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带你游南京(89):民国街区颐和路

带你游南京(89):民国街区颐和路

时间:2019-09-23 19:01:27

相关推荐

带你游南京(89):民国街区颐和路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这是人们对颐和路众口一词的赞誉,也是一直以来颐和路几近真实的写照。作为南京最为著名的民国街区,这片东起江苏路、西至西康路、南临北京西路、北到宁夏路的区域,曾经是国民党军政要员、社会名流和外国使节集中居住的高级住宅区,也是200多幢参酌古今、兼容中西、造型有别、风格迥异花园别墅的集中汇聚地,它们是历史的缩影,更是建筑的艺术。 颐和路,肇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国民政府制定并推行的《首都计划》。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军政机关、社会团体齐聚,旧官僚、新权贵、外国使节云集,但南京城“水不清、灯不明、路不平”,办公用房和居民住宅紧张,实在有负“首都”盛名。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首都建设委员会,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等为建筑顾问,安排清华留美学生吕彦直为其助手,耗时一年多共同主持制定了“建设模范首都”的《首都计划》。按照该《计划》,首都南京的居民住宅将被划分和建设为四个等级区:第一等级区为别墅和花园洋房,第二、三等级区为公寓、普通楼房,第四等级区为棚户区。而为了国民政府的“面子”和军政要员们的需求,第一等级区的别墅和花园洋房自然成为优先安排和重点建设的区域,按照当时的建设规划,区内院落必须一面临街,院落间宽最少5米,前院和后院深度最少7米和8米,楼宇高度不超过3层或11米,平均每户建筑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道路两旁铺草植树,区内建有完整的供水与排水系统,警卫室、车库、水电、冷暖和卫生设备齐全,学校、商店、银行、邮政局、电报局、娱乐场所、菜市场、警察局等都在必备的“配套设施”名单之上。如此“高级社区”的住户,除了政府要员,便是社会名流和外国使节,非富即贵,非文即雅,老百姓遂习惯地将这里称作为“公馆区”并以区内中轴路的“颐和路”冠名。 《首都计划》中的居民住宅建设,由于后期经费不足未能完全实施,但由民国政府军政要员、社会名流等兴建的颐和路公馆区,则按计划于抗战前基本完工。建成后的颐和路公馆区总面积69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高达65%,区内道路多用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命名,其中:颐和路为东北—西南走向的中轴路,东西两侧依次分布着江苏路、宁海路、莫干路、普陀路、灵隐路、珞珈路、赤壁路、西康路,而东西向的天竺路、琅琊路和牯岭路则与其呈十字形等相交,形成十二个自然分隔、大小不等的住宅片区。区内按照西洋方式建设的低密度独立式别墅和花园洋房共有287处,并曾经分布过18处名人公馆和8处外国使(领)馆,其中:马歇尔公馆位于宁海路5号、陈诚公馆位于普陀路10号、蒋纬国公馆位于普陀路15号、阎锡山公馆位于颐和路8号、邹鲁故居位于颐和路18号、顾祝同公馆位于颐和路34号、汪精卫公馆位于颐和路38号、毛人凤公馆位于珞珈路3号、陈布雷公馆位于江苏路15号、薛岳公馆位于江苏路23号、汤恩伯公馆位于珞珈路5号、胡琏公馆位于天竺路3号、周至柔公馆位于琅琊路9号、加拿大大使馆位于天竺路3号、澳大利亚大使馆位于颐和路26号、苏联大使馆位于颐和路29号、美国大使馆位于西康路33号、巴西大使馆位于宁海路4号、菲律宾大使馆位于颐和路15号。 作为民国政府要员和外国使节的主要聚居区和按照《首都计划》实施的最大住宅示范区,颐和路公馆区不仅成为当时众多达官贵人买房置地、兴建豪宅的首选之地,而且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学成回国的海归设计师们展示西学成果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处女秀场。有西班牙式的露天庭院、有法国孟莎式的契形屋顶、有英国都铎式尖塔斜行屋顶、有美国乡村别墅式CountryStyle、有日本的和式建筑,这些建筑,有的别致、有的粗犷、有的简约、有的豪华,色彩斑斓、造型各别、风格迥异,座座独具特色、幢幢别具风情,几乎成了万国建筑博物馆。顾祝同公馆,占地面积2252平方米,建筑面积921平方米,三层法式洋楼;整个宅院坐北朝南、院广宅大、树木如林、气派非凡,屋顶有两个黄色的柱体烟囱和朝阳的老虎窗,院内两株高大的雪松苍翠挺拔、巍然矗立。薛岳公馆,是一幢二层西式楼房,院内还有平房四进,共计6幢22间房,楼房虽然不高,但体量很大且房顶上是与众不同的鱼鳞瓦,在公馆区比较罕见也最为醒目;马歇尔公馆,占地面积2780平方米,建筑面积749平方米,典型的苏州古典园林建筑,是区内众多西式建筑中独树一帜的中式民居;主楼两层11间,歇山屋顶,围墙开有漏窗,隐约可见内部翠竹青松;楼前庭院宽敞,院内小路用红、黑、白三色鹅卵石铺成鹰、狮、虎和鸟四种图案,至今保存完好。美国大使馆,由三幢造型相同、规模相等的西式楼房和三幢西式平房构成,房屋全部依山坡地势而建,西式楼房砖石结构,四面坡屋顶,屋脊两侧及后墙竖有用来取暖的壁炉烟囱,楼房正面的中部为门廊和阳台.一楼的正面和侧面为通廊;国共内战时期,这里成了世人瞩目的焦点;解放以后,这里成为著名的西康宾馆;1953年,毛泽东乘“洛阳”号军舰沿长江而下,第一次来到南京,就曾入住此处。 民国时期的颐和路公馆区,曾经是冠盖云集、人来人往、门庭若市、高朋满座的地方,它们创造了民国繁华的历史,也隐藏了民国动荡的岁月。解放以后,繁华落去、人去楼空,只剩下寂静的街道和荒废的建筑,只得被被政府改作办公用房和军政官员住所。本世纪以来,民国文化时兴,民国建筑受捧,有关部门遂出台政策对颐和路民国街区进行改造修葺。行走在如今的颐和路上,道路纵横交错,街巷干净整洁,没有人声嘈杂,没有车声鼎沸,烦躁喧嚣的心灵顿时有些放松,感觉如同走进一幅独特优雅、寂静幽远、清新脱俗的民国画卷一般;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高大茂密、枝干虬曲,整个马路都被包裹在深深浅浅的绿荫里,形成一条拱形的绿色长廊;路旁众多的西式洋楼掩映在高墙密林之中,镶花铁门的隔断中透着各自的历史韵味,几乎没有一座式样重复、没有一幢味道相同;淡黄院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萝叠蔓,偶尔有几朵羞涩的蔷薇探出墙头向路人们无声地微笑;花开满园、香气四溢院落中,柿子、石榴、橘子、枇杷、葡萄等悬挂枝头,雪松和桧柏等林木苍劲挺拔、苍翠欲滴,将一座座柔美的花园别墅映衬得更加静美。这些散落着众多说不清掌故、道不明来由的宅子,黛瓦粉墙,门扉紧闭,静静地驻守一方,暗暗地独占一隅,固守各自的宁静,独享自己的清闲,但各自门口的红灯笼,无一不在无声地将其门前的街道称赞为“中国最美的街道”。而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颐和路公馆区居住过的著名作家张守仁,就曾在一篇怀旧的文章中写过:“在我心目中,世界上没有哪条街道可以和颐和路相媲美——即使是与法国巴黎最豪华、最漂亮、气度最轩昂的香榭丽舍大街,也不能和我心中的颐和路相比。”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曾经寄托无数民国梦想、承载纷繁民国历史的民国街区颐和路,早已繁华不再、绮梦不存,没有黑胶唱片、没有旗袍美人,也没有沙沙声响的留声机,有的只是整洁的街巷和宁静的建筑,只是如旧的色彩和静美的景致。而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世间如何变幻,颐和路上这一条条古木排列的街巷、一幢幢大门紧闭的建筑,总会让人感受到凝固历史的气息和建筑艺术的韵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