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品评三国:东吴是怎么灭亡的 (转)

品评三国:东吴是怎么灭亡的 (转)

时间:2019-03-31 07:10:28

相关推荐

品评三国:东吴是怎么灭亡的 (转)

品评三国:东吴是怎么灭亡的?

泪痕春雨

鱼大吃虾、虾大吃鱼的君臣关系

东吴政权,实际上是两晋南北朝政治的最初蓝本。总而言之,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的不信任引发的亲情悲剧,皇帝与臣之间的猜忌引起的皇帝被废、权臣被杀接连出现。

孙权活着的时候,帝国官员因为皇储之争;就分成两大派;一派拥立太子,一派拥立鲁王;最后双方弄得不可开交,孙权遂先废了太子,后逼令鲁王自杀,更因此痛杀了一批卷入夺储之争中的文臣武将。这种皇帝让太子、亲王分庭抗礼,最后引发人伦惨剧的事;绝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孙权之前有,在孙权之后也有。

孙权71岁死,他死的时候小皇帝孙亮刚刚九岁。让亲王与太子分庭抗礼,最后搞得太子与亲王争斗不休;放着众多成年的儿子不用,却让一个幼儿当太子。这也绝不是什么新鲜事,孙权之前有,孙权之后也有。对于这一切,皇权喜欢用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解释;但究其实质都是因为父子、兄弟之间为了权力勾心斗角所产生的。

孙权死后,小皇帝孙亮不能让权臣孙琳满意,于是孙琳就把小皇帝废掉了。孙琳废掉小皇帝后,就让小皇帝的哥哥刘休来当皇帝了。权臣孙琳废立皇帝的结果,就是让自己全家都死于非命了。因为一个臣子的力量大到能废立皇帝之时,那他与皇帝的关系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了,因为臣子有这种力量就不可能安心当臣子了,而皇帝也绝不可能信任他了。

景帝孙休死后,他把自己儿子托孤给权臣张布等人。但景帝孙休刚死,张布等人就把景帝孙休的太子踢到一边,而让另一个皇族成员孙皓当了皇帝。当然了张布做这种选择之时,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非常多的,总而言之政局动荡国赖长君,总而言之孙皓德才兼备,所以应该让孙皓代替皇帝的儿子成为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意愿操纵皇帝人选,在历史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当然了一个臣子敢干这种事,通常是不会好下场的。因为一个臣子有力量干这种事,那皇帝看着他肯定会睡不好觉的。从前的周勃曾这样做过,从前的霍光也这样干过。但结果呢?周勃后来被汉文帝差一点弄死在监狱之中,霍光全家则被汉宣帝杀掉了。所以张布等人的这次选择结果,自然也没有什么好结果。于是张布被皇帝孙皓杀掉了。

东吴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此产生的。皇族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的猜忌、争斗;皇帝与臣子之间的猜忌、争斗。使帝国越来越缺乏凝聚力了。

孙权活着的时候,纵容鲁王与太子相争;遂使帝国分为太子、鲁王两大势力集团相争。最后太子被废、鲁王被杀,双方的支持者大批被杀。孙权死后,他的小儿子孙亮虽然成为皇帝,却无力驾驭权臣,最后被权臣孙琳所废。至于景帝孙休的太子,根本连皇帝都没有当成就被权臣张布等人排挤出了政治舞台。孙权死后,权臣诸葛恪(诸葛亮的侄子)被杀,权臣孙琳被杀,权臣张布被杀。孙皓是在这种背景下成为东吴皇帝的。在这种背景下,皇帝猜忌臣子,臣子不服皇帝;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我们在评说孙皓之时,常常会模糊这种背景。

一个帝国臣子看皇帝、太子不顺眼,就马上拥戴自己认可的人当皇帝,一个帝国的臣子,爬上权力顶峰的结果就是死于非命。做为一个帝国,已陷入这种局面,他后来被强国所灭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我们后来把东吴的灭亡,却显然是过多的归于了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残暴。

皇权政治下的历史,总是要突出皇权的神圣、神秘;所以人们不会从东吴皇权衰弱,皇帝与臣子之间的猜忌、残杀中寻找东吴灭亡的原因。因为过多的从这方面寻找原因,会冲淡皇权的神圣、神秘。在这种背景下,孙皓遂变成一个毫无理性的丑角形象。

孙皓做为一个亡国之君,人们在记录他之时显然只有一种完全丑化的笔法了。但这显然不会是真实的孙皓。南朝的斐松在为《三国志》作注之时,虽然事隔一百多年,但他依然还可以找到一些为孙皓辩白的文字。可见把孙皓丑化成一个变态妖魔的形象,只是一些主流社会的观点,这种观点也未必受到所有人的认可。[注1]

二、谁是亡国之人

吴国后来被晋国灭掉了。吴国的臣子们,溶入晋国大家庭后,都忘记了亡国之痛。总而言之酒照喝、戏照看、权照争;虽然这些人没有发出“此间乐、不思吴”的豪言壮语。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实际上哪有资格嘲笑后主刘禅呢?面对吴人这种不知羞耻的态度;终于有正人君子忍无可忍出来责骂了:“你们做为亡国之人,没有半分哀痛之情,却是一副麻木不仁的表现,你们还有点廉耻吗?”

对此,普遍吴国人顿时感到羞愧的无地处容。但有人对这种所谓的正人君子,却是一脸的屑,真是自己还是婊子,却骂别人不贞洁。官场之中混事,大家谁也别说谁,我们没有廉耻,你老兄就有了?于是就有人给这位正人君子普及了一点历史常识。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三国复归晋。这是小孩子都会背的中国历史年代歌谣。我们吴国自然是灭亡了,但你老兄好象也不是生来就是晋国人吧。我们吴国自然是灭亡了,但你老兄的故国魏国,好象也灭亡了吧!我们吴国人没有表现出亡国应有的哀痛、悲伤,你们魏国人就表现出了?甚至而言,您老兄现在也不是一副此间乐,不思魏的样子?那个正人君子,顿时一脸羞愧哑口无言。

什么忠君爱国,那纯粹是政治宣传罢了。就拿那个责骂贾充不忠的瘐纯来说吧。这位老兄如果用纯粹的忠君观点来说,那也是一个三姓家奴。因为他曾是大汉帝国的臣子,后来成了曹魏的臣子,再后来又成了晋帝国的臣子。所以泪痕以为,拿这种大道理责骂人,本身就叫上纲上线。如果拿这种大道理上纲上线,这绝不是讨论问题的方法。但我们的历史却总喜欢拿这种大道理说事,因为我们的历史就是皇权的历史。

泪痕看这两些人的争论,突然想到幸好这是古代。如果那个反驳正人君子的人有着现代的政治知识,那反过来咬这个正人君子一口,恐怕能让那个正人君子马上面无人色。因为这位正人君子的观点,放在所谓的民权时代,恐怕真得抓进监狱之中。我们吴国人一直在暴君孙皓的统治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现在伟大的领袖司马炎把我们救出水火之中,你却认为我们应该对此报以哀痛之心,你小子这是想干什么?现在天下统一了,你却成天开口闭口什么吴国、蜀国、魏国,你这是想干什么?你这不是唯恐天下不乱吗?你这不是制造分裂帝国的言论吗?

在所谓的民权时代,在冠冕堂皇的争论之中,哪个人能吃住这种大帽子压呢?但那个正人君子实在有幸生活在皇权时代,所以反驳他的人也只能点到为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用所谓的大道理讨论历史;那永远也探求不到历史的真相,甚至连社会的真相也探求不到。但我们历史,却显然从来都是用大道理来记录的!

[注1]:吴平后,晋侍中庾峻等问皓侍中李仁曰:“闻吴主披人面,刖人足,有诸乎?”仁曰:“以告者过也。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盖此事也,若信有之,亦不足怪。昔唐、虞五刑,三代七辟,肉刑之制,未为酷虐。皓为一国之主,秉杀生之柄,罪人陷法,加之以惩,何足多罪!夫受尧诛者不能无怨,受桀赏者不能无慕,此人情也。”

又问曰:"“归命侯乃恶人横睛逆视,皆凿其眼,有诸乎?”仁曰:“亦无此事,传之者谬耳。曲礼曰视天子由袷以下,视诸侯由颐以下,视大夫由衡,视士则平面,得游目五步之内;视上於衡则傲,下於带则忧,旁则邪。以礼视瞻,高下不可不慎,况人君乎哉?视人君相迕,是乃礼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正使有之,将有何失?”凡仁所答,峻等皆善之,文多不悉载。(来源于凯迪社区)

本贴发自手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