和品质。如广为流传的古筝曲《苏武思乡》,乐曲取材于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19载,但始终坚定不屈、忠汉不移的典故。

乐曲一开始采取了深沉、抑郁的旋律和缓慢的节奏,使人仿佛看到在冰天雪地的北国,两鬓斑白、额头布满皱纹的暮年苏武手执羊鞭艰难地放牧在北海边的情景,同时也表现了苏武远离中原,困居他乡的苦闷心情;接着曲调渐趋明朗、激昂,表达出苏武对汉朝壮丽山河的怀念,以及决心排除万难返回中原的坚强意愿;乐曲结束时,多次出现用苍劲有力的扣指奏出的低沉愤懑的音调,表现出苏武对匈奴统治者的愤怒反抗和忠于汉朝的崇高民族气节。整个音乐对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具有示范意义。

柏拉图说过: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弃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音乐欣赏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音乐家在自然、社会、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中发现美,便进行创造和表现。欣赏者则对音乐家的审美创造进行欣赏、理解、感悟,欣赏其中的绝响,理解其中的乐动,感悟其中的韵律。

音乐欣赏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审美能力的途径之一。大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通过对美妙的音色、优雅的旋律、律动的节奏、丰富的和声、清晰的结构,获得美好的审美感受,从而感受到美的内容、美的情绪。情绪是音乐欣赏中最为灵动的心理因素,所以大学生聆听《好日子》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生活是那么美好,一定好好珍惜;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时候,内心会激昂,热血会澎湃,振奋整个精气神;吟唱《雨花石》的时候,会感到时间的恒远、岁月的沧桑和事物的坚贞;演奏《二泉映月》的时候,仿佛又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往事的悲伤,感受人生之无常。这种通过声音感受的艺术审美过程可以大大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从而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自觉生成正确的审美认知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音乐可以锻炼提高人体机能、人的体质。经常练习声乐,如同在做口腔体操,使面部肌肉经常运动,锻炼呼吸功能,增强肺活量。练习管弦乐器时,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性、敏锐性。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视听觉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更加敏锐、协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音乐和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差别,无论声乐、器乐,都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劳动,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练,同时由于要求的精准度比较高,要想较好地完成演奏,必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持久的耐心和机敏轻巧的细心。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音乐还可培养人的团结协作精神。因为音乐是一种需要精诚合作来完成的艺术,合唱重唱齐唱,合奏重奏齐奏,只有协调一致,才能成就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即使是独唱、独奏这样的形式,也要伴以和谐的伴奏或伴唱来完成。音乐作为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声波频率会引起体腔反应,声压可刺激大脑皮层,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实现心灵上的和谐。大学生在高校期间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易产生急躁、冲动等心理健康问题。为此,音乐欣赏课程应因势利导,引导在校大学生倾听经典剧目。

音乐欣赏课程正逐步成为高校公共课程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方面,音乐欣赏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结合时代气息,高校将特色的音乐文化融入到音乐欣赏课程之中,开设音乐欣赏课程已成为提高大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的重要方法。但是,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设置与内容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例如,高校开设的音乐欣赏课程设置单一,上课形式单一,内容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创意。大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缺乏持续学习的兴趣,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掌握的音乐知识和具有的音乐素养依然较少。针对音乐欣赏课程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在开设音乐欣赏课程时可以在形式和内容上发展创新,实现音乐素质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首先,设置不同的音乐场景,让大学生放下听不懂的包袱,引领大学生走进音乐殿堂。由于音乐艺术的基本材料音响没有造型性和语义性,所以许多大学生感觉音乐难以欣赏,尤其是严肃音乐。比如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在课堂教学上要求大学生闭上眼睛,打开耳朵,去感受不同的曲风,或舒展的、或安神的、或愉悦的、或激动的、或澎湃的,让大学生沉浸在曼妙的音乐氛围中。

与此同时,在播放的过程中解释不同音色、节奏、旋律的特点,使大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到不同的音乐形式及各种乐器的器质。这样的音乐欣赏课程不仅使欣赏音乐过程生动鲜活,潜移默化,更让大学生的身心得到无限放松,享受超乎听觉和情绪之外的东西,让音乐去激活青年的生活阅历与人生感悟。

其次,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将当地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音乐融入到音乐欣赏课程中,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比如赣南采茶乐,属于闽粤赣客家民系地方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

以茶腔和灯腔为主,兼有路腔和杂调,俗称三腔一调,伴奏均为民间乐器,主要有勾筒(二胡类)、唢呐、锣、鼓、钹和笛子等。像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将当地的音乐文化融入进高校音乐欣赏课堂中,既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开设了音乐校本课程,又结合健身阳光体育活动,让采茶乐的内涵、曲目、表演形式充满趣味性,编排了独具一格的采茶韵律操,达到健与美的完美结合,使大学生通过对客家人的音乐文化的演习,自觉地增强对地方音乐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音乐修养水平。

最后,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既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更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切入点。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校风校貌的直接体现,是高校集体意识和历史积淀的集中表现;是高校精神的纽带,是吸引和团结师生的精神磁场。

要善于将音乐欣赏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因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一定约束力和规范作用,通过良好的环境、氛围、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建立起团结、友善、互助的集体氛围。同时也可借助校园文化来丰富音乐欣赏的课堂,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将课堂直接对接舞台,让大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表演中欣赏音乐魅力,在音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愉悦。

总之,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欣赏课程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调节作用。音乐欣赏课程要从培养大学生兴趣着手,挖掘创意原动力、锻炼表达能力,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高校可以结合体操、舞蹈、武术等运动项目开展音乐欣赏教育,也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学校形象的必要手段。音乐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心灵愉悦和精神慰藉,还可以引起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反应,对稳定情绪有特殊的医疗功效。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八

论文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总结出一些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音乐新课程教学方法,以丰富新课程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我国站在音乐学科本体这个角度,按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精神将音乐教育课程定义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等在内的各种范畴的总和。我国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这个定义为逻辑起点进行各方面的展开研究的,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彻头彻尾的深入式改革。它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融会了多年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研究和总结的新理论、新成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礼仪及符合审美规范的仪表、姿态、举止等应恰到好处,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给予学生优雅感,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真诚的问候,简洁而具有启发性的谈话,激励性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调,精巧规范的乐谱,自信、幽默、真诚的气质,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童心未泯、兴趣广泛的心理品质,以及学识基础,都会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音乐审美的渴望。因此,音乐新课程不仅指时间上的“新”,更是指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方式。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在普通高职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节奏等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为合唱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在合唱教学的训练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合唱者欣赏感受音乐,又是合唱者(二度)创作音乐的过程,从而能够得到多层次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传统的歌曲教学往往是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唱、模唱的方式。尽管目前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让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观,现在的歌唱教学可以有统一的教学参考磁带和教学用光盘课件,但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利用soundforge母带处理软件的音频采集、变调、速度变化等功能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二次创作。经过电脑音乐制作加工的音乐课件,丰富多彩,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而且每次播放都有变化,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保持在高涨的状态,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期待。

3、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创新”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因素融人“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歌与舞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对舞蹈的视觉接触能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舞蹈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歌舞的结合。欣赏歌舞也是理解音乐意义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需要,伴随音乐教学生一些动作,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中融人音乐意境之中。

4、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创造力的培养。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内心情感,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可先要求学生选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然后请学生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请他们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氛围。笔者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咚”词语,学生听出这是锣鼓声,马上就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咚咚”的出现,敲响了手中的锣鼓。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教室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笔者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正在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三、小结。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创作过程的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多诱导、多启发,少批评、少强制、不替代。不要过分追求学生创作的结果,虽然学生的创作“成品”是粗糙的、幼稚的,但它强化了学生创造的精神和能力,这就是音乐创新教学的主要“成果”,也是音乐创作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中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需要教师在长久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研究的永恒课题。教师应该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争当创新型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