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2-03-06 16:58:42

相关推荐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体育教学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一门学科。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浅谈体育课中的体育精神教育

[摘要] 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受制于中考体育成绩的压力,导致教师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更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本文在对体育精神的含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培养做了细致的介绍。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 体育精神 做法

随着近年来中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推进, 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中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体育教学也应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当然,中学体育教学离不开传授体育的技能知识, 离不开身体锻炼,但是如何通过体育课这一特殊课堂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到中学生的人格形成, 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人格精神起到重要作用,这应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 是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那就是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进而完善学生的人格。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培养包括: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的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力求将体育素质训练与体育精神相结合,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树立意识以身示范,做好全面准备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中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作为体育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的意识,认识到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体育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充分利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格。

同时,身教胜于言教。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和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大部分时间在室外进行,课堂空间比较大,学生身体活动及心理活动受外界影响比较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外界环境因素不利的情况下,就更应起到表率示范作用,将体育精神寓于自己的言表中,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效应。如在进行跑的练习中,为了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煅练环境,教师主动地清理跑道、整理器材,使学生们在无意识中自觉培养起爱护场地、器材、学校公物的良好品质;冬天寒风刺骨,风沙弥漫,而教师笔挺的身姿、宏亮的声音,坚强的毅力无时无刻地感召着孩子的心灵;夏天炎炎烈日下,教师认真讲解动作要领,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学生进行练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坚毅不拔的优良意志品质。

二、精研教材挖掘内容,打造教育平台

第一,将勇敢顽强精神的教育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器械体操的动作不是一两次课就能掌握的,要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也就是说,在学习器械体操中,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有时练得很累,手掌会磨破流血,有时甚至从器械上掉下来。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努力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教育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器械体操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同学一上杠子,就吓得动作失常。对这类同学,除了耐心帮助他们掌握技术要领外,更重要的是要心理“治疗” ,鼓励他们对自己要有信心,让他们体会自信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同学们热情关心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第二,将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教育与田径类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田径项目的练习即苦又累, 枯燥无味。特别是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时,有些同学更是感到心里发怵。这时,教师除了要对同学们进行跑的技术、呼吸方法、体力分配的指导外,还要对同学们进行中长跑锻炼的实践意义教育,启发同学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战胜自我,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地奔向胜利的终点。

第三,将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与球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多数球类项目都是通过集体配合进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球类教学和比赛中努力培养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三、巧用方法注重实效,探寻有效途径

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活动中锻炼情感

体育比赛是公开的, 比赛的结果是残酷的, 要想摘取第一的桂冠, 光有技术、勇气还不够, 还须还有承受挫折, 勇于失败的献身精神。每一次的胜利几乎都建立在无数次失败之上, 只有敢于失败、承认失败的人才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只有精神情感上受到无数次磨难, 达到相当境界的人, 才能在体育的世界里登上最高峰。

正因为体育活动中必定有成功、有失败,而且无论胜败,其情感体验是非常强烈的。体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成功时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冷静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进取;还要引导学生在遭受挫折失败时,不要丧失信心,要善于看清自己的差距,找到克服不足的办法,通过不懈的努力提高自我的实力,去迎接新的竞争。在合作时,同伴之间不要相互指责、相互猜疑,而应相互包容、相互鼓励,这样才能把个人之力融合成强大的合力,来赢得团队的胜利。

第二、比赛中磨练意志

当学生认识到某一事物或某一目标对于自我发展的重大意义时,他的内心自然想得到这一事物或实现这一目标,而如果同时有许多人都有这一愿望,则他们的头脑中必然会产生竞争的欲念。竞争也是学生情绪情感发展并日渐成熟的标志,在竞争中有成功的喜悦、兴奋,也有挫折、失败的痛苦、失落,而学生只有慢慢学会承受痛苦失落,学会享受成功胜利的喜悦兴奋,才可以说学会了竞争。

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竞争与合作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逐渐明白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战胜自我。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制定体育活动竞争的策略和自我锻炼的计划,并能以顽强的毅力去执行计划,实现预定目标。体育课上磨练出的意志行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这可能会影响学生在其它方面的行为表现。

第三、细节中塑造人格

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教育会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学生处于人格的迅速形成期,在这个时期,体育教师应使在体育课上培养出的体育精神逐步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品质,这才是体育“育心”之根本。当学生人格结构中具备了优秀品质后,将使其享用一生。比如,我校场地十分有限,器材也比较缺乏,有时,好几个班同时上课,特别是四个班同时上课,场地,器材就更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场地,巧用器材;另一方面正好利用这一教学机会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彼此尊重的好品质。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体育精神品质的培养,是一种通过体育教育而使人们身体、心理、精神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措施,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开发精神维度的途径和方法,是体育教育价值观的重新认识和发展。强化体育精神和品质,对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对于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振兴中华民族,加速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

1.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和内容,着重放在运动、运动知识、技能和教学上,是以运动为目的,以强身为手段的竞技运动教育,只注重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竞技运动教学内容过多,需要器械多,徒手练习很少;集体项目多,个人项目少。由于受教材内容及课堂组织等旧的教学模式的约束,把体能、运动基础、体育认识有差异的学生置于统一的严格要求之下,压抑和束缚了学生思想行为。学生在“教”与严格要求之下,压抑和束缚了学生思想行为。学生在“教”与“学”的固定模式中,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体育课成了变相的强迫锻炼课。而对这项运动的连价值和实用性考虑甚少。

过分追求课堂效应,把体育课中运动负荷通运动技术教学的平衡作为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把体育的教育任务同锻炼任务混为一谈。教学模式呆板,严肃紧张有余,活泼放松不足,严重妨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固定在一个模式上,课堂教学显得僵化。

课外活动多数放任自流,体育教师把重点放在运动队业余训练方面,置多数学生于不顾,学生活动只凭兴趣,不是以锻炼为主,而是以娱乐为中心。这势必造成学生互动人数减少,尤其女生组织不完善,锻炼效果差。

因此,从体育教学结构,体育课程、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诸方面进行改革。

2.体育教学在试试素质教育中应发挥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中,首先要体现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健体素质,帮助学生掌握现在和将来乃至生体育需要的健体知识、健体技术和技能以及必要的体育文化素养。其次,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功能及其目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应该教给学生的,或学生应该学习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可遵循以下原则:

掌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由于生理素质的差异,以及后天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不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他们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活性、意志品质和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在以往应试体育教学中忽视个性化的存在,并且偏重于技能教学,体育意识淡薄,许多人没有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

为此,体育教学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体育达标的情况和体能状况进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并加强练习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学得深一些,使他们感到自身的提高。还应重视学生的气质、性格差异的存在,从每个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

克服过去单一的运动知识技能教学

要把对学生的教育和体育能力的多元化培养放在首位。这些体育能力包括:锻炼能力、保健能力和管理能力。加强学生体育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加体育理论课时,提高体育理论课的质量。提高对体育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与健身娱乐内容相结合

把繁杂的竞技项目精简,保留的竞技项目同保健项目相结合,所学项目和内容应同学生实际学习和应用能力相结合。同时,要开辟新的、多层次的、适应不同体质和年龄特点的教材内容。为此,太极拳和游泳应为重点的普及项目。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组织好学生业余锻炼的普及,充分发挥学生兴趣爱好活动的空间,又要抓好运动队的训练;既保持群体活动的朝气,又有一支井然有序、训练有素的运动队。帮助学生建立各种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单项协会,并努力达成由体育老师包办变为学生自由选项、自己组织、自己管理的新型生动活泼的体育模式。

3.小结与建议

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教育的内在规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教育经验和组织能力,才能够有效地管理学生,控制课堂进行活动。素质教育的落实,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积极努力和不断创新。即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教学遂平,又要在教育手段、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适应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

建议教育管理者要提高认识,转换观念,要提高对素质教育内涵及其意义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和紧迫感,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念,育人观念,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观念。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进一步深化中师、高师体育专业的政策,加强体育专业建设,提高体育师资基本素质,加强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为在职教师业务的学习深造创造条件,经常组织参观学习,学术交流,使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此外,加强教材建设,监理科学的考核体系。制定大纲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的和体育目标,处理好根本目标与多元目标,共同目标与个性目标,定性目标与量化目标的关系。考核要有层次性,可操作行和可评估性。教材内容要从国情、校性出发,针对学生性别、年龄、地区的差异,处理好全面与重点、健康与知识、继承与时代、规律与选择、目的与趣味等方面关系,注重体育意识、能力的培养。监理新型复制教育的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明远.从素质教育看体育教材建设[J].中国学校体育,1998(5).

[2]刘英杰.孙伟.张晶.“三自”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学校体育,1988(5).

[3]曲宗湖,吴志超.现代教学认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4]张立平.体育教改应加强学生个性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1988(5).

[5]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88(1).

看了“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的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