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考研参考书及如何复习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考研参考书及如何复习

时间:2024-02-01 00:29:42

相关推荐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考研参考书及如何复习

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研究生,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真题,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北京电影学院今年考研发生重大改革,指定了7本书作为考研专业课一的参考书目,我曾于8月26日发帖《艺术理论简明复习指南》简单侃了侃对这7本书的复习建议,后来有童鞋问我能不能更详细地谈谈,尤其是这4本书: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沃特伯格《什么是艺术》、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科林伍德《艺术的原理》,那我就分别来说说这几本书:

第一,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居然有同学向我吐槽说这本书不如其它的西方艺术史教材简明易懂,或者还指责这本书翻译的不好。这真是太讽刺了,如果你觉得这本书作为艺术史入门读物来说不好的话,那肯定是因为你读惯了那种“简单、速成、备战考试、文艺百科”式的垃圾艺术史入门读物,反而无法鉴别究竟什么是有水平的著作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世面上所谓的“简明”西方艺术史,xxx天读懂艺术史之类的垃圾书太多,这种书通常只会像词典或者名词解释一样告诉你,某某世纪,盛行一种什么艺术流派或者风格,这种流派或者风格的特点特征是什么,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是谁。

当然,对于备战考试来讲,或者参加“知识竞赛”之类的综艺节目来讲,掌握到这样的程度其实也够了,但是,这样的艺术史读物,其实根本不能让你理解什么。因为,艺术或者文化,作为人类最高精神生活的结晶,或者作为意识形态的最上层建筑,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化背景、社会运动、哲学美学思潮下孕育而出的,它跟孕育它的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密不可分的。垃圾艺术教材把某个流派孤立出来,描述一下它的时间、特征、美学风格、代表人物,并不能使你理解它究竟为何偏偏在彼时彼地怎样的情况下诞生的,而且你也无法理解它跟前前后后的艺术流派和运动有毛关系。更多资料请加扣扣:2零8六六六8364

而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就难能可贵地自觉地运用一种“历史社会”学的眼光,用通俗易懂流畅简洁的语言,像讲故事一样把人类艺术上下几千年,纵横几大洲各个国家的演变、发展娓娓道来,举例来说,印象派的画家所生活的19世纪,是怎样的一个世纪?当时的年轻的艺术家面临怎样的境遇?印象派的画家们为什么不遵循古典主义学院派的画法?印象派的画家为什么认为古典主义“并不是写实的”(我们通常认为古典主义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写实),印象派的画风跟当时的管状颜料的发明、新的颜色理论的发现有何关系?后印象三杰梵高,高更,塞尚究竟分别伟大在哪里?等等都给你简明扼要地叙述了出来。只有这样,你才会对印象派的产生,发展,以及重要性和深远影响有深刻的理解。

所以,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的故事,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艺术史入门的圣经,并且被中国各大美院的老师指定为最佳艺术史入门读物,并不是偶然的。当然,作为备战考研来讲,它确实太厚了,线索太多了,人物也太多了,所以你需要做的是,把那种市面上的垃圾艺术史上提到的重要艺术流派先那么机械地背下来,然后再回过头看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进而丰满、立体化你对某个流派的理解,而且反思一下,贡布里希这样的论述方式,是不是可以给你做卷子时候的论述简单极大的启发?

第二,沃特伯格的《什么是艺术》,这本书的出版动机和构思,是非常非常好的,可惜,翻译得太差了,书中所牵涉到的28位试图对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定义、内涵、以及艺术的作用进行界定的人,绝大多数根本不是艺术家,而是哲学家、社会学家、美学家(美学就是艺术哲学,实际上还是从哲学里分化出来的)。书中的28个人,每个人的复杂的、严密的对艺术的思考,都用非常非常简单的一句话来进行概括,难免有着简单化甚至完全走形的危险,再加上翻译得不好,以至于有很多错误,比如:

1.康德对于审美和艺术的见解,主要体现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而《什么是艺术》用一句话概括康德的观点:艺术即可传递的快感,是非常片面而且也不是最主要的;2.黑格尔,《什么是艺术》把他的观点概括成:艺术即理想,简直是荒谬之极,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最核心的概念是“绝对精神”,绝对不可以翻译成“理想”,非要概括成一句应该是:艺术即绝对精神(或者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才对。3.莫里斯魏兹《什么是艺术》概括成:艺术即无定义,实际上,莫里斯·魏兹的观点是:艺术是不可以、不可能被定义的,而不是无定义。莫里斯·魏兹的观点,深受20世纪分析哲学奠基人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的影响,让我非常惊讶的是,维特根斯坦最有名的两本书分别是《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而《什么是艺术》居然把《哲学研究》翻译成了《哲学调查》,“研究”翻译成“调查”,简直太离谱。

所以,针对这本书,我个人的建议是:童鞋们应该去找国内比较权威的西方美学史、西方哲学史、西方思想史之类的著作,去把这本书里28个人名字一一对应,看看别人是怎么说28个人的核心观点的,就算你比较懒,但你起码应该知道“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吧,到这个知网里去搜这些人名字,尽量选择国内知名的学者的文章去看,比如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北大、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针对这些人观点的介绍去看。

这本书其实很好的,因为很多同学其实分不清楚,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有什么区别,很多人觉得彭吉象的《艺术概论》加上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就等于是艺术理论了,其实,艺术史是艺术史,艺术理论是艺术理论,两者随着有一定的交集,但还是非常不同的,尤其是到了20世纪马歇尔·杜尚之后的艺术,解释现当代艺术的理论是非常非常不同于现当代艺术史的。而这本《什么是艺术》恰好可以让大家感受一下,艺术理论是多么多元和复杂。

第三,科林伍德的《艺术的原理》,大家要知道的是,科林伍德是继承的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克罗齐——科林伍德这两个名字经常是连在一起的,而且是20世纪第一个成体系,造成了巨大影响的美学流派,也就是艺术的表现论,那么,大家就要搞清楚克罗齐强调什么,科林伍德又是如何发展了克罗齐的美学思想的,比如,克罗齐如何界定的人的精神生活?直觉和感觉,直觉和知觉,直觉和理性认识有什么不同?直觉的过程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包括什么?直觉是人的一种心灵能力,到底是什么能力?为什么直觉和表现是不可分的?如果克罗齐坚持直觉和表现不可分,那么这意味着什么?搞清了克罗齐,再去看看科林伍德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那就很容易了。

第四,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苏珊大妈和科林伍德一样,也有一个老师,叫恩斯特·卡西尔,本来是个德国人,后来在二战将要结束的时候跑到了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个别的大学去教书,深深影响了苏珊大妈,苏珊大妈是一个继承者和开拓者,她对艺术的定义就是: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那么你就要搞清楚这句话里的每一个名词,什么是符号?符号和信号有什么不同?什么是情感符号?情感符号和语言符号有何不同?什么是符号的形式?符号的形式和人类的情感的逻辑形式是什么关系?创造,创造出来的是什么?每一个名词都搞清楚了,那么苏珊大妈的美学观点你也就搞清楚了。

表面看起来,我好像是增加了你们的复习难度,莫名其妙还增加了一个意大利的克罗齐和德国的恩斯特卡西尔,本来这7本书就够头大的了,又多了两本岂不是更慌乱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对于科林伍德和苏珊大妈,我个人觉得没必要刚开始就去看原书,重要的是你要对他们以及他们的老师的最最核心的美学思想,以及是怎么推论出来的这个核心思想,有个鸟瞰式的把握,这样你的逻辑和思路才能清晰,然后有时间的话再去看原书,就像我说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一样,你先可以死记硬背那些垃圾书上给你列举的流派,或者是历年电影学院真题上的艺术流派,然后在心中构建起一个艺术史流派的承上启下的脉络来,再去丰富你的理解,说白了,就是先打地基搭框架,再去丰满装饰细部深入。

至于去哪里找克罗齐、科林伍德、卡西尔、苏珊朗格的核心的美学思想概括呢,国内有很多书的,就跟上面的西方思想史,哲学史,美学史一样,一搜一堆。但是说实话,真正的难点在于,我们平时读的最多的是小说,散文,剧本。以至于,对于理论类的书,理论类的文章,理论类的导读和精华提要非常不习惯,就算找到了最简单最核心的导读或者美学思想概括,但是那种理论的叙述方式、长句子、句子里专业名词,让我们读起来非常不习惯,看了也未必看得懂,这才是最要命的。

好了,就谈这四本书吧,剩下的三本书,其实读起来根本不存在挑战智力和理解能力的问题。

考研专业课复习安排及方法

问题一:专业课复习的复习进度及内容安排

回答一:专业课的复习通常在9月或者更早就要开始了,集中复习一般放在11月-12月左右。在复习的初期主要是对课程的大致内容进行了解,大概要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对所有的内容进行一下梳理,最好所有的章节的大概内容都在脑中留有印象,然后再结合历年试题,掌握命题的重点,把考过的知识点以及考过几遍都在书上做出标记,把这些作为复习的重点。

接下来的就是熟记阶段,这个阶段大概要持续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要通过反复的背记来熟练掌握专业课的知识,理清知识脉络。专业课的辅导班也通常会设在10月初或者11月,如果报了补习班,可以趁这个机会检验一下自己的复习结果,并且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点的印象。在面对繁多的复习内容的时候,运用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考研最后冲刺的一个月里,要对考试的重点以及历年试题的答题要点做进一步的熟练。并用几份历年试题进行一下模拟,掌握考试时的答题进度。专业课的命题非常灵活,有的题在书上找不到即成的答案,为了避免所答非所问,除了自己总结答案之外,还要查阅一下笔记或者辅导书上是否有答案,或者直接去找命题、授课的老师进行咨询,这样得来的答案可信度也最高。在和老师咨询的过程中,除了能够获得试题的回答要点,更重要是能够从中掌握分析试题的方法,掌握如何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正确的回答问题,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问题二:专业课复习中需要获得的资料和信息以及这些资料和信息的获取方法

回答二:1.专业课复习中需要获得的资料和信息专业课的资料主要包括专业辅导书、课程笔记、辅导班笔记以及最重要的历年试题(因为毕竟是考上的学长学姐整理经验和教训都有的)。如果这些都搜集全的话,就可以踏踏实实的开始复习了。专业辅导书是复习的出发点,所有的考试的内容都是来源如此,但是通常专业辅导书都是又多又厚的,所以要使我们复习的效率最大化,就要运用笔记和历年试题把书本读薄。如前所述,专业课试题的重点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所以仔细研究历年试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掌握出题点和命题思路,并根据这些重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复习的时间。

2.专业课资料和信息的来源考研时各种各样的信息,如辅导班,参考书,以及最新的考研动态,并不是一个人就能顾及到的,在一些大的考研网站上虽然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但是有关的专业的信息还是来自于学校内部同学之间的交流。毕竟考生大部分的时间还是要放在学习上。专业课信息最重要的来源就是刚刚结束研究生考试的的研究生一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已经顺利通过考试,所以他们的信息和考试经验是最为可靠的。笔记和历年试题都可以和认识的师兄师姐索取,或者和学校招生办购买。由于专业课的考试是集中在一张试卷上考查很多本书的内容,所以精练的辅导班笔记就比本科时繁多的课程笔记含金量更高。考生最好能找到以前的辅导班笔记,或者直接报一个专业辅导班,如的专业课辅导班,由专业课的老师来指导复习。另外,也可以尝试和师兄师姐们打听一下出题的老师是谁,因为出题的老师是不会参加辅导的,所以可以向出题的老师咨询一下出题的方向。

问题三:专业课的复习方法

回答三:专业课的内容繁多,所以采用有效的复习的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会学习的学生,都应该是会高效率地学习的人。与其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安慰“小和尚念经”般的在桌边捱过“有口无心”的半天时间,还不如真正有效的学习两个小时,用其余的时间去放松自己,调节一下,准备下一个冲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你一定很清楚自己在什么时候复习效果最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合理安排时间。通常都是把需要背记的内容放在每天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且每门持续背诵的时间不能安排的过长。

专业课的许多知识都要以记忆为基础。记忆的方法,除了大家熟悉的形象记忆法,顺口溜等之外,还有就是“阅读法”,即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当作一篇故事,就像看故事一样看他几遍,记住大概的“情节”,每次重复看时就补上上次没记住或已经忘记的部分。这样经常看就会慢慢记住了,而且记的很全面。因为现在专业课考试的题目很少有照搬书本上的答案,大部分的题都要求考生自己去归纳分析总结,所以对书上的知识有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对考试时的发挥很有帮助;另一种是“位置法”即以段落为单位,记住段落的前后位置。看到相关题目时,那一页或几页书就会出现在脑海里,使人在答题中不会遗漏大的要点。这两种方法都能让你全面整体的掌握课本的知识。

在这之后要做的就是提纲挈领,理出一个知识的脉络。最好的办法就充分利用专业课参考书的目录,考生可以在纸上把每一章的小标题都列上,再把具体每一个标题所涉及的知识一点点的回忆出来,然后再对照书,把遗漏的部分补上,重点记忆。这样无论考查重点或是一些较偏的地方,我们都能够一一应付。但是对于概念这种固定化的知识点,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记忆,默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我们很多同学都是不大喜欢动手,可能他们会默背或小声朗读要背记的内容几个钟头,但是不愿意写半个小时。殊不知古人所说的“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遭”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问题四:如何协调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关系

回答四:在考研的初始阶段,可以把大部分时间都分配给数学和英语,但是在考研的后期,专业课复习的时间就要逐渐的增加。一天只有24小时,考生要在保持精力,即在保持正常休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合理的安排各项复习内容。这时就要考虑把时间用在哪一科上或是具体那一科的哪一部分才能取得最大的收益。大凡高分的考生,他们的专业课的成绩都很高。因为对于考生来说,政治和英语的区分度并不是很大,要提高几分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而且在考试时还存在着许多主观的因素。但是专业课由于是各校内的老师出题,每年的重点基本不会变化,如果搜集到历年真题以及辅导班的笔记,多下些功夫,想要得高分并不是难事。

由于专业课在考研的整体分值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考生一定要在保证公共课过线的情况下,尽量提高专业课的分数。而且正所谓“法无定法”,每个人适合的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借鉴,具体的方法还需要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

问题五:如何利用专业课复习资料

回答五:1、通读课本。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察的知识点还是相当全面、相当有难度的,至少是高于该专业本科生期末考试难度。这就要求大家对专业课知识有全面的理解,进行系统的复习。不能只靠压题,猜题。因此大家应该通读课本,了解专业课的整个体系。着重复习重点要点。及时配备所考科目的最新专业书籍和过去几年专业试题。下一步工作就是详细整理专业课程的逻辑结构,然后对照专业试题,看看曾经的考试重点落在哪里,并揣摩其命题思路和动机。通常反复出现的考点和尚未出现的考点成为今后命题对象的概率很大,因为前者可能是专业兴奋点,后者则填补空白。

2、重点复习专业课笔记。对于在职考生或跨专业考生来说,想办法搞到专业课笔记是十分重要也是必须的。因为社会在进步,知识在膨胀,书本上的知识也有过时或遗漏的,导师出题会基本上按照笔记上的知识点出,专业课笔记可以将该科目系统的总结,补充出你没有接触的新知识点,使你了解该导师所接受的答题思路,这样就有利于你理顺该科目的体系,增加阅卷人对你的好印象。如果借不到笔记,可以用托熟人,贴广告等方法。尽量确认考试出题范围。上面通过研究分析历年考题摸规律的方法很不精确,而且一旦命题教师更换,可能吃大亏。广泛地咨询该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有助于了解最新情况。最好的方法还是打听出命题教师,然后争取旁听其授课。

3、研究历年试题。专业课考试中,重点问题重复出现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搞到专业课试题,多做一下研究,不仅可以使你对命题形式有充分的了解,而且有可能见到当年将要出的重复题目。比如我考的专业课中有一门课程,最后一道20分的题目连续三年都是同一道题。一般的学校会在报名的时候统一出售历年试题,大家应该注意一下。专题整理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付试卷中比较棘手的简答题和论述题。不仅可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和融会贯通。根据一些重要的原理性知识,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为自己列举出一系列问题,然后从教材及专业杂志中整理答案,有可能请教学长或导师,力求答案尽量完整、标准。整理完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温习一下,看是否又产生了新的答题思路。

【考研】【考研专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考研信息,请大家关注才思教育【咨询,1620808662】【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719-069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