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MyBatis 源码分析 - SQL 的执行过程

MyBatis 源码分析 - SQL 的执行过程

时间:2020-02-14 11:36:15

相关推荐

MyBatis 源码分析 - SQL 的执行过程

本文速览

本篇文章较为详细的介绍了 MyBatis 执行 SQL 的过程。该过程本身比较复杂,牵涉到的技术点比较多。包括但不限于 Mapper 接口代理类的生成、接口方法的解析、SQL 语句的解析、运行时参数的绑定、查询结果自动映射、延迟加载等。本文对所列举的技术点,以及部分未列举的技术点都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全文篇幅很大,需要大家耐心阅读。下面来看一下本文的目录:

源码分析类文章通常比较枯燥。因此,我在分析源码的过程中写了一些示例,同时也绘制了一些图片。希望通过这些示例和图片,帮助大家理解 MyBatis 的源码。

本篇文章篇幅很大,全文字数约 26000 字,阅读时间预计超过 100 分钟。通读本文可能会比较累,大家可以分次阅读。好了,本文的速览就先到这,下面进入正文。

1.简介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分析了配置文件和映射文件的解析过程。经过前面复杂的解析过程后,现在,MyBatis 已经进入了就绪状态,等待使用者发号施令。本篇文章我将分析MyBatis 执行 SQL 的过程,该过程比较复杂,涉及的技术点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技术点:

为 mapper 接口生成实现类根据配置信息生成 SQL,并将运行时参数设置到 SQL 中一二级缓存的实现插件机制数据库连接的获取与管理查询结果的处理,以及延迟加载等

如果大家能掌握上面的技术点,那么对 MyBatis 的原理将会有很深入的理解。若将以上技术点一一展开分析,会导致文章篇幅很大,因此我打算将以上知识点分成数篇文章进行分析。本篇文章将分析以上列表中的第1个、第2个以及第6个技术点,其他技术点将会在随后的文章中进行分析。好了,其他的就不多说了,下面开始我们的源码分析之旅。

2.SQL 执行过程分析

2.1 SQL 执行入口分析

在单独使用 MyBatis 进行数据库操作时,我们通常都会先调用 SqlSession 接口的 getMapper 方法为我们的 Mapper 接口生成实现类。然后就可以通过 Mapper 进行数据库操作。比如像下面这样:

如果大家对 MyBatis 较为理解,会知道 SqlSession 是通过 JDK 动态代理的方式为接口生成代理对象的。在调用接口方法时,方法调用会被代理逻辑拦截。在代理逻辑中可根据方法名及方法归属接口获取到当前方法对应的 SQL 以及其他一些信息,拿到这些信息即可进行数据库操作。

上面是一个简版的 SQL 执行过程,省略了很多细节。下面我们先按照这个简版的流程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Mapper 接口的代理对象创建过程。

2.1.1 为 Mapper 接口创建代理对象

本节,我们从 DefaultSqlSession 的 getMapper 方法开始看起,如下:

如上,经过连续的调用,Mapper 接口代理对象的创建逻辑初现端倪。如果没看过我前面的分析文章,大家可能不知道 knownMappers 集合中的元素是何时存入的。这里再说一遍吧,MyBatis 在解析配置文件的 <mappers> 节点的过程中,会调用 MapperRegistry 的 addMapper 方法将 Class 到 MapperProxyFactory 对象的映射关系存入到 knownMappers。具体的代码就不分析了,大家可以阅读我之前写的文章,或者自行分析相关的代码。

在获取到 MapperProxyFactory 对象后,即可调用工厂方法为 Mapper 接口生成代理对象了。相关逻辑如下:

上面的代码首先创建了一个 MapperProxy 对象,该对象实现了 InvocationHandler 接口。然后将对象作为参数传给重载方法,并在重载方法中调用 JDK 动态代理接口为 Mapper 生成代理对象。

到此,关于 Mapper 接口代理对象的创建过程就分析完了。现在我们的 ArticleMapper 接口指向的代理对象已经创建完毕,下面就可以调用接口方法进行数据库操作了。由于接口方法会被代理逻辑拦截,所以下面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代理逻辑上面,看看代理逻辑会做哪些事情。

2.1.2 执行代理逻辑

在 MyBatis 中,Mapper 接口方法的代理逻辑实现的比较简单。该逻辑首先会对拦截的方法进行一些检测,以决定是否执行后续的数据库操作。对应的代码如下:

如上,代理逻辑会首先检测被拦截的方法是不是定义在 Object 中的,比如 equals、hashCode 方法等。对于这类方法,直接执行即可。除此之外,MyBatis 从 3.4.2 版本开始,对 JDK 1.8 接口的默认方法提供了支持,具体就不分析了。完成相关检测后,紧接着从缓存中获取或者创建 MapperMethod 对象,然后通过该对象中的 execute 方法执行 SQL。在分析 execute 方法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 MapperMethod 对象的创建过程。MapperMethod 的创建过程看似普通,但却包含了一些重要的逻辑,所以不能忽视。

2.1.2.1 创建 MapperMethod 对象

本节来分析一下 MapperMethod 的构造方法,看看它的构造方法中都包含了哪些逻辑。如下:

如上,MapperMethod 构造方法的逻辑很简单,主要是创建 SqlCommand 和 MethodSignature 对象。这两个对象分别记录了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后续的方法调用中都会被用到。下面我们深入到这两个类的构造方法中,探索它们的初始化逻辑。

① 创建 SqlCommand 对象

前面说了 SqlCommand 中保存了一些和 SQL 相关的信息,那具体有哪些信息呢?答案在下面的代码中。

如上,SqlCommand 的构造方法主要用于初始化它的两个成员变量。代码不是很长,逻辑也不难理解,就不多说了。继续往下看。

② 创建 MethodSignature 对象

MethodSignature 即方法签名,顾名思义,该类保存了一些和目标方法相关的信息。比如目标方法的返回类型,目标方法的参数列表信息等。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MethodSignature 的构造方法。

上面的代码用于检测目标方法的返回类型,以及解析目标方法参数列表。其中,检测返回类型的目的是为避免查询方法返回错误的类型。比如我们要求接口方法返回一个对象,结果却返回了对象集合,这会导致类型转换错误。关于返回值类型的解析过程先说到这,下面分析参数列表的解析过程。

以上就是方法参数列表的解析过程,解析完毕后,可得到参数下标到参数名的映射关系,这些映射关系最终存储在 ParamNameResolver 的 names 成员变量中。这些映射关系将会在后面的代码中被用到,大家留意一下。

下面写点代码测试一下 ParamNameResolver 的解析逻辑。如下:

测试结果如下:

参数索引与名称映射图如下:

到此,关于 MapperMethod 的初始化逻辑就分析完了,继续往下分析。

2.1.2.2 执行 execute 方法

前面已经分析了 MapperMethod 的初始化过程,现在 MapperMethod 创建好了。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调用 MapperMethod 的 execute 方法,执行 SQL。代码如下:

如上,execute 方法主要由一个 switch 语句组成,用于根据 SQL 类型执行相应的数据库操作。该方法的逻辑清晰,不需要太多的分析。不过在上面的方法中 convertArgsToSqlCommandParam 方法出现次数比较频繁,这里分析一下:

如上,convertArgsToSqlCommandParam 是一个空壳方法,该方法最终调用了 ParamNameResolver 的 getNamedParams 方法。getNamedParams 方法的主要逻辑是根据条件返回不同的结果,该方法的代码不是很难理解,我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注释,就不多说了。

分析完 convertArgsToSqlCommandParam 的逻辑,接下来说说 MyBatis 对哪些 SQL 指令提供了支持,如下:

查询语句:SELECT更新语句:INSERT/UPDATE/DELETE存储过程:CALL

在上面的列表中,我刻意对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等指令进行了分类,分类依据指令的功能以及 MyBatis 执行这些指令的过程。这里把 SELECT 称为查询语句,INSERT/UPDATE/DELETE 等称为更新语句。接下来,先来分析查询语句的执行过程。

2.2 查询语句的执行过程分析

查询语句对应的方法比较多,有如下几种:

executeWithResultHandlerexecuteForManyexecuteForMapexecuteForCursor

这些方法在内部调用了 SqlSession 中的一些 select* 方法,比如 selectList、selectMap、selectCursor 等。这些方法的返回值类型是不同的,因此对于每种返回类型,需要有专门的处理方法。以 selectList 方法为例,该方法的返回值类型为 List。但如果我们的 Mapper 或 Dao 的接口方法返回值类型为数组,或者 Set,直接将 List 类型的结果返回给 Mapper/Dao 就不合适了。execute* 等方法只是对 select* 等方法做了一层简单的封装,因此接下来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在这些 select* 方法上。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selectOne 方法的源码,如下:

2.2.1 selectOne 方法分析

本节选择分析 selectOne 方法,而不是其他的方法,大家或许会觉得奇怪。前面提及了 selectList、selectMap、selectCursor 等方法,这里却分析一个未提及的方法。这样做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主要原因是 selectOne 在内部会调用 selectList 方法。这里分析 selectOne 方法是为了告知大家,selectOne 和 selectList 方法是有联系的,同时分析 selectOne 方法等同于分析 selectList 方法。如果你不信的话,那我们看源码吧,源码面前了无秘密。

如上,selectOne 方法在内部调用 selectList 了方法,并取 selectList 返回值的第1个元素作为自己的返回值。如果 selectList 返回的列表元素大于1,则抛出异常。上面代码比较易懂,就不多说了。下面我们来看看 selectList 方法的实现。

如上,这里要来说说 executor 变量,该变量类型为 Executor。Executor 是一个接口,它的实现类如下:

如上,Executor 有这么多的实现类,大家猜一下 executor 变量对应哪个实现类。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大家到源头去查证。这里提示一下,大家可以跟踪一下 DefaultSqlSessionFactory 的 openSession 方法,很快就能发现executor 变量创建的踪迹。限于篇幅原因,本文就不分析 openSession 方法的源码了。好了,下面我来直接告诉大家 executor 变量对应哪个实现类吧。默认情况下,executor 的类型为 CachingExecutor,该类是一个装饰器类,用于给目标 Executor 增加二级缓存功能。那目标 Executor 是谁呢?默认情况下是 SimpleExecutor。

现在大家搞清楚 executor 变量的身份了,接下来继续分析 selectOne 方法的调用栈。先来看看 CachingExecutor 的 query 方法是怎样实现的。如下:

上面的代码用于获取 BoundSql 对象,创建 CacheKey 对象,然后再将这两个对象传给重载方法。关于 BoundSql 的获取过程较为复杂,我将在下一节进行分析。CacheKey 以及接下来即将出现的一二级缓存将会独立成文进行分析。

上面的方法和 SimpleExecutor 父类 BaseExecutor 中的实现没什么区别,有区别的地方在于这个方法所调用的重载方法。我们继续往下看。

上面的代码涉及到了二级缓存,若二级缓存为空,或未命中,则调用被装饰类的 query 方法。下面来看一下 BaseExecutor 的中签名相同的 query 方法是如何实现的。

如上,上面的方法主要用于从一级缓存中查找查询结果。若缓存未命中,再向数据库进行查询。在上面的代码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类 DeferredLoad,这个类用于延迟加载。该类的实现并不复杂,但是具体用途让我有点疑惑。这个我目前也未完全搞清楚,就不强行分析了。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 queryFromDatabase 方法的实现。

上面的代码仍然不是 selectOne 方法调用栈的终点,抛开缓存操作,queryFromDatabase 最终还会调用 doQuery 进行查询。下面我们继续进行跟踪。

上面的方法中仍然有不少的逻辑,完全看不到即将要到达终点的趋势,不过这离终点又近了一步。接下来,我们先跳过 StatementHandler 和 Statement 创建过程,这两个对象的创建过程会在后面进行说明。这里,我们以 PreparedStatementHandler 为例,看看它的 query 方法是怎样实现的。如下:

到这里似乎看到了希望,整个调用过程总算要结束了。不过先别高兴的太早,SQL 执行结果的处理过程也很复杂,稍后将会专门拿出一节内容进行分析。

以上就是 selectOne 方法的执行过程,尽管我已经简化了代码分析,但是整个过程看起来还是很复杂的。查询过程涉及到了很多方法调用,不把这些调用方法搞清楚,很难对 MyBatis 的查询过程有深入的理解。所以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将会对一些重要的调用进行分析。如果大家不满足于泛泛而谈,那么接下来咱们一起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吧。

2.2.2 获取 BoundSql

我们在执行 SQL 时,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将 SQL 语句解析出来。我们都知道 SQL 是配置在映射文件中的,但由于映射文件中的 SQL 可能会包含占位符 #{},以及动态 SQL 标签,比如 <if>、<where> 等。因此,我们并不能直接使用映射文件中配置的 SQL。MyBatis 会将映射文件中的 SQL 解析成一组 SQL 片段。如果某个片段中也包含动态 SQL 相关的标签,那么,MyBatis 会对该片段再次进行分片。最终,一个 SQL 配置将会被解析成一个 SQL 片段树。形如下面的图片:

我们需要对片段树进行解析,以便从每个片段对象中获取相应的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组合起来即可得到一个完成的 SQL 语句,这个完整的 SQL 以及其他的一些信息最终会存储在 BoundSql 对象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BoundSql 类的成员变量信息,如下:

下面用一个表格列举各个成员变量的含义。

以上对 BoundSql 的成员变量做了简要的说明,部分参数的用途大家现在可能不是很明白。不过不用着急,这些变量在接下来的源码分析过程中会陆续的出现。到时候对着源码多思考,或是写点测试代码调试一下,即可弄懂。

好了,现在准备工作已经做好。接下来,开始分析 BoundSql 的构建过程。我们源码之旅的第一站是 MappedStatement 的 getBoundSql 方法,代码如下:

如上,MappedStatement 的 getBoundSql 在内部调用了 SqlSource 实现类的 getBoundSql 方法。处理此处的调用,余下的逻辑都不是重要逻辑,就不啰嗦了。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移到 SqlSource 实现类的 getBoundSql 方法上。SqlSource 是一个接口,它有如下几个实现类:

DynamicSqlSourceRawSqlSourceStaticSqlSourceProviderSqlSourceVelocitySqlSource

在如上几个实现类中,我们应该选择分析哪个实现类的逻辑呢?如果大家分析过 MyBatis 映射文件的解析过程,或者阅读过我上一篇的关于MyBatis 映射文件分析的文章,那么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好了,不卖关子了,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首先我们把最后两个排除掉,不常用。剩下的三个实现类中,仅前两个实现类会在映射文件解析的过程中被使用。当 SQL 配置中包含${}(不是 #{})占位符,或者包含 <if>、<where> 等标签时,会被认为是动态 SQL,此时使用 DynamicSqlSource 存储 SQL 片段。否则,使用 RawSqlSource 存储 SQL 配置信息。相比之下 DynamicSqlSource 存储的 SQL 片段类型较多,解析起来也更为复杂一些。因此下面我将分析 DynamicSqlSource 的 getBoundSql 方法。弄懂这个,RawSqlSource 也不在话下。好了,下面开始分析。

如上,DynamicSqlSource 的 getBoundSql 方法的代码看起来不多,但是逻辑却并不简单。该方法由数个步骤组成,这里总结一下:

创建 DynamicContext解析 SQL 片段,并将解析结果存储到 DynamicContext 中解析 SQL 语句,并构建 StaticSqlSource调用 StaticSqlSource 的 getBoundSql 获取 BoundSql将 DynamicContext 的 ContextMap 中的内容拷贝到 BoundSql 中

如上5个步骤中,第5步为常规操作,就不多说了,其他步骤将会在接下来章节中一一进行分析。按照顺序,我们先来分析 DynamicContext 的实现。

2.2.2.1 DynamicContext

DynamicContext 是 SQL 语句构建的上下文,每个 SQL 片段解析完成后,都会将解析结果存入 DynamicContext 中。待所有的 SQL 片段解析完毕后,一条完整的 SQL 语句就会出现在 DynamicContext 对象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DynamicContext 类的定义。

如上,上面只贴了 DynamicContext 类的部分代码。其中 sqlBuilder 变量用于存放 SQL 片段的解析结果,bindings 则用于存储一些额外的信息,比如运行时参数 和 databaseId 等。bindings 类型为 ContextMap,ContextMap 定义在 DynamicContext 中,是一个静态内部类。该类继承自 HashMap,并覆写了 get 方法。它的代码如下:

DynamicContext 对外提供了两个接口,用于操作 sqlBuilder。分别如下:

以上就是对 DynamicContext 的简单介绍,DynamicContext 的源码不难理解,这里就不多说了。继续往下分析。

2.2.2.2 解析 SQL 片段

对于一个包含了 ${} 占位符,或 <if>、<where> 等标签的 SQL,在解析的过程中,会被分解成多个片段。每个片段都有对应的类型,每种类型的片段都有不同的解析逻辑。在源码中,片段这个概念等价于 sql 节点,即 SqlNode。SqlNode 是一个接口,它有众多的实现类。其继承体系如下:

上图只画出了部分的实现类,还有一小部分没画出来,不过这并不影响接下来的分析。在众多实现类中,StaticTextSqlNode 用于存储静态文本,TextSqlNode 用于存储带有 ${} 占位符的文本,IfSqlNode 则用于存储 <if> 节点的内容。MixedSqlNode 内部维护了一个 SqlNode 集合,用于存储各种各样的 SqlNode。接下来,我将会对 MixedSqlNode 、StaticTextSqlNode、TextSqlNode、IfSqlNode、WhereSqlNode 以及 TrimSqlNode 等进行分析,其他的实现类请大家自行分析。Talk is cheap,show you the code.

MixedSqlNode 可以看做是 SqlNode 实现类对象的容器,凡是实现了 SqlNode 接口的类都可以存储到 MixedSqlNode 中,包括它自己。MixedSqlNode 解析方法 apply 逻辑比较简单,即遍历 SqlNode 集合,并调用其他 SalNode 实现类对象的 apply 方法解析 sql。那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 SalNode 实现类的 apply 方法是怎样实现的。

StaticTextSqlNode 用于存储静态文本,所以它不需要什么解析逻辑,直接将其存储的 SQL 片段添加到 DynamicContext 中即可。StaticTextSqlNode 的实现比较简单,看起来很轻松。下面分析一下 TextSqlNode。

如上,GenericTokenParser 是一个通用的标记解析器,用于解析形如 ${xxx},#{xxx} 等标记。GenericTokenParser 负责将标记中的内容抽取出来,并将标记内容交给相应的 TokenHandler 去处理。BindingTokenParser 负责解析标记内容,并将解析结果返回给 GenericTokenParser,用于替换 ${xxx} 标记。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吧,如下。

我们有这样一个 SQL 语句,用于从 article 表中查询某个作者所写的文章。如下:

假设我们我们传入的 author 值为 tianxiaobo,那么该 SQL 最终会被解析成如下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使用 ${author} 接受参数都没什么问题。但是怕就怕在有人不怀好意,构建了一些恶意的参数。当用这些恶意的参数替换 ${author} 时就会出现灾难性问题 – SQL 注入。比如我们构建这样一个参数author = tianxiaobo'; DELETE FROM article;#,然后我们把这个参数传给 TextSqlNode 进行解析。得到的结果如下:

看到没,由于传入的参数没有经过转义,最终导致了一条 SQL 被恶意参数拼接成了两条 SQL。更要命的是,第二天 SQL 会把 article 表的数据清空,这个后果就很严重了(从删库到跑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在 SQL 语句中是用 ${} 占位符,风险太大。

分析完 TextSqlNode 的逻辑,接下来,分析 IfSqlNode 的实现。

IfSqlNode 对应的是 <if test=‘xxx’> 节点,<if> 节点是日常开发中使用频次比较高的一个节点。它的具体用法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里就不多啰嗦。IfSqlNode 的 apply 方法逻辑并不复杂,首先是通过 ONGL 检测 test 表达式是否为 true,如果为 true,则调用其他节点的 apply 方法继续进行解析。需要注意的是 <if> 节点中也可嵌套其他的动态节点,并非只有纯文本。因此 contents 变量遍历指向的是 MixedSqlNode,而非 StaticTextSqlNode。

关于 IfSqlNode 就说到这,接下来分析 WhereSqlNode 的实现。

在 MyBatis 中,WhereSqlNode 和 SetSqlNode 都是基于 TrimSqlNode 实现的,所以上面的代码看起来很简单。WhereSqlNode 对应于 <where> 节点,关于该节点的用法以及它的应用场景,大家请自行查阅资料。我在分析源码的过程中,默认大家已经知道了该节点的用途和应用场景。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聚焦在 TrimSqlNode 的实现上。

如上,apply 方法首选调用了其他 SqlNode 的 apply 方法解析节点内容,这步操作完成后,FilteredDynamicContext 中会得到一条 SQL 片段字符串。接下里需要做的事情是过滤字符串前缀后和后缀,并添加相应的前缀和后缀。这个事情由 FilteredDynamicContext 负责,FilteredDynamicContext 是 TrimSqlNode 的私有内部类。我们去看一下它的代码。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重点关注 applyAll 和 applyPrefix 方法,其他的方法大家自行分析。applyAll 方法的逻辑比较简单,首先从 sqlBuffer 中获取 SQL 字符串。然后调用 applyPrefix 和 applySuffix 进行过滤操作。最后将过滤后的 SQL 字符串添加到被装饰的类中。applyPrefix 方法会首先检测 SQL 字符串是不是以 "AND ","OR ",或 “AND\n”, “OR\n” 等前缀开头,若是则将前缀从 sqlBuffer 中移除。然后将前缀插入到 sqlBuffer 的首部,整个逻辑就结束了。下面写点代码简单验证一下,如下:

测试结果如下:

2.2.2.3 解析 #{} 占位符

经过前面的解析,我们已经能从 DynamicContext 获取到完整的 SQL 语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解析过程就结束了,因为当前的 SQL 语句中还有一种占位符没有处理,即 #{}。与 ${} 占位符的处理方式不同,MyBatis 并不会直接将 #{} 占位符替换为相应的参数值。#{} 占位符的解析逻辑这里先不多说,等相应的源码分析完了,答案就明了了。

#{} 占位符的解析逻辑是包含在 SqlSourceBuilder 的 parse 方法中,该方法最终会将解析后的 SQL 以及其他的一些数据封装到 StaticSqlSource 中。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SqlSourceBuilder 的 parse 方法。

如上,GenericTokenParser 的用途上一节已经介绍过了,就不多说了。接下来,我们重点关注 #{} 占位符处理器 ParameterMappingTokenHandler 的逻辑。

ParameterMappingTokenHandler 的 handleToken 方法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并非如此。GenericTokenParser 负责将 #{} 占位符中的内容抽取出来,并将抽取出的内容传给 handleToken 方法。handleToken 放阿飞负责将传入的参数解析成对应的 ParameterMapping 对象,这步操作由 buildParameterMapping 方法完成。下面我们看一下 buildParameterMapping 的源码。

如上,buildParameterMapping 代码很多,逻辑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它做的事情却不是很多,只有3件事情。如下:

解析 content解析 propertyType,对应分割线之上的代码构建 ParameterMapping 对象,对应分割线之下的代码

buildParameterMapping 代码比较多,不太好理解,下面写个示例演示一下。如下:

测试结果如下:

正如测试结果所示,SQL 中的 #{age, …} 占位符被替换成了问号 ?。#{age, …} 也被解析成了一个 ParameterMapping 对象。

本节的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 StaticSqlSource 的创建过程。如下:

上面代码没有什么太复杂的地方,从上面代码中可以看出 BoundSql 的创建过程也很简单。正因为前面经历了这么复杂的解析逻辑,BoundSql 的创建过程才会如此简单。到此,关于 BoundSql 构建的过程就分析完了,稍作休息,我们进行后面的分析。

2.2.3 创建 StatementHandler

在 MyBatis 的源码中,StatementHandler 是一个非常核心接口。之所以说它核心,是因为从代码分层的角度来说,StatementHandler 是 MyBatis 源码的边界,再往下层就是 JDBC 层面的接口了。StatementHandler 需要和 JDBC 层面的接口打交道,它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在执行 SQL 之前,StatementHandler 需要创建合适的 Statement 对象,然后填充参数值到 Statement 对象中,最后通过 Statement 对象执行 SQL。这还不算完,待 SQL 执行完毕,还要去处理查询结果等。这些过程看似简单,但实现起来却很复杂。好在,这些过程对应的逻辑并不需要我们亲自实现,只需要耐心看一下,难度降低了不少。好了,其他的就不多说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StatementHandler 的继承体系。

上图中,最下层的三种 StatementHandler 实现类与三种不同的 Statement 进行交互,这个不难看出来。但 RoutingStatementHandler 则是一个奇怪的存在,因为 JDBC 中并不存在 RoutingStatement。那它有什么用呢?接下来,我们到代码中寻找答案。

如上,newStatementHandler 方法在创建 StatementHandler 之后,还会应用插件到 StatementHandler 上。关于 MyBatis 的插件机制,后面独立成文进行讲解,这里就不分析了。下面分析一下 RoutingStatementHandler。

如上,RoutingStatementHandler 的构造方法会根据 MappedStatement 中的 statementType 变量创建不同的 StatementHandler 实现类。默认情况下,statementType 值为 PREPARED。关于 StatementHandler 创建的过程就先分析到这,StatementHandler 创建完成了,后续要做到事情是创建 Statement,以及将运行时参数和 Statement 进行绑定。接下里,就来分析这一块的逻辑。

2.2.4 设置运行时参数到 SQL 中

JDBC 提供了三种 Statement 接口,分别是 Statement、PreparedStatement 和 CallableStatement。他们的关系如下:

上面三个接口的层级分明,其中 Statement 接口提供了执行 SQL,获取执行结果等基本功能。PreparedStatement 在此基础上,对 IN 类型的参数提供了支持。使得我们可以使用运行时参数替换 SQL 中的问号 ? 占位符,而不用手动拼接 SQL。CallableStatement 则是 在 PreparedStatement 基础上,对 OUT 类型的参数提供了支持,该种类型的参数用于保存存储过程输出的结果。

本节,我将分析 PreparedStatement 的创建,以及设置运行时参数到 SQL 中的过程。其他两种 Statement 的处理过程,大家请自行分析。Statement 的创建入口是在 SimpleExecutor 的 prepareStatement 方法中,下面从这个方法开始进行分析。

如上,上面代码的逻辑不复杂,总共包含三个步骤。如下:

获取数据库连接创建 Statement为 Statement 设置 IN 参数

上面三个步骤看起来并不难实现,实际上如果大家愿意写,也能写出来。不过 MyBatis 对着三个步骤进行拓展,实现上也相对复杂一下。以获取数据库连接为例,MyBatis 并未没有在 getConnection 方法中直接调用 JDBC DriverManager 的 getConnection 方法获取获取连接,而是通过数据源获取获取连接。MyBatis 提供了两种基于 JDBC 接口的数据源,分别为 PooledDataSource 和 UnpooledDataSource。创建或获取数据库连接的操作最终是由这两个数据源执行。限于篇幅问题,本节不打算分析以上两种数据源的源码,相关分析会在下一篇文章中展开。

接下来,我将分析 PreparedStatement 的创建,以及 IN 参数设置的过程。按照顺序,先来分析 PreparedStatement 的创建过程。如下:

如上,PreparedStatement 的创建过程没什么复杂的地方,就不多说了。下面分析运行时参数是如何被设置到 SQL 中的过程。

如上代码,分割线以上的大段代码用于获取 #{xxx} 占位符属性所对应的运行时参数。分割线以下的代码则是获取 #{xxx} 占位符属性对应的 TypeHandler,并在最后通过 TypeHandler 将运行时参数值设置到 PreparedStatement 中。关于 TypeHandler 的用途,我在本系列文章的导读一文介绍过,这里就不赘述了。大家若不熟悉,可以去看看。

2.2.5 #{} 占位符的解析与参数的设置过程梳理

前面两节的内容比较多,本节我将对前两节的部分内容进行梳理,以便大家能够更好理解这两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假设我们有这样一条 SQL 语句:

这个 SQL 语句中包含两个 #{} 占位符,在运行时这两个占位符会被解析成两个 ParameterMapping 对象。如下:

#{} 占位符解析完毕后,得到的 SQL 如下:

这里假设下面这个方法与上面的 SQL 对应:

该方法的参数列表会被 ParamNameResolver 解析成一个 map,如下:

假设该方法在运行时有如下的调用:

此时,需要再次借助 ParamNameResolver 力量。这次我们将参数名和运行时的参数值绑定起来,得到如下的映射关系。

下一步,我们要将运行时参数设置到 SQL 中。由于原 SQL 经过解析后,占位符信息已经被擦除掉了,我们无法直接将运行时参数 SQL 中。不过好在,这些占位符信息被记录在了 ParameterMapping 中了,MyBatis 会将 ParameterMapping 会按照 #{} 的解析顺序存入到 List 中。这样我们通过 ParameterMapping 在列表中的位置确定它与 SQL 中的哪个?占位符相关联。同时通过 ParameterMapping 中的 property 字段,我们到“参数名与参数值”映射表中查找具体的参数值。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参数值准确的设置到 SQL 中了,此时 SQL 如下:

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

当运行时参数被设置到 SQL 中 后,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是执行 SQL,然后处理 SQL 执行结果。对于更新操作,数据库一般返回一个 int 行数值,表示受影响行数,这个处理起来比较简单。但对于查询操作,返回的结果类型多变,处理方式也很复杂。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 MyBatis 是如何处理查询结果的。

2.2.6 处理查询结果

MyBatis 可以将查询结果,即结果集 ResultSet 自动映射成实体类对象。这样使用者就无需再手动操作结果集,并将数据填充到实体类对象中。这可大大降低开发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 MyBatis 中,结果集的处理工作由结果集处理器 ResultSetHandler 执行。ResultSetHandler 是一个接口,它只有一个实现类 DefaultResultSetHandler。结果集的处理入口方法是 handleResultSets,下面来看一下该方法的实现。

如上,该方法首先从 Statement 中获取第一个结果集,然后调用 handleResultSet 方法对该结果集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调用存储过程,不会涉及到多结果集的问题。由于存储过程并不是很常用,所以关于多结果集的处理逻辑我就不分析了。下面,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单结果集的处理逻辑上。

在上面代码中,出镜率最高的 handleRowValues 方法,该方法用于处理结果集中的数据。下面来看一下这个方法的逻辑。

如上,handleRowValues 方法中针对两种映射方式进行了处理。一种是嵌套映射,另一种是简单映射。本文所说的嵌套查询是指 <ResultMap> 中嵌套了一个 <ResultMap> ,关于此种映射的处理方式本文就不进行分析了。下面我将详细分析简单映射的处理逻辑,如下:

上面方法的逻辑较多,这里简单总结一下。如下:

根据 RowBounds 定位到指定行记录循环处理多行数据使用鉴别器处理 ResultMap映射 ResultSet,得到映射结果 rowValue存储结果

在如上几个步骤中,鉴别器相关的逻辑就不分析了,不是很常用。第2步的检测逻辑比较简单,就不分析了。下面分析第一个步骤对应的代码逻辑。如下:

MyBatis 默认提供了 RowBounds 用于分页,从上面的代码中可以看出,这并非是一个高效的分页方式。除了使用 RowBounds,还可以使用一些第三方分页插件进行分页。关于第三方的分页插件,大家请自行查阅资料,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下面分析一下 ResultSet 的映射过程,如下:

在上面的方法中,重要的逻辑已经注释出来了。分别如下:

创建实体类对象检测结果集是否需要自动映射,若需要则进行自动映射按 <resultMap> 中配置的映射关系进行映射

这三处代码的逻辑比较复杂,接下来按顺序进行分节说明。首先分析实体类的创建过程。

2.2.6.1 创建实体类对象

在我们的印象里,创建实体类对象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直接通过 new 关键字,或通过反射即可完成任务。大家可能会想,把这么简单过程也拿出来说说,怕是有凑字数的嫌疑。实则不然,MyBatis 的维护者写了不少逻辑,以保证能成功创建实体类对象。如果实在无法创建,则抛出异常。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MyBatis 创建实体类对象的过程。

如上,创建实体类对象的过程被封装在了 createResultObject 的重载方法中了,关于该方法,待会再分析。创建完实体类对后,还需要对 <resultMap> 中配置的映射信息进行检测。若发现有关联查询,且关联查询结果的加载方式为延迟加载,此时需为实体类生成代理类。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假设有如下两个实体类:

如上,Article 对象中的数据由一条 SQL 从 article 表中查询。Article 类有一个 author 字段,该字段的数据由另一条 SQL 从 author 表中查出。我们在将 article 表的查询结果填充到 Article 类对象中时,并不希望 MyBaits 立即执行另一条 SQL 查询 author 字段对应的数据。而是期望在我们调用 article.getAuthor() 方法时,MyBaits 再执行另一条 SQL 从 author 表中查询出所需的数据。若如此,我们需要改造 getAuthor 方法,以保证调用该方法时可让 MyBaits 执行相关的 SQL。关于延迟加载后面将会进行详细的分析,这里先说这么多。下面分析 createResultObject 重载方法的逻辑,如下:

如上,createResultObject 方法中包含了4种创建实体类对象的方式。一般情况下,若无特殊要求,MyBatis 会通过 ObjectFactory 调用默认构造方法创建实体类对象。ObjectFactory 是一个接口,大家可以实现这个接口,以按照自己的逻辑控制对象的创建过程。到此,实体类对象已经创建好了,接下里要做的事情是将结果集中的数据映射到实体类对象中。

2.2.6.2 结果集映射

在 MyBatis 中,结果集自动映射有三种等级。三种等级官方文档上有所说明,这里直接引用一下。如下:

NONE- 禁用自动映射。仅设置手动映射属性PARTIAL- 将自动映射结果除了那些有内部定义内嵌结果映射的(joins)FULL- 自动映射所有

除了以上三种等级,我们还可以显示配置 <resultMap> 节点的 autoMapping 属性,以启用或者禁用指定 ResultMap 的自定映射设定。下面,来看一下自动映射相关的逻辑。

如上,shouldApplyAutomaticMappings 方法用于检测是否应为当前结果集应用自动映射。检测结果取决于 <resultMap> 节点的 autoMapping 属性,以及全局自动映射行为。上面代码的逻辑不难理解,就不多说了。接下来分析 MyBatis 如何进行自动映射。

applyAutomaticMappings 方法的代码不多,逻辑也不是很复杂。首先是获取 UnMappedColumnAutoMapping 集合,然后遍历该集合,并通过 TypeHandler 从结果集中获取数据,最后再将获取到的数据设置到实体类对象中。虽然逻辑上看起来没什么复杂的东西,但如果不清楚 UnMappedColumnAutoMapping 的用途,是无法理解上面代码的逻辑的。所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UnMappedColumnAutoMapping 的用途。

UnMappedColumnAutoMapping 用于记录未配置在 <resultMap> 节点中的映射关系。该类定义在 DefaultResultSetHandler 内部,它的代码如下:

如上,以上就是 UnMappedColumnAutoMapping 类的所有代码,没什么逻辑,仅用于记录映射关系。下面看一下获取 UnMappedColumnAutoMapping 集合的过程,如下:

上面的代码有点多,不过不用太担心,耐心看一下,还是可以看懂的。下面我来总结一下这个方法的逻辑。

从 ResultSetWrapper 中获取未配置在 <resultMap> 中的列名遍历上一步获取到的列名列表若列名包含列名前缀,则移除列名前缀,得到属性名将下划线形式的列名转成驼峰式获取属性类型获取类型处理器创建 UnMappedColumnAutoMapping 实例

以上步骤中,除了第一步,其他都是常规操作,无需过多说明。下面来分析第一个步骤的逻辑,如下:

如上,已映射列名与未映射列名的分拣逻辑并不复杂。我简述一下这个逻辑,首先是从当前数据集中获取列名集合,然后获取 <resultMap> 中配置的列名集合。之后遍历数据集中的列名集合,并判断列名是否被配置在了 <resultMap> 节点中。若配置了,则表明该列名已有映射关系,此时该列名存入 mappedColumnNames 中。若未配置,则表明列名未与实体类的某个字段形成映射关系,此时该列名存入 unmappedColumnNames 中。这样,列名的分拣工作就完成了。分拣过程示意图如下:

如上图所示,实体类 Author 的 id 和 name 字段与列名 id 和 name 被配置在了 <resultMap> 中,它们之间形成了映射关系。列名 age、sex 和 email 未配置在 <resultMap> 中,因此未与 Author 中的字段形成映射,所以他们最终都被放入了 unMappedColumnNames 集合中。弄懂了未映射列名获取的过程,自动映射的代码逻辑就不难懂了。好了,关于自动映射的分析就先到这,接下来分析一下 MyBatis 是如何将结果集中的数据填充到已映射的实体类字段中的。

如上,applyPropertyMappings 方法首先从 ResultSetWrapper 中获取已映射列名集合 mappedColumnNames,从 ResultMap 获取映射对象 ResultMapping 集合。然后遍历 ResultMapping 集合,再此过程中调用 getPropertyMappingValue 获取指定指定列的数据,最后将获取到的数据设置到实体类对象中。到此,基本的结果集映射过程就分析完了。

结果集映射相关的代码比较多,结果集的映射过程比较复杂的,需要一定的耐心去阅读和理解代码。好了,稍作休息,稍后分析关联查询相关的逻辑。

2.2.6.3 关联查询与延迟加载

我们在学习 MyBatis 框架时,会经常碰到一对一,一对多的使用场景。对于这样的场景,通常我们可以用一条 SQL 进行多表查询完成任务。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关联查询,将一条 SQL 拆成两条去完成查询任务。MyBatis 提供了两个标签用于支持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使用场景,分别是 <association> 和 <collection>。下面我来演示一下如何使用 <association> 完成一对一的关联查询。先来看看实体类的定义:

相关表记录如下:

接下来看一下 Mapper 接口与映射文件的定义。

好了,必要在的准备工作做完了,下面可以写测试代码了。如下:

测试结果如下:

如上,从上面的输出结果中可以看出,我们在调用 ArticleDao 的 findOne 方法时,MyBatis 执行了两条 SQL,完成了一对一的查询需求。理解了上面的例子后,下面就可以深入到源码中,看看 MyBatis 是如何实现关联查询的。接下里从 getNestedQueryMappingValue 方法开始分析,如下:

如上,上面对关联查询进行了比较多的注释,导致该方法看起来有点复杂。当然,真实的逻辑确实有点复杂,因为它还调用了其他的很多方法。下面先来总结一下该方法的逻辑:

根据 nestedQueryId 获取 MappedStatement生成参数对象获取 BoundSql检测一级缓存中是否有关联查询的结果,若有,则将结果设置到实体类对象中若一级缓存未命中,则创建结果加载器 ResultLoader检测当前属性是否需要进行延迟加载,若需要,则添加延迟加载相关的对象到 loaderMap 集合中如不需要延迟加载,则直接通过结果加载器加载结果

如上,getNestedQueryMappingValue 的中逻辑多是都是和延迟加载有关。除了延迟加载,以上流程中针对一级缓存的检查是十分有必要的,若缓存命中,可直接取用结果,无需再在执行关联查询 SQL。若缓存未命中,接下来就要按部就班执行延迟加载相关逻辑,接下来,分析一下 MyBatis 延迟加载是如何实现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添加延迟加载相关对象到 loaderMap 集合中的逻辑,如下:

如上,addLoader 方法的参数最终都传给了 LoadPair,该类的 load 方法会在内部调用 ResultLoader 的 loadResult 方法进行关联查询,并通过 metaResultObject 将查询结果设置到实体类对象中。那 LoadPair 的 load 方法由谁调用呢?答案是实体类的代理对象。下面我们修改一下上面示例中的部分代码,演示一下延迟加载。首先,我们需要在 MyBatis 配置文件的 <settings> 节点中加入或覆盖如下配置:

上面三个配置 MyBatis 官方文档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参考官方文档,我就不详细介绍了。下面修改一下测试类的代码:

测试结果如下:

从上面结果中可以看出,我们在未调用 getAuthor 方法时,Article 对象中的 author 字段为 null。调用该方法后,再次输出 Article 对象,发现其 author 字段有值了,表明 author 字段的延迟加载逻辑被触发了。既然调用 getAuthor 可以触发延迟加载,那么该方法一定被做过手脚了,不然该方法应该返回 null 才是。如果大家还记得 2.2.6.1 节中的内容,大概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 MyBatis 会为需要延迟加载的类生成代理类,代理逻辑会拦截实体类的方法调用。默认情况下,MyBatis 会使用 Javassist 为实体类生成代理,代理逻辑封装在 JavassistProxyFactory 类中,下面一起看一下。

如上,代理方法首先会检查 aggressive 是否为 true,如果不满足,再去检查 lazyLoadTriggerMethods 是否包含当前方法名。这里两个条件只要一个为 true,当前实体类中所有需要延迟加载。aggressive 和 lazyLoadTriggerMethods 两个变量的值取决于下面的配置。

现在大家知道上面两个配置是如何在代码中使用的了,比较简单,就不多说了。

回到上面的代码中,如果执行线程未进入第一个条件分支,那么紧接着,代理逻辑会检查使用者是不是调用了实体类的 setter 方法,如果调用了,就将该属性对应的 LoadPair 从 loaderMap 中移除。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答案是:使用者既然手动调用 setter 方法,说明使用者想自定义某个属性的值。此时,延迟加载逻辑不应该再修改该属性的值,所以这里从 loaderMap 中移除属性对于的 LoadPair。

最后如果使用者调用的是某个属性的 getter 方法,且该属性配置了延迟加载,此时延迟加载逻辑就会被触发。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延迟加载逻辑是怎样实现的的。

上面的代码比较多,但是没什么特别的逻辑,我们重点关注最后一行有效代码就行了。下面看一下 ResultLoader 的 loadResult 方法逻辑是怎样的。

如上,我们在 ResultLoader 中终于看到了执行关联查询的代码,即 selectList 方法中的逻辑。该方法在内部通过 Executor 进行查询。至于查询结果的抽取过程,并不是本节所关心的点,因此大家自行分析吧。到此,关于关联查询与延迟加载就分析完了。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映射结果的存储过程是怎样的。

2.2.6.4 存储映射结果

存储映射结果是“查询结果”处理流程中的最后一环,实际上也是查询语句执行过程的最后一环。本节内容分析完,整个查询过程就分析完了,那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来分析映射结果存储逻辑。

如上,上面方法显示将 rowValue 设置到 ResultContext 中,然后再将 ResultContext 对象作为参数传给 ResultHandler 的 handleResult 方法。下面我们分别看一下 ResultContext 和 ResultHandler 的实现类。如下:

如上,DefaultResultContext 中包含了一个状态字段,表明结果上下文的状态。在处理多行数据时,MyBatis 会检查该字段的值,已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后续的处理。该类的逻辑比较简单,不多说了。下面再来看一下 DefaultResultHandler 的源码。

如上,DefaultResultHandler 默认使用 List 存储结果。除此之外,如果 Mapper (或 Dao)接口方法返回值为 Map 类型,此时则需要另一种 ResultHandler 实现类处理结果,即 DefaultMapResultHandler。关于 DefaultMapResultHandler 的源码大家自行分析吧啊,本节就不展开了。

2.3 更新语句的执行过程分析

在上一节中,我较为完整的分析了查询语句的执行过程。尽管有些地方一笔带过了,但多数细节都分析到了。如果大家搞懂了查询语句的执行过程,那么理解更新语句的执行过程也将不在话下。执行更新语句所需处理的情况较之查询语句要简单不少,两者最大的区别更新语句的执行结果类型单一,处理逻辑要简单不是。除此之外,两者在缓存的处理上也有比较大的区别。更新过程会立即刷新缓存,而查询过程则不会。至于其他的不同点,就不一一列举了。下面开始分析更新语句的执行过程。

2.3.1 更新语句执行过程全貌

首先,我们还是从 MapperMethod 的 execute 方法开始看起。

如上,插入、更新以及删除操作最终都调用了 SqlSession 接口中的方法。这三个方法返回值均是受影响行数,是一个整型值。rowCountResult 方法负责处理这个整型值,该方法的逻辑暂时先不分析,放在最后分析。接下来,我们往下层走一步,进入 SqlSession 实现类 DefaultSqlSession 的代码中。

如上,insert 和 delete 方法最终都调用了同一个 update 方法,这就是为什么我把他们归为一类的原因。既然它们最终调用的都是同一个方法,那么MyBatis 为什么还要在 SqlSession 中提供这么多方法呢,难道只提供 update 方法不行么?答案是:只提供一个 update 方法从实现上完全可行,但是从接口的语义化的角度来说,这样做并不好。一般情况下,使用者觉得 update 接口方法应该仅负责执行 UPDATE 语句,如果它还兼职执行其他的 SQL 语句,会让使用者产生疑惑。对于对外的接口,接口功能越单一,语义越清晰越好。在日常开发中,我们为客户端提供接口时,也应该这样做。比如我之前写过一个文章评论的开关接口,我写的接口如下:

上面接口语义比较清晰,同时没有参数,后端不用校验参数,客户端同学也不用思考传什么值。如果我像下面这样定义接口:

首先这个方法没有上面两个方法语义清晰,其次需要传入一个整型状态值,客户端需要注意传值,后端也要进行校验。好了,关于接口语义化就先说这么多。扯多了,回归正题,下面分析 Executor 的 update 方法。如下:

如上,Executor 实现类中的方法在进行下一步操作之前,都会先刷新各自的缓存。默认情况下,insert、update 和 delete 操作都会清空一二级缓存。清空缓存的逻辑不复杂,大家自行分析。下面分析 doUpdate 方法,该方法是一个抽象方法,因此我们到 BaseExecutor 的子类 SimpleExecutor 中看看该方法是如何实现的。

StatementHandler 和 Statement 的创建过程前面已经分析过,这里就不重复分析了。下面分析 PreparedStatementHandler 的 update 方法。

PreparedStatementHandler 的 update 方法的逻辑比较清晰明了了,更新语句的 SQL 会在此方法中被执行。执行结果为受影响行数,对于 insert 语句,有时候我们还想获取自增主键的值,因此我们需要进行一些额外的操作。这些额外操作的逻辑封装在 KeyGenerator 的实现类中,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 KeyGenerator 的实现逻辑。

2.3.2 KeyGenerator

KeyGenerator 是一个接口,目前它有三个实现类,分别如下:

Jdbc3KeyGeneratorSelectKeyGeneratorNoKeyGenerator

Jdbc3KeyGenerator 用于获取插入数据后的自增主键数值。某些数据库不支持自增主键,需要手动填写主键字段,此时需要借助 SelectKeyGenerator 获取主键值。至于 NoKeyGenerator,这是一个空实现,没什么可说的。下面,我将分析 Jdbc3KeyGenerator 的源码,至于 SelectKeyGenerator,大家请自行分析。下面看源码吧。

Jdbc3KeyGenerator 的 processBefore 方法是一个空方法,processAfter 则是一个空壳方法,只有一行代码。Jdbc3KeyGenerator 的重点在 processBatch 方法中,由于存在批量插入的情况,所以该方法的名字类包含 batch 单词,表示可处理批量插入的结果集。processBatch 方法的逻辑并不是很复杂,主要流程如下:

获取主键数组(keyProperties)获取 ResultSet 元数据遍历参数列表,为每个主键属性获取 TypeHandler从 ResultSet 中获取主键数据,并填充到参数中

在上面流程中,第 1~3 步骤都是常规操作,第4个步骤需要分析一下。如下:

如上,populateKeys 方法首先是遍历主键数组,然后通过 TypeHandler 从 ResultSet 中获取自增主键的值,最后再通过元信息对象将自增主键的值设置到参数中。

以上就是 Jdbc3KeyGenerator 的原理分析,下面写个示例演示一下。

本次演示所用到的实体类如下:

Mapper 接口和映射文件内容如下:

测试代码如下:

在测试代码中,我创建了一个 Author 集合,并向集合中插入了两个 Author 对象。然后将集合中的元素批量插入到 author 表中,得到如下结果:

如上图,执行插入语句前,列表中元素的 id 字段均为 null。插入数据后,列表元素中的 id 字段均被赋值了。好了,到此,关于 Jdbc3KeyGenerator 的原理与使用就分析完了。

2.3.3 处理更新结果

更新语句的执行结果是一个整型值,表示本次更新所影响的行数。由于返回值类型简单,因此处理逻辑也很简单。下面我们简单看一下,放松放松。

如上,MyBatis 对于更新语句的执行结果处理逻辑足够简单,很容易看懂,我就不多说了。

2.4 小节

经过前面前面的分析,相信大家对 MyBatis 执行 SQL 的过程都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本章的最后,用一张图 MyBatis 的执行过程进行一个总结。如下:

在 MyBatis 中,SQL 执行过程的实现代码是有层次的,每层都有相应的功能。比如,SqlSession 是对外接口的接口,因此它提供了各种语义清晰的方法,供使用者调用。Executor 层做的事情较多,比如一二级缓存功能就是嵌入在该层内的。StatementHandler 层主要是与 JDBC 层面的接口打交道。至于 ParameterHandler 和 ResultSetHandler,一个负责向 SQL 中设置运行时参数,另一个负责处理 SQL 执行结果,它们俩可以看做是 StatementHandler 辅助类。最后看一下右边横跨数层的类,Configuration 是一个全局配置类,很多地方都依赖它。MappedStatement 对应 SQL 配置,包含了 SQL 配置的相关信息。BoundSql 中包含了已完成解析的 SQL 语句,以及运行时参数等。

到此,关于 SQL 的执行过程就分析完了。内容比较多,希望大家耐心阅读。

3. 总结

到这里,本文就接近尾声了。本篇文章从本月的1号开始写,一直到16号才写完初稿。内容之多,完全超出我事先的预计。尽管本文篇幅很大,但仍有部分逻辑和细节没有分析到,比如 SelectKeyGenerator。对于这些内容,如果大家能耐心看完本文,并且仔细分析了 MyBatis 执行 SQL 的相关源码,那么对 MyBatis 的原理会有很深的理解。深入理解 MyBatis,对日常工作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我现在就以随心所欲的写 SQL 映射文件,把不合理的配置统统删掉。如果遇到 MyBatis 层面的异常,也不用担心无法解决了。好了,一不小心又扯多了。本篇文章篇幅比较大,这其中可能存在这一些错误不妥之处。如果大家发现了,望指明,这里先说声谢谢。

好了,本文到此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阅读。

参考

《MyBatis 技术内幕》- 徐郡明MyBatis 官方文档

附录:MyBatis 源码分析系列文章列表

本文链接://08/17/MyBatis-源码分析-SQL-的执行过程/

//08/17/MyBatis-%E6%BA%90%E7%A0%81%E5%88%86%E6%9E%90-SQL-%E7%9A%84%E6%89%A7%E8%A1%8C%E8%BF%87%E7%A8%8B/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