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3-02-25 21:35:29

相关推荐

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原稿输送装置中原稿的输送力通过具有驱动力的输送辊和与其成对的从动的从动辊实现。通过引导件的纸张路径来控制原稿的前进方向。

然而,由于原稿受到来自输送引导件的阻力,可以控制前进方向的范围受到限制,存在随着原稿的厚度增加,可以控制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从动辊控制原稿的输送方向的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用于向图像形成装置输送待转印的原稿,具有:壳体,其具有输送所述原稿的空间;输送轴,其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输送辊,其设置在所述输送轴上,所述输送辊随着所述输送轴一起旋转;从动辊,其外周面与所述输送辊的外周面相切,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输送辊形成夹持并输送所述原稿的间隙;从动轴,其随着所述从动辊一起旋转,所述从动辊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上;引导部,其对所述从动轴进行支承,所述引导部可绕所述输送轴进行旋转并使所述从动辊沿所述输送辊的外周面移动。

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原稿输送装置,输送待转印的原稿;扫描仪部,读取所述原稿以生成所述原稿的图像数据;转印部,根据所述图像数据在薄片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使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薄片上;其中,所述原稿输送装置,具有:壳体,其具有输送所述原稿的空间;输送轴,其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输送辊,其设置在所述输送轴上,所述输送辊随着所述输送轴一起旋转;从动辊,其外周面与所述输送辊的外周面相切,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输送辊形成夹持并输送所述原稿的间隙;从动轴,其随着所述从动辊一起旋转,所述从动辊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上;引导部,其对所述从动轴进行支承,所述引导部可绕所述输送轴进行旋转并使所述从动辊沿所述输送辊的外周面移动。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原稿受到的来自输送辊的阻力,并且扩大可以控制的输送方向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与传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原稿的前端到达第一引导位置时的从动辊与输送辊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原稿的前端通过了第一引导位置时的从动辊与输送辊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此外,各图中同一地方以同一符号标注。定义与薄片(纸张)相关的“输送方向”为从供纸盒朝向排纸部的方向,即将供纸盒端作为“上游侧”,排纸部端作为“下游侧”。另外,“上方”和“下方”是指如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正常放置于地面时候的“上”和“下”方向。

定义与原稿相关的“输送方向”为从进纸托盘朝向排纸托盘的方向,即将进纸托盘端作为“上游侧”,排纸托盘端作为“下游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是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s)、打印机、复印机等。下面,对图像形成装置1是mfp的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主体11。在主体11的上部设置有包括透明玻璃的原稿台12。在原稿台12上设置有原稿输送装置(adf)13。在主体11的上部设置有操作部14。操作部14包括具有各种键的操作面板14a、触摸屏式的操作显示部14b。

在adf13的下部设置有扫描仪部15。扫描仪部15读取被adf13输送的原稿或放置在原稿台12上的原稿。扫描仪部15生成原稿的图像数据。例如,扫描仪部15具有图像传感器16。例如,图像传感器16也可以是紧贴型图像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16在读取载置在原稿台12上的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沿原稿台12进行移动。图像传感器16逐行的读取一页原稿上的原稿图像。

图像传感器16在读取被adf13输送的原稿的图像的情况下,在图1所示的固定位置读取被输送的原稿。

主体11在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转印部17。主体11在下部具有供纸盒18a、18b和手动供纸单元18c。

供纸盒18a、18b被配置于主体11的内部。供纸盒18a、18b从上侧朝向下侧依次重叠配置。

手动供纸单元18c在后述的反转输送路径的下方向主体11的侧方突出。

供纸盒18a、18b以及手动供纸单元18c收容各种尺寸的薄片(纸张)p。

供纸盒18a(18b)具有供纸机构19a(19b)。另外,供纸盒18a(18b)具有供纸机构19a(19b)意味着供纸盒18a具有供纸机构19a,以及供纸盒18b具有供纸机构19b。在以下的记载中亦同样。

供纸机构19a(19b)将薄片p逐张地从供纸盒18a(18b)取出并向薄片p的输送路径输送。例如,供纸机构19a(19b)也可以包含有搓纸辊、分离辊、以及供纸辊。

手动供纸单元18c具有手动供纸机构19c。手动供纸机构19c将薄片p逐张地从手动供纸单元18c取出并向输送路径输送。

转印部17根据由扫描仪部15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由个人计算机等制成的图像数据在薄片p上形成图像。转印部17例如是基于串联方式的彩色打印机。

如图1所示,转印部17具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等各颜色的图像形成部51y、51m、51c、51k、曝光器52和中间转印带53。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部17具有四个图像形成部51y、51m、51c、51k。转印部17具有所谓的四连的图像形成部。

另外,转印部17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转印部可以具有两个或三个图像形成部,转印部也可以具有五个以上的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51y、51m、51c、51k被配置在中间转印带53的下方。图像形成部51y、51m、51c、51k从中间转印带53的下方的移动方向(从图示的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上的上游侧沿下游侧并列配置。

曝光器52分别向图像形成部51y、51m、51c、51k照射曝光光ly、lm、lc、lk。曝光器52也可以构成为产生激光扫描束作为曝光光。曝光器52也可以构成为包括产生曝光光的led(lightemittingdiode)等固体扫描元件。

各图像形成部51y、51m、51c、51k的结构除了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以外,彼此相同。作为调色剂,也可以使用通常的彩色调色剂以及消色调色剂中的任一种。在此,所谓消色调色剂是指,当被一定以上的温度加热时变为透明的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是能够使用消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不能使用消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部51y、51m、51c、51k的上方配置有供给部66。

供给部66具有调色剂盒66y、66m、66c、66k。调色剂盒66y、66m、66c、66k分别收容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

在各调色剂盒66y、66m、66c、66k,设置有使主体11检测分别收容的调色剂的种类的未图示的标识部。在标识部中至少包含有调色剂盒66y、66m、66c、66k的调色剂的颜色的信息和识别是通常调色剂还是消色调色剂的信息。

中间转印带53循环地移动。中间转印带53架设在驱动辊69以及多个从动辊70上。

二次转印辊71夹着中间转印带53而与驱动辊69相向。中间转印带53与二次转印辊71的抵接部构成二次转印位置。驱动辊69驱动中间转印带53进行旋转。

在薄片p通过二次转印位置时,对二次转印辊71施加二次转印电压。当对二次转印辊71施加二次转印电压时,二次转印辊71将中间转印带53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在薄片p上。

如图1所示,在夹着中间转印带53与多个从动辊70中的一个从动辊相向的位置配置有带清洁器72。带清洁器72将中间转印带53上的残留转印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53除去。

在从供纸盒18a到二次转印辊71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输送辊75a和对位辊76。输送辊75a输送被供纸机构19a从供纸盒18a内取出的薄片p。

对位辊76在相互抵接位置将从输送辊75a供给的薄片p的前端的位置对齐。对位辊76上的相互抵接位置构成对位位置。对位辊76在调色剂图像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时,以薄片p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区域的前端到达二次转印位置的方式来输送薄片p。

如图1所示,在从供纸盒18b到输送辊75a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输送辊75b。输送辊75b将由供纸机构19b从供纸盒18b取出的薄片p向输送辊75a输送。

手动供纸机构19c与对位辊76之间通过输送引导部78形成有输送路径。手动供纸机构19c将从手动供纸单元18c取出的薄片p向输送引导部78输送。沿输送引导部78移动的薄片p到达对位辊76。

在薄片p的输送方向上的二次转印辊71的下游侧(图示上侧),配置有定影部81。虽然未图示,定影部81具有卤素灯和用于输送薄片p的驱动马达。定影部81通过由卤素灯对薄片p进行加热,来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p上。

在薄片p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部81的下游侧(图示左上侧)配置有排出辊82。排出辊82将薄片p向排纸部83排出。

在薄片p的输送方向上的定影部81的下游侧(图示右侧)配置有反转输送路径84。反转输送路径84使薄片p反转并向二次转印辊71引导。反转输送路径84在进行双面打印时使用。

接着,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控制部具有系统控制部、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接口(i/f)、输入输出控制电路、供纸和输送控制电路、图像形成控制电路以及定影控制电路。

系统控制部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系统控制部通过执行存储于后述的rom或ram中的程序来实现用于形成图像的处理功能。作为系统控制部的装置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等处理器。

rom存储控制图像形成处理的基本的动作的控制程序、以及控制数据等。

ram是控制部中的工作存储器。例如,在ram中,根据需要加载rom的控制程序或控制数据。并且,ram暂时地存储从输入输出控制电路发送来的图像数据或从系统控制部发送来的数据。

i/f与连接到主体11的连接设备进行通信。例如,扫描仪部15以可通信的方式连接于i/f。并且,在i/f上还能够连接外部设备。作为外部设备的例子,能够列举出用户终端、传真装置等。

输入输出控制电路控制操作面板14a以及操作显示部14b。输入输出控制电路将从操作面板14a以及操作显示部14b接收到的操作输入发送给系统控制部。

供纸和输送控制电路控制主体11所包含的驱动系统。例如,驱动系统包括驱动供纸机构19a、19b、输送辊75a、75b、手动供纸机构19c、对位辊76的驱动马达。更优选为,设置多个驱动马达。

在供纸和输送控制电路上电气连接有多个传感器。例如,多个传感器包括多个薄片检测传感器。多个薄片检测传感器被配置于主体11上的输送路径、供纸盒18a、18b、以及手动供纸单元18c的内部。各薄片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的配置位置上的薄片p的有无。

各传感器的检测输出被从供纸和输送控制电路发送给系统控制部。

供纸和输送控制电路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的控制信号、以及各传感器的检测输出来控制驱动马达。

图像形成控制电路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图像形成部。

定影控制电路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的控制信号来分别控制定影部81的驱动马达以及卤素灯。

接着,通过图2对原稿输送装置13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13的结构示意图。

原稿输送装置13用于向图像形成装置1输送待转印的原稿。原稿输送装置13具有进纸托盘31、排纸托盘32、壳体131、多个传送部13a、13b、13c、13d、13e、13f,以及引导部136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2所示,定义坐标轴的x轴的方向为原稿输送装置13的左右方向;坐标轴的y轴的方向为原稿输送装置13的上下方向;坐标轴的z轴的方向为原稿输送装置13的里外方向。

如图2所示,原稿输送装置13的壳体131形成为内部容纳有原稿输送装置13的部分部件的形状,即壳体131具有输送原稿s的空间。

在壳体131的右侧设置有进纸托盘31,进纸托盘31用于承载待转印的原稿s并将待转印的原稿s向壳体131的内部输送。在进纸托盘31的下侧设置有排纸托盘32,排纸托盘32用于接收从壳体131排出的转印后的原稿s,并使转印后的原稿s在排纸托盘上待命。

壳体131内部具有多个传送部13a、13b、13c、13d、13e、13f。多个传送部形成输送待转印的原稿s的输送路径r。待转印的原稿s从进纸托盘31进入,通过输送路径r被扫描仪部15(如图1所示)进行图像读取后,朝向排纸托盘32排出。

另外,由于传送部13a、13b、13c、13e、13f具有与传送部13d相同的结构,各个传送部只是在原稿输送装置13中的设置位置不同,所以通过设置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b处的传送部13d的例子来说明传送部13a、13b、13c、13e、13f共同的结构。

传送部13d由输送轴132、输送辊133、从动辊134、从动轴135组成。

以下、通过图2和图3对传送部13d以及引导部136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3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136与传送部13d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如图2所示,输送轴132的轴向(z轴方向)两端通过轴承可旋转的设置在壳体131内,输送轴132通过未图示的马达进行驱动。

如图3所示,输送辊133形成为圆辊状,输送辊133以径向尺寸比输送轴132的径向尺寸稍大的方式设置在输送轴132上,输送辊133与输送轴132同轴的设置在输送轴132的轴向的中间部分。当输送轴132被马达驱动进行旋转后,输送辊133随着输送轴132一起旋转。

从动辊134形成为圆辊状,从动辊134的径向尺寸比输送辊133的径向尺寸略小,从动辊134以轴向方向与输送辊133的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式进行设置,另外,从动辊134的外周面与输送辊133的外周面相切,即从动辊134的外周面与输送辊133的外周面沿轴向(z轴方向)形成有一条互相接触的线。输送辊133与从动辊134相接触的位置形成夹持并输送原稿s的间隙(第一引导位置a),从动辊134不通过驱动源进行驱动,而是随着输送辊133的旋转,通过与输送辊133的接触而一起进行旋转,通过输送辊133和从动辊134的旋转将原稿s进行输送。

从动轴135与从动辊134同轴,从动轴135的径向尺寸比从动辊134的径向尺寸略小。在从动轴135的轴向的中间部分设置从动辊134,从动轴135随着从动辊134的旋转而一起进行旋转。

如图3所示,引导部136对从动轴135的轴向两端进行支承,使从动轴135保持与引导部136的相对位置而自由旋转。引导部136以输送轴132为旋转中心而绕输送轴132沿旋转方向t进行旋转,也就是说,引导部136以在与输送轴13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式绕输送轴132进行旋转。当原稿s沿原稿输送方向d到达输送辊133与从动辊134之间的第一引导位置a后,引导部136绕输送轴132沿旋转方向t进行旋转,使从动辊134沿着输送辊133的外周面进行移动,也就是说,从动辊134与输送辊133的夹持并输送原稿s的第一引导位置a也随之发生改变(如图5所示)。

以下,通过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作为引导部136的一个例子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引导部136具有引导架140和引导板141。

引导架140由底板和底板两端(即z轴方向的两端)成对的支架组成,底板和成对的支架由具有刚性的材料形成,底板形成为较薄的长方形的片状,支架形成为上方较窄,下方较宽的三角形的片状。支架间的距离(z轴方向)设置为比原稿s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稍大。在引导架140上形成有两个孔部1401,孔部1401形成为可以对输送轴132进行支承的形状。引导架可以以输送轴132为旋转中心绕输送轴132进行旋转。

引导板141形成为较薄的片状,引导板可以是模制部件。引导板141设置在引导架140的底板的上表面上,并且设置在引导架140的两端的成对的支架的内侧。引导板141与引导架140固定连接,因此,随着引导架140的旋转,引导板141一起进行旋转。

引导板141的上表面形成有支承从动轴135的两端的轴承部1411,轴承部1411与引导板141一体成型。从动轴135可以自由旋转的支承在轴承部1411上。所以,引导板141与引导架140的相对位置,无论引导部136是否沿旋转方向t进行旋转都保持不变,也就是说,使从动轴135保持与引导部136的相对位置而自由旋转。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作为引导部136的一个例子还具有驱动部142。

如图3所示,驱动部142可以是螺线管等结构。驱动部142的一端(x轴方向的一端)与引导部136的引导架140的支架固定连接,即驱动部142固定在引导架140上。驱动部142通过控制部的控制,依靠磁场沿旋转方向t进行旋转。在驱动部142沿旋转方向t旋转的情况下,使引导部136的引导架140同时绕输送轴132沿旋转方向t进行旋转。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13还具有施力部件144。

如图3所示,施力部件144成对的设置在引导部136的引导板141的上表面上,成对的施力部件144的具体位置可以是分别位于引导板141的轴承部1411的外侧(z轴方向)。施力部件144一端固定在引导板141上,另一端可支承的与从动轴135进行接触。施力部件144对从动轴135施加朝向输送辊133的方向的力,并且无论引导部136是否沿旋转方向t进行旋转,该力的大小保持一致。即在引导部136旋转时,通过施力部件144使与从动轴135同轴的从动辊134与输送辊133之间形成的夹持并输送原稿s的第一引导位置a的间隙保持一致。

施力部件144可以是弹簧等部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13还具有传感器145。

如图2所示,传感器145设置在原稿s沿输送路径r到达传送部13d的第一引导位置a之前的位置,当原稿s的前端即将到达传送部13d的第一引导位置a处时,传感器145对原稿s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部。

传感器145可以是光电传感器等部件。

以下,通过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13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当原稿输送装置13接受到操作人员的操作指示后,将进纸托盘31上载置的待转印的原稿s向壳体131侧输送,即下游侧输送,原稿s沿输送路径r经过传送部13a、13b、13c到达位置b处的传送部13d。

原稿s在经过传送部13d后,图像形成装置1的扫描仪部15(如图1所示)对原稿上的图像进行逐行扫描,将原稿s上的图像转化成图像数据。扫描完毕的原稿s经过传送部13e、13f朝向下游侧的排纸托盘32移动,最终停止在排纸托盘32上,以便操作人员随时取走。

接着,通过图4、图5对设置于位置b处的引导部136的工作工程进行说明。

图4为本实施方式的原稿s的前端到达第一引导位置a时的从动辊134与输送辊133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方式的原稿s的前端已经通过第一引导位置a时的从动辊134与输送辊133的位置示意图。

如图4所示,从原稿输送装置13的上游侧输送来的原稿s被输送引导件137引导,朝向引导部136的位置移动。当原稿s的前端到达传感器145的附近时,被传感器145检测到,传感器145将感应信号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根据原稿s的薄厚程度,经过一定时间后(例如:0.1秒),原稿s的前端到达输送辊133与从动辊134夹持的第一引导位置a处,控制部在经过预设时间后(例如:0.1秒),与原稿s前端到达第一引导位置a处同步的,开始发出驱动传送部13d以及引导部136的驱动信号。

控制部先对传动部13d的驱动输送轴132的驱动马达发出驱动信号,驱动马达开始旋转并将驱动力传递给输送轴132,之后输送轴132开始进行旋转,并且由于输送辊133设置在输送轴132上,输送辊133随着输送轴132一起进行旋转。

从动辊134的外周面与输送辊133的外周面相接触,从动辊134被输送辊133带动进行旋转,由此形成夹持并输送原稿s的第一引导位置a,原稿s的前端通过第一引导位置a朝向下游侧移动。

紧接着,如图4所示,控制部对引导部136的驱动部142发出驱动信号,驱动部142通过磁场感应,开始沿旋转方向t进行旋转。由于驱动部142与引导部136的引导架140固定连接,因此带动引导部136沿旋转方向t进行旋转。引导部136通过引导板141上形成的轴承部1411支承设置有从动辊134的从动轴135,因此虽然从动辊134与从动轴135在轴承部1411上自由进行旋转,但从动辊134会随着引导部136一起沿旋转方向t进行移动,即从动辊134与引导部136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如图5所示,当引导部136围绕输送轴132沿旋转方向t进行旋转并移动时,从动辊134在保持着与输送辊133的夹持间隙的情况下也沿旋转方向t进行旋转并移动。也就是说,从动辊134的外周面保持着与输送辊133的外周面相切的方式以输送辊133为旋转中心在输送辊133的外周面沿旋转方向t移动。因此从动辊134与输送辊133之间的第一引导位置a沿输送辊133的外周面从图4中位置移动到图5中的位置。

之后,控制部向驱动部142发出停止驱动的信号,引导部136停止在图5所示的位置,直到原稿s完全从传送部13d中经过后,控制部再次向驱动部142发出驱动信号,使引导部136沿与旋转方向t相反的方向旋转,并回到如图4所示的初始位置,之后使驱动输送轴132的马达以及驱动部142均停止工作,等待下一原稿s的输送。

如果没有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136,那么原稿s进入传送部13d和从传送部13d离开时的角度不发生变化,假设该角度为如图4所示的角度θ1,也就是说,从传送部13d离开的原稿s通过与下游侧的输送引导件137接触,以此来改变原稿s的前进方向。此时,原稿s会受到相应的阻力,如果阻力超过了输送辊133的驱动力,则会引起驱动马达的失调或原稿s在输送辊133上的滑动。

本实施方式中,当引导部136使从动辊134沿输送辊133的外周面移动,即使原稿s离开传送部13d时的角度发生变化,如图5所示,角度变为比θ1小的θ2时,原稿s与下游侧的输送引导件137的接触阻力变小,因此不容易发生马达失调以及原稿s的滑动现象。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在原稿输送装置13中设置可使从动辊134沿输送辊133的外周面移动的引导部136,能够减少原稿s受到的阻力,并且扩大可以控制的输送方向的范围。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以引导部设置在原稿输送装置中的一处作为示例,但并不以此作为限定,引导部可以设置在原稿输送装置中任一传送部上。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示出了一种输送辊(从动辊)设置在输送轴(从动轴)上的结构,但并不以此进行限定,也可以是辊和轴一体成型的结构。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示出了一种引导部的结构,但并不以此对引导部的结构进行限定,只要是能够使从动辊沿着输送辊的外周面移动的结构即可。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示出了一种施力部件的安装位置,但并不以此对施力部件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只要是能够实现对从动轴进行朝向输送辊方向施力的结构即可。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原稿输送装置,用于向图像形成装置输送待转印的原稿,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其具有输送所述原稿的空间;

输送轴,其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输送辊,其设置在所述输送轴上,所述输送辊随着所述输送轴一起旋转;

从动辊,其外周面与所述输送辊的外周面相切,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输送辊形成夹持并输送所述原稿的间隙;

从动轴,其随着所述从动辊一起旋转,所述从动辊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上;

引导部,其对所述从动轴进行支承,所述引导部可绕所述输送轴进行旋转并使所述从动辊沿所述输送辊的外周面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具有:

引导架,其形成有支承所述输送轴的孔部,所述引导架可绕所述输送轴进行旋转;

引导板,其形成有支承所述从动轴的轴承部,所述引导板与所述引导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还具有:

驱动部,其固定在所述引导架上,使所述引导架绕所述输送轴进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板上还设置有对所述从动轴进行施力的施力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传感器,其检测所述原稿的位置。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稿输送装置,输送待转印的原稿;

扫描仪部,读取所述原稿以生成所述原稿的图像数据;

转印部,根据所述图像数据在薄片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定影部,使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薄片上;

其中,所述原稿输送装置,具有:

壳体,其具有输送所述原稿的空间;

输送轴,其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输送辊,其设置在所述输送轴上,所述输送辊随着所述输送轴一起旋转;

从动辊,其外周面与所述输送辊的外周面相切,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输送辊形成夹持并输送所述原稿的间隙;

从动轴,其随着所述从动辊一起旋转,所述从动辊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上;

引导部,其对所述从动轴进行支承,所述引导部可绕所述输送轴进行旋转并使所述从动辊沿所述输送辊的外周面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具有:

引导架,其形成有支承所述输送轴的孔部,所述引导架可绕所述输送轴进行旋转;

引导板,其形成有支承所述从动轴的轴承部,所述引导板与所述引导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还具有:

驱动部,其固定在所述引导架上,使所述引导架绕所述输送轴进行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板上还设置有对所述从动轴进行施力的施力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传感器,其检测所述原稿的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从动辊控制原稿的输送方向的原稿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方式的原稿输送装置,具有:壳体,其具有输送原稿的空间;输送轴,其可旋转的设置在壳体内;输送辊,其设置在输送轴上,输送辊随着输送轴一起旋转;从动辊,其外周面与输送辊的外周面相切,从动辊与输送辊形成夹持并输送原稿的间隙;从动轴,其随着从动辊一起旋转,从动辊设置在从动轴上;引导部,其对从动轴进行支承,引导部可绕输送轴进行旋转并使从动辊沿输送辊的外周面移动。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原稿受到的来自输送辊的阻力,并且扩大可以控制的输送方向的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岡坂庆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07.02

技术公布日:.02.28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