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及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的制作方法

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及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1-03-19 14:55:15

相关推荐

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及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及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制冷/保温设备通常配置有制冷/加温系统,其具有如下缺点:

(1)需要针对每个型号的制冷/保温设备单独配置相应的制冷/加温系统,即使是类似的相同规格压缩机/冷凝器的型号也需要各自配置风道/制冷管路等,制冷/加温系统的通用性弱。

(2)制冷/保温设备无法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地增加或减少制冷/加温系统,如果需要增加制冷量或产热量,则需要重新设计制冷/加温系统。

(3)制冷/加温系统结构复杂、拆装繁琐、维护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及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通过模块化设计的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提高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在制冷/保温设备中的通用性、并且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

包括保温框架、半导体制冷片、冷端总成及热端总成,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于所述保温框架内,所述冷端总成位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侧,所述热端总成位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侧;所述保温框架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插接部;所述冷端总成包括导冷翅片、第一风机及第一风机罩,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导冷翅片和所述第一风机罩之间,所述导冷翅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之间设有传冷件;所述热端总成包括散热翅片、第二风机及第二风机罩,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散热翅片和所述第二风机罩之间,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之间设有传热件。

进一步的,所述传冷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传冷块和传冷片,所述传冷块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接触,所述传冷片与所述导冷翅片连接、并将所述导冷翅片的一侧面覆盖;所述传热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传热块和传热片,所述传热块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接触,所述传热片与所述散热翅片连接、并将所述散热翅片的一侧面覆盖。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框架相对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凹部,相对的两个所述凹部之间设有通洞,所述保温框架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位于所述通洞内、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导线从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导冷翅片与所述传冷片连接的一侧、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传热片连接的一侧分别内嵌于所述凹部内,所述传冷块和所述传热块分别内嵌于所述通洞内,所述传冷块和所述传热块将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限位于所述通洞内。

进一步的,所述导冷翅片上设有内凹的第一风机安装部,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部内;所述散热翅片上设有内凹的第二风机安装部,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风机安装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机罩与所述凹部连接、并将所述导冷翅片及所述第一风机覆盖;所述第二风机罩与所述凹部连接、并将所述散热翅片及所述第二风机覆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机罩内设有相互隔离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风机正对;所述第二风机罩内设有相互隔离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二风机正对。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及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插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包括内胆,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所述内胆上设有与所述插接部适配的插接部’,所述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与所述内胆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为冷藏箱,所述冷端总成位于靠近所述内胆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为保温箱,当需要的所述保温箱内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时,所述冷端总成位于靠近所述内胆的一侧;当需要的所述保温箱内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所述热端总成位于靠近所述内胆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及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包括保温框架、半导体制冷片、冷端总成及热端总成,半导体制冷片设于保温框架内,冷端总成位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侧,热端总成位于所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侧。当冷端总成靠近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的内胆时,实现对内胆的制冷;当热端总成靠近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的内胆时,实现对内胆的制热。冷端总成和热端总成为对称结构,对称设于保温模块的两侧,通过改变冷端总成和热端总成相对于内胆的安装方向,可以实现对内胆的制冷或加热。此外,通过改变半导体制冷片的正负极,也可以实现对内胆制冷或加热的转换。保温框架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插接部,内胆上对应地设有插接部’,实现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与内胆之间的快速安装和拆卸,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的横向半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温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冷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风机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保温框架,110-凹部,120-通洞,130-插接部,131-第一凸起部,132-第二凸起部,133-插槽,200-半导体制冷片,210-导线,300-冷端总成,310-导冷翅片,311-第一风机安装部,320-第一风机,330-第一风机罩,331-进风通道,332-出风通道,333-隔板,340-传冷件,341-传冷片,342-传冷块,400-热端总成,410-散热翅片,411-第二风机安装部,420-第二风机,430-第二风机罩,440-传热件,441-传热片,442-传热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应用于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半导体制冷设备为冷藏箱,如便携式制冷箱、医用冷储箱等,半导体保温设备为保温箱,如外卖保温箱等。当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应用于冷藏箱内时,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对冷藏箱实现制冷。当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应用于保温箱内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环境温度比较高,这时需要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对保温箱实现制冷,另一种情况是环境温度比较低,这时需要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对保温箱实现制热。

参照图1至图3,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包括保温框架100、半导体制冷片200、冷端总成300及热端总成400,半导体制冷片200设于保温框架100内,冷端总成300位于半导体制冷片200的冷端侧,热端总成400位于半导体制冷片200的热端侧。冷端总成300用于传递半导体制冷片200冷端的冷量,热端总成400用于传递半导体制冷片200热端的热量。

冷端总成300包括导冷翅片310、第一风机320及第一风机罩330,第一风机320设于导冷翅片310和第一风机罩330之间,导冷翅片310与半导体制冷片200的冷端之间设有传冷件340。半导体制冷片200冷端的冷量通过传冷件340传递至导冷翅片310上,导冷翅片310上的冷量通过第一风机320的作用吹出。热端总成400包括散热翅片410、第二风机420及第二风机罩430,第二风机420设于散热翅片410和第二风机罩430之间,散热翅片410与半导体制冷片200的热端之间设有传热件440。半导体制冷片200热端的热量通过传热件440传递至散热翅片410上,散热翅片410上的热量通过第二风机420的作用吹出。

当冷端总成300靠近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的内胆时,实现对内胆的制冷;当热端总成400靠近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的内胆时,实现对内胆的制热。冷端总成300和热端总成400的结构相同,对称设于保温框架100的两侧,通过改变冷端总成300和热端总成400相对于内胆的安装方向,可以实现对内胆的制冷或加热。此外,通过改变半导体制冷片200的正负极,也可以实现对内胆制冷或加热的转换。

保温框架100的作用主要有三个,一、作为整个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的安装框架,用于安装半导体制冷片200、冷端总成300及热端总成400;二、保温框架10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插接部130,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的内胆上对应地设有与插接部130适配的插接部’(未图示),通过插接部130与插接部’之间的插接,实现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与内胆之间的快速安装和拆卸、便于维修;三、当保温框架100安装于内胆上时,保温框架100对内胆的内部空气起到保温作用。

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多个传冷散热模块装置,内胆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的安装部,安装部的侧壁上设有插接部’。当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只需要一个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时,则在其中一个安装部上插接上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即可,其他安装部上用保温块封堵。当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需要多个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时,则将安装部上的保温块取出,插接上所需数量的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即可。从而实现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的即插即用,通过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物理叠加的方式实现制冷量/产热量的成倍增加,不需要对装置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提高了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在制冷/保温设备中的通用性。

参照图5和图7,其中图7为导冷翅片310的结构示意图,散热翅片410的结构与导冷翅片310的结构相同,传冷件340和传热件440的结构也相同。传冷件340包括相互连接的传冷块342和传冷片341,传冷块342与半导体制冷片200的冷端接触,传冷片341与导冷翅片310连接、并将导冷翅片310的一侧面覆盖,以将从传冷块342传递来的冷量快速地传递给导冷翅片310。传热件440包括相互连接的传热块442和传热片442,传热块442与半导体制冷片200的热端接触,传热片441与散热翅片410连接、并将散热翅片410的一侧面覆盖,以将从传热块442传递来的热量快速地传递给散热翅片410。

参照图6,保温框架100相对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凹部110,相对的两个凹部110之间设有通洞120,保温框架100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未图示),半导体制冷片200位于通洞120内、且半导体制冷片200的导线210从通孔伸出,参照图3和图4。导冷翅片310与传冷片341连接的一侧、散热翅片410与传热片441连接的一侧分别内嵌于凹部110内,传冷片341和传热片441分别紧贴凹部110,传冷块342和传热块442分别内嵌于通洞120内,传冷块342和传热块442相互夹紧以将半导体制冷片200限位于通洞120内。导冷翅片310和散热翅片410分别通过螺钉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安装至保温框架100上。

参照图1和图7,导冷翅片310上设有内凹的第一风机安装部311,第一风机320通过螺钉固定安装至第一风机安装部311内。散热翅片410上设有内凹的第二风机安装部411,第二风机420通过螺钉固定安置第二风机安装部411内。

参照图1和图8,其中图8所示为第一风机罩330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风机罩330与第二风机罩430的结构相同。第一风机罩330通过螺钉或胶黏的方式与凹部110固定连接、并将导冷翅片310及第一风机320覆盖。第二风机罩430同样通过螺钉或胶黏的方式与凹部110固定连接、并将散热翅片410及第二风机420覆盖。进一步的,第一风机罩330内设有相互隔离的进风通道331和出风通道332,进风通道331与第一风机320正对;第二风机罩430内设有相互隔离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进风通道与第二风机420正对。进风通道331和出风通道332之间通过隔板333相互隔离,相互隔离的进风通道331和出风通道332可以有效防止温度不同的进出风混合,提高换热效率。

参照图5和图6,插接部130包括第一凸起部131、第二凸起部132及设于第一凸起部131和第二凸起部132之间的插槽133。内胆上的插接部’与插接部适配连接。插接部130与插接部’之间的插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与内胆之间的快速拆卸,与此同时,由于插接部130呈整体呈交错结构,能够实现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与内胆之间的有效密封,避免漏冷或漏热。

当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应用于冷藏箱上时,冷端总成300位于靠近内胆的一侧,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实现对内胆的制冷。

当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应用于保温箱上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环境温度比较高,为了使得保温箱内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这时需要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对保温箱进行制冷,此时将冷端总成300设于靠近内胆的一侧;另一种情况是环境温度比较低,为了使得保温箱内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这时需要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对保温箱进行制热,此时将热端总成400设于靠近内胆的一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保温框架、半导体制冷片、冷端总成及热端总成,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于所述保温框架内,所述冷端总成位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侧,所述热端总成位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侧;

所述保温框架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插接部;

所述冷端总成包括导冷翅片、第一风机及第一风机罩,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导冷翅片和所述第一风机罩之间,所述导冷翅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之间设有传冷件;

所述热端总成包括散热翅片、第二风机及第二风机罩,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散热翅片和所述第二风机罩之间,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之间设有传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冷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传冷块和传冷片,所述传冷块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接触,所述传冷片与所述导冷翅片连接、并将所述导冷翅片的一侧面覆盖;所述传热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传热块和传热片,所述传热块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接触,所述传热片与所述散热翅片连接、并将所述散热翅片的一侧面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框架相对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凹部,相对的两个所述凹部之间设有通洞,所述保温框架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位于所述通洞内、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导线从所述通孔伸出,所述导冷翅片与所述传冷片连接的一侧、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传热片连接的一侧分别内嵌于所述凹部内,所述传冷块和所述传热块分别内嵌于所述通洞内,所述传冷块和所述传热块将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限位于所述通洞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冷翅片上设有内凹的第一风机安装部,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机安装部内;所述散热翅片上设有内凹的第二风机安装部,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风机安装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罩与所述凹部连接、并将所述导冷翅片及所述第一风机覆盖;所述第二风机罩与所述凹部连接、并将所述散热翅片及所述第二风机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罩内设有相互隔离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一风机正对;所述第二风机罩内设有相互隔离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第二风机正对。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及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插槽。

8.一种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包括内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所述内胆上设有与所述插接部适配的插接部’,所述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与所述内胆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为冷藏箱,所述冷端总成位于靠近所述内胆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为保温箱,当需要的所述保温箱内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时,所述冷端总成位于靠近所述内胆的一侧;当需要的所述保温箱内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所述热端总成位于靠近所述内胆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及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包括保温框架、半导体制冷片、冷端总成及热端总成。当冷端总成靠近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的内胆时,实现对内胆的制冷;当热端总成靠近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的内胆时,实现对内胆的制热。冷端总成和热端总成为对称结构,对称设于保温模块的两侧,通过改变冷端总成和热端总成相对于内胆的安装方向,可以实现对内胆的制冷或加热。此外,通过改变半导体制冷片的正负极,也可以实现对内胆制冷或加热的转换。保温框架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插接部,内胆上对应地设有插接部’,实现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与内胆之间的快速安装和拆卸,便于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杰;李林杰;程聪;陈海涛;陈鑫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01.31

技术公布日:.11.26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