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试题解析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试题解析

时间:2020-03-04 16:28:41

相关推荐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试题解析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弄乙法并用

D.民水君舟

答案:B

如果从教材中寻找依据,新旧教材都难对号入座。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只说到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其他只字未提。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材《历史·必修3》介绍比较全面:“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荀子认为“人性恶”,但教材没有说法家是否赞成“性恶论”。人教版新旧教材介绍韩非子的文字,都是强调法家的以法治国、君主专制理论。岳麓版和人民版侧重解释法、术、势,也没有提到性恶论。

教材没有明确阐述荀子思想与法家理论的共通之处,也没有提及荀子与韩非子的关系,高考却偏偏在这个点上命题,合理吗?

在新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下,这样命题是合理的。因为“演变”是贯穿这个专题知识的线,没有这条线,知识就是零散的。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子(董仲舒)、朱子(朱熹)等,哪一个人的思想、学说都不是主流思想,但主流思想中都有他们的思想,主流思想是在他们这些人的传承中形成的,当然不止这些人。就像北方的糖葫芦,只有用一根细棍儿将一个个红果串起来,沾上糖,才叫糖葫芦。没有这根细棍儿的串联,即便是红果沾上糖也不叫糖葫芦。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将每个思想家放在“主流思想演变”的命题下,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每个人与主流思想的关系必然成为“盲点”。比如孔子,虽然历代统治者大都尊孔,但尊孔不等于弘扬他的全部思想。孔子主张的“礼”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被不断放大,成为主流思想的大原则——“三纲”,而孔子“仁”的思想只能成为“三纲”下位的道德标准——“五常”,至于孔子主张的“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就不再提了。思想家孔子与主流思想下的孔子不同,前者是原本的孔子这个人,后者是被抬上圣人牌位的泥胎。

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孟子的仁政学说,理想多于实际。刘泽华先生说的好:“他编造的理想尽管不可能实现,但与现实并不是对立的。他的理论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在这种高度抽象的图画中,既肯定了现实的等级、君臣、剥削与被剥削以及家族关系,又为这些关系涂上了一道釉彩,显得温情脉脉。孟子的理论,一方面引导人承认现实的基本关系;另一方面,又在这个现实的基础上给人们悬挂起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王国,让人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跳跃。你对现实不满吗?可以。在你头上有一个理想国,你向往那个理想国吗?那你首先必须对现实的基本关系给予肯定。正因为孟子的理论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才被统治者看中。”孔论政,以仁为主。孔子死后儒家很不景气,没什么市场,是孟子传承、发扬了孔子的学说。但孟子贵民、重视民意的思想在专制社会怎么可能占据主流地位?孟子的位置仅如刘先生所言。

孟子和荀子都生活在战国后期,荀子是韩非子和李斯的老师。刘泽华先生说:“就实而论,荀子思想中的法家气味是相当浓厚的。可以说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他是最早把儒法结合起来的思想家之一。”秦汉以后,主导社会思想意识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但统治者执政的指导思想是“外儒内法”。因此,“主流思想的演变”就不能不说法家。而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子都是儒家弟子,儒法的思想关系正是主流思想演变的第一个关节点,这个关节点起于性恶论。

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却认为人性恶。荀子思想的特点是把儒家的礼与法家的法结合起来。上述所引新课标人教版对荀子的介绍,能够说明荀子主体上还是属于儒家,但没有说明荀子对法治的青睐,这样就割断了儒法的关联。荀子的政治思想正是建立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因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韩非子受荀子的影响,也认为人的本性好利,但是,他认为人的这种本能无需改造,也改造不了,反而应该尊重人的好利本性;利可以使人变成懦夫,也能驱使人变成猛士;为了利,人们可以团结,也可以争斗,这正是君主可以利用的。

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虽然师从荀子,但他的一套理论思想并不完全是从老师那里得来的。荀子与韩非子既是师生关系,又是儒家与法家在战国后期的代表。儒、法各树一帜,但思想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际上,商鞅也是儒家的门生。荀子与法家的共通之处,或者说,荀子对韩非子的影响,正是教学应该点睛的地方。

百家争鸣还要讲到老子。老子、道家与主流思想演变有关系吗?也有。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源自道家。《庄子》一书早就提出“与天合一”“与天地为一”。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为“君权神授”做的理论解释则用阴阳五行说。他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阳尊阴卑,“故人主南面,以阳为位也”。阴阳说在老子之前已经产生,援阴阳以入孔孟,用阴阳附会君主专制,儒学在汉代获得发展,取得独尊地位。需注意的是,阴阳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理论。

董仲舒提出的三纲,在东汉的《白虎通义》被确认,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相适应的主流思想开始定型。但是,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又使各种思想大行其道,到隋唐时期,佛教的影响非同小可,道教也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道冲击了儒学的主流地位,在科举考试中,儒学也不那么重要。因此,宋代才有了振兴儒学之说。

理学最大的贡献是开创了中国哲学的新纪元。孔孟儒学注重修身养性、治国安邦,很少探讨抽象的哲学问题。比如认识论,在孔子那里就是空白。理学在政治思想方面并无创建,多因袭旧说,实际作用是强化三纲五常,将儒家的道德观念世俗化。然而,自宋太祖立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后,两宋士人推崇经世致用之学,理学并没有市场。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